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点头,表示可行。“那就按华玉说的去半吧。”宝宝想了想,最后点头同意。宝宝招呼铁卫进来,低声吩咐了他几句话,转过头对华玉说道,“我们还有些行李在客栈,你派人跟小卫一起去拿过来。另外,我们住在你家里,必须有个说法才行,不能让你家人和别人怀疑我们之间的关系。”
“不能对我爷爷他们实话实说吗?”华玉不解的问道。
“现在还不行,不能暴露宝宝的真实身份,怕有危险。”蓝坚决阻止。
华玉一听事关宝宝生命大事,马上懂事的符合蓝的意见。“宝宝的安全第一!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后再打算。”
三人最后商定,宝宝的新身份是稻钣先生的弟子,也就是华玉的师兄。宝宝改名为佳嘉(假假)。
当天晚上,宝宝等人就住进了京洲华家的城东别院。宝宝在这里运筹帷幄,发综指示,如大将一般,指挥若定。
九月初三巳时。
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今儿里天气带着几丝萧索的味道,不知不觉间路边树木上的叶子都凋落了。乌鸦在低空盘旋,突然,它绝望地叫了一声飞走了。一种惆怅的感觉向人们的心头袭来,勾起无限的愁绪。
华玉、宝宝、蓝和小卫坐着马车,铁岩等人拿着礼盒,抬着抬架,去往“普济寺”祭祀。礼盒和抬架里装着祭祀用的 “牺牲”(猪、羊)、“粢盛”(粮食五谷)、酒和鲜嫩的果品蔬菜等祭品。
祭祀是为了祈祷平安,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或消灾灭病,超度亡灵。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对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受人钱财,□”,人们把这一人间的通则加于神灵身上,便成为祭祀的心理动因。所以,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
宝宝九岁生日那晚,奶奶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的女儿月娥(也就是宝宝的娘亲)对她说,“想念宝宝。”清醒后的奶奶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走方道士为其解梦,曰,“你的亲人在阴间受苦,需在世血亲之人,去往死者墓葬地方圆不出百里处之寺庙,念经求佛,超度亡灵,方可使该亡灵安息。”
为此杜临夫妇本打算携宝宝去京洲“普济寺”祭祀。只是杜夫人出发前一日不小心闪了腰,不能出行。而杜临为了医治老伴,也不得不留在洛城。
但祭祀大事又不能不去,夫妇二人拉住宝宝是前叮咛万嘱咐,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并再三叮嘱负责此次护卫的铁岩等人,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心肝宝贝,不得有失。
送信的震峰和上官笑阳返回京洲后,万里镖局的护卫们纷纷禀告,洛城出现了不少陌生面孔之人,他们到处打探万里镖局情况。镖局屋子周围和门口,也经常发现不三不四的人在盯着。
“凡事先往最坏处思量。”这是宝宝的危机意识。联想起此番去京洲后的一番动作,宝宝与哥哥商议,“万里镖局不能再用了。即使镖局继续经营下去,大哥和镖局里的那些熟面孔之人,
也不能再在镖局里出现。我到京洲若是引人注目,很快就会连累到这里。即使有瑞王和华家的庇护,我得罪过的那些人也会利用各种卑鄙手段下黑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想办法将那些与我之间关系显露过的人,统统转入暗处,或者休养一段时间,待风头过去再做打算。……”
岳铁军和镖局里的几个堂主,对宝宝的提议都表示完全同意。因此,岳铁军留在洛城处理万里镖局之事。杜宝茗在灵山任县令一职,此次也不能跟随宝宝出行京洲。此次去京洲,只有鹰堂堂主铁岩带领二十名护卫,跟随宝宝行动。除此以外,一起去京洲的还有蓝、小卫和狼犬小贝。
马车里的宝宝,没有参与华玉、蓝和小卫三人的说笑,他只是静静靠在光滑柔软的软缎靠垫上,思考着,“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的,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生活本身就是五花八门的矛盾集合——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是在失败之后。哼!有的男人只要被人一奉承,使得自己的骄傲与欲望获得了满足,就极容易上当。冷天聿这个纯纯(蠢蠢)才,就属于这样的笨蛋!活该他吃了暗亏上个大当。”
