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俏卿宝 (半情调)


夏老太太虽然知道自己要的过继银礼多了点,但她是给黄家留出还价的余地来了,在她的想法里,黄家不可能给十两这么多,但五六两还是能给的。而且说实话,她并没有打算和黄家当面谈要银礼的事,她只希望黄六娘在中间传个话就行了。毕竟要过继银礼,和卖孙女也差不多少,夏老太太还想要这个脸。

如果黄家不来人,那么她一味的给黄六娘施压,没准就会多要点银子来。可现在,李氏在大庭广众下这么一说,特别是李氏摆出来的条件是一心为了大丫好,这让她立刻就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夏老太太怨毒的看了一眼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杨氏,虽然讨厌杨氏坏了她的事,但毕竟是一家人,夏老太太还得圆这个场。于是夏老太太干笑的说道:“她大妗子,我想你是误会了。我说要的十两银子,不是给我们夏家要的,

我们老夏家再穷,也不能卖孙女不是?我那是给大丫要的。上次你小姑子和我说这事的时候,没说你们陪嫁妆,我寻思大丫能嫁那么个好人家去,咱总得陪点嫁妆吧?可你也知道,我们家过的不富裕,哪有钱陪嫁妆呀。我这不也。

为孩子好吗,寻思要点过继银礼,好给孩子添嫁妆。早知道你们给大丫陪嫁妆,我何苦当这个坏人呢?”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夏老太太一通胡说八道,就把形势给扭转过来了。

黄六娘还想辩解几句,见夏老太太死死的盯着她,就没敢再吭声。

李氏一听夏老太太说不要过继银礼了,这才心满意足的放过了夏老太太,欣喜道:“当着这么多乡亲的面,那咱们就说定了。大丫过继给我们,我们负责给大丫陪嫁十六台嫁妆。”

一听说十六抬嫁妆,屋里又炸了锅。

“十六台嫁妆啊,这可比得上一个大家小姐了。”

“是啊是啊,你看人家大丫命多好,碰到这么个好舅舅好舅母。”

……

李氏听着村民们的赞扬声,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而又吃了个闷亏的夏老太太,脸拉得象马脸那样长。

大丫的事儿解决了,黄大舅夫妻满意了。

黄二舅接手了六丫的事,对夏老太太说道:“亲家太太,咱们都是至亲,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有什么言语不周的,您可别怪罪。”

夏老太太强扯了面皮咧了咧嘴:“他二舅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是,就是因为咱是一家人,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守业家的虽说是长辈,可两次把六丫打晕了,还差点把我娘吓出个好歹的来,这事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孩子的伤,肯定是要治,可孩子受的疼受的委屈,可不能白受。

刚才林大夫也说了,孩子弄不好就成傻子,这伤有多重想必您也知道。今天您若不拿出句公道的话来,我们就把六妹一家接去了,以后您要想见儿子孙子,就去我们老黄家吧。”黄二舅拉着个长音,不紧不慢的给夏老太太施加压力。


第二十六章 双簧恐吓

俞氏也和自己的丈夫唱双簧,在旁边插话道:“亲家太太,只要你舍得儿子孙子,我们也不用你们给孩子治伤,也不用你们赔什么银钱东西了,我们这就带了小姑子一家回黄家。回头就禀了衙门,按入赘算,把小姑子一家的户藉都迁过去。我们黄家不嫌人多,我们也养得起这么多人。”

入赘,是男方嫁到女家去,生出来的孩子都得随女方的姓,若不是穷的实在没办法的人家,是没有人愿意去入赘女方的,这不仅是被人笑话的问题,这还是改了祖宗的大事。

黄家都拿出这种话来了,夏老太太还没出声,坐在炕头上沉默了半天的夏老爷子可沉不住气了:“行了行了,这话提都别提。你们就说想要什么吧?杨氏理屈,我们不护着她。她是夏家媳妇,六丫也是我们老夏家的孙女,这总有什么吵的?”

