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青还有疑惑:“之前不是已经收归了十几家大族的田产了吗?”贾青指的是三年前宋知夏破门抄业的功绩呢。
宋知夏摇头笑道:“都过去三年了,早就被别家大族给瓜分干净了,哪里还有剩余的土地留着给将士们买地置产呢?”
贾青面上的忧愁之色更浓了:“归乡后,光有钱,没有地,那将士们的生计在何方啊?”
“他们可以卖身为大族的部曲啊。”宋知夏看似不在意的说道。
贾青却打了个激灵:“卖身!”从平民成为贱婢,那不是自甘下贱么。
宋知夏面带笑容,眼中却含着冷意:“贾师傅,就算将士们不愿意卖身,可是那些大族有的是手段逼良为贱啊。现成的老兵,谁家会放过不收呢?”
贾青并不蠢,宋知夏这么一点拨,他立即就明白了,脸色马上从忧转怒。
宋知夏趁着贾青心神转变的时机,见缝插针地问了他两句:“贾师傅,您过来可是想探听什么?可是怕再重复梁韩夏的旧事吗?”
贾青闻言脸色又是一变,变的有些慌乱。
原本贾青过来求见宋知夏,就是想向她探听是否知晓皇上或太子对武将们的处置方案,但是宋知夏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他反倒不知该怎么说了。
贾青的心思几乎就直白的写在脸上了,宋知夏一看就知道自己说中了他的心思。
宋知夏继续相激贾青:“贾师傅何必惧怕,就算旧事再生,又不会落在贾师傅的头上,您可是太子的师傅啊。”
贾青苦笑连连:“可是我还有同袍啊,同袍如兄弟,我又如何能不为兄弟们担忧。”
这世上没有谁是真正能够孤家寡人的,尤其在军队这种讲究团结讲究集体的地方,就更不可能有独自一人的特例存在了。
宋知夏轻叹:“贾师傅,您的安全是无虞的,但是您的兄弟们,恕本宫直言,本宫只是公主,您若是担忧,该是去求太子。”
贾青一叹三声的离开了,离开的背景显得格外的萧索,后来贾青也没有去请求宋勇毅,可见他也对宋勇毅失去了信心。
在贾青之后,又有几个武将前来求见宋知夏,宋知夏都见了,她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应承他们什么,只是随口似的说了八甲人的归期。
很快,放丁归田开始推行了。
没过多久,八甲船队也要离开明国,趁着季风和洋流回归异大陆了。
宋知夏在宫城城墙上目送东景和八甲大军离开了京城,心中却在想着,八甲人都走了,他们应该要动手了吧。
果不其然,八甲船队刚刚离开廊州,明国就风云突变,出现了好几支造反军。
宋力刚震怒,迅速派遣官军前去镇压,结果官军一去不回,在外头也自成了一支造反军。
这些造反军起势迅猛,一揭起反旗,立即就把矛头对准了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冲杀起了势力范围之内的各大府邸,一时间,明国境内一片血雨腥风。
地方大族并不是软弱可欺的待宰猪羊,他们虽然在八甲大军的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在造反军面前却很是硬挺,双方实力差不多,地方大族联合起来之后,甚至还比造反军更强上几分。
造反军与地方大族陷入了对峙状态,明国境内烽烟四起,乱象丛生,但是这样的造反和对峙更显得国内有诸多小国,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明国并不是真正的一统江山。
宋力刚被反叛的官军刺激到了,不敢再相信外人,又不放心宋勇毅领军,他一无作战经验,二又得罪了武将集团,三又是宋家独子,他若有失,宋家江山难保,宋力刚只能启用宋知夏,任命她为平乱先锋,领军出战。
宋知夏领了虎符,披甲上阵,她的威名赫赫,一展出虎符,京中大营的众位将领无人敢出声质疑,都乖乖听从她的号令,跟着她出京平乱。
宋知夏刚领着京营出京,尚未踏出京城的地界,各处的烽烟就一个接一个的熄灭了。
造反军惶惶不安,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则抚掌大笑,只待宋知夏前来扫灭乱臣贼子。
可惜宋知夏领着兵却在京城外围安营扎寨,不前进了,甚至还放出话来,说要招安造反军,还让造反军摆出招降的条件。
宋知夏的这一招让宋力刚、宋勇毅、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都看呆了。
招降?一战未打就招降?
这不是自灭气势、自堕威风吗?
