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女锦绣 (寂寞的清泉)


  噢~买嘎的,这小屁孩,竟是比阿姨想得还长远,妥妥的天才儿童呀。
  钱亦绣有些羞惭,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干什么都缩首缩尾,还没有小屁孩想的透彻。
  不过,六岁的孩子心眼子就这么多,貌似太早熟了些。
  不止钱亦绣红果果地看着他。连钱三贵和吴氏都赞许地直点头。
  商量好了后,就开始行动。
  这个时代也有烤箱,其实就是焖炉,有钱人家用铜制焖炉,一般点心铺子都用铁制或泥制焖炉。让人花了三两银子在县城买了个简单的焖炉,安装在大院子里的一间空屋内。
  钱亦绣同吴氏和魏氏母女就天天去点心房一起鼓捣做点心,钱满霞偶尔也会去帮帮忙。顺道学学。
  钱亦绣是鬼魂的时候为了偷学手艺。连着一个月的夜里都往桂生园的点心作坊钻,十分用功。
  桂生园是整个冀安省最好的点心铺,卖的桃酥、绿豆糕、铜锣烧、杏仁酥、虎皮花生糖等糕点糖果深受大家的喜爱。分铺不仅遍布冀安省,还开到了京城。
  钱亦绣借鉴了前世某些医药公司的作法,把旧药换个包装和名字,就成为新产品。她就把偷学到的那几样点心改了个长相。换个名字,就成了自己家的拳头产品。
  比如。把园形的桃酥改成方形的,叫黄金酥。绿豆糕上加了花纹,改名叫翠花糕。白色的水晶糕里加了些玫瑰露,改名成了琉璃冻……
  钱亦绣心虚地想。自己算不算是商业间谍?利用自己的特殊形态窃取了桂生园最核心的技术。若是在前世,自己很可能被起诉。可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专利这一说。
  钱亦绣前世闲暇了也喜欢自己做几道点心,可很多材料这个世界都没有。
  她就利用能利用的资源。想了几道古今合璧的,饼干系列、甜圈圈、婆娘饼(相当于前世的老婆饼)、棒棒糖。算是本店的特色新产品。
  蛋糕却不准备这时候弄,这算她的留保节目,以后要弄出奶油蛋糕惊艳省城乃至京城的。在这种乡下地方,这十几个品种已经绰绰有余了。
  之前她不想自家参与,就随意想了几个方子,现在自家也要参与其中了,便打了十二万分精神去研究和试做。
  魏氏年轻时候在原姑奶奶的小厨房做事,嫁给钱华后才出了府。是个聪明的妇人,也很有些自己的想法,提了许多建议性的意见。
  半个月后的一个下晌,钱亦锦回家后,钱亦绣就把一家人包括几个下人都叫进堂屋里,把十几道点心糖果放在桌上,请众人品尝。
  点心色香味俱全,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
  钱亦绣问不太爱说话的钱华道,“华大叔,你认为呢?”
  钱华点头说道,“好,有几道就是京城都没有,肯定好卖。”
  她又问小娘亲道,“娘,你觉得好吃吗?”
  “嗯,好吃。”程月也点头说。
  这两个人是最具发言权的。他们都说好吃,看来这些点心就成功了。
  钱亦绣又把每道点心的名字说了。
  钱满霞喜道,“绣儿就是会想,这些名字真好听。”
  当钱亦绣说出“婆娘饼”三个字的时候,众人都笑了起来。吴氏气道,“什么名字呀,怪难听的,改了,改了。”
  钱亦绣只得把婆娘饼改成了五仁酥。心道,好在没叫婆娘酥,否则肯定要挨打。
  饭后,钱三贵又让人去把大房和二房的所有人都叫到家里,先请他们吃了盘子里的点心糖果,问,“如何,好吃吗?”
  众人当然都说好吃了,原来他们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点心呢。
  钱老太说,“比张老爷家送的县城里的点心还好吃。而且,小模样也招人稀罕。”
  特别是唐氏,一口吞下了一个翠花糕,噎得脸涨得通红。
  钱三贵便说这些点心都是魏氏做出来的,不想埋没她的这个手艺,所以自家想开个点心铺子,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
  “这还用问?当然要参加了。”唐氏抢先发言道,还觉得钱三贵多此一问。
  接着这些人都纷纷表示愿意,特别是钱满川和钱满河,还搓着手说要大干一场。
  钱三贵又提出,三房出场地、设备和技术,占四成股。大房、二房、四房各出三两银子做为流动资金,各出两个劳力,各占两成股份。
  钱三贵已经让黄铁前两天赶着牛车去省城给钱四贵送了信。钱四贵看了信当即就表示愿意加入,并说他以后可以负责省城的销售。还让黄铁带了五两银子回来,说他家在省城,少出一个劳力,就多出二两银子,让钱三贵去请一个人来做工。
  一听自家比三房少了一半的股,还要出三两银子,两个劳力,汪氏和唐氏心里就不愿意了。(未完待续。)
  ps:谢谢闲来无事?、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1978033533、看会儿书的礼物,谢谢古钟月明、书友140517204701212、简和玫瑰、书友160425113412089、sxy1256、xiaogan于欣彤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为人知的原因

  听说自家比三房少了一半的股,还要出三两银子,两个劳力,汪氏和唐氏心里就不愿意了。
  汪氏没吭声,唐氏说开了,“三叔说笑话呢,我们出了那么些银子,还要出两个人来干活,凭啥比你家少那么多股?”
