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近看晏家二小姐巧彤,虽然隔着白纱,但依旧能感受到巧彤的靓丽与灵动,白皙柔嫩的手翘起兰花指,捏着的棋子虽是石子却也染上了玉色,令人不禁向往这白纱后的女子究竟是何容颜,究竟是如何的动人心魄。
晏家二小姐巧彤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在发愣的看向自己,抿了抿嘴巴,笑起“洛阳才子这是落棋之前有后招吗?”
富弼被晏家巧彤揶揄一下,竟也没生气,只是挑起剑眉问到“我只是在想如若这盘棋,你输了,该当如何?”
晏家二小姐巧彤脸红了一下“自当以身相许。”
富弼摇起纸扇“倘若我输了呢?”
晏家二小姐巧彤笑起“自当拜我为师。”
富弼停了下纸扇,笑到“如若和棋,又当如何?”
范仲淹插话道“那就听我的安排,如何?”
富弼挑眉“范子一向刚正不阿,也好。”
富弼拿起白子在棋盘中央下起“围棋盘数十九道,一生二,二生三,“三”为一爻,由此可推演万物之变化。你要当心咯。”
晏家二小姐巧彤笑起“棋盘上的棋子,其生存条件是气,纵横三格,正好中间留一“气”;即所谓有了一个“眼位”。五格成两眼,在五路盘上,无争执的话,双方均可安然活出一块棋。但一方先行,往正中心落子,正好雄踞各方均为“三三”的位置。另一方再下子,绝无生路。七路盘,正中心位置为“四四”,即现在所谓的星位。如先行一方占“四四”,另一方可从任一角潜入“三三”,所以行棋双方一般都会各占两个“三三”,先自固,再求发展。洛阳才子,还未见几颗棋子便如此攻心吗?”
富弼噗嗤笑起“看来想赢晏家二小姐怕是难了。”
晏家二小姐巧彤笑而不语。
富弼虽然在下棋但是心思却跑了九霄云外,眼前的小女子虽然不是倾国倾城,倒也几番韵味,几番姿色,真的娶为妻子到也不错。况且这个女子还是当今宰相晏殊的小女儿,有个宰相岳父也不差。可是为什么晏家二小姐不喜欢范仲淹却喜欢自己这样的浪荡子呢?
富弼将余光瞥向一旁的范仲淹,范仲淹老神在在的摸着胡子看着两人对弈,脸上有着宠溺和纵容,不知是欣赏还是喜爱。富弼收回目光,看向晏家二小姐,莫不是眼前的二小姐只是作弄自己?
晏家二小姐感受出了富弼的心不在焉,执着棋子,看着棋盘“当真要拜我为师吗?竟然如此的分神。还是洛阳才子你觉得巧彤棋艺不值一提?”
富弼收回心神,咧嘴一笑“你觉得是为何?”
晏家二小姐巧彤看向富弼“师哥范仲淹所扰?”
富弼笑起“你觉得是便是了。”
晏家二小姐巧彤收起执棋子的手“要认输不成?”
富弼认真的看向晏家二小姐巧彤,眉眼染上痞子味道“这么怕我不娶你?”
晏家二小姐巧彤脸上一片通红“洛阳才子便是如此调戏女子的吗?”
富弼挑眉“你觉得轻浮难堪吗?”
晏家二小姐巧彤红着脸看向富弼“我觉得对弈才是正途。”
富弼看了一下棋盘,淡淡问道“你确定吗?”
晏家二小姐巧彤点头“确定。”
富弼深深叹气“看来你真的非我不嫁,也罢,我也正缺少一位娘子。”只见富弼将棋子落在棋盘上,一棋子定乾坤。
晏家二小姐眼睛傻傻的盯着棋盘,呐呐而语“这么轻易就赢了我?”
富弼笑开“男子本就与女子不同,本就有智商上的差异。”
范仲淹笑了起来“既然如此,晏家二小姐巧彤你还不践行承诺吗?”
