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军事繁重,燕军在丧礼过后就立即各归各位,大多数百姓却留了下来,继续祭祀。
后来武帝得知此事,还御赐亲笔,“骁勇英雄”,命人制了一座石碑伫立在此。
而在“骁勇英雄”旁边同样也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这块石碑上面则是镌刻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那些人名就是安葬在丘地的军士。
此后所有为国捐躯的边城将士都以安葬此地为荣。
后来有些文人雅士还会特意到边城祭祀这些战士。
发展到后来,边城的百姓就慢慢从各自祭祀变成了全城祭,全城祭是边城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
回到主帐营内的余子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战后统计数据,心里沉重不已。
刚刚在丧礼上他没有说共仟敌多少,就是因为说了,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
“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余子兴问道。
陆云峰开口道:“阿扎克是个军士天才。”
此战出的全部都是骑兵,大燕损失了八百多名骑兵,却只歼敌四百有余。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比前三次边城那个一比五的伤亡比少,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一来边城本身就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所以前三次才会出现这样令大燕将领都难以置信的伤亡。
可现在却是骑兵对骑兵,还是一比二,就算大燕人口基数是胡人的十余倍也无济于事,他们总不能把战士的生命都填进去吧。
这样虽然可以把胡人军队全部杀死,可燕军也几乎把精锐之师填进去了,妥妥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重要的是,还不知道灭了这批胡人骑兵,胡人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骑兵后备?
营帐内其他将领听到陆云峰的话,俱是沉默,能训练出这样兵力的战士,就算身为敌人,也无法昧着良心否认阿扎克的军士才能。
“只能硬碰硬了。”一名边城副将开口说道。
营帐内的将领沉默,并没有接上话,因为在他们心中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除了硬碰硬,现在他们无计可施。
边城的将领们心中其实更加挫败,本来以为虎贲军的精锐之师驰援,会改变这种溃败的局面,哪知道虎贲军来之后,同样也是溃败,只不过溃败的伤亡比他们好上很多。
可是有什么用?他们要填进去多少战士的性命才能赢得这场战争?如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们对这场战争霾上了一层阴影。
【表示,管理员还是没有搭理我,每天骚扰也没有用呀o(︶︿︶)o】
第五十三章 转机
战后第二天,余子兴就把战役的数据副本给武帝呈送,还诉说了丧礼和边城百姓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当丧礼开始进行之时,武帝也正在看余子兴的折子。他看完之后,就把折子递给了宁国公,宁国公看完之后就递给身边之人阅览。
这里是武帝会见内阁的小书房,除了内阁众人,还有太子李怀堔和定国公、宁国公、颖阳伯等高级将领在此。
待太子最后看完折子,恭敬的放回了书案上,武帝才开口问宁国公:“宁国公,你怎么看?”
宁国公开口道:“还需增兵。”
武帝又问定国公:“定国公,你呢?”
定国公也开口说道:“臣意见一样。”
武帝不死心,继续问:“倘若是你二位领兵呢?”
定国公和宁国公对视一眼,由定国公开口道:“余子兴领兵能力并不差,此战失利是胡人兵力太强之故。”
一力降十会,如今就好像一群羊跟一群狼对抗,就算换了一头狼来带领群羊,又怎能赢过全部是狼的死敌?
就算再不甘心,也要承认,胡人休养生息的几十年里,军队的实力确实比大燕好得多了。
战事失利,还是被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还是大燕开国以来首次,特别还是发生在武帝登基几年之初。
后世史书会如何评价自己,武帝只要一想到,史书的记载可能是“武帝登基之初,胡人大举进攻,武帝派兵出战,战败,不复先祖当年之勇”。
想到这里,武帝就心烦意燥,他绝对不能堕了威名,让自己成为大燕帝皇中的笑话,所以他对于敢在他登基几年就进犯的胡人叛了死刑。
宁国公沉吟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道:“陛下,其实或许还有转机。”
武帝精神振奋,急急开口道:“快讲。”
“定国公府,赵军神之玄孙女,赵曦。”
定国公皱了皱眉,没有开口说话,刘首辅却面带不满之色,“宁国公,战事紧张,岂可儿戏!”
