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人受了轻伤,已经上药包扎,没有大碍!”景州语气一顿,凝重的道,“你真要带着这些难民去允州,我们有马匹,他们大多身体羸弱,恐怕走不了那么长的路。”
初曦微一思索,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口粮?”
“只有两袋米和几袋肉干。”
“明天一早全部分给他们吃,我们暂且饿一天,明日我们尽量走慢一些,如果沿途看到城镇,愿意留下的就分给他们一些银两,执意和我们去允州的,便让他们在后面跟着。”
景州淡淡点头,“只能如此了。”
说罢黑眸一垂,语气微微缓和,“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外面风露寒重,你去马车上再睡一会,外面有我,不会有事。”
初曦轻笑点头,“是,将军也要注意身体!”
景州冷峻的面容闪过一抹柔和,微微点头,“好!”
第二日一早,东边天色刚刚泛白,初曦等人带着一百多难民就已经启程,出了山林,上了官道,径往允州而去。
也许是前方给了这些难民希望,因此尽管身体孱弱,体力不支,大部分人仍都坚持了下来,互相搀扶着,紧紧的跟随在初曦马后。
最后一抹夕阳落山时,远远的已经看到允州的城墙。
众人欢呼不已,然而兴奋过后,又个个面色踌躇,一人跑上前拦在初曦面前,喊道,“你们真的能给我们粮食?上次我们也来过允州求见太守,不过连城门都没进,就被赶出去了,那些守门的官兵还杀了几个不肯走的百姓。”
初曦回身对着众人高声喊道,“不要害怕,都已经走到了这里,我必然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众人面色依旧犹豫,只是没人再说话,默默前行,或者也已经没有力气说话。
初曦看着越来越近的允州城,面色越发沉重,允州也算是西部大府,然而做为主城允州城墙低矮破旧,城门残破,看上去甚至连一个小城都不如。
这里的穷苦看样子并不是一两年的灾荒所致,而是累年便是如此。
要想改变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天色将暗,城门即将关闭,城门处进出的百姓寥寥几人,城门外允州太守薛登带着府衙大小官员正在门外等候。
见到初曦等人,不由的一愣,虽远在允州,但朝廷出了一位女官,还是有所耳闻,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竟是个看上去刚及笄的女娃,迟疑片刻,忙上前道,“可是钦差大人和景大将军?”
初曦和景州同时下马,只见打头的允州太守已近五旬,两鬓斑白,穿着朴素,青蓝色的官袍上甚至还打了几个补丁,身后十几个官员皆是如此。
初曦上前,扬了扬唇角,“正是本官,路途耽搁,劳烦薛大人在此等候!”
薛登胡须花白,眼角皱纹颇深,笑容可掬,“不敢,大人和将军一路辛苦,还请进城歇息!”
“不着急!”初曦淡笑一声,指着身后道,“薛大人可认识我身后这些人?”
薛登抬眼看去,只见夕阳暗淡的余晖下,官道上长长一行上百人,皆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寒冷的天气里大多光着脚,因走了一日的山路,脚上血迹斑斑,和尘土凝固在一起,惨不忍睹。
见薛登望过来,那些难民顿时不由自主的瑟缩着身子,垂着头,躲在马车后。
“薛大人,本官来的路上遇到这些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的甚至已经三日没有吃过东西!”初曦直直的看着薛登道。
薛登面上一阵窘迫,痛心疾首的道,“允州连年灾荒,百姓困苦不堪,下官身为允州百姓父母官,却不能安抚一方百姓,实在是惭愧!”
说着就要落下泪来。
初曦和景州对视一眼,眼角划过一丝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只道,“大人不必自责,天灾无情,不是人力可为,只是目前这些人急需安置,还请大人尽快妥当安排!”
薛登拭了泪,为难的道,“允州城小,实在没地方安置这么多人。”
初曦眉心一皱,淡声道,“那就劳烦薛大人派人在城外搭建帐篷让他们暂且有个避风之所,再支几口锅熬些粥让他们先填饱肚子!”
“是、是,下官马上派人去办,钦差大人请先入城!”
“不!”初曦回身看着那些蓬头垢面,眼睛却充满渴望和希冀的难民,声音清淡而坚定,“本官就在这等着,什么时候这些人有地方可睡,有饭可吃,本官再进城!”
