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李小柱点头,同意了:“如今这玉米还不能收,趁着这段时间还有空闲,咱们就去山上摘刺萢。”
一家之主李小柱拍板了,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如今这刺萢生长的时间久要过了,要抓住这最后的尾巴,一家人就要抓紧时间,全家出动。
ps:晚上还有一章,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
☆、57.第57章 制果脯1
商量好后,李小柱也不编篓子了,与三个孩子一起编竹盒子。
李小柱常年编各种竹制品,如今是闭着眼睛都可以编,他一加入,速度瞬间提起来了,三个孩子加在一起都没有李小柱一个人编得多。
编了半个时辰,竹盒子已经有六十多个了。这往后可以抽空再编竹盒子,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去山上摘刺萢。
三个孩子背着篓子,跟在李小柱身后。李小柱则去主屋接连砍柴刀,拿了草绳,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山上。
之前李小柱砍的柴都给了主屋,现在他们要赶紧砍些柴火放着,除了平日里做饭外,这做刺萢的干果也是要用到的。
柳氏也要一起上山,冬至执意不肯。她这身子养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恢复得这么好。这就快一个月了,她可不能功亏一篑。
在冬至的强烈反对下,李小柱也发话,让柳氏在家里绣帕子,等之后拿到镇上去卖。柳氏想着,这干果不一定能做出来,就是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卖出去。她绣的帕子可是能卖出去的,到时也有个保稳。考虑到这层,柳氏也答应了,只是嘱咐几个孩子上山了要小心。
上了山,三个孩子去到之前他们摘刺萢的地方摘刺萢,李小柱则在他们附近砍柴。这次是抢时间,三个孩子一句话不说,闷头摘刺萢。
刺萢的藤都是刺,刺萢个头又小,所以摘起来不容易。一不小心还会被刺刺到,所以几个孩子还得小心再小心。
这丛刺萢越摘越少,速度也慢慢降了下来,到最后,这处基本被摘完了。
“爹,这里的刺萢摘完了,咱们去别处找找吧?”冬至朝着李小柱的方向喊了一声。
李小柱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应道:“这天快黑了,今日就算了,明日再来吧。你们收拾收拾过来,咱们回家了。”
说完,他拿了草绳,开始捆地上的柴火。
三人听他们老爹这么说了,心里就是还想去找,也只能乖乖听话了。
背起背篓,走到李小柱面前时,李小柱刚将两捆柴捆好。见他们过来了,李小柱将砍柴刀挂在一捆柴火上,从地上拿了一根粗壮的枝干,插到两捆柴之间,他蹲下身子,右边肩膀放到树干中间,用力一起身,挑了起来。
四人沿着上山的路下了山,到家时,天色还早。
放下柴火后,李小柱背起一捆柴就要往主屋走,冬至见了,拉着他问:“爹,你将柴火搬哪儿去?”
“借了你伯娘的砍柴刀,她让我帮她砍捆柴。”李小柱回了话后,背着柴火走了。
这杨氏,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点亏都不能吃的!
冬至心里恨恨地想完,转身,回去处理刺萢。
作为一个吃货,她偶尔在网上搜一些菜谱,当时看到了干果的做法。虽然没做过,但是大体的步骤她还是记得的。
回到屋子里,将他们家里唯一的木桶和木盆拿出来,拿了这几日烧火留下的草木灰,化成了草木灰水,放在盆里备用。
家里没有水缸,这几日用水,都是现去水井提了用的,还好,水井离她家不远,不然每日里光提水,就要费老大的劲。
“我去提水。”二郎不知道冬至要咋做,但看她拿着桶往水井方向走,他顿时领悟了。一把抢过冬至手里的水捅,往水井方向跑去。
三郎见二郎提着水桶走了,心里也开始着急了。他跟在冬至身后,问道:“姐,有啥要我做的?我能干好多事的!”
