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宠妃 (爱猫咪的小樱)


  嫔妃们的脸色更加黯淡了。
  偏皇帝正在兴头上,抚掌赞叹着道:“恬卿饱读圣贤书,出口成诗意境又不同凡响……”
  大家心道楚氏又在卖弄笔墨了。有人不服道:“是容华的诗作么?不如拿出来给嫔妾等参详一二,图个乐子。”
  楚华裳也不推辞,大方地道:“正逢佳节,嫔妾也是随口拈了几句博皇上一笑。姐妹们这样有兴致,嫔妾就说出来共赏。不过,你们也不能藏私,一块儿行诗凑趣才最热闹。”说着眉目顾盼,笑意飞逐:“不如,我们就按着位分的次序来填诗。”
  众人都知道楚氏文采太出众,寻常人等不可能及得上,就算大家一同在君王面前作诗,最后出彩的还不是只有楚氏一人……明知比不过,却又不甘心,若推辞了不作就更失了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机会了。
  遂楚华裳的提议一出,众人都咬着牙齐声附和。皇帝今日心情好,也兴致勃勃地等待欣赏这些美人们的佳作。
  皇后率先提笔写了一句“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诗词说不上绝,胜在她一手行楷下笔如游龙,令人啧啧称赞。
  赵淑媛随性而发,续了一句“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倒和皇后凑齐了一整首。
  沈昭媛不屑与皇后和诗,提笔另起一句七言“一年佳节过西厢,菊花清瘦杜秋娘”。倒是难得的有新意,没得压了皇后一头。不过大家都盯着楚华裳呢,沈氏即便是佳作也没能博得太多的眼光。
  接下去的众妃一一凑诗,有的云“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有的云“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还有的云“且喜重阳节又来,黄菊花先发”。等等此类,都是庆贺佳节、祝福团圆的吉句。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进宫多少年都不能和家人见一面,重阳节又有什么团圆之意可言呢?然在宫里可不能随意表露自己的心情,皇上、皇后、太后和各宫嫔妃才是你现在的亲人,重阳节在长信宫里开家宴,自然是圆满的喜事,谁敢说一句“人近故乡情”?
  懋嫔自从沈云容失势后连带着就失了宠。她最近一直郁郁寡欢,不过皇上对皇长子的看重让她也觉出几分希望来,此时筵席之上急忙地想取悦皇帝,提笔就写了一句“一统山河帝业昌,文臣武将尽忠良。”
  这诗一念出来,众人面上都有些似笑非笑。
  不过没有人开口品评。
  最终是皇帝微有些蹙眉地道:“懋嫔这诗心意虽好,可惜不应景。”拍马屁谁都喜欢,但要不要拍得这么明显啊,两句诗里头连重阳的边都没沾,彻彻底底地去称颂山河……皇帝若真的大加赞赏反而显得愚蠢且自负。

