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反问:“然后让我眼睁睁地看着你对着别的女人下跪磕头,自称‘贱妾’?”
这个问题我倒真没想到过......因为,好像没发生过这种情况,可是,怎么说呢?
“我知道你想对我好。可是当初你那般厌恶刘勋休弃王宋之事,也不曾插手他与司马家女儿的婚事;前些日子更是明知道元仲喜爱典虞车工的女儿毛氏,却非要他以河内世家虞氏女为妻;想来你是比我更清楚现在这个时候与世家联姻的重要性的。错过这次机会,我怕你会后悔。”
“他们如何能与我们相提并论?若是此时不遂我心意,委屈了你,方会后悔一辈子。”曹丕气急,又道,“我知道你的不安与担心,那件事已经过了一年多了,外人都忘得差不多了。况且本就与你完全无关,又何苦给自己找不自在?”
“如果世上从来没有我,或者我当年并不曾跟你回来。你登基之后可会按规矩行事,把她接来洛阳,给她后位?”我承认。纵然我从来不是什么善良的人,可那天曹睿的话还是把我吓到了。
“应该,应该也不会吧?”曹丕认真想了一会儿,坦白道,“我与她品性不和,也许一开始父王将她赐予我便是错的。纵然因为世上有你,让我从来都确定再无旁人能够同我并肩看这天下。可即便从来没有你,想来我登基之后也还是会将她放置邺城。好,就算是看在元仲的面上带她来洛阳,最后也定然会寻个由头,随便立世家女的。到她该死的时候,她一样会死!”
“可是,我们连她为什么会写那首诗都不知道。”既然说到这儿了,干脆摊开了说吧。虽然我已然无法得知甄氏当时所思所想,但凭着对她性情的揣测应该不至于是忽然发现自己对曹丕是真爱忽然写了首怨妇诗试图用爱怨之意来挽回吧?
曹丕反问:“事情都过了这么久了,她当时怎么想,重要吗?”
是,她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在邺城度日的,不管出自什么缘由,她有怨言,写了首怨妇诗,于帝王而言,那就是“罪”!她是因为想死而存心写诗讽刺,还是因为忽然想通了想要为了曹睿的前途奋起追逐自己的地位,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陛下觉得,那个女人,她到了该死的时候了。
“你确定要立我为皇后吗?”我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向他确认,“我出生时是寒食日,已是不祥;我无父无母,是世人眼中的孤哀之命;我并非士族,无法为你带来任何政治利益;我不再年轻,也许再过几年便会皱纹白发;那个奏章还说我......”
“确定,一直以来都确定。”他点头打断,又道,“只有成为皇后,让史书记下言行,后人才会给你公正的评价。”
傻话,我陪你谋划世子之位,陪你登魏王之位,陪你受禅为帝,陪你,或者说眼睁睁地看着你做一些不符合世人眼中道德规范的事情,我们便注定,注定要一起承担千古骂名了。我们两个得到的,应该都不会是公正评价!
好,你都这么确定了。那我,也会放下所有的纠结。
原以为在卞太后那里的好感值我也刷的差不多了,不曾想她老人家就跟养不熟似的。不知从哪得来了消息,又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特意写了封书信让人从洛阳寄来许昌,也是说什么觉得开国皇后的话还是世家女更适合些。曹丕一气之下干脆不回洛阳了,让人直接在许昌筹备典礼。
**
黄初三年九月初三,下《禁母后预政诏》
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有人觉得立皇后前几天下这诏书,有些微妙。我倒觉得还好。
毕竟之前有人将曹植获罪之事告知卞太后,已然让他非常不爽,那时也早已说过要明令禁止妇人干政。这个时候下诏书,至少显得在表面上并非那般针对亲妈。虽然都叫《禁母后预政诏》了,恐怕卞太后还是会觉得在针对她的。
更何况,那个“桀奔南巢,祸阶妹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的论调实在过于难听,就算他想被看作纣王,我还不想被人内涵妲己呢。用这诏书减轻来自臣子或者民间的舆论,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换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黄初三年,九月初九
立皇后郭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我那“放荡不羁”的堂兄郭表继嗣父亲郭永为后,以外戚故被封奉车都尉,孟康等人也因为皇后外亲的缘故,受九卿赐拜。我无父无母无子,却成为了大魏的开国皇后,凭借的只是曹丕他一个人的力量。我的族人因此而显贵,在外人眼里,就像那位上谏书的大臣所言,“贱人暴贵”。
“我尽量不辜负你的期待。会成为一个称职的皇后的。”
“我从来都没什么期待。”他顿了顿,“只要你活得自在高兴,我便开心!”
