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伯娘看着肖月也很是满意,稳重大方也很能干,侄子娶了这样的媳妇也算是不差,听到马媒婆的话她更是笑得开怀,这肖家的丫头长得不说是多么美,但也是五官端正,接过了马媒婆的话头说:“没错,这丫头是俊。”说完从袖子中掏出了聘礼的单子交给了郑氏。
郑氏接过聘礼单子仔细地看了起来,杨大伯娘则是招呼抬聘礼的人将聘礼都打开,杨昌发的聘礼在这个村子里算是好的了,有两对鸡,五斤猪肉,两条鱼,茶叶、四色果、四色糖各两包,藏蓝、天青、粉红、淡紫四种颜色的布各一匹,还有一对银簪子,最后就是聘礼六两。
在临水村一般家境都聘礼是三两,家境好点的是六两,条件极好的人家也会再多点,但那样的人家毕竟少。
杨昌发的聘礼在临水村不算是最好的却也是拔尖的,郑氏跟肖老爹对聘礼都很满意,他们不是在乎金钱的人,但是聘礼对于一个出嫁的女孩来说却是重要的,聘礼越重说明婆家越是看重新娘。
虽然他们明白这聘礼是杨昌发一个人准备的,不过这也正好说明杨昌发对自家闺女的心意,他们也就可以稍微放心了。
聘礼过完眼就是交换婚书了,婚书是男方准备好的,杨昌发不会写字找了杨秀才帮忙。
肖月的婚书是自己弟弟肖夏写的,按过手印双方交换了婚书,杨大伯娘一早就请人算过日子了,成亲的日子就订在了半个月之后。
下完聘礼,马媒婆跟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散去了,杨大伯娘没有走,她把杨昌发衣服鞋袜的尺寸告诉了肖月,按照村里的习俗,新娘要做新衣服和鞋袜给新郎。
肖月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杨大伯娘就起身回去了,郑氏让肖月送送她。
第四章 成亲(上)
到了门口的时候,杨大伯娘把一个红布包着的东西递给了肖月,悄悄地说:“这是昌发托我给你的。”
杨大伯娘满眼笑的看着肖月,肖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把东西收好,杨大伯娘笑着走了。
回到屋子里,肖月打开红布一看,里面是一个金步摇,蝴蝶造型坠着金流苏,很是好看。
肖月不由自主地走到了镜子前将步摇插在了头上,镜中的女子唇红齿白,满脸春光,脸颊微红,头上的步摇轻摇慢晃。
肖月的目光顺着窗子看向天空,嫁给他应该是不错的。
下聘之后家里就开始为肖月准备嫁妆了,以前肖老爹和郑氏都只是准备好了木料,布什么的,现在就得做成家具和衣服、被子等嫁妆了。
临水村的人住的都是炕所以床是不用做的,肖父和肖春在给肖月做衣柜、靠背椅、子孙桶等家具。
郑氏带着肖星在做被子,肖月则被郑氏赶去做自己的嫁衣了,当然也要给杨昌发做衣服,还有准备送给杨家人的礼物,全家人都在忙着肖月的嫁妆。
嫁妆准备妥当的时候成亲的日子也到了,在成亲的前一天肖月嫁妆中的衣柜、靠背椅、脸盆、木桶等也送到杨家,还带了一床大红色的喜被、大红色的枕巾,同行的还有郑氏请的全福人。
这全福人必须是父母双全、公婆健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妇人,以求可以把好运气传给新人。这铺床除了要扫床、铺喜被、铺鸳鸯枕,还有就是撒帐,就是把花生、桂圆、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的干过撒在床上。
成亲当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郑氏就把肖月喊了起来,然后烧了一大锅水赶着肖月去泡澡,虽说村里的人不讲究泡花瓣澡,但这新娘子只这一回还是要讲究的。
在前一天时候肖星就去山上给自己的姐姐摘了很多的花瓣,肖月泡在澡桶里鼻子充满花香味,通体舒畅。
泡完澡出来就听到外面已经有很多的人了,应该是来添妆的,村里的添妆大都是送一块布料或者自己做的枕巾、鞋垫之类的,肖月不用管这些,郑氏在外面招呼着前来添妆的人。
来添妆的妇女都三三两两说笑的来到了,郑氏忙拿出糖果发给大家,这些前来添妆的人这会儿已经去看肖月的嫁妆了,虽然大件的已经搬走了,但是大家还是热烈地讨论着肖月的嫁妆被子有几床,上面的花样好不好看等。
不一会儿全福人也到了,她是来给肖月开脸和梳头的。开脸的时候她拿着跟红色的线,把肖月脸上的汗毛绞去,边开脸还边唱开脸歌:“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
开完脸就是上妆,擦一层粉,嘴唇涂红,肖月基本还是可以接受,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说话粉就往下掉。
接着就是梳头,全福人拿着把新梳子边梳边说:“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之后又给肖月绾好了发髻,插上了簪子,换上嫁衣,这样肖月已经打扮好了。
村里的妇人们也都进来看新娘了,肖月这个时候不用说话,自有全福人来招呼,村里的人一看新娘子就笑着讨论了起来,“呦,肖家丫头还真是俊。”
“没错没错,昌发小子有眼光。”
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拍着手蹦蹦跳跳地喊着,“新娘子,新娘子......”