☆、第八十二章 对诗

  皇后轻巧地笑道:“懋嫔一心为国是好,只是这文臣武将如何,不是我们深宫妇人该操心的,日后这话还是少说吧。”
  懋嫔的面色乍然变得惨白,几乎要惶恐地跪下了。皇帝手一抬道:“罢了罢了,节庆本是喜事,随性作诗朕也不会追究什么。”言语虽然宽和,神色却已经带了些许的不悦。懋嫔心里更加沉沉地下坠,闭口敛声瑟瑟地缩在墙角坐着。
  皇后显然不会忘记在行宫时冰块的事。她瞥了懋嫔一眼,神色厌恶。
  也不照照自己的身份,能让她亲自开口打压都算给脸面了!这么上不得台面的人,也敢帮着沈氏来和她作对!
  此时一向寡言的谨嫔笑道:“怎么还没有轮到容华?她的诗作嫔妾已经等不及了。”
  这话虽含着几分妒意,却解了席间因懋嫔而产生的尴尬。
  楚华裳不再拖延,捻起一方纸笺放于内监的托盘中。另一侧的御前宫女大声念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二更鼓,两面锣,哐哐哐哐。”
  众妃哗然。
  因着过节,酒席间自然有喜庆的歌舞表演,那两片锣鼓的声音一直是响着的。嫔妃们听着那声音越发地忍不住仪态,最终纷纷哄笑出声。刘婕妤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指着楚华裳道:“哎呀,不带这样的啊,把我们都给戏弄了!你这油嘴滑头地也叫诗词!哟,笑死我了……”
  “你别笑她,换了咱们还写不出来呢!大俗即大雅,楚妹妹的词俗成这般也是绝妙了!”赵淑媛也是个爽利人,一壁指着长信宫里挂着的写有“酒”字的大红辐条道:“重阳里都饮菊花酒,伴西锣喜乐。对仗工整尚且容易,可应景儿应得这般贴切、喜色这般浓郁的咱们还没见过呢!我看楚妹妹这副词是个千古绝对呀!”
  徐婕妤也笑说:“皇上也真是,自个儿在上头偷着笑了半天,我还当是多么绝妙的诗句呢!害的我们这些俗人还在写些正儿八经的诗文!”偏巧此时到了二更天,宫门外那位打梆子的小太监兢兢业业地敲起了鼓,喊了一声“小心火烛”。锣声伴着鼓声,这下众人笑得更厉害了。
  席间笑声许久才停止。楚华裳的诗作太有趣,众人反倒把妒恨比拼的心思抛到九霄云外,皆兴致勃勃地把酒言欢。
  拓跋弘何尝不因这一句太俗又太雅的诗文龙心大悦。
  楚华裳实在太能干,既哄了皇帝喜欢,又让这些一贯矛盾重重的嫔妃们买账了。大家伙都和乐融融地,皇帝看了就更喜欢了。
  对诗仍然在继续,只是之后的诗篇都是笔随心动,不再有攀比之心。
  这个重阳节大家是真正过得舒心了。
  不多时轮到了文嫔。她因为失宠,旁人都将她看做是嫔位中的最末。
  此时嫔妃们都自顾自地欢笑,并没有多少人认真听她的诗作。楚华裳得势之后,大家甚至忘记了文嫔也是有才华之辈。
  宫女为文嫔念诗的时候也不甚殷勤,声音小得后排都听不到:“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安知北塞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大殿里突然寂静下来。
  永寿宫的苏贵人因为只听清了前两句,不知大家为何冷了场,只以为是文嫔的词不好。她声色鄙夷地说道:“阖家团圆的日子,又是在宫中,这样悲春伤秋的词句也太不妥当了……”
  “够了,苏贵人!”皇后摆出了罕见的威仪斥责她:“文嫔的诗作虽不那么喜庆,也不是你能贬斥的!”
  殿内更是鸦雀无声,苏贵人吓得跪了下来却不知出了何事。
  皇帝摆一摆手,道:“朕与尔等都是宗室贵族,此时能够享团圆之喜,一同宴饮作乐,可北疆戍边的军士们却要忍受离别之苦。”顿一顿道:“众人都贺团圆,却无人能想到那些为国尽忠的人。徐氏的诗,很好!”
  此时那些原本没听清的嫔妃们也知道了文嫔到底写了句什么诗。众人明白文嫔的诗作才是有情有义、有忠有贤,再对比自己的诗作,可真是太贪图安逸了。一时间纷纷满面肃穆,楚华裳等人都顺着皇帝的意思大加褒奖文嫔。
  苏贵人则连连磕头请罪。
  文嫔低头谦逊道:“嫔妾只是有感而发。若没有那些守家卫国的将士们,哪里来和平盛世,我们又怎能在这里安坐宴饮。可怜他们却不能好好地过重阳节。”
  文嫔的诗作和懋嫔可是大不相同,她一不谈朝政,二不谈江山,只感慨边疆将士的离别之苦。
  极妥当,又识大体。
  拓跋弘看着这个已经被自己冷落了数月、差点都认不出面目的嫔妃,眼中越发地欣赏。
  这篇诗作不仅饱含大义,更重要的是,北塞征战这话最对拓跋弘的胃口。
  说起北塞,拓跋弘可不是一般的追忆啊。
  当年他为太子时,虽是堂堂中宫的嫡子,无奈父皇宠妾灭妻,心里眼里只有李贵妃生的三皇子,几次想废太子。拓跋弘的儿时过得如履薄冰,后来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拼死上了北塞的战场去挣军功。
  当时北塞可是匈奴作乱,蒙古部族又内斗,匈奴的大军兵强马壮地打到潼关,几乎要吞了大秦北边的一千里国土。康靖帝最先派了当时的上柱国李老将军去征战,结果李战神因年岁已高竟病死在边关。一时间朝中无能臣勇将,派去接替元帅的几个人都没有李将军的才干,和匈奴打了十年拉锯战,胜负未分。
  拓跋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去了。说不怕死是假的,匈奴不富饶却擅作战。撇开性命之忧,最让人抓狂的是北塞没有个能干的将军,他这个太子又不敢和李战神媲美,倒时候去个三年五载,仗还没打赢……军功又从何而来?
  可若是不去,被废太子就是迟早的了。那可恶的三皇子被康靖帝送去了苗疆平叛,匈奴那是什么样的硬骨头,苗疆又是一群什么人,不过是部族的叛乱,他短短数月就“凯旋而归”,“军功卓著”,把孙皇后和太子气得吐血。
  然后拓跋弘就怀着怨气和斗志去北塞了。摊上那么一个无情无义的父皇,肥肉早被穆武王一个人吃了哪里还轮得到他,只有北塞这种哪个皇子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才能碰碰运气。康靖皇帝一看太子有志气,笑着拍桌说好,反正匈奴没个二三十年打不下来,就当是太子去帮个忙振奋下士气也好呀。
  谁都没想到,这位第一次出征的太子殿下竟一路福星高照。拓跋弘到边关不久,匈奴那边传来呼韩邪可汗的阏氏——就是和亲的端阳帝姬,被处死的消息。匈奴此举是表示两国没有和解的必要,他们的愿望是把整个中原吞下去。端阳是孙皇后的小女儿,拓跋弘唯一的亲妹妹,匈奴人还将帝姬残破的尸首送给秦军示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