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你们是不是往里头掺了什么香?”
田氏答:“这我就不知道了,姐儿们自己弄的,或许采了花放进去一起熬煮吧,好像听她们说过!”
冯桃花就说道:“那皂汁在哪?倒给我们些,我们也要洗被褥床单!”
“没有了,今天正好用完。”
“你们……”冯桃花气愤不已。
冯莲花想了想,哄着田氏:“大嫂,你把那装皂汁的瓶子给我,我掺点水搓洗个帕子。”
田氏摇头:“你早来些,她们把装皂汁的竹筒扔河边了,都没带回来!”
冯莲花听了,也很生气:这女人蠢笨,生的几个娃也这样可厌不顺人意的!
冯柳花却错眼看到那边锦云从小凳子上站起来,顿时吃了一惊,拉扯着冯桃花喊:
“姐!姐你快看!”
冯桃花和冯莲花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平日只随便用麻绳绑起两个松松散散鬏儿的锦云小丫头,此刻头上编着新颖奇巧的发辫,那发辫上缠绕着粉红浅紫嫩绿好几种颜色的纱绫,发辫编得很紧致,再别具匠心地藏头收尾,竟是半点毛边儿都没有!
这么一装扮起来,锦云就不再是往日的那个锦云了,她看上去精致秀雅、活泼伶俐,再看还发现她好像长肉了,腮帮现出婴儿肥,皮肤不那么黑黄了,肤质细腻粉嫩……若是换上一件更好些的衣裳,你说她是地主财主家的姑娘也没人怀疑!
冯桃花、莲花也不禁看呆了!
等冯柳花跑到近边,看到锦绣正在给锦玉编的另一种更加繁复精致的发辫,眼红忌妒得发了飚:
“锦绣!你给我编!你给我编一个!”
冯桃花也来凑热闹,那边冯枣花和铁花、冯玉珍也赶了过来。
冯莲花却分别看了看姐妹三个的头发,还探头去闻了闻,拉着锦绣问:
“锦绣,你们用什么洗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香?头发这般油滑柔顺?”
锦绣对冯家人没好感,冯家人一扎堆过来她就心烦,更气恼冯莲花的敏锐,甩开她的手:
“你管得着么?”
冯莲花气得白了脸。
锦绣也没给冯柳花几个编辫子,吵闹得厉害,姐妹三人就拉了田氏,索性退回茅草屋关门上栓理都不理睬她们!
冯梁氏又被搬了来,但她还没来得及朝茅草屋里的母女开骂,她二女婿赶着驴车从外头回来了,跟着回来的还有大女婿,冯梁氏得张罗做饭招待二女婿和二女儿吃完饭归家,没闲空了!
冯柳花却深深爱上了锦绣为锦云、锦玉编的辫式,不顾冯桃花劝告,也放弃了平日在锦绣姐妹面前维持的高傲,蹲在茅草屋门口不肯走,骂了再求,求完了又哭,活脱脱一精神分裂症病状。
锦绣就是不理她,也让田氏别管,坐在屋子里拿田氏的头做模特,教锦玉和锦云学编各种发辫式样。
她这手也是前世从邻居妹妹那里学来,会的不多,才五六样,乍一露手或许很惊艳,编的多了就不觉得什么了。
午饭前,冯梁氏带着刘氏、冯枣花过来拍门,说冯老爷子发话,让田氏母女几个一块儿过正屋去,一大家子陪二姑爷、二姑奶奶两位贵客吃个饭!
田氏没有开门,只隔着门说:“我已不是冯家人,不用了!”
锦云做三姐妹的代言人:“娘在哪,我们在哪,不去!”
冯梁氏就叫她们把那什么“山珍野味”交出来,二姑爷二姑奶奶带了烧鸭烧鹅来,又拿了两串钱给老爷子看病吃补品,冯家总得给些拿得出手的“还礼”,回去了二姑奶奶在公婆面前也得脸!
锦绣姐妹哪里理她?直接不作声。
冯梁氏没得逞,气得让冯枣花踹门,那木门却结实得很,冯枣花踹了几次没踹倒,反把她脚丫子喘疼了。
最后冯梁氏和冯枣花扯起冯柳花,母女几个仍是灰溜溜离开。
吃完饭冯莲花就跟着她夫婿回家去了,没能从锦绣母女手中拿到野味,冯梁氏只得把二女婿给的两串钱又还了一串给女儿,让她拿着在镇上多买些点心回去孝敬公婆,分给妯娌和家中小孩,当是娘家的还礼。
冯莲花和冯梁氏推辞了两下,就收着了,脸色不太好看——五个妯娌,哪个回娘家转来不是大包小包提着土仪或娘家人亲手做的蒸糕米团,由婆母拿去分给亲戚和左邻右居,人家得了东西就赞婆母几声,婆母脸上有光对媳妇儿就更高看一眼……偏是自己,哪次回娘家来都拿不到什么好东西,这次回去,肯定又得挨婆母白眼,被妯娌们讥诮了!
