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 (爱吃肉的小肉球)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爱吃肉的小肉球
- 入库:04.10
左右俩小的感情好了,以后才能把日子过踏实。如果现下她真就那么不讲理的斤斤计较,伤了和气不说,指不定就伤了孙子跟人家闺女的情分呢。
话说回来了,当初自家老头子不也拉扯了自家娘家那边的日子么?当初自家爹娘老了,还是老头子给养的老送的终。这一辈子他们赵家在村里没让人戳过脊梁骨,更没被人说过什么不是,总不能在老头子走了这么多年以后,让人说道没个人情味。
赵二石就着盆子里的冰水抹了一把脸,笑道:“恩,今儿她们就住进去了。”
看着自家孙子身上还带着木屑子,袖子挽着,脸上还淌着冷水渣子,周氏赶紧拿了布巾上前,心疼的责怪道:“你这孩子,多大了还让人操心,大冷天的也不知道兑点热水再洗涮。赶以后你媳妇进了门,我可得让她好生看管着你,看你改不改。”
男人家真过起日子来,总归是会听媳妇的话。如今周氏别的不盼着,就希望孙媳妇赶紧进门,也好在她走了之后给孙子屋里张罗了一个知冷知热的暖心人。
原本心里正美滋滋的赵二石被奶奶这么一打趣,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脑袋也不知该怎么回话了。
周氏知道自家孙子的脾性,再看他这姿态,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当下心里就又喜又觉得好笑。
“后日可就该去说媒下聘了,咱家如今准备了十斤肥肉,两斤白糖,算上前几日奶奶攒下了两篮子鸡蛋,也算不得少了。赶明儿一早,你再去镇上转悠转悠,看看还缺什么物件直接置办齐全了。虽说你崔大叔不在了,但咱们也不能轻视了人家闺女。”周氏半佝偻着身子,任由赵二石扶着说道,“哪家的闺女嫁一次人不是跟重新投一次胎一样?你可不敢像别人家的祸头子一样,觉得娶个媳妇就是要给你暖炕头生孩子的,那是跟你过日子的人。以后我走了,小山跟朵儿长大了,可就只剩你跟你媳妇才是最亲的了。”
周氏上了炕头,靠在炕柜上又说道了几句,这才放了赵二石离开。
她起先还担心过孙子娶不上媳妇,毕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只靠着孙子一个人撑着。再说跟崔家说过亲事,也架不住当时没来得及换八字下聘书啊。
更何况,崔家姑娘是个有本事的,前后几个村谁提起来不羡慕李氏命好?
想到自家如今的光景,她心里又是难受又是高兴。难受自个这么个累赘,生生霍霍了家里不少银钱。反过来又高兴自家孙子,终于能定下一个好媳妇成个家了。
崔玉并不知道,还没等她进门了。如今赵家最说得上话又向来和善慈爱的奶奶周氏,可已经极为喜欢她了。也只等她进门,过全家的光景呢。
第33章 下聘
赵二石的聘礼是按着村里的风俗置办的,猪肉、白糖跟鸡蛋,想着崔家还有两个孩子,他还有添了各色小食两包。总之单反他能想到的,就没有犹豫着抠唆那点铜板。之后是红色青色两匹棉布,虽说不是顶好的,但放在农家院里也算是出手大方了。
至于聘金,其实村里庄稼户人并没有那么多讲究,或是一两或是半两的也就成了。可赵二石觉得没有花轿就已经很委屈人家姑娘了,索性就拿了二两二出来,也算是有了成双成对的好兆头。
虽说定亲的事儿没那么多讲究,可一大早周氏还是催促着孙子穿戴整齐,又把赵小山跟赵朵儿托付给邻家。然后才租了牛车跟着去接徐媒婆。这一路上,笑脸可是就没断过呢。
“老婶子,您的命可真好啊,孙子孝顺,眼看着又要娶一个能操持家的孙媳妇了。改过了年,还不得再抱个大胖重孙子?”在牛车上坐稳了,徐媒婆可就打开了话匣子。
原本就是靠嘴吃饭的人,说话中听又喜庆,可不就哄的周氏眉开眼笑的直乐呵。
“那可就借你的吉言了,等俩孩子的事儿定了,婶子请你吃一壶。”周氏坐在车板子上,看了一眼前边赶车的孙子,心里欢喜的不行。
“这感情好啊,回头崔家闺女进门了,我可就厚着脸皮去蹭一顿酒吃了。现在遍着陈河沟,谁不知道崔家闺女做饭的手艺好啊,就连镇上福来酒馆的厨子也没她会做呢。上次我可是见了,那闺女炒菜不费油不费盐,连咱们家没法吃的猪下水都能做出各种滋味呢。”徐媒婆笑道,“指不定还真是缘分呢,你说以前那闺女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你们两家的亲事这才刚那么一提呢,日子可就红火起来了。我听人说,这样的闺女最是旺夫发家呢。”
周氏细细一想,愈发觉得徐媒婆说的在理了。想到崔家闺女的好,心里哪还有不高兴的啊。
崔玉刚拾掇完菜园子里的活儿,还没来得及把茅草顶驳开空隙呢,就被李氏一叠声的催着换上前几天才做的新衣裳了。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原本只算俏丽大方的崔玉,换上青色碎花的新衣裳,再细细打理了辫子,可不就成了一朵水灵灵的娇花?
