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凌的神色没变,高掌柜的心中暗惊,要知道这玉佩只有沈俊凌的心腹才会有,很多的酒楼掌柜都没有,东家居然给了肖月,看来以后要更加注意跟他们打好关系。
几人进了福兴居,杨大伯、肖老爹还有周家的人都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感到浑身不自在,紧跟在肖月和杨昌发的身后,不敢乱看乱动,肖月看到周家人的反应心中暗自头,知礼数,懂进退。
周家的人一桌子,剩下的肖月和杨昌发、杨大伯、肖老爹一桌子,肖月本以为沈俊凌肯定是要去二楼雅间的,没想到他也跟着坐在了大堂,跟肖月他们一桌子。
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肖月早就饿的不行了,赶紧端起碗,“爹,大伯,吃饭吧!”转头对着周家的人,“周奶奶,周大叔,周婶子,吃饭,杰,丫丫,赶紧吃饭。”
众人答应了一声,心翼翼的端起白瓷碗,米饭配炒菜,还是在酒楼里,周家的人都感觉跟做梦一样,丫丫人,周婶子给她夹了个鸡腿,她正与鸡腿奋战着,满嘴都是油,看得周婶子好笑又心酸,这丫头长这么大,鸡蛋都没吃过几个,顺手把剩下的鸡腿给了自己的儿子,轻声:“快吃吧!”
周奶奶的年纪大,肉已经嚼不动了,周婶子把豆腐放到她面前,周奶奶心情好吃了一碗多米饭。
肖月的肚子好饿,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碗饭才放慢了速度,杨昌发给她盛了碗汤,“慢吃,心噎着。”
肖月端起鸡汤,“我饿嘛,本来不觉得,可是饭菜上来了,就觉得饿的胃都疼了。”
周奶奶开口:“月丫头有了?”
杨昌发笑着:“嗯,昨天才知道的,已经一个多月了。”
周奶奶开心的:“好,好,好,月丫头有福。”
周婶子也:“也怪我们,月丫头有身孕了,不能饿着,我们都急着赶路了。”
沈俊凌开口,“就是,本少爷都饿的不行了,更何况是她这个孕妇。”
杨昌发低头看着还在吃的媳妇:“下次不许这样了,按时吃饭。”
肖月胡乱地头,专心的吃着饭,杨昌发的眼里闪过一抹无奈加宠溺,又给她夹了些菜。
吃过饭,几人就在福兴居里休息会,肖月跟杨昌发则去买东西了,本来杨昌发不许肖月去,可肖月满口保证自己没事,还有事要办。
没办法,杨昌发只能同意了,但是却用手护着媳妇,紧张的出了一身汗,肖月好笑的看着他,享受着他的保护。
肖月刚才想起周家的人要跟着他们回去,可刚才帮行李的时候才看到他们几人就只有几件破烂的衣服,剩下的东西都没有,马上就要降霜了,天冷了,没有棉衣可不行。
去到布庄买了好几匹布,又买了很多的棉花,给周婶子和周奶奶也买了簪子当谢礼,买了几包糕,几斤糖,几斤猪肉,两人回到了福兴居,把布和棉花给了周婶子。
周婶子嗔怪着:“月丫头,花这钱干什么?我们都有衣服的。”
肖月捏捏丫丫的脸蛋:“没事的,花不了几个钱,马上就要冷了要做棉衣了。丫丫,想不想穿新衣服。”
丫丫奶声奶气的:“新衣服,好看,丫丫想要。”
肖月笑着:“没错,好看,丫丫穿上就更好看了。”
丫丫重重地头,把辫子都甩了起来,周围的人都笑了。
重新坐上马车,肖老爹去县城的时候赶着牛车,后来放在了福兴居,现在回去了,肖老爹就没有坐马车,赶着牛车跟在后面,杨大伯也跟着去坐牛车了,跟着沈俊凌坐马车,他大气都不敢喘,还是坐牛车自在,肖月跟杨昌发劝不住,只能任由二人了,不过他们让赶车的走慢,这样肖老爹还是跟得上的。
肖月把车窗的帘子掀开,两旁的树往后退,前面就是熟悉的村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走时满心着急,现在相公没事,自己又有了身孕,她感到浑身舒服,回家的感觉真好。
越靠近临水村肖月的心越急,都不能好好坐着了。
关注官方qq公众号“17k网” (id:lve17k),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五十七章 特殊的客人
杨昌发问:“媳妇,你怎么呢?不舒服吗?”
肖月摇头,沈俊凌斜睨着二人:“我看她是急着回家。”
杨昌发愣住了,“真的吗?”