后一句很悦耳,但是,前一句你可以自己划掉吗?
☆、第85章 南征的意图
帝王在位期间,往往会预先选择好自己的陵墓。他选了洛阳的首阳山东作为自己的寿陵。并为此做了终制。作为一个皇帝,他能够想到“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竟然还要求“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说实话,即便是我曾经所处过的那个“现代”,都有许多人无法企及他的那个高度,有的富人死后还会要求在骨灰盒里放各种陪葬品呢!
但是,看到他写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出言提醒道:“这话别人说也就罢了,可你是个开国皇帝。”
虽然,万事有始必有终是世间常理,朝廷更替亦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正常皇帝一般不都是说,“朕的江山会传之千秋万代”之类的吗?一个开国皇帝说“未有不亡之国”的,还真的挺好玩的。
“开国皇帝怎么了?有开国必有亡国,夏商周秦汉,皆是如此。”曹丕放下手中毛笔,忽又侧身正色看我,小心问道:“因着我选择“无为封树,无立寝殿”的薄葬。若是,若是将来我先你一步而走,他们是没有办法找到墓穴的。是以,没有办法同穴而葬。你,可以理解吗?”
废话!把尸体藏在山下,又没有封树,不造寝殿的。鬼都不知道葬哪里,后死的人怎么可能同穴而葬?这还用得着特意来解释一下吗?
“嗯。”我点头,“合不合葬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在我看来,人死后烧成灰才好呢,又不占地方。”
“烧成灰?那不是挫骨扬灰吗?”曹丕疑问。看来他到底还是有点“局限性”的,对“骨灰”没有概念。他又看着我,认真解释道,“谁说不是合葬的?依着先汉制度,帝后合葬本就不合陵,同茔即为合葬。吕后营陵于高祖长陵以东,亦称合葬长陵。因着后汉儒学盛行及受班昭《女诫》影响,女子地位下降,皇后才不单独建陵而附葬帝陵同穴的。是以,自古以来,帝后不同穴,同茔亦称合葬,反更显得独立尊重。况且魂而有灵,无所不至,即便同茔异穴,难道心便不在一起吗?”
那个,他说得太快了。我能说有些术语其实没怎么听懂吗?
反正都还年轻,离死远着呢。况且我对丧葬之事和他真是差不多的观念,怎么葬都无所谓。
**
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复叛。
据说,故事是这个样子的。曹丕派使者去东吴,说听闻世子孙登聪慧,希望孙权送世子前来朝廷,授予他官职。实际上其实就是希望孙权送儿子来做质子。
传言,孙权听了陛下要封己子为官十分感动,泪流满面地牵着使臣的手,指天比心发誓,自己对大魏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然后,恳切地婉拒了这个无理要求。
深夜,永始台寝殿
睡在身旁的人捋了捋我的头发,呼吸声急促而沉重,“我决心要出兵南征。”
原本枕着他的手臂快要睡着了,瞬间清醒,睁眼,“是要亲征吗?”
“倒也不算。”他低头,“其实征伐孙权倒是次要,此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看上江东美人了?”我话音未落,额头已被伸手轻弹了一记,“打我干什么?”
“自刘协在位以来,青州、徐州一带存在臧霸、孙观为首的地方势力。名义上归顺父亲,却拥有自己地方和兵力,时常发生动乱。父亲他采取羁縻政策,虽有一些成效,总不得根治。若是此次能趁机一举将他们根除,自是最好,即便不能也要......”
“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我听得困了,摇着他的手臂打断。不就是地方势力和中央集权存在矛盾吗?说好的妇人与政,乱之本呢?你每次都一本正经地跟我说那么多,我不认真听吧,又不好。认真听吧,又觉得实在废话连篇,不得不打断。
“总之定然是要亲自前去才行。”他笑出了声,“此次后方在宛城,我们一同前去,也正好重游故地?”
相似小说推荐
-
冷王的和亲错嫁妃 (景飒) 潇湘书院VIP2016-04-21完结一朝穿越,功夫女星成了相府的病弱大小姐苏世媛。无道新帝登基封后,不料花轿错抬,本...
-
穿越之一品育儿师 (陶乐乐) 潇湘VIP2016.4.30完结1V1,育儿+种田+权谋,如此矛盾的组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作者也不知道!前世她高知高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