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时下农家养的鸡因为没有这么多的粮食哪怕是粗粮喂养,这些鸡最少也得六七个月才下蛋,比不得墨朝渊所在的后世,寻常即使是乡下的鸡,养三四个月就有下蛋的,更别说笼养专门下蛋的了,两三个月都能下蛋。
而墨姝提出买鸡给庄户养时正值七月,如今是十一月下旬,虽然说已经过了六个多月,但是当初买的鸡实在称不上多,尽管现在已经有些人家里养的已经开始下蛋,数量依旧不多。
至于后来人工孵化成批饲养的,则已经到了九月。因此这些鸡还没有下蛋。
也就是说,墨姝觉得还没有足够多的鸡蛋来开蛋糕店。
其实若墨姝不执著于用自家养的鸡下的蛋为原料做蛋糕的话,在外边买鸡蛋也是足够供应的。
毕竟蛋糕店才起步,规模总是比较小的。
但墨姝生性其实有些散漫,而且近来她的事情也比较多。这眼看着年关将近,各地经商的人都把账目做好了,让人随着给主家的年货,也就是各地的土产一起送回了长安。
而各地官员也纷纷回京述职,长安朝堂上风云涌动,墨姝等人关心这时局,这平日要看的邸报也多了起来。
如今墨云自然是趁此机会打听消息掌握动态,几乎是一日不曾闲着。
墨好、墨姝以及杨氏白氏则接见各地回来的人,接受清点登记送过来的土产,核对各地报上来的账目,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总的来说,这几个月,墨家嫡支派出去的各地的商人,几乎都是财源滚滚。
经商是来钱最快最多的,真是一点儿也没错。
这些钱,除了这些管事留下一部分作为本钱之外,余下的都悄悄运回了长安。
原本墨姝有考虑过让这些到各地去经商的人直接将这余下的钱买粮食囤积起来的,这样到了各地战乱时,用着也方便。
何况别的地方买粮的话,大多都要比长安便宜的,尤其是鱼米之乡的江南。
但是这样一来,目的就太明显了。
而且墨姝也不能肯定这些派出去的人,真不会因为看到丰厚的利润而红眼背离了墨家。
若是墨家派人到各地经商的事情被发现还罢了,若在各地囤积许多粮食的事情给人捅了出来,可就是弥天大祸,与墨家不对付的人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到时不管墨家怎么辩解,一个密谋造反的罪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因此墨姝最后还是决定将钱收回来,这购买粮食放着的事情另外让墨云负责。
这件事情可不简单,因为长安粮食贵而且买多了也打眼,所以墨云还得前往各地去买粮,就地寻地方储藏起来。
墨云将长安的事情交给母亲白氏、杨氏和墨姝、墨好之后,在这年关将至时前往江南。
在这么忙碌的时候,墨姝发现若是一直用粮食喂鸡也不是办法,想起了后世用蚯蚓养鸡的事情。
如今的蚯蚓许多人又称之为地龙,还是随处可见的。
尤其是在一些腐殖质特别多的树林里。
墨姝让人到这些地方将腐殖质和蚯蚓一起挖到了合适的地方养着,顺便也让庄户去将林子里多的厚厚堆积的腐殖质运回田中,当作肥料。
这养蚯蚓其实是一件大好事。一是这蚯蚓并不算太难侍弄;二来,这蚯蚓蛋白质丰富,用来养鸡不仅节省饲料,产蛋也多,而蚯蚓的粪便也可以用肥田。
好在底下的人也有不少聪明的,很快养蚯蚓之事也走上了正轨,只需墨姝想起来就偶尔过问一下就好。
一切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墨姝几乎都是大清早天还没亮就起身,去和伍子珩晨练半个时辰。这段时间以来她不管是剑术、射箭还是武艺都大为长进,身体自然也更加健康灵活了。
不仅是墨姝,墨好几个也是如此。
在晨练过后墨姝会练一会大字,或者看一下书。
之后就是一边听管事的禀报大小事情和账目,一边在屏风后吃早饭。
吃过早饭之后,墨姝会休息片刻,随即听大妮汇报孵化房和鸡舍的情形,心情好时还会自己过去看一下。
随后就是看邸报,分析到各地经商的账目等等。
若是天气不错,还会去骑一下马,近来踏雪长得也越发神骏了。
中午时墨姝照例会吃些点心,然后陪墨川几个玩一会儿,之后仍是处理墨家的大小事情。
今年的秋闱早已经结束,各地的学子纷纷返乡,随后也将长安新的书册带了回去。
其实,早在秋闱开始之前,这新装帧以及印刷的书籍已经传开了。
只是读书人返乡,又掀起了购书的热潮。
伍子珩趁这个机会,在齐鲁、中州、江南这些文风比较盛的地方,一下同时开了好几家文昌书坊的分店。
这也是因为江南的造纸坊以及西北的墨坊有了大规模生产竹纸、油墨的条件。
一时间,天下读书人无不以手中至少有一册文昌书坊的新书为荣,一部分因版本珍贵而印得比较少的书,还成为了读书人及大户人家争相收藏的抢手货。
如今已经是初冬,天气渐冷,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晋国公府素油及豆腐作坊的生意都非常好。