造反军很快就摆出了条件,分散四处的造反军的要求出齐的相同,一要停止裁减军备,二要废黜太子,三要免了他们的造反罪状。
宋力刚看了奏报后怒极反笑,这三条,想都不要想,绝不可能。
可惜真正的话事人,在造反军眼中最有份量的人,却是宋知夏,宋知夏并没有一口回绝,反而说,条件有些太严苛,要改,让造反军派人过来详谈。
这一招又让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三个要求中,第一个也就罢了,第二个可是废黜太子啊,关系国之正统啊,第三个也是大事,若是造反都无罪,那不是人人都敢去造反了么?
☆、第204章 易储
招降会谈的地方就定在京城外郊,宋知夏牢牢的把守住京城的关口,不出京城的地界。
之所以守在京城,宋知夏是有两项考虑,一是为了避免孤军深入,陷入多支造反军的围攻中,后路退绝,二是为了安定京城的人心,宋知夏和京营主力都是镇定人心的重要砝码,两者都离开了,京城人心难免会有所浮动,之前是为了平乱,宋知夏带兵离开无人可以反对,但现在是招降谈判,京中众人又希望宋知夏就带着兵驻扎在京郊,不要离开了。
宋知夏传信天下,让各处造反军派人入京当面谈判。
各处的造反军收到令信后,心神虽有浮动,但也顾虑重重,生怕宋知夏施展的是引蛇出洞、请君入瓮之计。
商议了许久,造反军之间也互通了几番消息,最终十几路造反军们联合了起来,集结共进,一同前往京城。
十几路造反军原本是分散在明国各处的,要前往京城谈判,近的不说,远的造反军就要途经数个州府,那些远的造反军都已经做好了作战准备,准备遭遇多场与地方大族的部曲军队的攻防战,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造反军就这么畅行于道路之上,竟无一支部曲军队前来袭扰。
信报传来,宋知夏神情平淡,没有一丝波澜,但是宋力刚和宋勇毅却分外的愤怒,心中满是被背叛的怒火。
一向最喜欢煽风点火无是生非攻讦异己党争不断的朝臣们,这一次却集体闭上眼关上嘴,好似看不到造反军畅行道路的事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放任造反军行走的地方大族,正是他们的家族啊,他们如何会去指责他们的家族不忠心呢?
所以干脆闭上眼,装作不知道吧。
宋力刚和宋勇毅在愤怒之余,对这些装聋作哑的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也失望了。
倒是夏朝的帝师又跳了出来,又写了一封公开信,把那些装聋作哑的文臣和大族都给狠狠骂了一通,他倒不是为明朝鸣不平,而是在为夏朝叫屈,当年若不是那些见风就倒、毫无忠义廉耻之心的文臣和大族抛弃了夏朝,转投了明朝,夏朝何至于一夕覆灭?
在帝师看来,这些文臣,这些大族,全都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禽兽。
在公开信的信尾,帝师还顺便把宋力刚也一块给骂了,指明宋力刚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还说如今的天下大乱正是对宋力刚谋朝篡位的报应,还诅咒明朝传不到二世,一世便能亡了。
宋力刚忍了,没有把夏朝帝师如何,甚至他的内心还隐隐觉得帝师骂的对,他的确辜负了夏帝的恩德,还谋朝篡位了,如今这副天下乱象正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不管宋力刚、夏朝帝师、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是如何想的,宋知夏一点儿也不去管,也不在意,她只安心等待着会谈日期的来临,等待着十几路造反军的到来。
会谈日期临近,京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造反军,离京城近的大族、富户都往京城里跑,生怕动起刀枪来,害了自家的性命,一时间,京城热闹了许多,各家府邸都住进了许多亲友故旧。
到了会谈的日期,宋知夏与各支造反军的代表共聚于临时搭建起来的议事厅,商谈起招降的条件了。
宋知夏没有浪费时间用来客套寒喧,拉拢人情关系,而是直接开谈招降条件:“诸位,你们所要求的三个条件,只有第一个,撤销裁减军备,本将可以替皇上答应你们。”宋知夏既然在外领军,自然称呼要改为本将,而不是自称本宫。
“至于后面两个条件,”宋知夏面无表情的看着各方代表,“皇上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各支造反军的代表都沉默不语,裁减军备其实不是他们造反的首要原因,他们造反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害怕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其实就是第二条,废太子。
因为害怕被屠戮的结局,所以武将们才会造反,所以他们才会要求废太子,因为太子在他们眼中就是执刀人,太子不废,他们心中不安,总害怕太子登极之后,会再次向他们挥下大刀。
相似小说推荐
-
女主每天都要被雷劈 (等待果多) 2016-10-19完结被家人伤透心她重生到古代小萝莉上。并为实现原主的愿望而努力:一:找出原主家破人亡的缘由,解决...
-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湘诺) 起点女生网VIP2016.10.13完结穿越到古代成贫穷农家女,可是姐不会种田也不认识山里的蘑菇,肿么过日子啊?幸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