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 (爱猫咪的小樱)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爱猫咪的小樱
- 入库:04.10
拓跋弘遂趁势下旨,将咸福宫的宫人也放了回来。
然而姚福升拿着圣旨去慎刑司提人的时候,才发现那几个宫人虽然没有死,却都已经断了腿或手,不能再用了。
楚华裳身边的两个一等宫女,名唤莲蓉、莲意的,被施以“步步生莲”的酷刑,用一根铁鞭子将脚上的肉都抽走,只留下脚掌和腿骨。她们都是楚华裳进宫时从家中带来的,一向最有脸面,也最得楚华裳信任。
楚华裳听着姚福升的形容就痛哭不止,呜咽道:“皇上,她们都是嫔妾自幼跟着的丫鬟,姐妹一样的人啊……”
拓跋弘当场动怒,对楚华裳道:“朕自会处置静妃。”拂袖离了咸福宫,一壁朝宫人们喝着传静妃去建章宫。
皇帝走了,林媛却没有陪着离开,对皇帝道自己要留下来照顾恬嫔。她亲手端了茶盏给楚华裳,笑与她道:“楚姐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楚华裳双手都在颤抖。林媛将茶盏塞进了她手中:“姐姐,你放心吧,这么一闹静妃可是很难达成所愿了。她处事不力,差一点害了你,湖广总督之女的性命。皇上和太后就算不看重你,也会为了正在战场上杀敌的你的父亲,重重惩罚静妃的。而且,她对你的宫女用刑的狠辣,我保证很快就会传得人尽皆知……她本就名声受损,这一回就再也别想翻身了。”
按着静妃的设想,只要酷刑威逼那些宫人,最后将楚华裳定罪,皇上震怒惩处楚华裳的时候怎会考虑那些宫人们的性命?且他八成会因为主仆的缘故,下令处死楚华裳的“从犯”们。
可局势演变成这个样子……她就等着倒霉吧。
或许是因为虚弱,楚华裳猛地咳嗽起来,手上的茶都打翻了。林媛连忙吩咐宫人上来服侍,一壁道:“姐姐可小心着点身子啊!你伤得不轻,御医说头颅里头有淤血,一两个月都不能下床呢!这还罢了,最要紧的是……当时我在你身边,看着你的伤口我都被吓坏了,这女人的脸是和命一般重要的,你日后定要细心调理着,若是落下伤疤……你这辈子可就完了。”
她的声色温柔娴静,仿若是好姐妹一般,细细地叮嘱着要楚华裳好好养伤。
楚华裳死死地盯着她的眼睛,咳得满面通红。
林媛将衣袖轻轻从她手中抽出,转身告辞离去。
***
第二日时,静妃果然被下旨禁足。林媛听身旁宫人说,皇上昨晚罚她在建章宫殿门前跪了一晚上,今日早上给放回来的时候,都是用担架抬着的。
“只是禁足而已么?”林媛疑惑道。
“对啊。”初桃道:“娘娘,皇上也没说静妃心狠之类,只斥责她办事不力,冤枉了恬嫔娘娘。后来命令她将王淑容和刘婕妤几个都放出来。”
林媛的眉头微微皱起来。
“难道皇上真的属意她为皇后?”她低低沉吟一句,把初桃吓得不轻。
正欲询问,林媛杵着下巴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便睡过去了。
林媛没有按照原本的计划去散播静妃动用酷刑的流言。若皇上真的有那个心思……她可不敢和拓跋弘对着干。
不过不必担心,就算没有她推波助澜,和静妃做对的人排长队,这些人每人往外说一句都够静妃受的。
静妃几月之前勒死了钱承衣,现在又错冤恬嫔,并将她身边的宫人们打成残废。
夏日的时光如绸铺展开。林媛向皇帝建言停止查证六皇子中毒的事,拓跋弘沉吟良久,最终应允了。
林媛这边寻到了一些线索,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根据推论是静妃做的。但想要用薄弱的揣测来扳倒静妃显然是不可能的。她做事又谨慎地滴水不漏,想顺着查下去,却极难找到结果。
而拓跋弘显然也忍受不了后宫的动荡了。他自从昭睿皇后驾崩后就比从前忙碌了许多,日日劳心劳力,实在不想再添麻烦。遂和林媛一道按下了后宫事,一壁暗中吩咐了军机处,命他们在京城搜查刺客,看是不是逆党们的手笔。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皇帝做主解了静妃的禁足。
林媛心中越发疑惑。
解禁后的静妃,每日在华阳宫合欢殿门前脱簪戴发,自罚地跪上两个时辰。此举倒是引起众妃惊叹,渐渐地,她跪了一日,两日……十多日,日日坚持不懈。就连八月底一场大雨倾盆时她都身着素服跪在雨中,既不打伞也不垫蒲团。
起初还没什么,日子久了不少嫔妃都前去劝她不要折磨自己的身子。她啜泣道:“我没有管束好六宫,引得宫内动荡,不单是辜负了皇上的期许,也有愧与昭睿皇后。皇后若知道后宫不宁,九泉之下一定会怪罪我的。我就算跪上经年累月也无法偿还罪责啊。”
这番话传到了拓跋弘耳朵里。因着恬嫔的事他本对静妃有气,近日来看着静妃自责如此,心里也渐渐软下来了。
后宫好些嫔妃都谈论开了,道静妃娘娘这样诚心悔过、贤淑有德,可不像是个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女人啊。
钱承衣和六皇子的事情不是都没查出来么?因着是昭睿皇后的丧期,皇上不愿生事都给压下去了。这两件事或许真的和静妃娘娘没有关系啊!