“这、这怎么行?马上就要天黑了,天寒地冻,怎敢让大人在这受冻?”薛登急声劝了几句,见初曦不为所动,忙又去求景州,“景将军,你看这、”
景州面容冷肃,沉声道,“本将军也在这等着,薛大人若是担心钦差大人,还是尽快派人去按钦差大人说的办!”
薛登无奈,回身对着身后的允州官员吩咐道,“全都听到钦差大人的话了吗,每人回去各取一担米,还有棉被衣物,多多益善,去吧。”
身后的官员纷纷叫苦,“薛大人,这棉被衣物好说,可这米粮,我家里也不多了!”
“是啊,今日一整天下官就喝了一碗稀粥!”
“薛大人,你知道我家里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
众人纷纷围着薛登诉苦,薛登为难的皱着眉,思忖片刻,顿声道,“百姓受冻挨饿,你我如何能安坐?这样吧,棉被衣物都去自家里取,粮食先去城里几个粮商那里赊,等朝廷赈灾的粮食一到,再还给他们就是!”
这次众官再没有异议,点头附和道,“是、是,下官们这就去!”
待那些人进了城,薛登回身恭敬的道,“钦差大人请稍等,下官已经安排,很快就来!”
初曦点头称赞道,“薛大人艰苦节约,一心为民,待本官回朝,一定向圣上如实禀告!”
“不敢,不敢,下官应该做的!”
众人等在城门外,不出半个时辰,在城墙下支了帐篷,点火架上铁锅,烧水煮米。那些难民纷纷过去过忙,很快,诱人的米香散发出来,府衙侍卫吆喝着众人排队盛粥。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降临,一堆堆篝火点燃,难民捧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席地而坐,吃的狼吞虎咽。
初曦一行人静静的看着,几日的疲劳似瞬间一扫而空,寒风凛冽,胸口却暖意融融。
上官南叹了口气,“不亲眼所见,真是难以想象盛世之下还有这样的地方。”
张崖凑过来,嗤笑道,“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几位大人,难民都已安置妥当,还请钦差大人进城吧!”薛登上前,恭敬的说道。
初曦点头,众人重新驾车,上马,缓缓向着允州城门走去。
“大人!”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沙哑的嘶喊,初曦倏然转身,便见那一百多个难民纷纷放下手中的粥碗,齐齐跑到官道上来,对着初曦重重的跪了下去!
“大人!”
“大人!”
没有冠冕堂皇感恩的话,也没有更多的请求,只有哽咽声连成一片,一张张朴实的脸泪流满面,一声声呼喊着大人。
天地苍茫,四野静寂,远处青山起伏,绵延不尽,城门下即将进城的众人静静的立在那,烈烈火光下,跪在地上的人伏成一片,声音嘶哑凄苦,似天地悲歌,响彻整座允州城。
景州面色凝重深邃,夏恒之也不由的坐直了身体,上官南仰头叹息,李南泠霍然掀开车帘,所有的目光齐齐落在身姿笔直的少女身上。
初曦深深吸气,允州一日不宁,她便一日不归朝!
“驾!”
清喝一声,初曦面容清绝,打马转身,沿着幽暗的城门缓缓而入。
T
☆、第一百七十章 生死知己
刚入夜,城内的街铺都已关闭,长街上行人稀少,一片萧条。
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几盏黄灯在寒风中孤零零的摇曳,四周都是潮湿和清冷的气息,众人沉默,只听到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哒哒声响,响亮而苍凉。
驿站在城东,两个小厮正在门前等候,乍见到初曦等人,目中均是好奇,看了一眼马上又低下头去,帮着将马牵去后院。
驿站不大,两进两出的院子,房屋古旧,墙瓦低矮残破,整个院子里除了一颗梧桐老树,再无旁物,好在收拾的还算干净,被褥看上去也是新换过的。
厨房已经做好了饭,都是一些素菜米粥,太守薛登面色微微有些尴尬,“大人和将军远道而来,而我允州却无酒肉款待,实在是惭愧!”
初曦无谓一笑,“本官也不是来此享福的,薛大人不必介怀!”
“钦差大人一心为民,身先士卒,实在令我等钦佩!”薛登和身后的一众官员纷纷开口称赞,“那大人和将军且将就用些饭菜,下官等人就先告退了!”薛登躬身道。
“各位慢走!”
“是,大人留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去做!”
薛登领着一众官员躬身退下,出了门,各自散去。
“吃饭吧,都饿了一天了!”初曦招呼众人坐下,他们的口粮都给了难民,一天没吃饭,早已饿的前胸贴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