难道这一回,就真的要如了李氏的愿。锦绣不语。
李氏见她不说话,又讽刺道,“或者,若是你叶三姑娘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直接碰死在这大门上,我也不会拦着。叶府这么大,人命多一条少一条又有几个人在乎。不过你死了以后,那两个小丫头也别想活了。”
话里无比讽刺,也是料定了锦绣不会去死。也是,死过一次的人,哪怕能活着,比什么都强,谁知道以后就不会翻身呢。
只这一次,锦绣对李氏的报复心似乎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从未如此地厌恶、痛恨一个人。哪怕前世最后活地那样不堪,她也是感恩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李氏地算计和自私,都让她恶心。
“想清楚了吧,要是没有别的事,赶紧回去收拾行李,王公公还在外面候着。你那两个丫头,也能同你一道去。”
这还成了恩赐了?锦绣冷笑一声,仿佛竖立一身刺的刺猬,难得带了攻击力,“母亲既然这么笃定,何必花了这么多口舌来劝,图什么呢。难不成母亲是怕了什么,或是心里有鬼?”
“一派胡言!”李氏怒斥道。
锦绣知道自己不得不去,可是也不能就这样被李氏拿捏地毫无反抗之力。“宫里是个什么地方,相信母亲最清楚不活了,毕竟淑妃娘娘可是从您手中教出来的。我若是真如了你们的愿,进了宫,到时候自然是海阔天空,那么多选择,何必巴巴地听一个淑妃娘娘呢,母亲您说是不是?”
李氏不曾迟疑,反道,“小小庶女,也能威胁到淑妃娘娘,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听母亲的意思,这宫我是定要进的,不如看看,到时候是我太看得起自己,还是母亲太看得起淑妃娘娘。”锦绣啧了一声,有些跃跃欲试。
“你待如何?”李氏板着脸问。
“不如何。”锦绣微微一笑。
……
李氏最终还是扔给锦绣一盒子银票,并非是被她说怕了,而是不想给锦华惹事端。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眼下首要的是将这个庶女送进宫。
如今费了这么些功夫,只是探她的底而已。至于她说的那番话,李氏倒不担心,若是连个小小庶女都掌握不了,锦华这么多年也算是白过了。只要心狠,什么对付不了。
锦绣拿到了银票,也没有留下的打算,她那里还有要交代的事。
走至门边,忽而想起什么,回过头朝着李氏笑地莫名,“皇上是淑妃娘娘的夫君,母亲这一回,可算是卖女婿了,不知道淑妃娘娘会不会嫌您管得太宽?还有,我得提醒五妹,让她以后要看好自己的夫君,毕竟有一就有二,谁知道母亲日后会不会为了自己再卖了另一个女婿呢?买了女婿还倒贴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抢着来做。”
“你,”李氏指着锦绣,气的说不出话来。
锦绣说完了也没多待,由衷地希望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李氏。
回到院子里不久,知夏知秋两人都被送了回来。精神都还好,只是受了些皮外伤,也算是有惊无险了,锦绣松了口气。
知秋很沮丧,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她本来躲在墙角边上,看见那人被赶走了就想着回来送信,谁想到还没行几步就被人抓了。若是自己反应再快些,说不定姑娘也不用受李氏摆布了。
锦绣见她胡思乱想的,少不得又要安慰一番。她们俩还在,总比被李氏团灭了强。以后如何,谁又说得准呢。
安慰完了这俩丫头,锦绣又将院子里伺候过的人都叫过来,每人给了一些银两。轮到孙妈妈的时候,锦绣拿出几张银票,又将一些银裸子翻出来,对着她叮嘱到,“我们走了以后,妈妈还是别在叶家做事了,这些银子拿回去购些田产,以后也不愁吃喝了。我屋子里的那些东西,妈妈能拿走的就拿走,就在这里也是便宜了别人。”
孙妈妈忙点头,知道此时不是依依惜别的时候,只拉着锦绣的手让她别亏待着自己,又道自己明日就去管事那里将活给辞了,见锦绣还有东西要收拾,便擦了擦眼睛默默退下去了。
☆、第8章 窥见
原本东西就不多,且三人昨儿晚间就已经收拾好了,也无须再费什么劲。这倒好了,准备好的行李还是派上用场了。
剩下的那点空闲,锦绣抽出信纸给舅舅写了一封信。她进了宫,以后舅舅的书信也没有人收,日子久了难免会担心,不如现在就说清楚。当然,锦绣也懒得替李氏等人遮掩,该讲的不该讲的都给写了一遍,亦没什么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
她就这么一个亲人,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再次出来的时候,王公公貌似已经等很久了。叶启文倒是说了几句话,无非是“听从长姐,莫要招惹事端”之类,说了还不如不说。倒是王公公,见到锦绣三人后一声也没吭,见事情定了下来就径自走出堂外。旁边一个小内侍走过来,将锦绣安排到了一顶小轿中。
