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田妻:农家小织女 完结+番外 (长白山的雪)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长白山的雪
- 入库:04.10
然而如今,当楚睿风走到了权利的巅峰时,却开始斤斤计较起来,为了一场宫宴,都要费心算计,这其中的变化,真的不可谓不大。
但是巧云却很喜欢楚睿风的这种变化,这并不是小气,相反,是对国家社稷,对黎民百姓的一种负责。因为如今,他不再是一个人,他的肩上,担负了上百万黎民百姓的生计。他花出去的每一两银子,都来自于百姓,也必须有益于百姓才行,不然,宁可不花。
“思远,你这不是小气,我很欣赏也很敬佩你如今的这种态度,这才是一个开国君主应该具备的心理和处事的规则。如今皇朝初立,百废待兴,的确容不得我等胡乱铺费。莫说是眼下了,就是以后,铺张奢靡之风,也必须禁止。不然的话,朝廷是没法走太远的,大辽就是前车之鉴,应该吸取教训才是。”
对于丈夫的举动,巧云给予最贴心的支持和鼓励,此刻她便含笑的看着楚睿风,用最真诚的话语和表情,来表示她内心对丈夫的崇敬和感佩之意。“不管你做任何决定,我都支持你,我也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尽力帮你发展民生,尽快让百姓富裕起来。”
没有什么比妻子的支持更让楚睿风心满意足了,此刻楚睿风看着怀里娇颜如花的妻子,见她眼中那崇拜痴迷的神色,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直接将他淹没。“云儿,今生有你相伴,我楚睿风再无遗憾了。”
☆、第790章 新年新气象
楚睿风因为巧云的一席话而心中感动,加上今天又是他登基的日子,满心喜悦想要与妻子分享呢,故而这时便心头一动,低头想要去亲巧云的红唇。他们夫妻的习惯还是没变,独处的时候不太喜欢有旁人在身边,故而这时,倒是也不用顾忌旁人。
然而,就在两个人渐渐靠近,眼看着四唇相贴的工夫,忽然外面响起了红菱的声音,“殿下,您不能进去。”话音还没落呢,就见到一个小豆丁儿从外面蹬蹬跑进来,直接扑向了巧云。
想当然,屋子里刚想亲近的两人,立即就分开了,然后楚睿风弯腰,一把捞起儿子来。“乾儿,你跑这么快做什么?爹爹不是跟你说过了么,娘亲现在又有弟弟妹妹了,你不能像以前那样莽撞的,万一伤到了娘亲肚子里的小娃娃怎么办?”
楚皓乾是巧云一手带大的,自然比较黏着母亲,这一上午都没见到母亲的影子,小家伙心里着急,连外面好玩的都顾不上了。所以当他知道母亲回来,便不管不顾的直接冲了进来。不成想却是被父亲抓了个正着,这会儿也想起来,之前父亲叮嘱过的事情了。
“娘亲,对不起,乾儿忘了,乾儿太想娘了。”小家伙连忙扭头,跟母亲道歉。
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还有那眼中十分真挚的歉意,巧云的心早就软的一塌糊涂了,哪里还会怪儿子?再说她本来也就没什么,实在是没必要让儿子那么小心。若是因为有了老二,就让老大变得束手束脚,那可不好。
当然,巧云也不会当面反驳楚睿风的话,在孩子面前,必须给父亲树立一个威严的形象。于是巧云便笑了笑,伸手揉揉儿子的头,“没事儿,娘亲知道乾儿是一时着急没注意而已,以后乾儿肯定会留心的对么?我们乾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呢。”
母亲没有怪他,相反还一顿夸奖,这让楚皓乾心里美的简直要冒泡泡了,“娘,乾儿饿了,要让娘陪着吃饭。”一上午没见到母亲,他连早饭吃的都不香呢,这会儿肚子有点儿饿,想吃东西了。
别说是乾儿了,就连楚睿风和巧云,这会儿也是饥肠辘辘。今天是楚睿风的登基大典,这种大场合可不能出乱子,故而夫妻两个今早也都没吃太多的东西,只吃了些许的参茸补剂。精神头倒是够用,但是说实在话,胃里是空的,也不算好受。
这会儿听见儿子如此说,楚睿风便立即扬声对外面的人说道,“去,让御膳房多预备些吃食来。”
外面的人听见,连忙应了一声之后,就赶紧去御膳房传膳了。御膳房那边更是不用说,早早地就把饭菜预备妥当,就等着紫宸宫那边的消息呢这会儿一众人等忙活起来,不多时就把各种吃食预备妥当,命人送到了紫宸宫中。
一家三口都饿了,这顿饭自然是吃的很痛快,夫妻两个哄着儿子,吃了个不亦乐乎。不多时午饭吃过,然后楚睿风回承乾宫去处理公事,巧云则是领着儿子在院子里溜达几圈玩一阵子之后,母子俩便回寝殿睡午觉去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永安元年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下各种忙碌,众臣也都没怎么休息,更是没有什么衙门封印到正月十六的例子,而是每天早晨都要上早朝,接下来各自办差。
没办法啊,皇朝初立,一切事情都是从头开始,各种事务繁杂的很呢,容不得众人享受。一项一项有关国计民生的政令就在众人的商议之下制定出来,然后公告天下,开始实行。
楚睿风一直都致力于发展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尤其是这一次风云皇朝的建立,更是要让百姓获得真正的实惠。故而,就在原本施行的税赋政策之下,再次降低了税赋的征收标准,由原本的十五税一,改成了三十税一。
