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想着,我们一行人的马车很快就驶回了京都,听下人来报:我们已到京都。
我打开车窗木门,向外看去,一切都正如我初次见到的那般,道路中仍是人声鼎沸,路旁一家家小店还在古色古香的正常经营着。。。。。。
“你看嘛呢?”留儿斜靠着我,问道,眼神也随着向我眼睛看的地方瞥去。
我注意到,在那街道的另一边,有一个妇人正带着她的孩子,在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跟前给孩子买糖葫芦。
那场面,使我不由得想到了,在那一个世界的我的父母。是啊,曾经儿时的我也是最爱这糖葫芦,每次上街都要央求父母买给我吃,他们也总爱买给我。。。。。。
渐渐地在不知不觉中眼泪打湿了我的眼眶,“你哭了?怎么不高兴了?”留儿既焦急又紧张地问道。
“没事儿,可能眼里进了沙子吧。”我这么尴尬地掩饰道。
“既然是这样,那我帮你关上窗门,可好?”还没等我答应,留儿便自顾的给我拉上了窗门。
“唉,这孩子。”我忽略了留儿他此时亦不再称我为‘哥哥’而是‘你、你’地那样称呼我。
马车过了玄武门,进入外廷,便有大队人马在那迎接我们。
‘吁’车夫猛力一拉缰绳,叫停了马车,我打开车窗,见来人是皇帝哥哥身边的禁卫兵首领,我冲他微微一笑,说道:“您辛苦了。”
他见我对他用上了敬辞忙说道:“将军太抬举小人了,小人只是您大楚家的一只看门狗罢了,您这般称呼,可真的是折煞小人了。”
听到这话,我很不高兴,对他说:“这世间的一切,本都是平等的,只是出身不同罢了,莫让叫我以后再听到大家说这种话,以后我大楚的士兵一律不可随随便便这么轻贱自己。”
一路上我们就这样,由他们护送着朝宫里走去。入了午门,便快到了内宫。
远远的我就看见哥哥的御驾等在前面,想到该有的礼节还要做足,于是我连忙下了马车,步行,朝哥哥那边走去。留儿见我下了马车,他也连忙想要跳下车,我让他乖乖听话坐回车里,自顾便下了马车。
“哥哥,好久不见,离儿真的好想您啊。”看到哥哥朝我微笑,我连忙上前诉说着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现在总算是知道回来了。”哥哥见众人在场也不好对我太过亲昵,便也是只说了这句话,就携了我的手,一起步入宫门。
在我们就座之后,宴会也很快就开始了,宴会上每个人都很尽兴,皇帝哥哥也是一杯接着一杯的喝着,而时不时的也有大臣过来给我敬酒,我倒是也硬着头皮勉强应酬着。
我在想着怎么找个时机向皇帝哥哥给留儿讨个赏赐,突然,就听皇帝哥哥说:“听说,此次我军大获全胜,仰仗了一个人啊,朕的那小弟弟在哪里?”‘原来哥哥他全都知道’。
留儿听见皇帝传他,赶忙从我身边站了起来,微微作了一揖道:“回皇上的话,臣弟在这儿。”这小子,看来平时没白教他,学的倒也有模有样的。
“你此番护驾有功,朕要奖赏你,看看你想要些什么?尽管开口便是。”哥哥大方的说道。
留儿眼睛滴溜溜的一转,随后便说:“臣弟想要什么,现下还真没有想好,这个赏赐您能否先给臣弟留着,待日后小弟再找您要,您看成吗?”
看着小人儿这狡捷的样子,我忍住笑,瞪他道:“哥哥这是已然给了你天大的恩赐,你却还在这儿谈起了条件,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一边偷偷用眼神示意他,叫他见好儿就收。
皇帝哥哥仿佛看透了我护着他,冲我笑着说道:“离儿莫答话,一切依他便是。”
很快,宴会结束,文武百官也相继离朝,我和留儿一众人等也与皇帝哥哥道了别,准备离开、回府去了。
第12章 治洪
在府中的日子是最闲暇不过的了,我虽然贵为本朝的将军,身份地位也算得上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这其中缘由:想来,是一方面,我这身体的原主曾经为这大楚立下过汗马功劳,另一方面,那其中好处,可能也就是沾了我那皇帝哥哥的光儿所得来的吧。
作为一朝的臣子,我深知为人臣子的本分,眼看这现下又没有战事,我当然就要和其他大臣们一样天天开始去宫中例行早朝了。
今日的早朝内容,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说的都是:哪里又出现了灾情、哪里又出现了洪患、哪里又出现了疫情之类的种种。
那些所谓的‘朝廷重臣’的奏折上所上报的事情,几乎在上奏前,没有一个能事先提出什么好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一个个总是非要等到在朝堂上当面启奏不可。
“启奏皇上,今有钱潮之水溃于堤,得两岸灾民流离失所者众,然两广总督现库中告急,无法解决隐患,现来启奏陛下此事该当如何?”
