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原来在石岩镇的呀?为什么现在在这里?”李紫玉不解的问,“难道你师父让你在这里的永福堂当学徒吗?还是今天来这里有事?”
“不知道!”钱币摇摇头回答,“我和师傅前天就来了,也不知有什么事,师傅没告诉我。”
“你们永福堂在哪里?走,带我去找你师傅!”李紫玉一听说钱老大夫在这里,马上就兴奋起来。她想起了偏方的事,如果真的有效,怎么也得在永福堂推广一下。自己既然也是小股东,就应该为永福堂做些什么。
李紫玉说着就牵起钱币的小手,准备找步九一起过去。谁知钱币一把甩开她的手,红着小脸一本正经的说:“李小姐,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拉我的手呢?”
李紫玉“噗嗤”一下笑了出来,左右端详着钱币说:“哟!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啦?这么说你已经长大啦?请问这位已经长大的小伙子,今年贵庚啊?”
钱币低着头摆弄着自己肉乎乎的小手,扭捏地说:“我......我过了年就已经七岁啦!男女七岁不同席,怎么能拉手呢?”
☆、第一百九十章 偏方(三)
紫玉强忍着哈哈大笑的冲动,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说:“好吧,这样一说也合乎情理,倒是我太不讲究了。那钱币小朋友,我得先去找我的一个朋友,咱们一起去见你师傅。麻烦你往这边走,我的朋友在那边等着我呢。”
李紫玉说完,就急忙转身往步九停车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无声地笑着,笑得肚子都抽疼了。
唉,忍笑也是个技术活啊!
钱币别别扭扭的跟在李紫玉身后,脸上满是纠结。话说他说的没有错啊,为什么自己感觉李小姐那么怪怪的?他听师傅教育师兄就是这么说的,难道自己领会的有错?
李紫玉在清和大街和金碧路的交界处找到了步九,和步九说了去永福堂的打算,步九自然没有异议,赶着马车就载着李紫玉和钱币往清和大街的东头走去。
张口镇的永福堂和石岩镇的永福堂一样,也是选在了普通百姓的居住地。
李紫玉她们离老远就看见了那迎风招展的幌子,上面黑底红字,用红色绣线绣成的“永福堂”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永福堂这座诊所面南背北,整整三大间临街的铺子。规模比石岩镇的还大,装潢上也更加精致。
步九把马车停在了门口,李紫玉率先下了马车。钱币紧跟着也下了车,接过步九手里的缰绳,把马车安顿在了一边。
永福堂门口陈列着数块拴马石,这是给坐马车前来就诊的病患准备的。小钱币熟门熟路的把马拴好,并喂上了草料,做得有板有眼,一看就是做熟了的。
李紫玉等着小钱币把马车收拾好,和他一起走进了永福堂。步九没有进去留在了外面,顺便看着马车。
李紫玉和钱币一前一后的进了永福堂,里面的格局和石岩镇上一样。左边是药房区,右边是就诊区。左右两边靠窗的地方,分别摆放着几张长条凳子。方便患者和患者家属休憩。
此时,大堂里左边只有两个抓药的男客人,就诊区也没什么患者,所以里面很是肃静。
钱币脚步突然迟疑了一下。小声的问道:“余师兄,师傅......师傅他老人家醒了吗?”
正在给客人抓药的余军看了钱币一眼,忍着笑说:“你刚走师傅就醒了!”
“啊?那......那师傅说什么了没有?”钱币一瞬间吓得脸都白了,想想接下来的苦日子,他真的是欲哭无泪。天知道。他最讨厌背药方了。哼,一定是师傅又施诡计,故意抓他的错处。
余军没回答钱币的话,只是看着李紫玉问道:“这位是......”
钱币无精打采的回答:“这是李小姐,对了,李小姐,这位是我师兄余军,在前台负责给病人抓药。”
李紫玉看到余军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的瘦高清俊,五官也挺端正的。心想。这学徒的外貌倒挺出众的。
李紫玉向余军浅施了一礼,叫了声“见过余师兄”。余军也慌忙还了一礼,显然还在纳闷这李小姐究竟是谁。
李紫玉和钱币没在大堂多停留,直接就去了后院。
钱币在前面领路,径直把李紫玉带到了钱开承在这里的住所。
铺子后面的院子就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三间正房外带各三间东西厢房,前面就是大堂。
院落很大,很宽敞。中间位置十几张大大的笸箩里晾晒着各种草药,院子里弥漫着刺鼻的药香味。
钱开承住在三间正房的东屋,李紫玉还没进屋就听见了里面说话的声音。知道此时不宜进去,就停在了外面。
钱币适时地禀告道:“师傅,李小姐来了!”