二姑爷脸色也不好看,他家有杂货铺子,时常往来方石镇集,今天再去找个人说事情,不很顺利,心情就不好,偏偏又被连襟瞧见就抓着他借钱,不给还跟到岳母家来了,而这个岳母家也是乱哄哄一团,无缘无故把大舅嫂和几个小姑娘分离出去,现在又后悔,岳父还为此装病,巴巴儿让人传信叫回来探望……真是,家家都有忙活,谁得闲陪他们玩儿?以后再称病,可不能来这么快了!
两天后,村长从县城拿回了田氏的屋基地契,还有一个户籍木牒——以田氏为户主,娘儿几个算是东山村独立一户,再不属于冯家了。
田氏看过之后,用一块布包起来交给锦绣,她觉得锦绣能把银子藏得一丝儿不露,索性这个户籍木牒也让她收着。
地契到手,就可以着手起新屋了,现在是十月下旬,天气晴朗清爽,不冷不热,正好做初期工作,挖地基和砌石头底脚,下雨天是绝对做不成的,等做到中期的砌砖和后期架梁盖瓦,就是再冷些甚至下雪都可以继续干活!
☆、第三十八章 邻居关家
锦绣和锦玉去看新屋地基,是个好地方:地势上还是蛮高的,面朝田野和溪流,还有更远处的山脉,以后站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田野间那条还算直溜的土路,什么车啊人啊从外头进出村庄都能一目了然。背后是青山,左边是关家,往右边走过去七八里路,是西山村。
等起了新屋,锦绣家就是东山村村西头最临边的一户。
锦绣和锦玉在自家屋基地转了一圈,就走去隔着一个菜园子的邻居关家瞧看,关木正坐在院子里编篓子,笑着跟她们打招呼:
“是锦绣和锦玉啊,进来进来!”
屋里走出个中年妇人,蓝布包头,身上半旧衣裳洗得发白,是关木的妻子余氏,也笑着喊她们进屋坐:
“姐儿俩是来看屋地的吧?要起新屋了吗?”
锦绣跟着妹妹喊关大伯关伯娘,答道:“我娘跟我爹和离了,就不好再住在冯家,总得把自己的新屋造起来。”
余氏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那就赶紧造吧,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造屋的时候,你们要堆放木料什么的,都放我家院场来,院场要不够就堆菜园子里去!我家后院几间放木头的泥墙草屋都空着,可以让造屋的人住,他们从后院门进出,不碍我啥事儿!”
关木也点头:“天气凉了家里也没啥活儿做,我还能帮上点忙!”
锦绣很感动:“到时候少不得要麻烦大伯、伯娘,能和大伯、伯娘做邻居真是太好了!”
“好啥啊?我是闷的!”余氏笑道:“村西头就这几户人家,一家离一家也不近,冷清了些,串个门得走挺远,我是想让你娘赶紧搬过来,我也好有个伴儿说话!”
锦玉听了忍不住笑:“关大伯在家呢,大伯和伯娘说话不就是了。”
“跟他有什么好说的?说两句就得吵吵起来!”
关木对锦玉说道:“别听你大伯娘的,饶舌多嘴女人,耳朵都要让她念出茧子来!”
锦绣朝屋里看了看:“就大伯和伯娘在家,关谷兄弟去学里了?”
余氏笑着点头:“是啊,要到下晌才能回来呢!”
锦玉说过:关家和冯家差不多,子嗣不旺,当年关杰抽丁从军,关木在家养老娘,和妻子余氏生养得三女一男,长女关红儿、次女关蓝儿都已出嫁,三女关翠儿给了舅娘家做养女。
唯一的儿子关谷今年十六岁,从小体质弱不适宜干重活,夫妻俩也舍不得让儿子辛苦劳作,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关谷倒是很肯读书,村里能上学的儿郎大多去镇上学馆,关木夫妻怕镇上太远儿子走路吃不消,就托人送礼去了西山村乔地主办的学里读,从关家去西山村也就七八里路,走得比较轻松些。
和关家大伯、伯娘说了会话,锦绣锦玉就告辞出来,顺村路走出东山村,直接去了镇上。
路上锦绣跟锦玉商量,说自己得到镇上去瞧着买些东西,让锦玉先拿二百两银票去流木村找大姨夫,把银票交给他,请他筹划买砖瓦木料并敲定工匠,免得姐妹俩把银票带到镇集上转悠,不小心给弄丢。
锦玉紧张姐姐,更紧张银票,最后得到姐姐答应很快就去流木村跟她会合,这才同意分开。
说服了跟屁虫似的妹妹,锦绣松了口气。
有些事情她得独自一个人才好做到。
和锦玉分开后,锦绣往镇上走,看到路边有个还没摆上摊儿的空茶棚,就走了进去,很快出来,左手提个布袋,右手挽个盖着布的篮子,篮子里自然都是猴头菇和松茸、黑木耳,还有些普通品种的山菌野蘑菇,在洞天里生长的,自然就不普通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汉之广川王 (郭天城) 2015-09-04完结女主费劲千辛万苦,千里迢迢的好不容易才找到对自己有一饭之恩的心上人时,却突然迷糊了;他是西汉...
-
穿越之傻女春福 (容黎) 2016-10-20完结自诩聪明机灵的乔然居然穿越成了东坡村出名的傻女春福,嫂子嫌她能吃能睡像头猪养着浪费口粮,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