“冬至,你这是要咋弄啊?”柳氏原本是在绣帕子的,此时见冬至将草木灰加水化好,倒在盆里,一时也好奇起来。
他们一家子都不会做干果,之前柳氏和李小柱也是想着直接将刺萢摘回来晒干了卖。如今冬至有条不紊地做这些,好似都会似的,她有些吃惊。
“娘,我我也不知道该咋弄,就是瞎倒腾。我想着,这果子得先洗干净,这草木灰就可以将刺萢先洗干净。我只用一小盒试试,要是不行我再想想别的法子。”不能说实话,冬至只能推辞着说道。
这个时代,大家一般用皂角洗衣服。有的人家连皂角都没有的,就会用草木灰水泡了衣服,再洗。所以冬至这么说,柳氏也没怀疑什么,还过来要帮冬至洗。
“娘,咱们多泡会儿,半个时辰后再来洗吧。这么一来,洗得也干净,咱们洗起来也方便。”冬至的理由,说得通,所以柳氏还是没什么怀疑。
“姐,我干啥?”三郎之前问冬至,冬至没回答,他不死心,跟在冬至身后,又问了遍。
冬至指着屋子墙角的竹篾,吩咐道:“你去编竹盒子吧,姐一会儿要用。”
三郎原本是想着帮冬至做干果的,结果冬至直接吩咐他让他编竹盒子。虽然心里还是好奇,他还是乖乖地回了屋子,拿了竹篾出来编。
见他这样子,冬至笑了笑,回屋拿了些竹篾出来,就着外面的光线,和三郎一起编竹盒子。
不一会儿,李小柱回来了。见冬至身旁就有竹篾,他走过去,拿了旁边空着的板凳坐下,然后拿着竹篾加入了冬至和三郎的队伍。
二郎提了桶水回来时,看到的就是一大家子坐在门口,各干各的活儿。二郎将水桶放到木盆旁边后,也加入了大队伍。
正值夕阳西下,在地理耕作的人们都收拾了往家里赶。
路过李小柱家门口,都笑着打招呼:“还没吃呐?”
“一会儿就做。”
这种对话,一会儿就会发生一次。每次别人一问话,三个孩子就抬起头对着问话的人笑,还得问好。而李小柱,则负责与那人闲聊两句。
这种时节,村里还是有不少人会在吃完晚饭后,到村口的水井旁的大树底下乘凉,顺便说说十里八村的闲话。只是李小柱平日里早出晚归的,没那功夫。如今分家了,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他自然是更没空闲去那里了。所以趁着这时候,和别人站着聊两句,了解了解村里的情况。
☆、58.第58章 制果脯2
“小柱啊,你这家分的,你咋就咽得下这口气呐?”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李小山站在李小柱面前,打量了一番李小柱一家子如今住的房子,直摇头。这人善被人欺,越是老实的人就越被人当傻子。
“小山哥,这些咱们就不说了。”李小柱想换个话题,这件事说多了也不是事儿,毕竟儿不说母过。况且这次分家,是他自己退让了的。
见李小柱实在不想多说,李小山也不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了,“对了小柱,今年这官府征税说是比往年要加高一层,你这得早作准备呐!”
“小山哥,这事儿是真的?”听到这个消息李小柱心里一惊,连忙追问。家里的田地原本就少,如今要是这税收增加了,一家子的口粮可就不够了,到时候一家都得饿肚子。
李小山叹了口气,拍了拍李小柱的肩膀,说道:“这是前几日里正在村口那水井旁透的风,如今这村里都传遍了。我瞧着你一家子都没去过村口水井那儿乘凉,猜想你们就是不知道,跟你说声。这事儿上头还没通知,或许有啥变数也不一定。”
最后那句话,纯粹是自己安慰自己。这无风不起浪,里正都透风了,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大家都不容易,谁家也没多余的粮食,所以这增加的税收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不止李小柱,这李小山听到这消息也得发愁。
“小山哥,我知道了,多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李小柱一个抱拳,对李小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小山一挥手,答道:“跟我还客气啥?这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你有个心理准备就成。这天色不早了,我先回去吃饭了。”
“小山哥,在这儿吃了晚饭再走吧?”见他要走,李小柱挽留道。
柳氏听到李小柱挽留李小山,赶紧附和道:“是啊小山哥,我这儿马上就做好饭了,留下吃点吧?”
知道李小柱家如今困难,李小山自然是不会真留下来。他挥了挥手,扛着锄头,回家去了。
听到这一消息,全家人的心情都不好了。
“他爹,这玉米就要收上来了,这要是加了税收,咱们过年可咋办?”柳氏此时已经是没有心思再绣帕子了,她放下帕子,起身,问站在外面的李小柱。
李小柱沉默了会儿,这才开口说道:“这事儿也不是咱们一家遇上了,现做饭吧。”
听说税收要提高,冬至心里一阵紧迫。这如今的日子就够难的了,还得增加税收,这日子不是得更艰难?这么一想,她更是坚定了要挣钱的想法。
柳氏听了李小柱的话,默默叹了口气,转身回屋子里去拿红薯煮晚饭。
这袋子红薯是分家当天,李小柱去主屋要来的,是他们家唯一的口粮,如今已经吃了好几天了,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收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