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带着那谦卑的忠诚的微笑,林公公替赵天南掖了掖被角,看向赵天南的那眼神,怎么看都是殷切的希望赵天南尽快好起来的。
林公公确实是希望赵天南好的。
他希望赵天南能好好的活着。
若是他就这么死了,又怎么能看着他珍视的一切是如何一点点消失的?
若是他不好好活着,又怎么能亲眼看着皇后娘娘日后的生活是如何的好?
想着那样的场景,林公公又是一笑,低声呢喃道:“皇上啊,您可一定要好好的。”
看看,他可真是个忠心的奴才,不是吗?
细数这大武朝上上下下,只怕再没有人能比他更希望赵天南能好好的活着。
……
赵天南中风的消息瞒得很好,除了那有限的几人,就是宫里的嫔妃都没有人知道,更别提外面的朝臣了,但朝廷也并未因此而乱了套,有寒老爷子这个领了旨暂摄朝政的内阁首辅在,倒也算得上井井有条,并不比从前赵天南在时差什么。
而寒老爷子摄政之后没几天,就做成了一件大事,威望在朝臣和百姓心目之中都直线上升。
要说如今的大武朝,最紧要的事,就是解决那些躲避灾荒的难民了。
这些难民为了活命都离乡背景的四处流亡,走到哪都给当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当地百姓自然也对此怨声载道。
可这些难民说到底也只是为了活下来,四处流浪好歹还难借着旁人的好心勉强维持着生存下来,可若是留在大家都吃不上饭的家乡,那岂不是只能干等着饿死吗?
赶是不能赶的,可若是不赶,任这些难民留着也不是那么回事,朝廷之前又一直没能想出什么可行的办法,这件事儿也就这样一天天拖了下来。
寒老爷子首先就是拿的这件事开刀。
因为江南等地的灾荒,自打秋收之后,粮食价格就一路上涨,就连其实并不缺粮的京城粮价都涨到了平时的五倍有余,受干旱影响粮食大量减产的江南等地,更是非常夸张的涨到了正常价格的十几倍。
这么贵的粮价,除了那些家中有田产田庄的大户人家,普通百姓手里就是攒了几个银子,又能维持得了多久?
寒老爷子首先做的,就是平抑粮价。
平粮价说起来也是极为简单的,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就成,粮食一多,那粮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可谁不知道如今大武朝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寒老爷子在朝会上首先提出这一点时,虽然百官碍于他的威望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没有人看好,别的不说,就说这粮食,在缺粮的现在,谁能一下拿出那么多足够将粮价压下来的粮食?
再说了,若真有那么多的粮食,难道人家还不知道趁着现在这夸张的粮价多搜刮些银子,会白白拿出来让朝廷做善事?
在一片的不看好之中,寒老爷子还真就把这件事做到了。
就在寒老爷子做这个决定之后不久,江南那边就开了一家新的粮行。
能在这闹灾荒的时候冒出头涉足粮食生意,要说没人打主意都没人相信,江南本地粮商就没少派人去打探。
那家粮行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手段可也不少,那些正正经经上门拜访的,人家也没怠慢了,可若要是在背后给人使绊子,到最后都被发现倒霉的是那些心术不正之人。
几次下来之后,意识到这新同行不是好惹的,也就没有人再敢打什么歪主意了,然后才渐渐有了关于这家粮行的传言流传出来。
据说这家粮行背后的东家是京城大族,人家是既不缺银子也不缺背景,还真就不怕有人上门找事。
弄明白这一点,江南当地做粮食生意的商人们也就消停了。
在他们想来,以如今的情况,手里有粮食那是根本就不愁卖,就算多出一个同行来,他们也不见得会少赚丁点。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家新粮行插足江南粮食生意,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银子!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从前要有人说哪个商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保管有人敢一耳刮子打过去,这不是说的傻话吗?
可自打这家新粮行开张了以后,就再没人说这是什么傻话不傻话的了。
大武朝这些年一直风调雨顺,所以粮价基本上就稳定在五钱银子一石上,如今江南的粮价一路飞涨到六七两,算是一个天价了,就这样百姓们都还抢着去买粮,那粮行门口就从来没有过空歇的时候。
原本知道新开了一家粮行,百姓们心里也是高兴的,这多开一家,粮价总得要往下降点吧,哪怕只降一点点对百姓们来说也是好的啊,可待这家新粮行把当日粮价挂牌之后,可是把百姓们都给吓了一跳。
不是因为价格太高,反而是因为太低!
