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 (爱猫咪的小樱)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爱猫咪的小樱
- 入库:04.10
几十万的人,都是受过“忠君爱国”的思想洗脑,一块儿谋反真不太可能。而且自己又不是历史上那些昏君,逼得底下人不得不反。
于是拓跋弘咽下一肚子火,摆摆手表示这是误会,只杀了张开山及其亲信。
林媛再一次见到这世上的阳光时,已是十天之后。
圣驾已经出了居庸关南下。越往南走越暖和,北塞的冰冷渐渐褪去,而中原淮河那儿好巧不巧发了水灾,水一直淹到了陕北,把一大片平原变成沼泽。
圣驾和随行的大队人马在出了居庸关之后就没遇上敌国追兵了,倒是因为沼泽地太难走,大军跋涉艰苦,连皇帝车轿的轮子都陷下去好几次。大军走得慢悠悠,拓跋弘急得不行,若是没受伤他肯定要从车里蹦出来骑马走。
而其余的人,不论是受宠的珍妃还是被囚禁的淑妃,都被人拉出来骑马走。轮子总陷下去,专拉车就得浪费好多工夫不是。
林媛在暗无天日的轿子里被捆了十天,她还得庆幸这场水灾,终于能出来透透气了。
她头昏脑涨地被人牵着马,马匹四周黑压压一片人围着,看押女囚的架势十足。她脑子都有些不清醒了,坐在马背上就睡着了做梦,梦见自己的上辈子,梦见琪琪。
身边有人和她悄声地说了居庸关破城的那天晚上:“……张将军被拖下去的时候一直喊冤呢,砍头的时候还大喊着太子殿下绝没有谋逆之心。”
“那天晚上,王将军领兵迎敌,见是张将军,就命令大家停手。而张将军当时……也是传令要属下兵卒们放下武器!但是王将军身后跟着的几个副将,大喊着谋反还擅自率军杀过去!这才闹得不可收拾!”
“张将军被处死得很仓促,后来是将军身旁一位亲信,因是第二天才被处死的,就放了些消息出来。说张将军接了东宫殿下的旨意来居庸关,那旨意上的确是‘救驾’。张将军之所以会攻城,是因为收到军情奏报,说是居庸关已经被匈奴人攻下,皇上被敌军围困。他以为居庸关里的兵马是匈奴人,这才撞城门啊……”【1】
那是曾经收拢人心,林媛得到的最忠诚的心腹,即使她被定下谋逆大罪、被皇帝下旨囚禁,也会有人不怕死地效忠她,与她传递关键的消息。
可惜她并不能听进去多少。
她不知道小琪现在怎么样了。
乾武二十年四月十八,东宫太子卧病,千里之外的皇帝传旨令皇长子赵王监国。
四月十九日,圣旨再次传下,敕封皇五子吴王为北疆主帅,统御三国战事。冯怀恩加封从一品大司马,位仅在上柱国将军之下。
此时的皇帝并没有赶回京城。他从居庸关南下后,西行抵达云州。那是西梁王的所在。
居庸关中那群“被煽动谋反”的军士们早被皇帝打发回了京城。拓跋弘并不担心他们真有谋反之意——都是平民百姓的儿子,哪来贵族阶级的权谋野心?而且在东宫无故“卧病”、京城中一切事宜交由赵王时,这批京城守军并没有表现出一丝异动。甚至在张开山死后接任统帅的甄将军和几位副将都没有任何异议。
随后京城守军跋涉千里急急赶回京城,首先就是奉旨将赵王迎上朝堂监国。
拓跋弘放下心,领着随驾的兵卒们去了云州。
五月初十,他颁下昭告天下的第三道圣旨——将被扣押在京城中的西梁王拓跋煜赦回西梁,同时以帝王的威名宣布,多年前楚达开是为国捐躯战死在夏国人手中,并非被西梁暗害。
自此,西梁终于从危机中走了出来。
远在匈奴境内作战的吴王渐露锋芒。即使他与吐蕃决裂,以冯怀恩为首的西梁势力却越发崛起,给了他最可靠的支持。
不过西梁云州这地方,自从拓跋煜的父亲死后,整个封地其实并不是新任西梁王做主,而是一切以大将冯怀恩马首是瞻。冯怀恩早年就是西梁王心腹,后来西梁王及其唯一的嫡子相继因病殁逝,几个庶子接替王位闹得鸡犬不宁,西梁王府早就式微。冯怀恩作为手握兵权的武将,自然收拢了权柄。
所以皇帝赦不赦拓跋煜,其实无关紧要。
拓跋弘也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下旨给赦了。西梁王如今仍算是冯怀恩的主子。届时吴王登位,冯怀恩做了摄政王,他不能顶着个“背弃旧主”的坏名声。
皇帝虽然没有废东宫,然而皇室贵族们看在眼中,早知皇帝已经属意了吴王。虽然监国的是赵王,不过战乱年代,兵权比什么都宝贵。
秦国皇室再次掀起血腥风雨。储位动荡,天下难安。