许多寻常百姓,尤其是住在玉湖县附近的,因为价钱相对便宜,都买了些回去放着。至于大户人家,则更不用说了,早早买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年关。
除此之外,晋国公府还有一样东西卖得特别好,让人看着都眼红。
184、观感
许多寻常百姓,尤其是住在玉湖县附近的,因为价钱相对便宜,都买了些素油和豆腐回去放着。至于大户人家,则更不用说了,早早买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年关。
除此之外,晋国公府还有一样东西卖得特别好,让人看着都眼红。
就是蜂窝煤。
如今尽管还没有下雪,但是天气已经很冷了,若是换了往年,长安的富贵人家自然是买有许多干柴和木炭备着的,但是如今晋国公府在开采石炭时,顺便也将煤炉子,伍家的人都将石炭称之为煤,推广开来。
这煤炉烧着自然是十分方便的,但是还有一种更为简单而且便宜的燃料,也就是蜂窝煤可以用。
只需要买一个或者是自家打制一个炉子,就可以很方便地用蜂窝煤烧水、做饭什么的了。
况且这蜂窝煤还没有木炭甚至干柴那么贵。
还不需要一直看着火。
因此本来就很受欢迎的蜂窝煤,天气一转冷,更是多人买。
在煤矿边上的村民也都非常的高兴。在这煤矿附近并没有多少良田,往年在秋收之后,交了租子,几乎家中就没剩下多少粮食了,更别说钱什么的。
自从晋国公府买下煤矿之后,就雇了附近的村民当矿工。
虽然在矿井开采煤矿挺累,但报酬却不算低,而且晋国公府还一日两餐,对安全措施也非常重视。
在寒冬来临之际,这些矿工还可以用很低的价钱将蜂窝煤买回去。
这些人自从到了矿井,一直觉得自己就如在美梦中一样,也希望这个梦永远都不要醒。
因此尽管晋国公府的人一再说这是天子的矿井,但村民实实在在接触的都是晋国公府的人,在口中称颂天子圣明之时,也将伍家当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
再加上听说了文昌书坊的事情,这些依赖煤矿吃饭和养家糊口的人早已经将伍立成原本奸臣的印象摒弃,转而认为他是遭小人忌恨,被人泼了脏水造谣,才会有如此污名。
当然,这些人的想法也是有些道理的,只不过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伍家故意为之。
这些人对伍立成有了改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
尤其是看着晋国公府凭借这许多的生意,日进斗金的时候,长安各府少有不妒忌的。
素油、豆腐、书坊这些就不说了,毕竟很大程度上都要考从没见过的手艺,这些人大部分也只能干瞪眼。
即使如此,如今已经有人学会了怎么雕版印刷,也买到了竹纸,可以开始印书。
也有部分人猜到了素油的原料,也正在琢磨怎么弄这素油和豆腐,只要掌握了技术,做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有这煤矿,分明石炭是地方的人早就用了的,而蜂窝煤做着也十分简单,但是因为晋国公府已经将所有的各地已知的煤矿都掌握在手中,所以这些人明知道蜂窝煤制作简单,却没有便宜的原料,只能眼睁睁看着墨家赚钱,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谁让伍立成如此奸诈,拉着梁帝刘楷入了伙分给皇帝银子,美其名曰这些矿都是天家的。
而刘楷也默认了这一点。
即使看着再不忿,谁还敢去抢天家的东西不成?
但众臣终究是不甘心,纷纷上折子弹劾,说晋国公府如此大肆敛财,恐成大祸什么的,明里暗里直指伍家这是攒钱想谋反。
伍立成得到了消息,立即上书好一阵忏悔说要把这素油豆腐作坊、文昌书坊什么的都关了,这煤矿也交还给皇家。
这段时间刘楷沉湎酒和色,对于晋国公府能够提供大量的钱财,还是非常满意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皇后?影后! (子羡鲤) 2016-10-12完结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过气小花旦酒驾出了车祸,上了头条。不久出院,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小花旦一张冰...
-
重生天娇有毒 (水镜凌澜) 2016-10-20完结前世被折磨的疯了,重生后,宋知夏决心一定要让自己过的顺心、如意,绝对不能憋屈。什么?有人要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