肖月头,“是呀!也不知道姑怎么样了?那天我急着走,什么都没交代,也忘记给姑留花用的钱了,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杨昌发:“没事的,不是还有娘跟大伯娘,婶婶看着嘛,她不会有什么事的。”
肖月:“我们都快回去了,娘她们一定着急,担心,肯定都不能好好吃饭睡觉了。”
肖月猜得一都不错,自从她走后,杨姑守着家心里又担心他们,一消息也没有,她整个人都坐立不安的,顾不上吃饭睡觉。
后来还是杨大伯娘和杨三婶两人来肖月家陪她,劝着让她吃饭,郑氏晚上回家照顾家里,白天到肖月家。
就这样每天白天的时候,郑氏、杨大伯娘、杨三婶和杨姑四个女人在肖月家等,杨叔也经常来问问,几人每天都是抱着希望等到天黑又失望,第二天又接着等。
今天一早的时候,杨姑起来就:“我这左眼老是跳,不知道怎么回事?”
杨大伯娘:“左眼喜,右眼灾,不定是昌发他们有消息了。”
杨三婶也在一旁附和,杨姑看着外面:“希望是吧,老天保佑,他们早回来。”
没过一会儿,郑氏来了,“门口的树上有喜鹊在叫,不会是月儿他们要回来了吧!”
杨大伯娘:“我估计是,姑子刚才眼皮跳。”
郑氏:“那就准没错。”
四个人等到了下午的酉时,都有失望了,郑氏:“今天不会回来了吧!”
杨大伯娘头,“估计是,都这个了。”
话音刚落,外面肖夏的声音就响起,“娘,我爹跟大姐,姐夫回来了。”
郑氏一下子站起来,急切的问:“真的吗?”
肖夏头,“真的,我在村口看到了。”自从自己姐夫出事,大姐和爹去了县城后,肖夏就经常在村口那里,一边玩一边等消息,今天就等到了。
郑氏的眼泪落下来了,拉着杨姑的手:“他姑,你听到没,月儿他们回来了,昌发没事。”
杨姑也是哭得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的头。
杨大伯娘跟杨三婶也擦着泪,杨大伯娘:“行了,别哭,这是高兴事,不兴眼泪,他姑你赶紧去端面,亲家母去准备鞭炮,弟妹跟我去准备火盆。”
郑氏连:“对,对,对,赶紧去准备东西,马上就到了。”
肖月跟杨昌发到家的时候,远远就看到了亲戚都站在门口,看到马车,肖春把郑氏准备好的鞭炮着,噼里啪啦的脆响,村里的人也都来了。
杨昌发扶着肖月下车,二人上前一一喊过人,杨昌发弯腰鞠躬,:“多谢大伯,大伯娘,三叔,三婶,爹,娘,姑,这次让你们担心了。”
杨大伯走上前扶起他,“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干什么?”
杨叔也,“就是,回来就好。”
杨姑赶紧把端在手上的面递给杨昌发,“昌发,赶紧把面吃了。”
临水村的习俗,家里有遭灾的人要回来,都会提前煮一碗面放在土地神的面前,用香火敬着,人回来之后吃过这碗面,就会去霉运。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杨姑就每天煮好面等着。
杨昌发接过这碗面,大口的吃着,眼泪不自觉的掉下,落入面汤里,他不在乎,稀里哗啦的吃完面,连汤都喝干净了,肖月在一旁看着也红了眼。
之后跨过火盆,一家人才进了屋,一般要先去洗澡换衣服,昨天回庄子的时候,沈俊凌已经派人给他安排了去霉运的火盆,也洗澡换衣服了,所以今天不用再换了。
肖月和杨昌发对沈俊凌感激也有这层原因,这是把他们当自己人,不然他们跟沈俊凌没有血缘关系,不会影响到他,是不用准备火盆的。
进屋没有多久,里正跟杨族长也来了,杨昌发赶紧上前,“里正,族长你们来了。”
里正开口,“昌发,没什么事吧?”
杨昌发摇头,“没事,一场误会而已。”
杨族长开口,“没事就好,以后要心,特别是你们这做的入口的东西。”
肖月跟杨昌发连连称是,他们二人没有停留多久就离开了。
屋里就只剩下自己家的人,杨姑忙问:“昌发,月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昌发:“那个人是被自己媳妇毒死的,他媳妇想要骗钱,才告了我们。”
简单的了过程,夫妻二人之前就商量好了词,没有提赵鹏跟杨昌富。
杨大伯娘碎了一口,“真是不要脸,害死自己的相公还想骗钱。”
杨婶婶也接着:“谁不是呀?”
郑氏拉着肖月的手,:“月儿,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娘看你的脸色不太好。”
收藏qubook.org书签防失联 书籍数据与原来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