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前贺云鸿还有些极为微弱的期待,此时算是彻底放弃了!
贺云鸿一下车,有人就跑过来说道:“三公子回来了?老夫人还在等着呢,说请公子回来就去看看。”
贺云鸿点头,被几个下人打着灯笼引着,匆忙往内院走,正在半路,几个人迎面打着灯笼过来,贺云鸿一见,是二哥贺霖鸿。
贺霖鸿停住脚步,笑嘻嘻地问:“三弟是去见母亲?我才离开那里,劝了半天,母亲就是坚持要等着你。”
贺云鸿举手行了个礼,也不说话,继续往院内去了。
贺霖鸿看着他的背影叹气,自语道:“我的脾气怎么这么好?啊?怎么能这么好?!其实打他一拳他又能把我怎样?我是他二哥!……”
姚氏自从那日听了消息后,就一直卧床不起,贺云鸿到了内室,忙在母亲床前坐了,问安道:“母亲今日可觉得好些了?”
姚氏等了半夜,就是要等着问消息,忙问道:“我听说你是去见勇王了?”
贺云鸿点头,姚氏眼睛里充满希望:“我想明白了,肯定是他的主意!你问他为何要提这门婚事了吗?他怎么说?”
贺云鸿自然不能说他认为勇王想找一个山大王来保护自己,只微笑了一下说:“也没说什么,他只说是门好亲事……”
姚氏又要急:“有什么好?!他还是你朋友吗?是不是他想害你?!”
贺云鸿连忙摇头:“不是不是,他是好心……”
姚氏哼道:“怕是没安好心吧!我让人打听了,说那个女子现在就住在勇王府内……”
贺云鸿忙打断说:“勇王马上就要出城建军了,母亲千万不要多想。”
姚氏又要哭:“我怎么能不多想!这是什么亲事呀!勇王好不好的,为何要给你这么个女子?是不是人家想逼着他报恩,可是他不能……”
贺云鸿真的皱眉了:“母亲!”
姚氏带着哭腔:“就是没有与他如何,这个女子的名节也已经坏了!我听说她上了孤峰,与勇王和兵士们花了几日夜才下的山,她一个孤身女子,在男子中间过了夜,她要不要脸哪!”
贺云鸿叹气:“母亲!”
姚氏真的哭起来:“我该进宫的,那天,你们不该拦着我,我可以去求夏贵妃!就是她不喜欢我……”姚氏哽咽:“她也不能这么害你!不,也许我该去见皇后,她们一向不对付……”
贺云鸿皱眉了:“母亲!”怎么能去见皇后?那是贺家的敌人哪。
姚氏见贺云鸿脸色变得难看,想起来这怎么都是门皇帝指婚的亲事,无奈地仰头躺倒,眼角流着泪,特别脆弱的样子。
贺云鸿只能劝慰道:“母亲不必如此,那边怎么也是安国侯嫡长女……”
姚氏轻蔑地撇嘴:“有娘生没娘养的粗野女子……”
贺云鸿叹气道:“母亲,十年前,她的母亲救下了我们。”
姚氏不睁眼鄙夷地说:“有了这门亲事,这份恩情就彻底还了!她没娘教养还不能说了?”
贺云鸿明白母亲的意思:这样的一门亲事,将一个山大王女子提升入了京城豪门,她的子孙后代可免为乡民,当然足以还报当年那位女子的救命之恩了。他不能反驳母亲,只说道:“天晚了,还是请母亲多注意休息。”
姚氏点头说:“你喝了酒,也快去歇息吧。”
贺云鸿行礼告安,离开了母亲的卧室。他走出屋门,在廊下抬头,只见当空一轮明月,已是夜里了。他一向自诩有镇定之律,等闲不会心乱,可此时也许因为酒意,竟然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他站住深吸了几口气,告诉自己婚姻之事不过是子息之虑,无需为此过多烦恼……平静了些,才缓步离开。
姚氏屋外守候着的丫鬟婆子们,见这位三公子站立在月光下,面色如玉般洁白,眉秀眼亮,线条刚毅的嘴唇紧闭,神色清冷,恍如画中人物,再见他步履从容地离去,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的婚事,人们相互递眼色,表示理解姚氏为何为他难受得心肝儿疼,以致卧床不起。
第28章 待嫁
勇王果然很快就离开了京城,到郊外常驻了。
姜氏留恋不舍地再次送走了夫君,难免哭了一场。
勇王妃姜氏出身东平郡开国公姜家,是夏贵妃从小火眼金睛地盯着长大的女孩子之一。小的时候隔三差五就要进宫,去让夏贵妃见见。可以说,谨言慎行是她人生的第一课,做梦都不敢放肆地笑。