☆、21寺庙祭祀
九月初三上午。
华玉领路,宝宝带着蓝和小卫,以及铁岩等人拿着礼盒,抬着抬架,去 “普济寺”祭祀,为母亲杜月娥的亡灵超度。礼盒和抬架里装着祭祀用的 “牺牲”(猪、羊)、“粢盛”(粮食五谷)、酒和鲜嫩的果品蔬菜等祭品。知道宝宝要去“普济寺”祭祀,华玉提前一日就派人前去“普济寺”做了周密安排。
“普济寺”的历史已有一百五十二年。“普济寺”的创建人,首任住持——清澄法师,乃一代高僧。(住持又称方丈、住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圆觉经》卷上云:“一切如来,光严住持。”禅宗兴起后寺院主管僧人称为住持。道教也称道观中的负责人为住持。“住持”之语义为 “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年轻时的清澄法师博学多艺,才华出众,朝中王公大臣曾三番五次的请他出山为官,都被他予以拒绝。他潜心佛学,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他曾经一个人粗衣菲食,十年不下山,在草房茅棚中苦心修行。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清澄法师深得天庆国人的尊敬,德辉照耀于世。
清澄法师为一代高僧禅宗。他在世六十余年间,建造了“普济寺”。当年清澄法师曾在“普济寺”内结七念佛,建念佛道场。一时间各国名士,高僧禅宗,纷纷齐集该寺,“普济寺”由此成为著名道场。当年的“普济寺”不只是天庆国香火最最鼎盛之庙堂,也是各国之中香火最最鼎盛之庙堂。
现任住持清木法师,乃为前任“普济寺”住持清照法师的嗣法弟子,“普济寺”至于他,已是第三任的“普济寺”住持了。当年“普济寺”首任主持清澄法师圆寂后,其嗣法弟子清照法师法继任住持法师——是为第二代“普济寺”住持。
“普济寺”至今已建寺一百五十二年。这期间,“普济寺”曾在一次暴风雨袭击中遭受到雷击后引发起火,烧毁了古柏和部份殿宇。先皇在世之时,“普济寺”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盗匪抢劫,盗匪临走之际,纵火烧寺,僧众四处逃散,殿宇遭到了严重破坏。“普济寺”经过此次重创后,再无能力对寺院进行较大的修茸建造,积日累久,香火渐次衰弱。“普济寺”越来越走向衰弱,逐渐香火日少,已是日暮途穷之际。
如今的“普济寺”多处殿宇被毁,最著名的那座佛塔也已被盗匪毁坏严重,现在仅剩些断壁残垣,呈现一片废墟。“普济寺”里尚且算得上完好的仅剩下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一楼。当年香火鼎盛之时,僧众多达百十人之多。而今仅有六个僧人看看门而已。
年已半百的“普济寺”的住持清木法师,得到华家贵宾到寺里祭祀的消息后,早早的带着寺内众僧人候在了山门处(山门是寺院的一般称呼,指寺院正面的楼门)。前日里一收到华家来人通传,“有贵客要来寺里祭祀,……务必好生接待。”清木法师就赶紧吩咐寺内众人将寺庙里里外外给好好的打扫了一遍,法器全部都揩拭了一番,生怕有什么遗漏,引起华家小少爷的不满。
清木法师一来是怕得罪朝廷重臣华家;二来是知道华家的这个小少爷是个难惹的小霸王;三来是寺里这两年根本就没有人来寺里烧香礼佛,逐渐衰弱,香火日少,早已是日暮途穷之际。现突然有个与华家有涉的豪客要来寺里烧香礼佛,清木法师自然是欣喜不已。
宝宝一行人下了马车,步行至 “普济寺”山门。见到等候多时的清木法师等僧众,华玉刚想上前为宝宝作介绍,就见宝宝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态度谦逊,语气恭谨地向清木法师表示歉意,“有劳大师等候。”
清木法师也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他见宝宝态度谦逊,语气恭谨,对这个小脸精致灵动的漂亮谦和小童印象感到非常之好。清木法师带着宝宝一行人,缓缓地走进“普济寺”里,沿路为宝宝等人介绍寺里的建筑。
宝宝举目观察“普济寺”,除了山门看似还算齐备,里面的大部分建筑都已毁损严重。山门入口供著一尊笑脸迎人的弥勒菩萨,代表欢喜迎接信众来山。进了山门,迎面有一座四天王殿,里面供奉四大金刚,表示佛门虽然注重慈悲,但是慈悲要有力量。
相似小说推荐
-
萌妃当道:拐个皇帝去种田 (元宝儿) 红薯网VIP完结想她白珂玉的前世,那可是天圣王朝风光无限的白小侯,虽说是女扮男装的,但这并不影响她在这偌大王...
-
喜田乐嫁 (花开早春) 云起VIP2016-09-01完结张曦秀一睁眼,古代?穿越了?重生了!不错,就这么过吧,好歹看着是个官家小姐。不过,恶奴欺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