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别,头两年,两家还一直有通信往来,随后梅家老太爷病故,而梅孟繁进士及第,两家往来渐渐就零落了下来。再过两年,等传来消息,裴道正死去,裴家败落,只剩孤儿寡母度日后,梅家便彻底断了和裴家的往来。
这么多年过去,时至今日,梅家老爷梅孟繁虽然还只是个通政司里的一个小小参议,掉到京官里就望不见脸的角色,但梅家就要攀上兵部左侍郎江家的门路了。
大房的元娘,今年十七,和江家三公子去年订了亲,再过个把月就是婚期,如今嫁妆也都备好。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人,扯出了这么一桩陈年旧事。
梅家顿时乱了阵脚。
如果履行老太爷当年许下的婚约,就要把元娘嫁去云南。
万百户来的时候,大老爷打听过裴家的情况。
裴家孤儿寡母如今住在昆州,一个汉人和当地土人杂居的西南边陲之地。前头说过,梅家祖上就出自彼地,见惯了京都富贵和江南的繁华,梅家根本不愿和祖籍还有任何牵扯。裴家族中如今又无人,虽还有几十亩田地,但这在梅家人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而元娘却是梅家人眼中会下蛋的金凤凰,全靠她攀江家了。现在怎么愿意用她去履行当年的婚约?
但现在,对方手里不但有老太爷当年给的信物,还有几封早年的往来通信,上面字字句句儿女婚姻写得清清楚楚。倘若自己此刻悔婚,万一对方不愿,把事情捅了出去,甚至告到御史台,梅孟繁官场名声臭了,再想把元娘嫁给江侍郎的儿子,估计也是不可能了。
梅孟繁的夫人廖太太讥嘲姓裴的不知好歹癞□□想吃天鹅肉,又埋怨老太爷当年糊涂,埋下了这么一段祸根。急得快跳脚时,从梅老太太那里传来了话,说是有了应对之策。
婚约还是要履的,只不过,嫁出去的不是元娘,而是元娘的某个妹妹。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梅家最不缺的就是女儿了。
除了元娘之外,另有五个女儿。比来比去,用年纪相仿的二娘代替元娘出嫁,最好不过了。
梅家二女儿比元娘不过小了几个月而已。但两人际遇,却是天差地别。梅二娘生母是个昆伶,被老爷相中买了,当金丝雀般地养在外头,生下她后没多久就死了。老爷为此伤心了一阵子,最后把女儿给抱了回来。因为这事儿,廖太太当时恨了许久,丢她在个偏僻角落养猪般地养着。至于二娘父亲梅老爷,伤心一阵后就丢开了,自此也就不大过问这个女儿的日常,全丢给了廖氏。
养猪也是养。猪养肥了可以宰了卖钱,梅家养了她这么多年,现在,也该是她报答的时候了————
梅锦到了福寿堂,进到老太太的屋里,见廖太太也在。
一改平日冷淡,梅锦进礼时,廖太太破天荒地面露笑容,亲自过来执起她的手道:“昨日打发人送到你屋里的两块料子可还喜欢?都是金针坊新出的,连你元姐姐也还没有,一拿来,第一个先送你屋里了。”
梅锦道:“多谢母亲,我极是喜欢。”说完垂手站立。
梅老太太微微眯着眼,打量着这个孙女,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妥当。
以裴家今日的破落,梅家随便哪个女儿,只要肯嫁过去,想来也就万幸了,怎还有底气定要娶到嫡长女?
————
“二娘,今日找你来,是有件喜事。”
梅老太太向来板着的一张脸上,此刻也露出了些许带着温情的笑意。
梅锦沉默。
老太太瞥了眼媳妇。
廖太太于是笑道:“你祖母说的没错,确实是件大喜之事。你不晓得,十几年前你祖父曾替你和一户姓裴的人家订下了亲事。如今对方上门来提亲了。你爹的意思是,这门婚事既然是你祖父在世时定下的,对方对你祖父又有救命之恩,如今不能不认。且似我们这种正经官宦人家,毁约之名传出去了也不好听。你放心,昆州虽然远了些,但裴家那儿子和你年龄正相配,且人材也是百里挑一。我和你爹的意思,是等你元姐姐出嫁了就办你的喜事。等你到了夫家,往后你就坐等享福了。”
梅锦继续沉默着。
一年的时间,足够让她体会到,梅家虽然给她吃喝没把她饿死,但并没有谁把她,或者说,她的前身那个梅二娘当成家人。
她完全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一个古代女子,又是她这样的地位,事业就不用想了,婚姻更不是她自己所决定的。她的未来完全被她面前的这两个女人掌控着。想凭空脱离梅家自己**,犹如白日做梦。
几天前,她就隐隐听说,自己似乎要代替那个姐姐远嫁云南了。
婚姻就是女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跳板,这听起来很悲哀,但大概,也是最现实最合理的考虑了。何况,也由不得她不同意。捏着梅二娘命运的梅家长辈已经决定了一切。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接受,然后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给自己多争点傍身的财物。
钱很有用,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现代还是古代,这一点永远相通。
————
梅锦便抬起头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只是我怎么听说,这门亲是祖父原本替元姐姐定下的?”