渐渐长大,她明白了夏贵妃在朝中的份量,又见识了她的为人处世,心道这种婆婆比那些高门里以拿捏媳妇为乐的婆婆们要强百倍,还不住在一起……何况她见过勇王两次,芳心早就暗许,于是,她更想得夏贵妃的青眼,为人愈加守礼恭顺。
她也知道多少京中女子都想嫁给勇王,平素与女孩子们交往时,她都会小心谨慎,不敢多说一句话,办错一件事,以免被有心人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失去嫁给勇王的机会。……
她就这么过了她的青春少女的时代,殚精竭虑,步步心惊。
最后夏贵妃千挑万选地定了姜氏,因为夏贵妃觉得姜氏这孩子有一丝自己的影子——性情柔绵,但是不傻,特别懂规矩。
姜氏终于心愿得成,充满感激之余,一点不敢放松,唯恐让夏贵妃和勇王失望。成亲后,勇王虽然带着些武人的气质,但毕竟是夏贵妃教育出来的,心明眼亮,姜氏又守礼仪,为人温柔,两个人从没有红过脸。虽然勇王可有两名侧妃,但勇王说自己不常回来,不要耽误别人,就先空着位子。姜氏心中何尝不曾暗喜?唯一遗憾的就是勇王常年浸宿军营,夫妻聚少离多,总是无法尽兴相伴。
凌欣刚进府时,姜氏很紧张。听说勇王带回了个女子,就忙遣了自己的陪房乳娘张嫲嫲去看。张嫲嫲回来说那个女子行事不似是有心机的人,进了勇王府也没半分好奇,说话大大咧咧,绝对不像是想要进府的人。姜氏猜了半天,勇王回来一解释,她才放了心。
后来凌欣被赐婚贺云鸿,姜氏更没了戒备。这次勇王离府,嘱咐姜氏多照顾姐姐,姜氏就每天都请凌欣吃饭喝茶,时常还让她看看为她准备的嫁妆。
凌欣说话风趣,还会讲故事,姜氏被逗得发笑,觉得日子过得比过去自己独守空闺时快乐了许多。
勇王的儿子柴衡一岁多了,正在蹒跚学步之时,喜欢拉着人的手走来走去,凌欣和姜氏经常带着他在院子里走。凌欣对孩子驾轻就熟,说既然柴衡听着是“横”,表示要横着走,那就是个“小螃蟹”。凌欣高兴时就一会儿“小螃”,一会儿“小蟹”,或者“小螃蟹”地乱叫,不仅小螃蟹嘎嘎笑得流口水,连姜氏都跟着笑个不停。凌欣无聊时,就会抱着小螃蟹唱“小苹果”“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之类的歌,姜氏听得入迷,还让人拿了瑶琴来,自己亲自给她伴奏。
两人这么日日处着,姜氏感到活了这么大,才第一次真的交了个朋友,能随意说笑,还不用担心对方想着自己的丈夫。她虽然比凌欣年纪小,可是觉得在这京师之地,自己要比凌欣懂得多得多了,就充任了凌欣保护者的角色。
她有意将凌欣拘在府里,不让她出去走动。因为指婚贺云鸿这件事已经成了京城里的最火八卦,贺云鸿在京城美名太盛,人们听说他被赐婚了个山大王,无不对这个山大王好奇心爆棚。勇王府门外天天聚着人,等着看这个山大王会不会出府。凌欣如果出门,定会引来众人围观。姜氏怕凌欣不拘礼仪,保不定会让人说出什么指摘来,进而责怪勇王。勇王不在府中,姜氏对他更是爱惜,于是让余公公好好管住下人们,内言不出,外言不进,不许向外面泄露任何凌大小姐的事,当然,也不许将外面的传言和猜测告诉凌大小姐,免得这位姐姐一怒离开京城。
至于对贺家的嘲笑什么的,姜氏觉得那是没见识的人们嚼舌头,根本不用去理会!而且,照夫君说的,外面对这件婚事的风评越不好,那不越能糊弄住太子吗?贺家也没有反响,看来是懂这个道理的,勇王与贺云鸿喝醉了,一定是全对贺云鸿交了底儿,两边已然默契,就等着成婚了。她不知道柴瑞醒后想起贺云鸿不信自己,觉得挺没脸的,就没好意思对王妃说这件事。
为了让凌欣安心,姜氏还对凌欣提了一句:“王爷临走,与贺侍郎喝了一晚上的酒,尽兴而归,醉得被人扶着回来的,看着挺高兴的。”怎么也不能说的太直接吧?
凌欣一听也懂了,当时红了脸——那时柴瑞向自己对贺云鸿大加赞赏,说了那么多好话,那么他肯定也对贺云鸿讲了自己……哎呀!不要说得太好!让我多不好意思呀!万一人家见面失望了可怎么办……
从此姜氏再也没提别的,凌欣放了心,看来那边是认了这门亲事。她本来就不是个平常乡间的女子好不好?柴瑞对那边讲清楚了,对方接受了自己也是应该的。
大约是觉得凌欣日后要嫁个朝臣,该对朝事有些了解,姜氏会在闲聊中告诉她些最新的朝上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