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也跟老爹商量,结婚那天把美琴的娘家人也叫过来。长面子的事,张老爹如何不应。忙出去叫人送信。
张林青看老爹晚上出去请人,他让方美琴去小屋看了下肉菜够不够;自己去队里打个招呼,明天找人去盖河拉上几十条鱼;不过都得得到村里的批准。
现在去说,明天一大早就动手,肯定来得及。猪肉肯定是不够的,都这会儿了,供销社也买不到肉了。
明天年三十了,也就不费神去副食品店买肉了,倒是可以花高价去村户上买,过年嘛,家家户户都得备上点肉,过年吃,应该能多少匀出来些。
村里有鸡、鸭、老鹅的人家自己也去瞧瞧,多的就多买几只回来,再去请人正月初二上午过来帮忙做菜,家里的油不多了,也得去供销社买些回来。明天都年三十,这得抓紧时间了。
年下正月村里的大妈大婶都闲着,到时候自己再每人发一块钱当帮工费,肯定大有人愿意来干活。
这个时候,请客可不想后世,冷盘+热菜+荤菜+汤+点心至少得20~30个;这个时候请客饭桌上只要有肉鱼,这个酒席就是非常好的了,人人提起就得翘大拇指夸好。况且自己还添上鸡鸭鹅等肉菜,那估计都得整个大队屈指可数了。
年三十一大早张林明一家子就过来了,张林明搞了一副施舍般地跟张林青说话,张林青理都没搭理。
朱文兰托着个腰,坐在堂屋指使小妹给她拿吃的,让小妹给她剥花生等等,月美只把妈妈在供销社买的吃食端出来,张林青买的她一个也没拿出来。
对大嫂要求她剥花生的她也是充耳不闻,跑到厨房去打下手了。
☆、第 37 章
朱文兰看小姑子对她的要求视若无睹,气得向张林明发嗲:看小妹,都不知道照顾我这个大嫂还有她侄子,我肚子怀着老张家的大孙子呢。
张林青不想看她惺惺作态的样子,坐到院子里;虽然他不喜欢大哥夫妇,但是稚子无辜,他挺喜欢小孩的,拿着花生逗着才1岁多的小侄女,又回房拿了些蛋糕回房给她吃。
张林明被老婆一挑拨,刚站起来想去教训小妹,被张老爹喝住了:怎么,你媳妇只是怀孕,又不是手断了,连花生都剥不了?剥不了正好,省着点,明天乡里乡亲上门拜年,我还愁不够分的呢。
村里的女儿,那个像她这么娇气的,那个不是挺着肚子,在地里干到孩子快生下来,她见天的不干活也就算了,跑到这里作践你妹妹,你不教训她,被她两句话一挑拨,再一哄骗,骨头轻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老爹发火了,这两口子才消停下来;一直到吃饭都老老实实坐着,没在出幺蛾子。他们这儿的风俗是年三十中午吃馄饨。
老爹一家之主自然是不干的,老大两口子像客人一样坐在那里自然也是什么也不干,厨房里忙活的只有张大妈、方美琴、小妹;张林青想着这3个人忙一大家子的馄钝得忙活到什么时候,他跑去帮她们剁肉了。
忙到中午快12点了,大家囫囵吞枣地吃完馄钝,因为接下来得忙着做晚饭啊,都是大菜,家里才2个锅,想想都够呛的。
好在今年不需要把正月里招待客人的饭菜做起来,要不然她们更累。好在正月初三张林青办婚礼,那些大菜等初二再做。到时候还得跟人家借锅灶台使用。
老大两口子吃完馄钝,筷子一丢,嘴一抹;抬脚走人,气得张老爹指着张大妈的鼻子,想骂人,又想到今天是年三十,只能抖着手气得说不出话来。
张大妈也暗骂老大两口子不会做人,不上道啊。有求于人还装的跟大爷似的。
晚上的晚饭是方美琴做的,炸肉丸、红烧肉、好烧鸡、粉皮烧鱼头;菠菜木耳炒蛋;清炒豆芽(方美琴会做豆芽和粉皮,为了婚宴上的菜好看,她打算年初一下午在家做粉皮,豆芽到不需要提前发,但是提前把豆子泡好。)
张林青拿了条青鱼做了个水煮鱼片、用老豆腐做了个芙蓉豆腐,这两个菜都是川菜,好吃但也费油,为此还被老妈批了顿,不会过日子,这两个菜都是上辈子跟女儿学的。
方美琴特惊讶老公做的这两个菜,她想起来了,难怪老公回乡钱特意去百货大楼买了豆瓣酱。
张林青不好意思的说是出差在外吃到,觉得很好吃,今天就试着做做看看。
晚上5点多了,菜都上桌子了,老大两口子抱着女儿姗姗来迟;不管怎样呀,今天是三十夜,俗话说,今天吵架会吵一年,所以张老爹为了家庭和睦也就忍着气没发。
一大家子人都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这段年夜饭,吃得非常安生,一家人吃得交口称赞,尤其是张林青做的两个菜,非常适合冬天吃,既开胃又暖身子,一家人吃的龇牙咧嘴,小妹更好笑,不停哈气,狂喝水,还是不肯放下手中的筷子,还是张林青允诺以后经常做给她吃,她才罢休。
