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的性命也是马校尉换来的,恳请将军也将末将留下,一同抵抗敌人!”陈谋亦道。
“胡闹!”凤云笙大掌一挥,“你们既然知道你们的性命是由马校尉换来的,那就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性命,何谓临阵而逃,但凡有一线机会,你们认为我会做此选择?”
王参将怔了一怔,但他依旧不打算改变自己的观点:“末将自然知道将军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此决定,但是即便是圣人也会出错,如果我们依靠雁门关之险来坚守城池,或许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即便没有,也可以将敌人重创,到时候若真不敌再走也不迟。但是如果现在就撤退,无疑是错过了重创敌人的机会,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将军、副将军和军师,是我军灵魂,先退到后方以策万全是应该的。可末将不过是一介参将,生死微不足道,若能以一人之命成就此业,实乃末将之幸,还请将军三思!”
“不错,而且即便我们退到了仙福镇,以仙福镇做掩护进行反击,但仙福镇无论是地利还是防守设备,都远远不如雁门关,末将以为弃雁门关而选仙福镇做坚守之地,实在是下下之举。”
“将军,末将觉得王参将和陈中将的话说得也颇有道理,末将知道将军是不希望看到兄弟们做出无谓的牺牲,可是如果我们牺牲了能给敌人带来重创,哪怕最后的结果还是失败,那也是值得的!”吕天照道。
凤云笙看了一眼三人,然后把目光转向张继:“张都尉,你觉得呢?”
“末将虽然也赞同王参将所言,但您是一军之帅,那无论您下的是什么命令,末将也只知服从二字。”
“张都尉!”王参将直摇头,“我们是要服从将军的命令,可是……”
“没有可是,张都尉说得很对。虽然我们的行军速度必定比不上敌人,但只要你们沿途设下陷阱,要拖延敌人的步伐也不是不可。”
凤云笙看着王参将,“现在你们可能会很疑惑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可我现在没有时间向你们一一解释,你们只需要知道,之后的事会慢慢印证我今日的抉择是正确的,而我也绝对没有辜负马校尉,让你们离开,也绝非要你们做一个临阵逃脱之人!”
王参将还想说什么。却被凤云笙抢先:“不必再说了,这是军令,违令者按军法处置!”
王参将张着嘴,但最后还是只能愤愤地闭上嘴巴,从牙缝里挤出“遵命”二字。
吕天照皱着眉看向凤云笙:“将军,末将有一个疑惑还请将军明示,您是否打算亲自留下来为我们争取时间?”
所有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凤云笙身上,而凤云笙只是摇了摇头:“不是。”她微微垂眸,“指挥留下来统筹大局的人我已有了人选,这点你们不必担心。”
“不知是谁,将军可否一说?”陈谋问。
“就是刘伍长。我会事先告诉他该如何做,他跟随我已久,熟悉我的行事,是最好的人选。”
“让刘伍长留下还不如让末将留下!”王参将一脸愤然地道。
“够了,此事已定,不必再说,你们速速安排一切,准备离开。”
所有人应了一声“是”,便离开了议事行营,而凤云笙亦离开此地,回到帅帐默默收拾着东西,里面包括着各种发明的图纸、阵法的手稿,都是她认为极为珍贵的东西。
她从怀里拿出玄晶,紧紧的握在手里,闭上眼,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存到玄晶里去。
☆、第109章:全军撤退(3)
酉时五刻,议事行营。
“报告将军,物资已基本处理完毕,但是因为时间实在太仓促,有些东西可能会有遗漏,但毒雷和药材都带上了,但考虑到行军的速度,粮食只带了一半,剩下的都暂时埋了起来。”吕天照道。
“报告将军,除了军师认为不宜移动的伤员外,其余的都安置妥当,断后和留下来的士兵也挑选完毕。我们的兄弟听到能留下奋勇杀敌,个个都踊跃报名,好些有事的兄弟们也是如此,所以将军担心会找不够人实属多虑了。”王参将没好气地道,“还有,有一个之前已经受了重伤的兄弟,这该死的巴豆拉得他虚脱,刚才似乎还有性命危险,军师先赶过去照料他了。”
凤云笙没有理会王参将的语气,只是点了点头:“好,陈中将和军师负责前军,前军包括所有的物资和目前战斗力最弱的士兵,分配四百人做掩护,你们代表全军行军速度,所以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朝仙福镇前进,否则将会拖累全军。”
“是,末将定不负将军所托!”陈谋道。
“王参将负责中军,分配一百人做掩护,你肩负最后一道防线的使命,若是后军被破,则由你负责尽全力掩护前军撤退。”
“不将军,我自请留到后军断后!”王参将道。
“这是死令,包括我之后所说的没一个命令,都是死令,不可改变。”
说完她便无视王参将,转头看向张继:“张都尉,你负责后军,分配一百人做掩护,你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支援断后的兄弟,但一切以大局为重,切勿以私情出发。”
“是,末将领命!”张继道。
不等凤云笙开口,吕天照便道:“将军,末将知道自己是断后的人选,只是将军您呢?”