刘首辅是赵曦的亲外祖父,素来宠爱她,当然不是不满意自己的外孙女,他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为他看出了这场战争的凶险,他绝对不能让外孙女处于这种危险之中。
刘首辅还狠狠的瞪了一眼定国公,恼他身为亲祖父竟然不开口反对。
定国公眼观鼻鼻观心,当自己看不到。
其实宁国公为什么要点出赵军神之名?没有不透风的墙,经过了这么多年,该知道赵曦神有神力的人也知道了,恰好在座的人全都知道。
武帝却陷入了沉默,赵军神是大燕一个传奇人物,恰好这个传奇人物成就威名是建立在胡人和其他外族损失惨重之上,要是说外族人最厌恨谁,非赵军神莫属。
武帝心中拿不定主意,因为赵曦虽然有赵军神的神力,但她毕竟没有领兵作战过,武帝并不敢儿戏。
刘首辅看武帝竟有意动,连忙开口转移话题:“陛下,臣想,边城百姓种种支持的表现,可以在境内传播。”
武帝闻言,一听就明白刘首辅的意思:这种传播带着皇朝掌权者的意志,掌权者的意志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带给百姓,让大多数百姓的思想印上某些观念,从而被掌权者操控。
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洗脑。
现如今除了在座的人之外,整个京城根本没有人知道边城的具体情况,与其让民众对这场战争产生惶惶可怕的情绪,倒不如把能透露出来的情况让大燕子民知道,经过一番巧妙的操作,想来就能轻而易举的让人产生同仇敌忾的情绪。
武帝思索一番,吩咐刘首辅:“首辅,此事交由你安排。”
刘首辅起身躬身应道:“臣遵旨。”
武帝还想着宁国公提议之事,他要好好衡量一下得失利弊,于是让众人退下。
众大臣与太子都恭敬而退。
出了小书房,刘首辅恼怒的瞪了一眼宁国公,因身有要事,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宁国公丝毫不见半点异样,与定国公一起往宫门而出。
“表哥,刚才你提议曦儿,可是有把握?”定国公问。
宁国公凝声回道:“把握并不大。你知道的,满京城、或者说是满大燕,年轻一辈的将领当中,我最看好的,首先是阿泰,其次才是小曦。阿泰好歹还经历过与胡人的厮杀,小曦却是没有的,但总好过什么都不做。阿泰与小曦,终究是太年轻了。”
太年轻,经历的事就少,经验也少,如果是十几年后的沈和泰,或许就能与阿扎克旗鼓相当,可惜时间不等人。
定国公闻言,沉默不语。
两人在宫门前分手,各自上了自家的马车,马车往家中方向驶去。
过了几天,京城酒楼处的说书先生忽然一改以往说话本子的习惯,说起了正在发生的战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夸张动人的词句,还有说到激动处情不自禁的身体舞动,把前来听书的人说得情绪激动不已,很多人都如同感同身受一样。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发生在京城,大燕各境的城池都有类似的一幕发生。
说到边城百姓的伤痛,很多人都眼眶泛红,不少汉子每次听到说书先生说这一段的时候,都会恨的牙痒痒的捶桌,更有很多人破口大骂胡人。
一个素有侠义之心的富商神情激愤,当即就吩咐管家向朝廷募捐了三十万两银子,以作军资之用。
武帝很快得知此消息,亲手书写一幅“侠义仁心”的手书给这位富商,竟然掀起了大燕的募捐之潮。
有钱的就捐钱,没有钱的就捐物,许多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短短时日,竟然就筹措到将近千万两银子和价值一百万两军资的物品。
由说书而引出这样的效果,是众人都想不到的,武帝龙心大慰,有了这些银子,绝对可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第五十四章 战事正酣
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自那次试探出大燕与胡人骑兵的真正实力之后,燕军一直龟缩在边城内。
只有每次胡人进攻才会依托城池来守城。
毕竟攻打的一方想要攻入城内,所付出的代价必定会很大,所消耗的兵力就会打破燕军与胡人的差距,余子兴就是以此来拖死胡人。
毕竟燕军有整个大燕当后盾,军粮根本无需担心,而胡人的粮食可是消耗一天就会少一点的,如果以粮食来打仗的话,恐怕胡人无米果腹,燕人还能大鱼大肉呢。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姐当家 (一朵初芳) 2016-04-13完结一朝穿越成了一户农家长女窦花,父母双亡,下面有四个弟妹需要抚养,窦花抚额,压力有些大…&h...
-
女二号逆袭记 (南瓜不在忧伤) 起点大封推VIP2016-04-17完结+番外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那种人。她们有着让人嫉妒的美丽美貌她们有着显示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