钱币话音一落,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下一刻门帘就被人掀起来。只见钱开承几步就走了过来,看着李紫玉哈哈大笑道:“哎呀我说侄女,你怎么就不禁念叨呢?正说起你呢你就来了。哈哈......来来,我给你介绍介绍咱们这儿两位坐堂大夫,还有一位掌柜的,你们互相认识认识。以后万一有什么事也能互相关照。”
“钱老伯过年好!侄女给你拜个晚年!祝老伯财源广进,新年大吉!”李紫玉赶紧行了个晚辈礼,嘴里说着拜年的吉祥话。
“好好好!好着呢!一看见你啊就更好啦!哈哈哈......”钱开承说着就拉着李紫玉进了屋子。
李紫玉进屋一看,屋子里靠南窗的椅子上坐着三个男人,自己一个也不认识。但她知道有两位一定是坐堂大夫,一位是掌柜的。
这时,钱开承指着靠门口的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说道:“这位就是张口镇永福堂的掌柜钱开荣,你也别客气就别叫掌柜的了,直接叫伯伯吧。”
李紫玉也从善如流的叫了声:“侄女李紫玉见过钱伯伯!”,落落大方中透着几许尊敬。
钱开荣站起来也客气了几句,就又落座了。
钱开承又指着一位三十余岁身材略胖的男人介绍道:“这位是余柏恩,擅长内科和妇科。”
李紫玉也顺势见礼:“见过余大夫!”
钱开承最后指着那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说:“这位是唐静琨,擅长外科,最拿手的就是摸骨、接骨。他们二人是咱们永福堂外聘的大夫,医术远近闻名,可是咱们永福堂的招牌。”
“见过唐大夫!”李紫玉依旧恭敬地见礼,心里也在感叹古代其实也挺重视人才的,瞧钱开承对大夫多尊敬!
众人寒暄完毕,钱开承就问道:“侄女,你今天怎么来来张口镇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其余三人一听,不等李紫玉说话,就陆续站起来说上前面看看去,前后脚的都出去了。
李紫玉也没矫情的让大家留下,毕竟她下面要说的偏方的事,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等大家走远了,李紫玉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并把两个偏方中涉及的几味草药的药性、药量都一一写了下来。
这两个药方其实很简单,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
第一种偏方就需要一种草药,叫地锦草。它的别名可多了,什么雀儿卧单、血见愁、蜈蚣草等等,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叫铁线马齿笕,实际就是马齿笕的一种,样子也和马齿笕很相像。属于清热解毒药,是全身都能用的草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偏方(四)
地锦草的功能和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等等。
地锦草分布范围很广,春、夏、秋三季在南北方都能见到。平常生长在垄沟旁、小道边,田野上只要是有土地的地方都能够生长。地锦草的繁殖能力很强,一颗地锦草十几天就能生长成一片。
服用方法:将地锦草连根一起采拔回来,洗净晒干,剪成小段(不要太碎),每天泡水喝(当茶喝,每天一小壶)。这种水味道略苦,但也有一种草香味,并不是太难喝。喝这种水时,记着配合同时吃大夫开的药,效果会更加显著。
第二个偏方涉及的草药有两种:地骨皮、翻白草,另外还要加上点豆面。
地骨皮,别名叫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分布范围东北、华北最多。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
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错综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
翻白草,别名:天青地白、白头翁、鸡腿苗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圆锥状。顶端小叶最大,两侧小叶向下渐次变小。常生于荒地、山谷、山坡、沟边等地,能适应于任何环境,在南北方任何地方都能找到。
翻白草全身皆可用药。夏秋采收,未开花前连根挖取,洗净泥土,晒干。
相似小说推荐
-
锦秀田园 (果无) 起点榜推VIP2016-4-9完结当二十一世纪的女警察重活一次,她感概,年华瞬逝,人生苦短,发誓这世要好好享受人生,长命...
-
农家有点田 (送君十里)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6-04-22完结一穿越就发现自己被亲堂姐抢了亲事,江度月表示完全不能忍,反击堂姐,摆脱极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