“我也和你一样,留下来断后。”凤云笙道。
“这怎么可以,将军您应该到前军,尽早撤退到安全的地方。”张继第一个反对。
“不错,将军,末将说过您和军师还有吕副将都是军中的灵魂人物,吕副将是天尊之境,为了大局着想留下来断后也是应当的,可您……”王参将微微一顿,“总而言之,您不可冒此风险,应该到前军去的。”
陈谋略一沉吟:“将军这样安排,可是有什么考虑?”
“我自然是有我的考虑。”她扫了一眼众人,“你们不必多言,我说了这些都是死令,你们只管执行即可。”她缓了缓语气,“再者,你们应该知道我不是一个乱来的人,当年与楼胜之战,我一样全身而退,你们尽管放心。而且真到了危急时刻,吕副将也一定不会让我继续留在那里的。”
听到凤云笙这么说,大家只好点点头,然后各自到自己的岗位去组织相关事宜。
“吕副将,你先留下来,我要和你商量一下断后的事。”
吕天照停住了脚步,就在这时端木珣恰好赶了过来。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凤云笙问。
“很早就办妥了,只是刚才在照料一个士兵耽搁了时间而已。”端木珣大步流星地走到凤云笙的面前,“那士兵的的情况不宜转移,只能留下来。”
“这样情况的士兵还有多少?”凤云笙问。
“四百三十七人。”端木珣答道。
“怎么有那么多……”
“其实已经算少的了。”端木珣道。
凤云笙微微闭上眼,然后才看向端木珣:“军师不问我为何要这么做么?”
“属下知道您选择这么做一定有您的考虑,而您的选择一定是对全军最好的选择。只要知道这一点,属下又何必多问其他?”
唇瓣,微微勾起一抹笑容,凤云笙摘下面具,看着眼前的端木珣和吕天照。
“你们二人,是我在军中最信得过的人。”凤云笙的声音极低,“所以有些事,我只能和你们说。”
“将军怀疑将领里有奸细?”端木珣敏锐地道。
凤云笙点点头,吕天照不解道:“如果只是因为这次的事,其他士兵都可以做到,奸细不一定是出自将领之中。”
“你说的很对,可事情往往没有‘如果’。”
吕天照大惊:“竟还有其他的事?!”
“其实在半个月前,我已经察觉到了一些情况,那时也和军师提及了一下。”
端木珣点点头,把凤云笙之前曾对她说的事情简略地告诉了吕天照,吕天照听后立刻摇头:“这不可能,一定是将军多虑了!”
“我也希望是我多虑了。”凤云笙就知道他会有如此反应,“可是当我仔细一想,我甚至觉得之前我们可以赢得那么轻松,或许也是有问题。”
端木珣皱着眉:“将军觉得这是北燕国的内部矛盾所至?”
“独孤朗和拓跋羽干与楼异有矛盾是肯定的,而前两者之间也肯定有矛盾,不然当时独孤朗就不会故意站在我能看得到他的地方,借此暗示拓跋羽干不在北定门。”凤云笙微微一顿,“只不过这只是我其中怀疑的一点,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是关于他的?”端木珣似乎想到了什么。
“对。”凤云笙微微一顿,“即便那晚他对我有诸多不满,但正如你们的判断,他不会仅仅为了报复我而做出这些事情,他会这么做,肯定是另有原因。”
“难道……将军您怀疑他暗中与北燕国有所勾结?”
凤云笙点头:“这是我唯一能想到最有可能的答案。”
端木珣的脸色变得极为严肃:“看来将军抱有这个猜测也非一天两天之事,可能早在当时便已想到了,因为不确定才没对属下说出口,而如今将军既然已经说出来,想来已经十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