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他,冬至心里便知道自己今日的目标来了。想赚他的钱,她自然没心思去计较那个“小丫头”的称呼。
“这位少爷,我这儿还有两盒刺萢,您要的话给十个铜板就行了。”面对顾客,冬至态度一向很好。
那少爷看了眼冬至放在地上的背篓,就那么粗略一数,少说也有四五盒,可这小丫头片子竟说只有两盒了,这不是当他是傻子?
“你那背篓里不是还有不少?”那少爷指着冬至的背篓,气愤地责问道。
冬至笑着摇了摇头,“这位少爷,我这儿确实只有两盒刺萢了,那剩下的三盒是萢脯,你不会买的。”
“什么萢脯?”
“这萢脯是用刺萢做成的,做法很是复杂,费时费力,所以这萢脯我卖得也贵,你也不一定会买。”冬至解释完,从背篓里将那两盒刺萢拿出来,递到那少爷面前,笑着说道:“十个铜板。”
“这团山镇还没我王清源买不起的东西!你那什么萢脯,能有多贵,能贵过金子?”听到冬至说这话,那自称“王清源”的少爷冷哼一声,放出豪言。
“对于别人来说是贵了些,但是对王少爷来说,那就不值一提了。我这萢脯五十文一盒,您身边的这位王贵小哥知道的。”冬至见那王清源这么说了,赶紧拍个马屁。她想将刺萢卖给这位少爷,可不是想得罪他。
少爷没让他说话,王清源自然不敢开口。此时被冬至点名了,他连忙应道:“少爷,这位小姑娘说的是实情,她还不让人尝,也不情愿降价,我见着这有些贵了,也不晓得好不好吃,也就没买。”
“不过区区五十个铜板,我还以为得多贵,你那什么萢脯,我都买了!”王清源斜了眼坐在石头上的冬至,不屑地说完后,转过头,对身后的王贵说道:“愣着干嘛,还不快给钱?”
王贵连连点头称是,然后拿出钱袋子,数了一百六十个铜板,递给冬至。
冬至接过铜板,从怀里拿了自己那个破旧的钱袋子,将铜板全放进袋子里,再将钱袋子的口拉小,小心翼翼地塞到怀里。做完这些,冬至将自己背篓里的刺萢拿出来,递给王贵。
王清源见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不自觉翻了个白眼,冷哼一声,带着自己的几个小厮,往外走。
他一走,他的那些小厮自然跟着他走。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加入了那群公子哥儿的队伍。
收好钱,冬至将自己的背篓背起来,往大家约好集合的地点走去。
对于那王清源的态度,冬至是一点都不在意。毕竟是无关紧要的人,还给她钱赚,她自然不会在意他态度好不好了。
如愿将萢脯卖出去了,就等着下次来看好不好卖了,若是好卖,往后就是没有刺萢了,她也能卖钱。这样,也能给家里贴补家用了。今日卖了不少钱,可以去打铁铺子买些工具了。
由于她卖萢脯浪费了些时间,到集合的地方时,大家都已经在那儿等她了。
李小柱的脸色仍然郁郁的,但比之前好了不少。冬至见到这种情况,心里长长舒了口气。她知道自己这个爹重情义,对自己的家人都是真心真意,他们一次次地伤害他,看得冬至是烦躁不已。
如今看他那神色,就知道他自己慢慢想通了。
见冬至回来了,李小柱带着几个孩子就去附近打铁铺子。
今日卖刺萢换的钱,得去买些锄头之类的工具,这庄稼人,连把锄头都没有,如何能种好庄稼?
ps: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更
☆、73.第73章 买菜刀
第一次到打铁铺子,入眼的就是门口那个烧得正旺的炉子,两边的墙壁挂着各种锄头和菜刀,地上堆满了各种工具。
一进店子,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便出来招呼他们。
李小柱跟老板说要买镰刀,老板将他带到放镰刀的地方,让他挑选。
第一次进打铁铺子,冬至心里格外兴奋。以前她也进过现代的加工厂,里面都是机器加工,而且都是你定制什么,他们就给你做什么,成品直接送到她们公司,平日里进去都是机器的轰隆隆的声音。这打铁铺子却不一样,没有现代先进的机器,只能靠人工,一锤子一锤子将需要的工具捶打出来。那“叮叮”的声音,停在冬至耳朵里,格外悦耳。
见李小柱跟着老板去挑选镰刀了,冬至环顾了下四周,看到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正在制作一把菜刀。
冬至禁不住好奇,走过去,站在他旁边,看着他一下一下地慢慢捶打着。
“小姑娘,这炉子热,你搁远些。”那壮硕的年轻男子,见冬至站在旁边,浑厚的声音提醒道。
这名男子,浓眉大眼,与那四十多岁的男子眉宇间很是相像,一看便知是父子。
“你这菜刀咋卖的?”冬至指着还没完工的菜刀,问道。
这家里没菜刀,切菜就要去借,很是不方便。家里要是有把菜刀,往后也能常去竹林挖笋子吃,至少,不用每日只吃干红薯。
那壮硕男子撩起搭在肩膀上的布巾,擦了额头的汗后,爽朗地说道:“这菜刀可不便宜,小姑娘,你要买啊,还得和你爹商量商量。”
二郎见冬至在问菜刀,也猜到了她的心思。虽说家里有把菜刀方便些,可这段日子也不是非要不可,这买了又是一笔花销,能省些就省些,毕竟今日得买镰刀和锄头,这钱可会花不少。
“冬至,这菜刀咱们下次再说吧,今日还是买不老少东西呢。”
冬至转过头,看了眼三郎,发现他正站在铺子中间四处打量着,眼里满是好奇,丝毫没在意她和二郎。
自己这个三弟,还真是不能小看,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分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连说什么话,也能恰到好处。这还是年纪小,等过几年年纪再大些,不是更不得了?
