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中,“红釉”是最不好烧制的。因为红色釉不耐高温,烧制非常困难。被誉为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烧制大红釉成为一道千古难题,更是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梦想。
李紫玉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有个战友是福建厦门的。他的父亲就是烧制师傅,专门攻克技术难题。好像有一次听她说,技术难题终于解决了。红油的价格也因此降了下来。
没想到在古代竟有这么好的红釉瓷瓶,可想而知这瓶酒是多么珍贵。
谢谢“顔盏君”亲打赏的平安符!谢谢!xh211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年饭(二)
李紫玉把人分成了两桌。
外面这桌有林天舒、林兴、步九、步十、小山和小文。屋里的炕桌有李紫玉、小武、小虎、小兰、李萝和小欧。
吃饭前,李紫玉把买的鞭炮拿出一挂来。交给小山说:“去!在门口放了,把咱们家的霉运都嘣跑了。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小山高兴地接过鞭炮刚要走,没想到手里的鞭炮一下就让人抢了过去。刚想发火,一看却是林天舒。立即就蔫了。
林天舒手里拎着鞭炮,挥着手吆喝道:“走......喽!放炮去了!”说着带头走了出去。几个小的呼啦啦的跟在了后面,嘴里也跟着吆喝着“走喽,放炮去了。”
步九、步十怕鞭炮伤到几个孩子,无奈也跟了上去。
小欧也犹犹豫豫的跟在了后面,她心里其实也好奇的很。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自家放鞭炮呢。原来和娘亲自己过时,都是偷偷的躲在自家院子里,羡慕的看着外面的鞭炮。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放鞭炮,没想到这一日这么快就到了。
这个家虽然不是自家,可她却已经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份子。
屋子里就只剩下了李紫玉和李萝,两人相对宽容的笑了笑。怕饭菜凉了,两人把桌上的饭菜用盆碗都盖上了。
不一会儿,外面就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还夹杂着孩子们的欢呼声。随着孩子们欢笑的临近,放鞭炮的人都回来了。
李紫玉这才招呼着吃饭,当把盖在菜碗上的盆碗拿开时,大家都被这一桌子菜镇住了。
满满当当的十个大菜把桌子占了个严严实实,这色香味俱全的十个菜把大家的馋虫都勾了出来。不知是谁的肚子应景的响了起来,惹得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最后都笑了起来。
李紫玉嘱咐小山、小文陪好客人,自己就招呼着炕上那桌人上炕吃饭去了。
这顿饭大家吃的是心满意足,满嘴流油。但却不觉得腻得慌。既解馋又过瘾,还不油腻。真的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啊!
尤其是外面桌子上喝酒的几个人,真的是酒足饭饱、酣畅淋漓。谁都不可避免的喝了酒,主要是谁也拿林天舒没办法。不喝不行。所以都喝了点,包括小山小文在内。
李紫玉没限制小山和小文喝酒。毕竟是男孩子嘛,虽说小了点,但少喝点也没什么。以后走入仕途喝酒应酬是难免的,有好多事都是在酒桌上解决的。所以。她并不限制弟弟们喝酒。
其中大家最满意的几道菜是红烧肉、鹿肉丸子汤、卤狍子肉、葱爆羊肉和清炒鲜蘑。
其中清炒鲜蘑占了头名。这道菜早早的被大家抢吃一空。真的是软香细腻、清鲜咸香,鲜香味浓、滑腻适口。实在是人间美味啊!
饭后,因为大家都喝了点酒,李紫玉让他们在东屋小憩一下。小山遂领着林天舒等人去了东屋。
林天舒没有推拒,他确实喝的有点多,一瓶白酒他喝了一大部分。主要是这酒后劲儿很大,不歇息会儿,待会儿根本没法回去。
小山、小文没睡。等林天舒在林兴的搀扶下进了东屋,他俩悄悄地也来到了西屋,和弟妹们在炕上和衣而卧。没多久竟睡着了。
步九、步十因为喝的不多,就相携着去了门前的槐树上。本来他们是不能喝酒的,可架不住林天舒耍无赖,只好少喝了点。
李紫玉、李萝和小欧收拾桌子时,才发现他们只喝了一瓶酒。
李紫玉拿起酒瓶看了看,竟是醉蓬莱。
这醉蓬莱酒,听说是以旱地高粱为原料,以清澈甜净山泉水为源。严遵古法,采用纯粮固态发酵,三蒸三酿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摒弃香料添加。酒味清香自然绵软甘甜,具有清、正、甜、净、长的特点。
她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有一次在日日红酒楼吃饭时,听吴凡念叨过。他还颇为惋惜的说。他是借着主子的光喝过一次,也不知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喝这样的佳酿。
李紫玉把空酒瓶连同还没喝的整瓶酒,都放到了原来的木匣子里,放到了西屋木箱子上。她对林家越发好奇了,这样的酒都能搞到,家族的底蕴可见一斑。
几个小的都躺在西屋的炕上睡着了。李紫玉抖开两个被给他们盖上了。热乎乎的火炕上,每个人的小脸蛋都睡得通红,看着可爱的不行。
直到申时中左右,林天舒才爬起来洗漱。等他洗漱好了,小山他们也都醒了。
李紫玉知道林天舒惦记着玉米和买地的事情,就请林天舒到书桌前就座,开门见山的给了他救心丸:
“林大哥,我年后就过去买地,不知你们衙门几时开衙?”
