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一听就是一肚子的火,可是毕竟不敢过多敲打沈氏母女;她担心万一沈氏母女一个想不通钻了牛角尖,做出了一些寻短见的事情。这,不就是等同于害了李月蓉吗?
所以虽然不快,可还是忍着的。
不仅方氏忍着,连李月蓉也忍着。
可虽然忍着,到底还是不快的。
特别是李月蓉,忍得很是辛苦。
她边走边在心里劝慰自己,千万不能生气,一定不能责骂李兔儿,一定要让李兔儿高高兴兴地上花轿。
然后又想到了二皇子对自己的百般讨好,这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这边儿沈姨娘拉着李兔儿,刻意和方氏保持了一段距离。
她知道自己方才说错了话,此时心里是害怕的;她受些责罚倒是不怕,就担心方氏会迁怒到兔儿身上,那可是会心疼死的。
这两对母女的距离便慢慢地拉开了,等方氏母女跨出院门身影消失后,沈姨娘才松了一口气。
“娘。”李兔儿拉拉沈姨娘的衣袖,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微笑。
沈姨娘见了,同样给了李兔儿一个笑脸,她知道女儿是在宽慰自己。
好在方氏母女已经走远,今天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两人走出院门,却突然发现方氏母女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们;一惊之下,沈姨娘险些摔倒在地。幸亏李兔儿眼明手快一把拉住,这才没有摔倒在地。
李兔儿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蒹葭和陌陌跪在了地上,头垂得很低,不知犯了什么错。
“夫人,她们怎么了?”李兔儿看到了,便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惑;等感觉到沈姨娘在拉她的袖子,话音早就落了。
方氏脸上微微得意,正等着这句问话呢。
李月蓉也觉得抓住了李兔儿的小辫子,抢先说道:“妹妹可知道,今天犯了什么错呀?”
“我?”李兔儿茫然地应了一声,“我今天犯了错吗?”
李月蓉仍是阴阳怪气地说道:“这是自然。这两个丫环现在叫什么呀?”
“哦,蒹葭和陌陌啊。”
“妹妹,这丫环的名字是不能随意改动的,这可是李府的规矩呢。”
李月蓉得意地说着,又加了一句:“前几年有一个姨娘,擅自改了自己贴身丫环的名字,也没有禀报给祖母和母亲;结果被活活打死呢。”
李府确实有这样的规矩,姨娘被打死也是实情;至于为何会有这样变态的规矩,却又是牵涉到了李府的隐私。
李月蓉的声音还是那般悦耳,甚至带着一些慵懒;可听在沈姨娘的耳中,却觉得阴沉地可怕。
她吓得脸色惨白,哆哆嗦嗦地拉住了李兔儿的衣袖;李兔儿也是被唬了一下,不过在下一刻便恢复了镇定,反手握住了沈姨娘的手。
“夫人。”
☆、25.第25章 论改名的重要性(2)
李兔儿带着哭腔地说道:“夫人,我嫌小红小蓝这两个名字不好听,就帮她们改了一下”
然后,她又带着些讨好地说:“这两个名字是比以前的名字好听吧,夫人您觉得呢?”
“嗯,好听是好听了些;可改名是要回禀的,没有回禀就是犯了规矩。”
方氏慢条斯理地回答着。
她当然不是想寻了这个由头打死李兔儿,只是借机吓唬一下而已。
方才是沈姨娘提到的取名的事情,现在又是李兔儿做下的改名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哪一件都让她感到心烦,终于决定还是要敲打一下的。
当然,为着蓉儿着想,自己只是稍稍敲打一下;换作平常的话,这两个人早就没命了!