晏家二小姐巧彤脸红的跑开,只剩下富弼看着范仲淹。
范仲淹看着富弼“我这师妹自小宠溺惯了,不知富弼何时提亲?”
富弼抬起眉眼有些纳闷“坊间盛传晏殊丞相强征我为女婿,入金倒是安静不少,难不成这强征是假?”
范仲淹笑起“何时老师强征你为女婿,为何我竟不知?”
富弼指了指文状“这难道是假吗?”
范仲淹摇头“难道富弼兄不是我老师的乘龙快婿吗?”
富弼笑起“《太平广记》卷四所辑晚唐杜光庭《仙传拾遗》中有这样的记载:“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范兄在说我是这典故?”
范仲淹笑起“《世说新语·雅量》云:东晋有个太傅叫郗鉴,想给自己的女儿选个好女婿,打听到王家的子弟个个都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于是就派人去王家考察。王家子弟们听说了后都很兴奋,一个个都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惟独有一个人斜靠在东边的竹床上,坦胸露腹,不管不顾。听使者回去后这么一说,郗鉴居然偏偏就选中了那个旁若无人的小子。而这个小子不是旁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范仲淹靠近富弼“富弼兄便是那东床快婿。”
富弼笑起“招赘女婿婚,一般是家里只有一女而无男,如果女儿出嫁,父母无人赡养,父母过世之后,这一家就绝了户,家业无人继承,只好招赘女婿上门,支撑门户,继承祖业。招赘之前,待女方的舅舅等主要亲属商讨同意,物色好女婿,并且征得女婿的舅舅、父母的同意,然后,女婿可提前一、两年到女方家,在女方家生活、劳动,了解女方家的情况,在朝夕相处中和女方建立感情。经过一、两年的共同生活,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姑娘又到了成婚年龄,选择良辰吉日,请来姑娘的舅舅和主要亲戚,给姑娘举行成人礼的戴头面仪式。”
富弼站起“晏殊丞相如此大才要我一个穷小子?不会是这招赘之说吧?”
范仲淹笑到“富弼兄当真是谨慎的很,竟然考虑招赘。”
富弼拧眉“那是何意?”
范仲淹拿起一封信笺笑起“富弼孝顺,恭敬勤俭喜欢修行道德,与人说话一定毕恭毕敬,即使官位很低的官员和一般平民求见,都一样隆礼相待,表情十分庄重严肃,看不出喜怒之情。富弼喜欢善人嫉恨恶人,这是出于他的本性。富弼经常说“:君子和小人相处,一定不能得胜。君子不能得胜,就洁身而退,乐于正道没有怨恨。小人不能得胜,就互相勾结挑拨散布谣言,千方百计,一定要获胜才罢休。等到小人得志,就放肆毒害善良之人,希望天下不乱,是不可能的。”富弼终身总是依此而行。”
范仲淹笑到“如此品行,老师才会青睐与你。”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点评晏殊
炘炎看着外面,放下手中的车帘“娘子,看来这晏殊家真的开始办喜事了,只是这富弼真的是王安石的政敌吗?”
苏洛冉抱起车上的软枕,歪着脑袋“司马光的挚交好友,自然是王安石的政敌。而这晏殊素来就是个故旧守思的人,自然也就是不懂事情的好坏,不知事情的发展,只知道女婿如何便如何的人了。”
苏洛冉笑着说道“给夫君您说个事情可好?”
炘炎抬头“何事?”
苏洛冉笑起“晏殊本来就是个少年得名的主儿。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苏洛冉再度说道“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相似小说推荐
-
女帝 (微云疏影) 云起VIP2016-07-17完结前有虎,后有狼,还有重生女、穿越女粉墨登场。秦琬最大的愿望,本只是捞个公主当当,保自己...
-
农女游医 完结 (宸月凌音) 17K VIP2016-04-01完结元书菡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农家女儿,母亲卧病在床,父亲软弱可欺。大伯一家打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