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咱们先吃饭吧,我妈中午特意做的涮羊肉呢!”
现在的火车环境远不如以后,古陶只要想一想,都替父亲累的慌,她跟张雪兰一样,希望古玉涛吃完饭早些歇着。
“行!咱们吃饭去!”
“耶!吃火锅喽!”
张鑫嘴里吃着蜜枣,一听吃饭,美的只拍巴掌。
把茶几收拾干净,张雪兰在上面放上电磁炉,把火锅支在上方。
生菜球、大白菜、土豆片、小油菜等等精挑细选水灵灵的蔬菜们整齐的摆放一侧。
除了一大袋子羊肉片,张雪兰还准备了,一盘子元宝虾、猪血、油皮、毛肚。
这些材料正好满满一桌子,看的人食欲大动。
锅底清汤,张雨张鑫两个吃不了辣,张雪兰便特意炸了一小碗辣椒油,谁想吃辣那就往蘸料里放些。
一大碗盆的芝麻酱,古陶给每人舀了一小碗,配上豆腐乳、蒜末、韭菜花、香菜末,家庭版的火锅料便出来了。
十月份的天,说热不热说冷不冷,吃着火锅正当好。
五个人吃的热火朝天,古玉涛吃着吃着干脆光了膀子,吃了一身的汗,带劲极了。
这是重生后,古陶第一次吃火锅,从头到尾除了给张雨张鑫剥虾,其他时候她一直在埋头大吃!
两个小表妹更是吃的欢快极了,小嘴吧嗒吧嗒的,吃的极香。
要说最忙的便数张雪兰,一会给古玉涛夹肉擦汗,一会给孩子们添菜倒水,还要兼顾往锅里下肉添水。
虽然辛苦,但她却甘之如饴。
这顿饭一直吃到快一点多,吃完后,古陶带着妹妹们开始收拾残局。
张雪兰则在浴室里给古玉涛搓背洗澡,出去了半个月,在外也没好好洗个澡,身上早就结了一层黑泥。
古陶干活本就是个利索的,张雨姐妹也乖巧,收拾了十多分钟,便打扫利落了。
待古玉涛洗完澡,也都两点多了,吃饱饭洗澡舒服了,他两眼皮便开始打架。
“都回屋歇着去吧!”
张雪兰也累了,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准备,刚刚又给丈夫搓背,她现在全身跟散了架似的。
“嗯!”古陶带着张雨张鑫回屋睡觉了。
古玉涛走后,张雪兰一个人撑着家,晚上就没睡踏实过,再加上张占辉的事,这些日子心里一直绷着弦。
现在家里的男人回来了,弦着的心总算能放了下来。
☆、第20章 回家(下)
下午这一觉,古玉涛睡得浑身舒畅,一直到晚上七点多才醒。
睡饱了人也跟着精神,中午吃的饭也随之消化掉了,起床后肚子便觉得空空的。
张雪兰古陶几人三点多就起来了,怕吵醒古玉涛,也不敢闹出太大动静,四个人一直轻手轻脚的。
一觉睡到天黑,他们也该吃晚饭了。
中午吃剩的火锅还剩下不少材料,张雪兰干脆擀了些面条,晚饭吃的是火锅面条大杂烩。
吃饱喝足后,张雨两姐妹先回屋睡了,古陶一家三口围坐在客厅内,开始听古玉涛讲他在南方的经历。
他和张海鹏出发后一路南下直奔江浙地区,先在杭州停留了两日,随后十来天便一直待在浙江宁波。
火车从北向南行驶了一路,古玉涛也看了一路,越往南走周边的环境格局变化是越来越好。
在杭州的两天先是陪张海鹏到当地的房地产商处跑着推了推他砂石料。
遗憾的是,那两日并无什么收获,不过张海鹏到是很看得开,甚至以此为例教给了古玉涛一些行商之道。
转战到浙江宁波后,两个人便开始去当地的工业区参观考察了。
玻璃钢在南方这个时候已经刮起了一股小潮流,生产成本比钢材低,技术方面虽然种类繁多,但实际操作却要简单很多,这里已经有不少生产玻璃钢的工厂。
至于玻璃钢产品的用处,在宁波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简易房、树篦子、地沟下水道、高压容器、工艺品等等,东西轻质高强、耐腐蚀,在各种行业都能用的住。
古玉涛两人在浙江的这些天,可以说走遍了宁波的大街小巷,在好多街道建筑上都看到了玻璃钢制品,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两个人摸清了市场,把原料产品价格也了解的差不多,几家正规工厂的联系方式要到手后,便直接回家了。
“出去这些天,我也算开了眼了,外边的市场真是太大了!”