不过奇怪的是老大一家的态度,饭桌上老大一改中午大爷神态,对自己很是吹捧一番;搞得张林青很是头疼,伸手不打笑脸人,再说又是过年期间没必要让老头子难做。
自己这边虚拟委托着,转脸一看方美琴也是一脸不自在;大嫂也奉承着她。
早在回乡前张林青给方美琴做足了功课;让她应付上门求工作的乡亲,看来她都用来应付大嫂了,经过这段时间在水厂的锻炼也知道如何虚应着。
吃过晚饭张林青给侄女和月美发了都发了10块钱压岁钱;无意中看到大嫂看着女儿手中的10块钱两眼发光,他鄙视地想着,真是没见过钱似的,两口子不好好努力赚钱整天就想着算计,算了,管他什么事,不去理会;老家是强制没有守岁这个风俗的习惯,看个人的。
他看方美琴今天在厨房忙活了一天,累坏了;晚饭没让她洗碗,自己去刷锅洗碗去了,看得张大妈直甩眼刀子,要不是老头子拉着,估计都不会顾及今天是三十夜,就要吵起来。
方美琴今天累坏了,所有的活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小妹只能帮着烧烧火,所以老公说要洗碗,她也就没坚持,她才不管婆婆的眼刀子呢,洗洗睡觉去。
有本事冲老大夫妇去啊,他们夫妻吃了一天的现成饭菜了,当了一天的甩手掌柜,虽说大嫂是怀孕了,出了3个月了啊,重活做不了,包个馄钝、切个菜,洗个锅碗还是没问题的,婆婆怎么不说了,就知道盯着自己夫妇两。
张林青收拾完厨房,洗漱后也没坚持的守夜,太冷了也太困了。上辈子年轻时会睡到半夜12点起床放个炮再继续睡;后来年纪大了更是不高兴那么冷的天从被窝里爬起来,所以大家早早的洗洗都睡了。
80年代的时候过年很热闹的;大年初一有舞龙可以看,还有集会可以赶。
主要是那个时候物质贫乏,好多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点肉,更不要谈糖果、花生之类的零嘴了。
张林青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是老婆和小妹有兴趣啊,所以大年初一在村里拜完年,下午就带着老婆和小妹去镇上。
月美跟着二哥二嫂住魔都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二哥家的零嘴也没断过她的。
年初一出去拜年她到没像村上的那些孩子那么兴奋,嫉妒的人嘲笑月美是城里人了,好东西吃多了,见多识广,看不起乡下人的东西。
月美也没理会,至少人家有句话说对了,确实是好东西吃多了,现在都不稀奇。拜年时遇到人家给糖果时,如果这家人家穷的话,她会主动说,我大了不吃糖了,存着吧,明年再来。
知道她村上的长辈都夸她,白净了,也变好看了,乖巧、懂事像城里人了。
不知道也有说酸话的,话里话外挤兑着张老五家发了,小丫头都养的精巧了,看不上乡下人的零嘴了。
月美也没在意,她小小年纪早就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再说二哥也一再教育她,不相干的人说的不相干的话,没必要放心上。
有些人只是因为嫉妒;那就说明自己有让人嫉妒本事。月美蹦蹦跳跳的和小伙伴拜年去了。
张林青带着方美琴在村上拜完年后去了华女姐家;按照昨晚他们夫妇商量过的来办。
初三那天不用从曲和村发嫁,直接从华女姐家出嫁了;没想到这事不知怎么被丈母娘知道了,她不同意,她说哪有妈妈还在的女儿从别人家出嫁的道理,死活要让女儿从自己家出嫁。
华女和她婆婆也就是张林青的二妈,没驳他面子;再说结婚是喜事当即就答应了,后来听说改了,不过是从新娘妈妈家出嫁,她高兴地说,应该的,就该如此。
张林青没看到培青哥,假装好奇的问了下;当得知培青哥竟然在X市当矿工,由于任务紧所以过年也没放假。(其实那个年代,过年好多单位都不放假的。)
张林青当时就觉得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灵光一闪突然他总算找到培青哥上辈子为什么会得肺结核的了。
估计就是现代的尘肺病,那个时候医疗水平低下,也查不出来,就是放到后世也只有换肺子才能活下来,要不然也是慢慢虚弱到最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