廖太太脸一沉,要说话时,听见梅锦又接着道:“……下人嘴杂,胡乱嚼舌头也说不定。元姐姐很快就要和江侍郎的三公子结成连理,这也是咱们梅家的大好事。她如今又怎会有这么一门昆州的亲事凭空冒出来?我虽然愚笨,但也知道梅家好,我们姐妹才能好。说起来,还多亏祖父当年替我订了这么一门亲,能让我跟着元姐姐的大好日子出门,便是顺道沾点姐姐的福气也是好的。”
梅老太太微微眯了眯眼睛。
平日还真看不出来,这个连走路都低着头的孙女居然有这样的胆色,敢在自己和嫡母面前说出这样一番话。
言下之意,她如何听不出来?哼道:“你能这么想,也算明事理,梅家这么多年没白养。你放心,你母亲不会亏待你,该有的嫁妆,家里会给你备置的。”
要的就是这句话。
梅锦笑着,向老太太和廖太太道谢,真心实意的。
对梅家,自然谈不上什么感恩。但做人要知足,这一点她还是有数的。
这或许已经是现在她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第二回
梅锦再次从一场恶梦里惊醒,睁开眼睛。
一片朦胧月光从糊了薄薄棉纸的窗户照进来,洒在床前那片地上,借了月光,能看到挂在旧床帐头上的那个带了点锈迹的铁帐钩。
茫然片刻后,梅锦终于再次意识到,自己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了。并且,明天,她就要出嫁离京了。
她闭上眼,慢慢翻身过去,背朝着月光。
做久了梅家的这个二娘,她可以去习惯这个陌生时空里的一切。但只要想到自己原来的父母,尤其在这样的深夜里,她依然还是因为心中的牵绊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难过。
————
在她身上发生现在这样的际遇,完全是个意外。
就在一年前,她做出了离婚决定的那天,临下班前,医院里闯进来一群前几天不幸没抢救过来的一个患者的家属,当时场面完全失控,对方几十个人到处疯狂打砸,她帮助护士转移受到惊扰的妇产科待产孕妇时,被迎面冲来的一个男人用铁棒砸中了头部,当场昏死过去。
醒来后,就成了现在的梅家二娘。
刚来这里时,即便是能够再次拥有青春年华的这个事实也没能让她感到有有一丝一毫的兴奋之感。
上辈子那个皮囊里的自己婚姻虽然失败了,但她从不认为自己人生也随之而败。她有父母,有自己的事业,而且,她从不为明天感到茫然过。
而现在,她一无所有,前途未卜,不得不接受一桩犹如从天而降的盲婚,甚至为了能多得到点傍身的嫁妆而和梅家的老太太在言语上打起了机锋。
人,果然是因为具备了任何别的物种都没有的超级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成为了地球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第二天,梅锦被一顶轿子送出了梅家门的时候,自我解嘲般地苦笑着想道。
————
这一路,要经通州上运河,到江苏后转长江水道入川黔,再至云南,一路舟车劳顿。
梅锦的嫁妆早于她已经上路了。二十四抬,算不上很体面,只是时下中等人家嫁女的起抬数。但对于刚厚嫁了长女,平时也并没多少油水可捞的小京官梅家来说,为了送走她,这次也算出了次血。
现在她要上路远嫁了。按照民风,她应该由家中兄长送嫁。没兄弟,至少也要有一个族人陪护。但和她一起上路的,却只是梅家的一对管事夫妇。身边也没有任何丫头。原来的那个粗使丫头银杏不愿意跟她去。知道事情定下后,哭得眼睛肿成了核桃。
梅锦最见不得勉强别人了。于是当时就去对廖太太说不要丫头陪嫁了。
廖太太自然乐意。
银杏抹掉眼泪,跪下来朝梅锦磕了三个头,爬起来急忙就走了。
于是梅家上下,自此皆大欢喜。
————
梅管事夫妇俩对自己摊上了这差事显然感到十分郁闷。从京城到云南,就算路上没有任何阻滞,他们这趟来回至少也要两三个月。从上路第一天起,梅婆子就没什么好脸色。所以一开始路途非常乏味。等起初几天的那点新鲜感过去,无聊至极之下,为了打发时间,梅锦甚至开始想象自己接下来就要见到的那个丈夫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