而且,这个减免的政策,一下子就是三年。当然了,这个只是农户,商户的税赋,只减免一年。风云皇朝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倒不是说不鼓励经商,而是眼前皇朝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从农业入手。所以就要给农户更多的优惠,让百姓尽快的恢复农耕,才能让国力尽快强盛起来。
这样的好消息一出,百姓自然是欢喜不已,正好眼看着就是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鼓足了劲头,进入了备耕的状态。
与此同时,朝廷还下令统计各地官田,将原本被大辽贵族圈占用作草场的各处官田土地等,全数统计上来,然后分派给各地的百姓和驻守的士兵,由他们耕种。尤其是各自驻守的士兵,都要留有足够的田地,要做到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闲时练兵,农忙耕种,遇到战事,上阵杀敌。
释放大量官田的同时,还鼓励百姓垦荒,百姓开荒种田,前三年不收任何税赋,就连买地的银钱,也可以延期两三年交付。
经过了连年的战乱,百姓手里哪有多少银钱?就算是有心垦荒也没有那个能力出钱啊。倒是这个政策一出,普通百姓可是来了劲头,不少人都撸起袖子,带领家人垦荒种地。一时间,江南各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见了也是欣喜不已。
随着一项项政令的颁布,原本就很得百姓拥护的皇朝,如今更是被万民爱戴。百姓纷纷夸赞如今的朝廷,更是一个个心中都期盼着,好日子快点儿来临。
当然,这么多让利于民的政策颁布下去,朝廷的开销可就是有些紧张了。要维持这么大一个国家的运作,那么多官员的俸禄要发放,还有各地不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笔的银两来维持。楚睿风多年积攒的财富,以及这几年攻占江南缴获的财物,都被拿出来填充国库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巧云少不得提议,扩大海运的规模,以海上航运获得的利益,暂时来添补朝廷的花用。另外,也是要鼓励各地的手工业和其他行业发展,不能只以农业为主,而是要全方面的经营。
☆、第791章 病入膏肓
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和一系列新政的实施,江南各地再次展现出蓬勃的生机,百姓欢欢喜喜耕种,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江南春意融融生机盎然的景象相比,此时的京城,却依旧如同寒冬日暮一般。死气沉沉,不见半点儿生气,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老者,在苟延残喘。
如今朝廷的形势大不如前,失去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对于大辽来说,简直就等于断了大半的命脉。要知道,江南富庶繁华,大辽国库多半都是由江南的税赋供应。如今失去了这么大的来源,国库已然是捉襟见肘,连官员的俸禄都快要拿不出了。
国库亏空,朝廷只能一再缩减开支,另一方面则是加大税赋收取,更深一层的盘剥百姓。北方原本因为天气的原因就农业不发达,经济上比起江南来差太多,再被朝廷如此盘剥克扣,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正月里,还没出元宵节呢,若是往年,正应该是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欢天喜地走亲串友的好时候。然而如今,繁华景象已然不在,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衣衫破烂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更有无数的乞丐,蓬头垢面聚集在一起彼此依靠着取暖,企图熬过这最后的寒冷时刻。
即便是有部分穿着还算干净利落的行人,也都是行色匆匆,各自脸上带着些许的愁容,丝毫不见喜色。如今京城这形势,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笑?不是真正有事,都不愿意出门呢,躲在家里都有可能发生祸事,出门更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整个儿京城的气氛压抑的很,就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沉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而皇宫之中更是不用说,宫人内侍一个个都弯着腰低着头,别说大声说话了,就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人头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