若无其事地收回自己的目光,冬至转头看向劝说她的二郎,答道:“哥,你说的我懂,咱家该买的东西都得置办齐了。等爹买完了该买的农具,有剩余的钱,咱们再买菜刀。”
二郎听到冬至这么说,心里松了口气。虽说他相信冬至不是个乱花钱的,可到底年纪小,他担心冬至花钱买些现在不是急切需要的东西。
等他们说完话,走到李小柱身边时,李小柱已经挑好了镰刀,现在在挑锄头。
对于农具,李小柱挑的是格外的认真。农具称不称手,直接影响他的速度。
李小柱认真挑了番,选了其中一个锄头,加那把镰刀,一起付了钱,放到背篓里。
“爹,咱们再买把菜刀吧。我身上还有些铜板,应该够了。”见李小柱准备走了,冬至急忙开口。
“如今家里也没啥菜要切,咱们以后再说吧。”李小柱想了想,说道。
家里只有干红薯,和刚收回来的玉米,没什么菜需要切,这菜刀也不用急着买,往后用得着的时候再买也就是了。
“爹,没有菜刀,咱们家每日里只能吃干红薯,连竹笋都吃不了。要是有菜刀了,我和哥还有三郎每日里能去竹林挖些竹笋回去,就是和红薯一起煮着吃,也多了一份口粮不是?”冬至解释着。
李小柱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家里如今也只剩半袋子红薯了,玉米收回来也没多少,晒干了磨成玉米面就更没多少了,这要是不去弄些别的口粮,过段日子,家里可能就要断粮了。
想到这里,李小柱又买了把菜刀。
见李小柱买的东西多了,那老板还少收了他们五文钱。
等这些都买好后,李小柱带着三个孩子,往家里赶。
这时候,已经是晌午了,一家人也舍不得在镇上买吃的,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再吃午饭了。
紧赶慢赶,终于回到家,冬至和二郎将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上交了。
冬至今日一共卖了四百二十文钱,比李小柱和二郎多了近两百文。所以当冬至将钱掏出来时,全家都不敢相信。
“冬至,你咋这么多钱?”柳氏难以置信地问道。
冬至将卖萢脯的经过,一一将给大家听。
“这萢脯真能卖这么多钱?”柳氏不敢相信,这绣一个大件儿,花上个把月的时日才能卖一百多个铜板,就这么几盒萢脯,竟是能卖到这个价?
“娘,你要相信冬至,这真是萢脯卖的钱!”见柳氏不相信,冬至肯定地答道。
得到了冬至的肯定,大家这才相信了。
“太好了,这萢脯这么赚钱,咱们这段日子每天做萢脯,然后拿去卖就能赚好多钱了!”二郎开心地说道。
不止二郎,柳氏、李小柱和三郎,都是开心不已。
“爹娘,这萢脯是卖出去了,可咱们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爱吃,毕竟他们要是不爱吃,往后不买了,咱们不是亏大了?所以咱们这两日再做一些,再拿些刺萢一起去卖,若是卖得好,咱们就将山上的刺萢全摘了做萢脯,往后慢慢卖。”见他们希望这么大,冬至连忙破冷水。这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万一那些富家子弟不爱吃这萢脯,他们做多了就是浪费,卖不出去的话,还不如直接卖刺萢。
刺萢不比萢脯,萢脯需要制作,而刺萢直接去山上摘就可以了。之前没人卖刺萢,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没毒,也没想到能换钱,所以没人卖。他们这段日子主要是在学院门口卖,别人没看见,等过段日子大家发现了,都去山上摘了卖,到时候她们就赚不到钱了,所以冬至迫切地希望萢脯受那些富家子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