这样被送进宫,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送行的只有叶府的老管家和孙妈妈两人而已。杨柳本也想过来,不过她毕竟和孙妈妈不一样,锦绣只让她在院子里呆着。
锦绣掀开帘子,看到孙妈妈朝她挥了挥手,背后是叶府的半掩朱红大门。
一瞬间的恍惚涌上心头,明明早上还在想着去了扬州要如何逍遥,几个时辰后却要被人威胁着进了宫,连自由都没了,哪来的逍遥。
也罢,多想无益。索性放下帘子,再也不去看车外风光。
京都风水极好,城内外风景迥异。城外水流澹澹,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所以才有八水绕城的说法。城内大道纵横,东有城楼庙宇,西有繁华街市,熙熙攘攘,往来不绝,正是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
而皇宫,则坐落在京都正中央,周围分散各王府、执事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叶府离皇宫不近,不知隔了多少条街,不过轿子抬得稳,兜兜转转也就到了宫门口。
皇宫都是什么样的,红漆墙,琉璃瓦,雕梁画栋,亭榭楼台,只可惜,这些锦绣一样没有看到。她甚至没来得及打量宫墙有多高,就被急不可耐的小太监抬回了未央宫。
她也算是客,本来是要拜见淑妃的,可是人家说自己宫务繁忙,不便相见,指派几个小宫人引着锦绣一行人去了偏殿的一个住处。
带头的宫人品阶稍高,宫服也与别人不同,看着挺和气的,也挺好看的,至少没像别人一样摆着冷脸叫人尴尬。来人行了一礼,与平日做揖不同,应该是宫廷的礼仪。礼毕,裙裾丝毫不见乱。她没多说什么话,只将锦绣安置好就退出去了。
后来又有人传话说让锦绣每日煲一些汤水,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吩咐。
想来李氏早已将她的底子抖了个干净,否则淑妃也不会知道她长于厨艺。而每回锦绣被逼着煲汤时,都恨不得往里面掺和几粒老鼠药把人毒死算了。
无奈有贼心没贼胆,边上还站着五六个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嬷嬷,她怕到时候老鼠药没投成这些人先把自己给毒死了。
如是这样过了三五天,淑妃依然没有召见锦绣的打算,下马威嘛,定是为了杀杀她的锐气。不过淑妃可失算了,锦绣根本毫无锐气可言。厌恶李氏是一回事,对淑妃又是另一回事,锦绣对她,是警惕居多。真要说什么怨恨,暂时还没有。
一如李氏的其他儿女一样,锦绣一律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期待。
见不着,她也落得自在,除去每日煲汤,学宫规,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那教宫规的是个老嬷嬷,教条且严苛,好在锦绣不是个蠢的,所以也没让她挑出多少毛病。一来二去,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知夏和知秋则凄惨多了,被强行跟着淑妃身边一个叫珍珠的宫女学规矩,每日不累地走不动道是不会罢休的。至于手脚磨出泡来,那也是常态,也不知这位宫女是怎么教的。难道原本站着就能学会的,偏偏要用跑的?
锦绣见着心疼,对着那颗珍珠更没什么好印象。无法,只得暗地里给两人饮些泉水,希望能少受些罪。
后来锦绣知道,这位珍珠和头天带路的那个漂亮宫女是同一个人。
这日,一个长相圆润的宫女正劝着锦绣出门。
宫女名叫百灵,声音也像百灵。眼下两眼放光地看着锦绣,忽闪忽闪煞是动人,锦绣好险没有被她蛊惑着应下。
如今已是五月中旬,天气虽还不热,锦绣却已经不想出门了。她苦夏,一入夏身子就像没了骨头一样,懒得动。且又因为没有了请安,整个人都悠闲了许多,软绵绵地趴在美人榻上,随意披着淡粉色曳地丝衣,远看着像一尾漂亮至极地美人鱼。
百灵见她这样,连说话声也放轻了许多。“如今刚入夏,御花园的荷花开的正好,最适合游玩了。三姑娘这几日天天拘在屋子里学宫规,想来肯定是倦了,不如趁这个机会出去赏赏荷。”
“还是不去了。”锦绣摇摇脑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在宫里名不正言不顺,还是不要出去,免得真如叶启文所说,招惹了事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百灵见锦绣摇头,似看出她心中所想,便道,“三姑娘可是怕遇上什么人,这没关系,咱们娘娘位列一品淑妃,可不是谁人都敢得罪的。再者,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各司其职,一般不会多管闲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