“等会儿赵家那边就该来提亲了,娘不求你跟着他大富大贵,只希望那家男人是个知冷知热知道心疼人的。”李氏一边帮着崔玉梳头,一边低声说道,“过去戏词里多说敲锣打鼓大红花轿,十里红妆才是好的,可你瞧瞧咱们老百姓人家,哪有那么铺张不知道盘算日子的媳妇?日后当了人家的媳妇,可就不能再大手大脚了,也不兴再惦记着娘家了。”
李氏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所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眼看就过了二十,若是再因为接济娘家的日子生了是非,误了亲事,那可就遭难了啊。
说实在的,村里哪家闺女十七八了,还没有嫁人?如今好容易续上了一门好亲事,对方又是个老实巴交能干的,可容不得再出岔子了。
“娘说的是什么话,虎子跟三妮还没长大,我这当姐姐的怎么能不惦记着点?更何况,赵二石也不是那种狠了心肠的人,但凡有点血性总不能只盯着媳妇的兜儿看吧。”崔玉笑道,“更何况咱们菜园子里冬日的菜,还能种两茬呢。只要这个法子成了,您还担心自个挣不到钱过不起日子来?只怕那时候,闺女还得回来从娘家扒拉物件呢。”
当然,关于炭木的事儿,还没谈成,崔玉自然就没有提说,也省的李氏知道了白天夜里的琢磨,再睡不着觉了。
这边崔家刚拾掇好,点心糖果的刚端上桌儿,那边周氏跟赵二石可就进了门。
跟着来的徐媒婆因着跟李氏见过,也不陌生。倒是崔玉细细打量了她几眼,脸盘圆胖,加上开口闭口就是热闹话,自然是看着就喜庆了。
李氏先是抓了些吃食给虎子,这才打发了他带三妮去厢房玩耍。
三人进了屋,媒婆几句话可就逗的李氏跟周氏笑起来了,连带着日子也定好了。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李氏这会儿可就是这个心态,对赵二石满意极了。
两边一合计,聘礼一下,婚书一换,这亲事也就算是定下来了。
“今年已经猫冬了,干脆就二月初八吧,那可是个大好日呢。”周氏之前是找人看过日子的,这会儿听媒人提起来,自然笑道。
这个时候嫁过去,也不算紧张,余下一个多月准备,自家那边也能留个空档。
徐媒婆自然赶紧笑着搭腔:“说的就是,那可是开年最好的黄道吉日了。”
听媒婆都这么说了,李氏自然也没再说什么。她心里也算计着呢,还留两个来月,能找人给闺女打几口嫁妆箱子,缝制嫁衣,再赶做两套被面枕巾,当然还要备置几身新衣裳。
这么算下来,不足俩月的日子也算不得宽松。
两家说定后,周氏可就拉着崔玉的手笑道:“二石是个嘴拙的,日后有啥不顺意的你直接跟奶奶说,万事都有奶奶给你做主。”说着,还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这银簪是早些年打的老物件,也算是咱们赵家给你添的聘礼。你也莫要嫌弃,先戴着玩,等以后了让二石给你买新的。”
原本周氏并没想着定亲时候拿出来,不过她瞧着崔玉当真喜欢,眉目清秀,干净利索,待人说话也不浮躁羞怯。这般好的闺女,配自家高大莽撞的孙子,倒是她老赵家得了便宜。
崔玉看着周氏手里的银簪,是喜上眉梢的老花样子,虽然有些发旧可也是实打实的真银呢。依着她的估计,少说也有一两半呢。看得出老人家是十分珍惜的,这会儿拿出来添做聘礼,算得上是大件了。
这一回她是真实的感受到了夫家的看重跟情意,要说之前,她心里不说期待不说忐忑都是假的。她不是不信那憨子的心意,只是担心嫁过去以后家长里短的家务事缠身,有时候她也担心对方的亲人会不会不讲理,会不会倚老卖老总折腾。
可如今,她的心算是踏实下来了。至少亲眼看到周氏的慈善,她也不再太排斥嫁给一个农家汉子,日日为他操持家事了。
赵家来提亲的事儿不过片刻可就传遍了陈河沟,那一牛车的物件,猪肉鸡蛋还有篓子里看不到的点心吃食,可是羡煞了不少人呢。等徐媒婆一出来,说到了聘金跟银簪,可是又引的一群人猛然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