大家正在说笑着的时候响起鞭炮声,这是新郎来了,屋子里的人都出去看热闹了,肖月就安安静静地坐在炕边,当然全福人会留下陪她。
按照这边的习俗新娘家要准备喜面,面条是玉米面掺白面做成的,擀好之后切成细细的面条。昨天就已经准备好面条了,今天只要烧开了水把面条煮熟就行。
白菜萝卜豆腐炒了,面条煮熟浇上汤舀上菜,再舀上点肉,招呼这来迎亲的众人和邻里吃喜面沾沾喜气。
摆上桌子,中间放着两盘炒的菜,每个人手中端着碗喜面,满院子都是“哧溜哧溜”吸面条的声音,众人吃着笑着好不热闹。
吃过喜面,马媒婆扶着肖月出来了,肖老爹和郑氏坐在堂屋里,新人叩首拜别父母。
虽然跟肖家众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却给了肖月很多的爱和温暖,此时要离开了肖月的心中也是很不舍得的。
郑氏流着泪,肖老爹的眼睛也红了,女儿就要出嫁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拜别父母后再把剩下的一部分嫁妆放到牛车上,除了已经送到杨家的嫁妆,剩下的就是些小物件,一口装着2条被子和几身衣服的箱子,还有妆奁、铜镜、梳子等,做女红的针线笸箩,还有就是聘礼中的那四匹布,给肖月做衣服的布郑氏另外买了,这些布她就让女儿带走。
原本肖月想给弟弟妹妹做衣服也被郑氏给拦住了,杨家没有分家什么东西都是公中的,杨昌发又不受父母喜爱,肯定没有多少东西,现在这东西女儿带过去就是嫁妆,婆家的人是不能动的。
这些东西放在牛车的后面,前面的位置是要留给肖月这个新娘的,吃过喜面,放好嫁妆,已经快要中午了,这时就要接新娘走了。
本来应该是兄弟背着出门的,但肖月的弟弟还小就只能是媒婆背着出门,肖月的盖头挡住了视线,她趴在马媒婆的背上出了门。在她出门后,肖老爹默默的抹把脸在门口点燃了鞭炮送嫁,爹娘不过去,兄弟是要去送嫁的,这个时候人们大多重男轻女,所以送嫁不能有未及笄的女孩,只有男孩可以去,这样祈求新娘子可以多生男娃。
肖家在村子的中间,杨家在村尾,不一会牛车就到了杨家。一双粗糙的大手伸了过来,肖月微楞了一下神然后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热闹的唢呐声还有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声音让这个小山村都沾惹了喜气。
第五章 成亲(下)
跨火盆,拜堂之后,肖月就被送进了新房中,一群人紧跟着过来看新郎掀盖头,红盖头取掉,肖月抬头看到了杨昌发,一个高大壮实的糙汉子,肌肉发达,皮肤黑黑的,傻笑的看着肖月。
村里的小伙子们都开始打趣,“昌发哥,新娘子真漂亮呀!”
“就是,你看昌发哥都看愣了。”
“昌发,还等什么呀,亲一个。”
“就是就是,昌发哥别害羞。”
听着众人的话肖月的脸更红了,马媒婆指着桌上的酒说:“行了,赶紧喝交杯酒,昌发,愣着干什么,赶紧给你媳妇拿酒呀!这新娘漂亮你也不能一直盯着呀!”一席话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杨昌发红着脸端过酒杯递给肖月。
喝完交杯酒外面的酒席也开始了,马媒婆赶着人,“好了好了,赶紧去吃席了。”
村里的小伙们看过新娘子听到开席也就往外走,只是还是不忘打趣,“昌发哥,你可赶紧出来陪我们喝酒。”
“就是,别见到漂亮媳妇就不出来了。”
看到众人都出去马媒婆也就跟着走了,屋里就只剩下杨昌发和肖月。
杨昌发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半晌才说:“你......你先坐下来休息会,我等会就回来。”说完就跟逃跑一样出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