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思源 (雪玄沙)


可是,谁不想要过好日子呢,家里有念书念的好、得先生青眼的孩子,少吃一口饭也要多买一支笔,不就是图个万一念成功,就享清福了吗?
这满月酒就这么吃出了离别的苦涩,有些平日里性格尖锐,和顾大娘顾大嫂有隙的妇人,此时也拉着她们的手,化解往日的小仇小怨;平日和顾大哥处的好的汉子,就拼命的给他灌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顾阿宝的小伙伴也来看他,他们知道顾阿宝要去县里念书了,纷纷把自己的宝贝送给顾阿宝。
顾大娘家的地转给了村里几户人家,满月酒办完两天后一家子就去县城了。
赵有钱带着汉子们盖房子,孙思媛就在家研究新吃食,偶尔疏大哥往镇上送鸡的时候,让他带个方子过去。本来孙思媛也想在滋味馆卖爆米花的,可太费功夫了,孙思媛就把爆米花的方法写在小纸片上,送给那些进滋味馆吃东西的人。据说有不少人成功爆出了米花,很得孩子的喜欢。
因为忙着弄鸡舍,自家的地一直没种上,赵有钱就雇了十几个妇人种青粟和黄豆,就是刨眼丢种的事儿,妇人们干起来一点不输汉子的速度。
十间鸡舍盖起来,红红的一排,煞是好看,在这村里独一份,很是有气势,上梁的时候,孙思媛特意通知了村里人,还让汉子们在第一间的房顶上往下撒喜果。
这是老风俗了,上梁木的时候撒喜果,吸引人气,就能攒些喜气。之前的鸡舍孙思媛没弄这个事,现在的十间红砖房盖起来,村里的小孩子一早就向她打听什么时候上梁了。
孙思媛也没叫孩子们失望,准备的东西很齐全。几个汉子带着笆斗坐在梁木上,笆斗里面装着炒的花生、镇上买的青果、红果、还有红纸红线扎紧的喜包。喜包里有的包糖,有的包钱,一文两文五文都有,单凭大家运气。
到了正午时候,汉子们拿出笆斗里的小鼓铜锣,咚咚锵锵敲了好一通,停下大喝一声“散喜了!”抓起笆斗里的东西就往下撒。
下面站着的女人和孩子,笑呵呵的哄抢起来,你捡一个青果我拾一个喜包,花生也不嫌孬。汉子们就在边上看热闹,孙思媛也捡了一个喜包,打开一看,有五文钱,乐的见牙不见眼的。
上梁之后,房子就快要建好了。孙思媛有空的时候,就在这边的荒地上撒种子,现在稀稀拉拉长了不少菜出来,看这架势,很快就能把孵化室挪到这边了。疏家兄弟养了这么久的鸡也有经验了,小鸡仔还是要多吃些粮食,不能光靠地上长的青菜。他们准备在新鸡舍这边添头驴,专门给鸡仔磨细面。
听到疏家兄弟说这个,孙思媛暗骂自己笨,怎么早没想到呢,让疏家兄弟辛苦了这么久!
驴这东西不算稀奇,但一般人家不会往出卖的,孙思媛托人在县上买了两头驴,一个有些老了,另一个是头小驴。老驴是在磨坊干惯了的,不用调教就能拉磨,小驴可以边养边调教。