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全国的经济指向标,古玉涛看了一路南方发达城市的高楼大厦,张海鹏告诉他,用不了多少年a市也回会走一样的路子,经济早晚能跟上来。
对此古玉涛一点也不怀疑,他是打小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二十年前哪敢想得到能过到现在的水平,生活一直在往前走,他相信以后a市也会立起更多的高楼大厦,夜晚也会像江浙地区一样灯红酒绿五光十色。
“我想包个车间,自己生产玻璃钢!”
回来的路上古玉涛跟张海鹏分析了一路,玻璃钢在南方虽然干的火热,但在北方还是一股低调的冷流。
殷亮眼光毒辣,早已提前做好了准备,有他这股东风,a市不愁发展不起玻璃钢。
他们若借着这股东风,摆好自己的位置,承担的风险也会稳固些。
“爸,那您想好生产什么了吗?”
古玉涛的决定在古陶意料之内,同时也稍稍放下心来,能有这些想法说明她爸也是个有眼力的。
从沙发底下拿出带回来的背包,古玉涛从里边拿出一包用报纸包好的方形纸包。
“这是我从人家工厂里特意拿回来的!”
小心打开纸包,古玉涛把三块儿颜色不同的方块儿格子放到面前茶几上。
“这是什么啊?”
张雪兰拿起其中红色的方格子,来回看看到,很是疑惑。
“这是玻璃钢格栅!”
原来宁波街边的绿树周围,都是用这个当护树板的。
“别看它不起眼,这东西能用三四十年呢!”
一边给家人讲解着,古玉涛一边把在外拍的产品照片从包里拿了出来。
张雪兰看的啧啧惊奇,护树板、楼梯、地沟、甚至船舶甲板上,这么多地方能用得到呢!
“过几年咱们这估计也该用到这些格栅了,这东西成本低,生产也简单。”
“咱们趁早包个车间,自己生产,不是什么难事!”
古玉涛明白这东西一旦在a市兴起,以后跟着学的会大发去了,要想挣钱只能走个快,并不是长久之计。
他之所以选择格栅,主要是想把它当做迈进玻璃钢门槛的敲门砖。
通过格栅把玻璃钢里边的门道一点点扣清楚了,往后时间还长,他有的是机会在玻璃钢行当里做个有真技术的东西。
听完古玉涛的计划想法,张雪兰古陶都觉得不错。
尤其是古陶,以后玻璃钢行业会火上加火,只要不傻不笨,几乎是稳赚不陪的。
虽说等到她二十来岁的时候,这个行业会降下温来,但那也只是针对粗制滥造的厂家,像殷氏一般质量过硬的,反而还是受益者。
“爸,我支持你!想做什么就放心大胆去做!”
古陶笑眯眯的伸出大拇指给古玉涛点赞,十分期待他在日后的大干一场。
张雪兰肯定也是支持丈夫的,但对承包车间买机器设备花钱这一块儿又有些担心。
“这全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全下来七八万,不过咱们出七成,老向出三成!”
张海鹏也看重了这块儿市场,但他手里还有砂石料,又舍不得放下。
跟古玉涛一商量,干脆他也出点资金占个小股,车间所有的事宜都由古玉涛决定,以后赚了钱按三成给他分成就行。
两个人在火车上口头坐了个约定,打算回去正式运作的时候在签个合约。
“你们想的还挺周到!”
白了眼古玉涛,张雪兰突然明白过来,看来他早就决定好了,跟她们说这么多,根本不是来商量意见的!
摸了摸鼻子,古玉涛有些不好意思,他一路看的太多,一腔热血被激的有些发飘,跟张海鹏的约定做的就有些冲动,不过还好张海鹏是个实在爽快的。
“爸,那你可要好好选个车间了,还有设备,都要做好预算呢!”
在选车间上,古陶有心提点下古玉涛。
“我有个同学他爸爸走货运,听说政府这两年要开发城东,好像要往工业园区发展。”
再过几年城西的一批老厂子们都会相继搬到城东,城东一些家里地多的,都跟着赚了一笔。
尤其是把大片车间买下来的,每年光靠往外租车间,都能不少赚。
“行,这两天我去到处看看租整年的车间是个什么价!”
计划想法都备好了,之后的实际操作却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他们忙活的地方太多了。
——————————————————————
晚上临睡前,夫妻二人躺在床上。
“俩孩子怎么办啊?一直跟着咱们到是没什么,可时间长了,他们那还是个家么?!”
把张占辉家的事跟古玉涛说了一遍,张雪兰是满心发愁。
张占辉把孩子放在这儿,两口子好几天也不来个电话,孩子住个四五天的到是没什么事,但长此下去,这哪像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