说这话的是我大楚资历最老的、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右相大人。
“右相大人,户部的银两不是一向都由您亲自派专人调拨,怎么关键时候可到是两广总督那都没银子可调了?”
问这话的乃是本朝左相,只见他从朝中大臣中间迈出一步,捧着玉牌,面向右相质问道:“您老人家这可回是没话说了吧。”
“你!”只见那右相听到那话儿,气歪了胡子,连忙步至朝廷正中,急切说道:“皇上莫要听他胡说,这事与小人何干?只是这几年连年战乱,国库早已吃紧,况且这几年天干物旱,灾难连连,下面的人着实也是没有办法。”
自古左右相难以两合这句话在今天我倒是真正见识到了。
只见他俩儿此时吹胡子瞪眼般都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实在是让好事儿之人看了心下觉得好不热闹。
我抬头见皇帝哥哥坐于金銮座上,一手扶着龙椅的扶手,一手撑着额头,也不理会这二人,仿佛也陷入了沉思,道:“我大楚国现今,有谁有方法能解朕之所忧,不妨现在就启奏上来。”
‘看来,我那皇帝哥哥也被此事给难住了’,我略一沉吟,在脑中细细回忆,‘记得大学历史中好像曾提到过此类的事情,是什么呢?’突然灵光一闪,我想到了在历史书中曾经提到过:战国后期,秦国水利专家李冰治理都江堰的事儿。
‘有了!’我手持玉牌,上前一步正色说道:“启禀皇上,臣想到了一个方法,不知道可否管用?”
“哦,那你赶快说来听听。”哥哥见我有了办法,便立刻抬起头冲我说道。
“我们或许可以修建两个大堰来阻止水患。”我缓缓说道。
“具体该当如何?”哥哥好奇地问我道。
“为防水患,我们可以派人用竹子编成些特大竹笼,用装满大块的卵石沉入江底,这样从而人工筑起一条纵向的大堰,它的作用可以起到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疏通而下。
筑成以后,使得钱潮江水得以分流,如此既可以使干流外江的水量不致太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洪水季节泛滥成灾的概率,同时又可使东面内江能灌溉旁边的田地,免除了旁边乡镇旱灾的产生。
为了避免洪水季节内江产生涝灾,我们可以用特大竹箱装满卵石而堆筑成另一个大堰,此举的关键在于它的高度必须正好适宜,这样才能使内江的水位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江水会漫过堤堰而流人外江。
但在内江的水位过高、水量特大、水速过急时,更会把堤堰冲垮,如果,我们让内江的水直泄外江,更可以确保内江整个灌区的安全。
为了控制内江的水量,我们还可以刻几个石人,设置在钱潮工程区域中,如果水位浅到石人的脚部,说明用于灌溉的水量就有可能不足,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旱灾;如果水位升到石人的肩部,就表示水量已经过多,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洪灾。
此法可一切就地取材,施工方便,费用低廉,实用并且还很高效。”
“但这只是臣之所想,还没见有过实行,这一方法,不知您看,意下如何?”我抬头笑看着皇帝,缓缓说道。
“将军真是雄才大略!以前只听闻您能在沙场浴血杀敌,没想到您对这治理河道一事还颇有研究,能提出这奇思妙想,真是让下官大开眼界,实在是佩服、佩服!”听左相连连出口称赞。
只见,那右相听完我这一席话后,此时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两位爱卿既然都一致认为此法甚好,那朕当然更是欢喜了。不过,‘老弟’你竟然有这本事,着实是让哥哥今天大吃了一惊啊!”
听到哥哥夸赞,我不免脸上一红,‘盗用李冰您老人家的事迹,您在天有灵,要是知道了的话,可莫要埋怨我的才好啊。’我心下这么想着。。。。。。
“好,此时就交给离儿你手下的人去办。”皇帝哥哥和颜悦色地冲我高声说道。
“臣领旨。”我弯下身子,正色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