第三十二章 擀面条吃

鸡舍弄完,孙思媛心疼赵有钱,把他拘在家里好好歇了几天。
孙思媛和赵有钱聊天的时候,偶然提到顾大娘的孙女,孙思媛突然想到一件事:“有钱,你的生辰是什么时候啊?”
赵有钱思索了一下,“三月三。”孙思媛听了,十分遗憾,都过去近一个月了。随后她又打起精神来,“明年一定给你好好办个生日!现在给你补碗长寿面吧!”
赵有钱不在意这些,孙思媛却非要弄。可她忘了自己是不会擀面条的,以前的孙思媛虽然会,但大概是她和身体融合的太完美了,那些属于原身的自然反应渐渐消失了。
揉好面,拿着添置后就从没用过的擀面杖,孙思媛一次次尝试,居然一次次把擀面杖飞出去!孙思媛觉得很丢脸,特别是当赵有钱进来,眼睁睁的看见她把擀面杖飞出去后,她整个脸都羞红了。她从没听说过有人擀面的时候会把擀面杖飞出去,从来没有!
赵有钱把擀面杖捡起来,擦干净,想递给孙思媛,又迟疑了一下:“要不,我试试吧!”
然后,孙思媛看着“哼哧哼哧”擀面条的赵有钱,整个人都不好了。她确定这一年多赵有钱都是和她在一起的,他做饭的本事也是这一年慢慢练出来的,他从没擀过面条,凭什么他一上手就擀的这么好!
“我不管,以后做面条的事都交给你了,哼!”吃着面条,孙思媛恨恨的看了赵有钱一眼,无尽的心酸。赵有钱把面条擀好后,她想挽回面子,就主动切起了面条,结果她不知道叠面的时候要放些生面进去,切好的面条都黏在一块儿了,孙思媛这才明白过来。可她不甘心,就看着赵有钱,赵有钱没办法又重新把面揉起来,擀面切面……
孙思媛家的母兔子们又生了小兔子,村里的小孩养的兔子都长的很好,也不找她要兔子了。有时候她恨不得把家里的公兔子给阉了,可心里不忍心,毕竟这交配繁衍是人家的本能……
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顾老太太,请她帮忙照顾兔子,她和赵有钱又去镇上了。可怜顾老太太当老祖宗的人了,还给她照顾这些小东西,要不是平时觉得孙思媛还不错,真想拿起拐棍敲她一顿。
架起马车,小白撒欢的跑,大半个小时就到了镇上。
滋味馆的生意不错,他们到的时候,桌子有七八成都坐上了人。两人直接去了后院,把东西安置好才进了店里。
“上个月,官老爷收了四两多的税银呢!”没等马尔内开口,王小四娘子就一脸心疼的告诉了孙思媛。她以前摆摊儿,一天也就几文钱,没想到开铺子交税这么重!不过说起来,这铺子可比她的小摊儿来钱,不管是不是集会,店里都有人来。
孙思媛一早就知道开店要交税的事,倒也没太惊讶。账面上上个月店里进了四十多两银子,官家可不会管你花了多少本钱,他们就按律收钱。
百分之十的税啊,确实挺重的,但是……孙思媛笑了,她用的鸡都是自家鸡舍养的,不像顾大娘家,还要从她这拿鸡,算起来,她实在是大赚了!
闲得无聊,孙思媛还拉着赵有钱去他曾经干活的码头看看。码头在镇北边,挨着官道,还有一条大河。
以前渔业未兴起,船的作用就只是拉货,南来北往的客商用船运货,在这里上下货,就靠这边零散卖苦力的人帮忙。现在鱼渐渐被人们纳入食谱,孙思媛听说,有手巧的人编出了渔网,赶上集会就下河捞些鱼,能挣不少钱。
编渔网的念头,孙思媛一开始有过,可她所知道的渔网的材料多是人工制造的,这个世界还达不到那样的工艺,就放弃了,没想到她低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码头上的人,来来往往,赵有钱见了,感慨万千。他当初在这里,被讥讽嘲笑,他难过,他失落,可回头想想,他感谢这些人,是他们让他意识到,他需要改变自己;也是因为他们,他才能听到孙思媛当初那些毫不留情的真实心意。
这里没什么热闹可看,孙思媛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带着赵有钱转去了别的地方。赵有钱回头看了看那条官道,一望无际,直达天边……
滋味馆里的事井井有条,就是忙起来的时候,盘子碟子跟不上,孙思媛想着,再招一个打杂的妇女,这样店里的几个人能稍微轻松些。
招人的事孙思媛没在店里说,她怕王小四娘子推荐自己婆婆。马尔内私下里和赵有钱说过,王小四这人不错,可王小四娘子这人品行有点问题。店里当天卖不完的东西都被她弄回去了,白家姐妹压根就捞不着。
之前孙思媛就和他们交代了,店里不卖隔夜的东西,当天卖不完的,就几个人分了带回去。毕竟剩不了多少东西,孙思媛乐得让大家拿回去,自己吃或者送人都是可以的。
没想到王小四娘子会这么做,马尔内一个大男人不好意思和王小四娘子争,白家姐妹心里念着孙思媛的好,也不想为这么点小事和谁起争执。
孙思媛没说什么话,王小四要是行,就不会放任他媳妇这般做派了。毕竟也不是什么贵东西,随她去吧!倒是不好提醒她,油炸食品不宜多吃!
赵有钱往县城跑了一趟,带回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这是二十两银子买来的。
和平年代,买卖人口的事情不多,但也未断绝。这个妇女就是夫家犯事,被官家发卖的。辗转几手,现在是三十岁的人,四十岁的面相。
拿着妇女的生死契,孙思媛心潮翻涌,她这就可以主宰一个人的自由,甚至生死了?
把妇女安顿在院里,顺便把院里自带的厨房收拾妥当了。妇女姓李,孙思媛称她李婶,以后负责滋味馆的杂务,还有店里人的午饭。为此,孙思媛还给她每个月一两银子买菜。
添了李婶,店里最开心的是马尔内,此前他一不小心签了孙思媛的不平等条约,连个吃饭钱都没要,每天都是面带羞涩,吃着白家姐妹赞助的肉包子,喝滋味馆里的青粟稀饭,还要被王小四娘子明里暗里嘲讽。哼,这店里还有比她连吃带拿更多的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