林天舒一听,脸上果然就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夸张的拍了拍胸口,长出了一口气,笑眯眯地说:“小玉妹子,你可得说话算话啊!我们县衙初六开衙。我会早早的在衙门恭候,不见不散啊!”
大事谈妥,林天舒也没多待,就提出了告辞。临走,把蔬菜箱子里的每样菜都摘了不少,还把从竹林里采摘的鲜蘑要了少一半。
李紫玉在这些东西上,又加了一块狍子肉、一块鹿肉。用干净油纸包裹好,和其它蔬菜一起放在了一个竹筐里。
林兴有些脸红的看着自家主子连吃带拿的,背着竹筐和大家一一告别。
当林天舒走到门口的槐树下面时,诡异的冲着树上笑了笑,才转身离去。
树上的步九、步十忍不住背后发寒,不知这位爷又想出了什么坏主意。
站在山坡上看着林天舒主仆俩的背影走远,李紫玉和弟妹们就转身回了院子里。
等回到屋里,她把步十从镇里买的红纸拿出来,摊在书桌上,又裁成一条一条的。看小山不解地看着她,就说:“想不想写春联?把家里的大门、屋门都贴上你们自己写的春联,感觉会怎么样?体会一下?”
“可以吗?”小山激动得脸都红了。
“当然!你们每人都最少写一副春联,咱们家用不了,可以给杨婶家送去。也可以给别人家。”
几个弟妹兴致勃勃的在东屋写对联,她和李萝就商量着晚上包饺子吃。
在现代她是北方人,每逢除夕夜母亲都会包饺子吃。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精心调制肉馅,近乎虔诚的包着饺子。母亲调制肉馅很有一手。也不知她怎么弄得,那水灵、鲜香的味道,现在她回味起来还口齿留香,不能忘怀。
据说除夕夜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xh211
☆、第一百四十章 对联
相传张仲景在冬至那天告老还乡,当走到家乡白河岸时,见很多穷苦百姓因为伤寒流行耳朵都冻烂了,却因没钱医治致使很多人死去。他回到家后,决心救治这些百姓。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煮熟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在南阳东关的空地上搭棚舍药,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病人吃下去后浑身发热、气血通畅、两耳变暖。
病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耳朵。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特意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愈病人的日子。
虽说现在用不着“娇耳”来治疗冻烂的耳朵了,但吃饺子的风俗却代代流传下来。
在现代的中华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代替的重头大宴。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
所以,晚上的这顿饺子是非吃不可。
李紫玉去查看蔬菜箱子里的韭菜还有多少,却发现剩的不多了。
她本来还想给老村长、杨婶家和何世贵家送去一些,看样子是送不成了。前两天吃了一次韭菜,本来还剩下不少。但今天林天舒割了不少去,剩下的自家吃是够够的了,送人就怎么也不够了。
李紫玉只好打消了把韭菜送人的念头。
李紫玉在东屋割韭菜,李萝和小欧一个和面,一个剁饺子馅。
虽说中午吃的都挺饱的,但饺子却是留到夜里吃的。等到夜深再吃,肚子肯定又都饿了。
小欧把饺子馅剁好放到一个盆里,李紫玉亲自拌的肉馅。
今天的肉馅是猪肉。李紫玉总觉得猪肉才正宗。
这个年是她到这个家里后第一个年,也是她的记忆里最丰盛的一个年。所以。这次的肉搁的挺多。肉馅里面放了葱末、姜末、酱油、猪油,里面搅了不少水。等把肉馅搅拌成一团时,就把切好的韭菜放进去。
相似小说推荐
-
锦秀田园 (果无) 起点榜推VIP2016-4-9完结当二十一世纪的女警察重活一次,她感概,年华瞬逝,人生苦短,发誓这世要好好享受人生,长命...
-
农家有点田 (送君十里)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6-04-22完结一穿越就发现自己被亲堂姐抢了亲事,江度月表示完全不能忍,反击堂姐,摆脱极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