☆、第三十三章 上官(1)
诸如此类的话很快传开,传得和“静妃勒杀钱氏、毒害皇子”的丑事一样热闹。林媛听在耳中气得将玉照宫里的牡丹花盆都摔了。
就在围绕静妃横生的波澜中,朝堂立后之声又起。
现如今已经是八月份了。昭睿皇后新丧时,左丞相提议拖延立后。但现在五个多月过去……
也该是时候了。
宫内宫外人心浮动。连续数日的早朝上都在商议继后之事,朝臣建言相左,争执不下。面对底下争吵地面红耳赤的臣子们,拓跋弘却是寡言地很,几日下来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的意思。
他的沉默导致争执越发难以调停。
直到某日他面有倦容,而底下京兆尹正以“静妃不贤”为理由反驳齐御史对静妃的支持时,他深感厌烦,道:“你们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静妃的事情牵扯到后宫阴私,还没有定论,你们就不要随意拿出来说嘴了!话传远了,皇室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众人纷纷闭上了嘴。京兆尹刘大人却朝上一拱手,接着道:“皇上,就算静妃娘娘为人端正、不曾做过无德的事情,然而后宫在她的管理下,屡生事端、动荡不安,足见静妃娘娘没有掌宫的能力。”
刘大人的胆子已经越来越大了。
拓跋弘皱了眉头。半晌,他挥手道:“静妃是否能担当后位,朕自有定夺。今日你们争执半天没有进展,就此散朝。”
说罢抬脚走了。
朝堂上由热烈的舌战,渐渐演变为僵持不下的沉闷。而西北战场奏报还在不间断地传来,某日夏国边境的军士们攻楼兰城失利,先锋将军都被俘虏了,于是朝堂上又连忙议起战事来,没心思去管要选谁当皇后了。
立后之事可谓一波三折。
终于在九月十五“霜降”这一日,皇太后时隔十年再次临朝。她坐在皇帝龙椅左侧,朝着底下官员道:“立后是国事,也是皇帝的家事。由哀家来做这个主,尔等可有异议?”
百官皆称不敢。
皇太后微微抬手,一四品礼官上前宣旨道:“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壶。芳流史册、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赐鸿名而正位。兹尔贵妃上官氏,领侍卫大臣、上柱国大将军上官越之女,系出高闳,钟祥戚里,失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钦哉。”
太后懿旨,台下众人都跪地接旨。念毕,殿内有一瞬间的凝滞,而后左丞相率先叩首高呼道:“皇太后圣明!臣等领旨!”
继而他身后的所有朝臣都跟着叩首,高呼太后千岁。此起彼伏的呼声平静下来后,一位翰林院学士颤颤上前,跪下道:“启禀皇太后……如此仓促册立上官氏为皇后,是否……有些草率了?”
不同于宫内宫外呼声最高的静妃,这半年多以来,并没有人支持上官氏。
皇太后突然下旨立后,朝臣们都是措手不及的惊愕。
这个曾经宠冠后宫的大秦贵妃,却在产下双生皇子后离宫,到如今已经三年多了。三年的时间里,京城中时局动荡、形势骤变,后宫朝堂的势力一次一次洗牌换血。陈秀由一介寒门武举擢升为北塞先锋大将,右丞相独子与长宁帝姬定亲,不断积攒势力且时常与左丞相相争,穆武王余孽根深蒂固、难以铲除,几次在京城中作乱。后宫里,静妃病愈了,六皇子、淑嘉帝姬、元荣帝姬相继出生,昭媛林氏扶摇直上……
在这个残酷斗争的密集地,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东西。
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昌和贵妃这个过早退出宫廷的人物了。
不过身为上柱国大将军的女儿,上官璃总不至于一点关注度都没有。自然,有不少的有心人刻意压下了立上官氏为后的支持者们。
带头这么干的就是右丞相。
他略微沉吟,顿足上前道:“太后娘娘,张大学士所言有理,立昌和贵妃为皇后,的确有些仓促。且……贵妃有跋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