  钱大贵和钱二贵也觉得都是亲兄弟,既然一起做就应该平均分,干啥还要分出个等级来,况且等级相差的实在太大。见唐氏出头问,都看着钱三贵怎么回答。
  钱亦绣见了暗自摇头,看来钱三贵当年一个人挣钱全家人花已经形成了贯性,老实的钱大贵和钱二贵占便宜也占贯了。就是利字为上,也能算出他们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到底是乡下没见过识面的农民,连这个帐都算不来,比精明又顾及兄弟情份的钱四贵差远了。
  钱三贵说道,“我们家还真不缺那几两银子和那几个劳力,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一家开铺子挣钱。只不过是想让哥哥们日子好过些,才想着一起开个铺子,让你们也挣些钱,日子好过些……”
  “都是亲兄弟,你有这个心,又不缺银子,那咋不均分呢?”唐氏不理解地又问。
  钱亦绣气乐了,忍不住说道,“既然是亲兄弟该均分,当初我家住茅草房的时候,你们咋没说把你们家的几间大瓦房分两间给我家住呢?”
  “哟,那咋能一样呢……”汪氏也有些忍不住了,刚说了半句便被钱满川打断了话。
  “娘快别说了。我觉得三叔这么做是诚心在拉扯咱们两家,不提他们花了那么多钱买焖炉,还要出场地。就光是教咱们做这点心的手艺,就该感谢他们。”
  钱满河也说。“那些铺子里的学徒,要免费给师傅干多少年活计才能学点手艺,三叔却让华嫂子就这么教了我们,这是再多银子也买不来的。我们得感谢三叔才是。”
  钱大贵和钱二贵一听,是啊,刚才一着急就没有深想,倒的确是这个理儿。也都呵呵笑着表示同意。
  唐氏还要说。被钱二贵瞪了一眼,便不愿意地闭上了嘴巴。
  还是这两个侄子心思通透。
  钱三贵点点头,让钱华把合约、章程拿了出来给他们念了。说他们若没意见。明天几兄弟就签字划牙,再请二爷爷和汪里正作见证。
  回家后,汪氏后悔不迭地说,“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当初就不该分家的。”
  钱大贵冷哼道,“好事都让你一个人想完了。人家有钱了。就想当一家人。人家倒霉了,恨不得把人家撵得远远的。”
  汪氏不高兴地说,“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想让你和孩子们过得好些。”
  钱二贵回家就把唐氏骂了一顿。说她敞着大嘴说话,尽得罪人,弄得钱三贵和他越来越生分。
  钱满河也不满地说。“娘也该学学大伯娘,你看看她。即使心里不愿意,也不会说出来,都是等着娘出头得罪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娘千万不要再乱说话。真把人得罪彻底了,以后三叔就不会再想着咱们家了。”
  唐氏还是有些想不通,“咱们家出那么多银子,还要出两个劳力,凭啥股分要比三房少一半?看着三叔病怏怏的,一阵风就能吹倒,却原来心口子这么厚。”
  “你再这么说我三弟试试?”钱二贵登起了眼睛。
  钱满河也无奈道,“娘可以不出银子和劳力,也可以不比三房少一半。”
  唐氏喜道,“那要怎么做?”
  “你就别去跟着开铺子!”钱二贵吼道,“不想出钱不想出力,还想跟着挣钱,也只有你这皮厚的婆娘敢想!”
  九月二十八日是黄道吉日,钱氏老兄弟点心铺就正式成立了。
  几兄弟商量,点心师傅就由魏氏、许氏和王氏担任。为了防止点心方子外泄,一再告诫这两人,不许起小心思,不许告诉娘家人。
  钱老太还吓唬道,“若是不听劝,告诉了你们娘家人,我们老钱家就要不起这样的媳妇了。”
  许氏和王氏赶紧表忠心。她们心里也非常雀跃,学好了这个挣钱的本事,在家里的地位也就高了。
  销售方面,钱四贵负责省城的。二房人少,钱满河就在镇上卖,方便照顾家里。大房人手多,钱满川就去县城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