这其中还出了个小事。
从京城被迎回来的西梁王拓跋煜,途中不幸中暑病死了。
皇帝思虑几日之后,收回西梁王的敕封,将广阔富饶的云州作为汤沐邑赏赐给怀恪长帝姬。
帝姬的封地是不能世袭的。自此,作为封疆大吏的“西梁王”,被彻底收回权柄。
没有人有异议。冯怀恩还千里迢迢派亲信回来谢恩。
冯怀恩说是西梁王麾下的武将,事实上他这辈子只忠于一个主子,那就是当今皇帝的十一叔,最初的西梁王。他病死后嫡子也跟着病死了,王位被一群上不得台面的庶子抢得头破血流,冯怀恩对他们嗤之以鼻,心中不时哀叹旧主命不好。
旧主父子都病死,冯怀恩唯一认可的就是王府中的正统儿媳,嫡长媳怀恪帝姬。
怀恪帝姬虽是女流,却血统高贵,丈夫在世的时候两人是举案齐眉的恩爱,公婆对她也最为信任。
这些年,怀恪帝姬守寡出家,并不参与王府王位交迭的斗争。和冯怀恩的心思一样,她作为皇帝的长女,对丈夫的几个庶出弟弟看都懒得看一眼,与他们斗,简直自降身份。
她安静地守在庙里,一壁传旨给前线的冯怀恩,命令他支持吴王、结交蒙古大妃。冯怀恩有时候也和她意见相左,比如最后西梁王的敕封被收回这事,他并不十分赞同——但西梁的虎符可是一直在帝姬的手里握着。
且如今整个云州都成了帝姬的汤沐邑——那不仅仅是云州一个大城,还包括边陲的无数小镇。要么说西梁王是西疆一霸,这块地方广阔富饶,放眼望去那就是一个国中国。既成了皇女封地,这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归属皇女管辖了。
***
林媛跟随圣驾,在云州城里住下来了。
很奇怪的是,拓跋弘已经处死了张开山,却没有赐死她这个淑妃。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只是东宫身有微恙,一时抱病才由赵王接手国务。
林媛没受什么屈辱,皇帝既不杀她,也不肯将她押送回京城处置。
云州封地被皇室收回的消息很快传到她耳中。她并不觉得奇怪,皇帝意欲废太子立吴王,这才提携扇玉和冯怀恩一众。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扇玉前来拜见父皇,林媛听看守的侍从们窃语道怀恪帝姬出家这些年,竟是容貌越发姝丽滋润,并不像是过了多年清苦生活的寡妇。
因着过端午,圣驾又在,云州城里开了庙会、灯会,很是热闹。林媛安静端坐,自从来了云州她又遭软禁,从不许出门,整日面对的都是黯淡无光的小黑屋。
前席的热闹与她无关,晚膳时宫人端上的菜肴多加了一菜一汤,算是给她过节。林媛并无不满,在北塞打仗那会子每天吃的饼子里都有泥,皇帝也和自己吃的一样。在云州城,就算是戴罪之身,竟还照着皇妃的礼遇一顿摆好几个盘子呢。
宫人们摆了膳食,又有一位姑姑端着银盘上前道:“娘娘,这些都是皇上的赏赐。皇上命您亥时一刻往书房里去。”
林媛猛地抬头,随后她瞧见了银盘中的东西——是些碧玉的头面饰物。
她连忙道:“我是戴罪之人,不可以佩戴首饰。”
“是皇上赏赐您。”那姑姑低眉顺眼道:“娘娘早些用膳,皇上忙于战事,您待会儿不能误了时辰。”
林媛沉默半晌,跪地谢了恩,将东西收在匣子里。
她很费解,拓跋弘为什么要传召她?
在他眼里,她不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么?
她不敢怠慢,梳洗一番后由轿子抬着往皇帝的书房去。
身边宫人都是皇帝心腹,不会和她多说半句话。云州夏日的夜很凉爽,她抱着双臂缩在轿子里,撩了帘子深深地呼吸。
在轿子落地的时候他觉得心都揪起来了。晚风习习,吹在脸上却是生疼的凛冽。
就在她踟蹰许久,鼓足了勇气想要叩门时,一个姣好的少女声色在身旁响起:
“淑妃安。”
那是个陌生的面孔,约莫十九岁上下,圆髻上插着样式朴素的金簪。
林媛微愣,片刻后才记起只有皇女和皇后才能佩戴九尾凤的簪子。她面容平静,淡淡地伸手道:“长帝姬,多年不见。女大十八变,本宫差点认不出来。”
扇玉端然微笑:“是呢,已经七年多了,很多京城的夫人们都说快不认得儿臣了。儿臣方才去庙中祈福,刚刚回府路过这里。看到淑母妃一切安好,儿臣就不担心了。”她说话时,面颊上有若隐若现的刀痕,随着她一颦一笑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