李兔儿可怜巴巴地说着:“夫人最是菩萨心肠,一定会原谅兔儿的。”
李兔儿当然知道,仅凭着装可怜是不可能打动这些贵妇人的硬心肠的;要不怎么在邋遢和尚的那些故事里,最毒的往往是这些贵夫人呢。
一边说着,眼眶里已经是噙着泪珠了。
事实上,她此时早就已经镇定下来了;只是如果不扮柔弱的话,眼前的这位夫人和这个小姐,还不知道会想出什么样的法子来对付她娘俩呢。
不过还有一点,也是她在赌,她赌李夫人不敢对自己和娘亲下毒手。
就在刚才,在陈掌柜为她们量身定做衣裳时,老夫人和夫人的话已经在她的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她虽然还没有搞明白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可是凭着直觉,还是觉得这事儿透着蹊跷。再联想到和尚平日里跟自己讲的那些个故事,觉得隐隐有种东西在呼之欲出;再仔细往深里想,却是又想不明白了。
只是,她总觉得,李府是有求于她和娘亲,否则不可能又是把她们从小山村接来,又是请裁缝给她们做衣物的。
所以此时,她不是特别的害怕;她觉得方氏只是吓吓自己而已,不会真的下狠手的。
方氏确实不会下狠手。万一把李兔儿打得起不了床,在出嫁当天连路都走不了的话,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此时见李兔儿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可说的话又滴水不漏,心中虽然纳闷,到底也不愿意弄僵了,便顺着坡就下了。
“哎,我也是心疼你这孩子的。以后可千万记住了,别犯了李府的规矩。”
“规矩”两个字说的重了些,颇有些警示的意味。
李兔儿一叠声地应道:“多谢夫人,多谢夫人!兔儿就知道夫人最好了,以后一定会听夫人话的。”
方氏深深看了李兔儿一眼,看着她的小脸已经变白,便带着李月蓉走了。
沈姨娘也是脸色惨白,身子在不停地打着颤,要不是李兔儿抓着她,估摸她早就倒了下去。
“娘,没事了,咱们回去吧。”李兔儿见方氏母女已经走远,便轻轻地拍着沈姨娘的手,安慰着。
沈姨娘点了点头。
李兔儿又看着蒹葭和陌陌:“你们赶快起来吧。”
“谢二小姐!”两人齐齐致谢后才起身,跟着沈氏母女一同往回走去。
她们不知的是,那方氏走远后,松柏居里的一个管事婆子,便折返身将看到的这一幕回禀了老夫人。
老夫人听说李兔儿竟然擅自给丫环改名,一下子就怒了;过了许久,她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仔细询问了改成了什么名字,又问清楚了这两个丫环的年岁,脸色才慢慢变得好看些了,也不再关注此事了。
与此同时,也有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正皱着眉,眉头并没有打开。
不同的是,那老妇人此时身处在皇宫里。
☆、26.第26章 当朝太后(1)
具体来说,老妇人此时正身处在坤宁宫里。
她就是当朝太后,倪太后。
这位太后,除了自己现在地位尊崇外;就自己本身而言,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当年,倪太后出身于名门。父亲是当时的大儒,又做过太子太傅,朝中遍布门生;作为太傅的嫡女,又是和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皇上有着师门之谊。
这其中无论是和皇上的情分还是家族的权势,看着都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倪太后,也就是当时的太傅嫡女,毫无悬念地做了皇后。
只是,当时朝野的局势也是十分复杂。
新皇是登基了,可是还有那些没有做到皇上的,心里便有了许多的不甘心;朝中局势便显得有些不稳,在表面的平静下其实掩藏着很多的凶险。
然后,为了稳定局势,新皇便宠爱着自己的皇贵妃;皇贵妃的父亲手握兵符,执掌朝中绝大部分的兵马。眼看着皇帝女婿疼爱自己的女儿,这对皇上的心便越来越忠诚了起来。
皇贵妃既然出自豪门,自然也懂得后宫争斗的种种方法。看着自己父亲和皇上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内心便开始蠢蠢欲动,随时寻找机会对倪皇后进行各种试探。
倪皇后很是淡定。
皇贵妃自然得寸进尺,开始有意无意地进行挑衅,挑战皇后的权威;或挖坑造成自己被皇后欺负的可怜假象,又正巧被皇上看到而不得不批评皇后。
倪皇后还是很淡定。
挑衅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被污蔑时坦然地进行道歉;总之,倪皇后一切都是做到了母仪天下的范儿,却也不免让旁人产生软弱无能的印象。
如此一来,皇贵妃便日渐嚣张起来;再渐渐地,便不再把倪皇后放在眼里了,后宫隐隐有了大权旁落的趋势。
就在旁人为倪皇后感到忧心忡忡时,倪皇后却开始了反击。
没有谁知道具体的法子是什么,只知道她连着找了皇贵妃三天时间;就在皇贵妃的宫殿里,关起门连着谈了三天的时间。
三天过后,皇贵妃便脱胎换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从此对倪皇后言听计从;再也看不到她的嚣张的样子,便是连带着对宫中其他妃嫔也是客气了许多。
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皇贵妃的父亲对这样的局面也是坦然接受;仍是一如既往地拥戴皇上,维持着朝中局势的稳定。
众人自然是啧啧称奇,也自然知道这样的局面不可能靠说教来达到;这中间必定有些利益的交换和权衡。只是倪皇后单枪匹马地就将事情搞定了,着实让人佩服得紧。
后来等到现在的皇上登基,倪太后在朝中已经是打下了难以撼动的根基了;一应事务都替皇上打点到位,皇上刘文能轻轻松松的就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