见夏老爷子发话了,夏老太太就息声了,她也知道,今天杨氏若不出出血,这事恐怕是解决不了了。

留着两撇小胡子,精明又能干的黄二舅笑眯眯道:“我们老黄家过继个女孩你们要十两,我们没那么不厚道,虽说我们外甥女差点被打死,看在亲戚的份上,我们也不多要,一半就行了。”

一听要赔五两银子,杨氏先不干了,急眉赤眼的叫道:“我家没银子,一文钱也没有。我不过是踢了一脚,就要我五两银子?就这么个小丫头片子,我去人市上,二两银子就能买一个活蹦乱跳的来……”

“闭嘴!”见她越说越不象话,夏老爷子大喝一声,狠狠的瞪了杨氏一眼。

老公公发火了,杨氏还是很害怕的,自觉很委屈的闭了嘴。

“今儿这事我做主了,老大家的,你去拿二两银子,六丫不能被你白踢晕了。他二舅,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日子过的穷,再多也拿不出来了。”夏老爷子一语定乾坤。

黄二舅见得了二两银子,总比一袋粮食强,见好就收道:“还是亲家老爷厉害,早这么痛快,咱这事早解决了。”

杨氏磨磨蹭蹭的不走,嘴里一个劲的嘟囔:“我没钱,别说二两,半两也没有,没钱,没钱……”

见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自己下不来台,夏老爷子也火了,大声说道:“你不听我的是吧?那我去请族长和族老开宗祠,让他们给主持个公道,是送你去见官,还是给你施家法,还是让老大休了你,我和你娘都不管了。”

一听说开宗祠,杨氏这才服软了,不情不愿的回她住的那屋里去了,一会儿就拿了二两的散碎银子过来了,啪的一下往炕上一扔,然后沉着脸扭头就走了。

卿宝不知道二两银子是多少钱,但看杨氏的脸色,就知道应该不少。

这次偷米饭事件,就此得以解决。

而在这件事情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黄大舅和李氏,他们没花一分钱就白过继了一个女儿,还在村民间赢得了口碑。

其次就是黄六娘和夏守平,得到了二两银子的赔偿,这二两银子,对他们那个贫穷的家来说,不是小数目。

这次事件中真正遭受银钱损失的是杨氏,一脚踢进去了二两银子,还因为偷米饭落了个贼名。

而损失最大的,却是夏老太太,不仅没得着过继费,反而白搭了一锅白面肉饺子,还被杨氏损了夏家的名声。

再有就是卿宝,头又被磕了一次,伤上加伤了。

等捋清这些得失关系后,卿宝感觉自己太肤浅了。

她本以为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古代人很愚昧很落后,肯定没有她心眼活泛。可仅仅是这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就让她知道自己太狗眼看人低了。

这些人,虽然不识字,虽然过的穷,但论心眼,哪个都不少。

而且他们比自己还有优势,那就是他们比她要脸厚心黑。

她再怎么聪明,两辈子加一起还不到三十,也没结过婚,脸皮还薄着呢。

这件事情,给了卿宝两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一是让她很清楚的认识到,这群亲戚没有一个好相与的,她以后和他们交道,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稍有不慎可能就掉坑里了。

二是要和四个柱子打好关系,有娘家人撑腰,腰杆就是硬。别的不说,如果今天没有黄大舅兄弟五个来,黄六娘就是哭死了,也要不来二两银子。四个柱子以后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当卿宝的目光扫过正低头含笑的四婶张氏时,卿宝这才惊觉,今天这场戏,别人不知道,她可清清楚楚,幕后推手可就是这一位啊。

如果不是她告诉卿宝去看缸里,卿宝不可能知道米饭是杨氏偷的。

正因为卿宝把这事掀出来了,才发生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

现在,这件事的最终结局就是杨氏吃了亏,夏老太太吃了亏,而夏守平一家其实也没得着什么好。最起码,掏了二两银子的杨氏肯定恨死黄六娘一家了,而夏老太太被黄六娘娘家人连嘲带讽的奚落了一顿,以后肯定更不待见黄六娘了。

既报了杨氏欺负她的仇,又让黄六娘更不招婆婆待见了,同为儿媳妇的张氏,终于把两个妯娌都拉下了马。

这个女人,好算计,好心机啊。

当然了,卿宝还不知道去给黄家送信儿的人就是这张氏派去的,而且她送的信儿是六丫被踢“死”了,不是被踢“晕”了。

这死和晕一字之差,结果可是差太多了。最起码,若送信儿的说六丫被踢晕了,黄老太太不会被惊的犯病,黄家几个舅舅也不会那么火大,没准也不会这么多人来帮六妹讨公道。正是因为这一个“死”字,引来了黄家五兄弟,也引起了黄夏两家的战争。

如果卿宝知道张氏不仅是幕后推手,还是幕后导演的话,肯定对这张氏更加高看,也更加提防的。

夏瑜和卿宝的事儿都解决了,黄家兄弟就要告辞了,看热闹的一看没热闹看了,也都跟着出去了。屋里只剩了不能动弹的卿宝和林大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