江南粮价如今是六两快接近七两的样子,本来若是这家粮行的粮价降到六两甚至是六两五钱百姓们就满足了,却没想到,开张第一天,粮行挂牌的价格,却是五两,直比百姓们的心理价格低了一两多!
初时的震惊之后,百姓们几乎要乐疯了,二话没说拿起家中能装粮食的家什就一窝蜂的涌向了粮行。
按一家四口来算,搭配着粗粮一起吃的话,一石粮食差不多能够一家人吃上三个月,这一石粮食就少了一两多银子,比起之前的价钱,岂不是买个三石粮食就能再多上一石?
有这样的好事,百姓们自然只恨自己腿短。
这家新粮行的粮食卖得这么便宜,谁知道要是去晚了还能不能有胜的,当然得趁着消息还没传开赶紧把自家的粮食买够了,这秋收之后可不就要为过冬存些粮食的吗?
所以那粮行开张不到半个时辰,所在的街道就被前来买粮的百姓们挤了个水泄不通。(未完待续。)
第185章 借粮
这才一入行就做出这种类似于傻帽儿的事,江南的粮商最开始时都是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这新开粮行东家的。
可不就是嘛,有多的银子不赚,非得抽风降价。
本地粮商们暗骂一声傻子之后倒也并未着急上火,在这闹灾荒的时候,手里有粮食他们可是啥也不愁,这缺粮的情况至少得等到明年秋收之后才会有所缓解,在这之前,就是再多的粮食那也是不嫌多的。
这新来的同行不懂规矩,那就让他作好了,以如今这百姓蜂拥着买粮的情况,就是有再多的粮食,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到时候粮食卖完了,看他还能怎么立足。
本地粮商们着实是将这新同行当作是笑话来看的。
可是这事的后续发展,却叫这些等着看笑话的本地粮商眼珠子都差点没掉出来。
都说民以食为天,能做粮食生意的,任是哪一家,不是本身实力足够就是背后找了个实力足够的靠山,蛋糕统共就那么大,一人分上一块就没了,谁分的多谁分的少大家虽然不明说,但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突然冒出来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也不怪那些老牌粮商不相信这新同行手里有多少粮食可供这样卖的。
可偏偏,那家新开的粮行里,就好像有着数之不尽的粮食一般。
百姓们也是被如今这粮价给吓怕了,而且看这样子一时半会儿粮价也降不下来,好不容易有了相对来说便宜些的粮食,自然得抓紧了机会买下来再说。
于是,那家新开的粮行从早到晚就没断了人,就是到晚上打烊了,门口都还剩了一堆嚷嚷着没买到粮食的百姓。
经历过灾荒的人对饿肚子本就有恐慌,百姓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再所难免。
然后,一天,两天,时间就在其他粮行猜测着这新粮行的粮食到底什么时候会消耗殆尽中过去了,但一连过了半个月,人家的粮食都不见少,而且对外的口号都是不要抢,粮食管够的。
这样一来,其他粮行也从先前的坐等看笑话变得有些犯起嘀咕来,可别他们以为人家是条过江龙,结果人却是比他们还要地头蛇的地头蛇?
然后,这些老牌粮行就有些着急了。
他们是做生意的,之前虽然囤着这大笔粮食有些坐地起价、囤积居奇的意味,可说到底他们的粮食也是要卖出去的,若是卖不出去,价格定得再高又有什么用?难道还真要将这些粮食砸在手里等着明年新粮出来降价?
再说了,他们手里的粮食都是灾荒之前就收来的,就算粮价五两,于他们来说也是十来倍的收益。
这样一想,紧接着就有一家粮行坐不住了,将粮价也降到了与新粮行齐平的五两。
有了一家粮行降价,剩下的就算想要再绷着,到底也无法绷到底,于是其余几家粮行也接二连三的降了粮价。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待所有粮行的粮价都调到了五两,那家不知道打哪来的新粮行竟然再一次降价,这一次直接降到了四两,可把其他几家跟着降价的粮行东家气得差点没吐出一口老血。
如果他们能逮着那新粮行的东家,必定抓着人肩膀好好问上一句,这到底是哪里跑出来的棒槌?
相似小说推荐
-
富贵如意 (孟萱) 起点榜推VIP2016-06-24完结前世的自卑让她一步一步的陷入了困境中。带着空间重来一遍,她要彻底改变命运。这...
-
[系统]快穿之满满恶意的世界 (夏妖寂) 2016.6.28完世界充满恶意,女主反逆袭能成功吗前面两卷女主快穿失忆,第三卷开始添加快穿内容,不喜欢前面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