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大姐,那江大哥带我去,我是不是就能去?”窦林小心的问道,就怕窦花说不可以。
“嗯,有大人跟着才行,你们年纪大小,有事情还是要先告诉我,知道吗?”窦花道。
窦林懂事的点点头。
麦收一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耕种,耕种也是比较辛苦劳累的活儿,不过比起麦收来,不用那么仓促,需要将之前麦地重新翻地,平整,然后再将种子种下去,几个月后,到了秋天,又是隆重的收获季节,人们最期盼的季节。
耕种的活儿虽然累,但这次是窦花领着几个弟妹一起干的,并没有让江家人过来帮忙,提前就这样说好的,麦收时节时间比较赶,需要人手,而耕种,他们慢一点也没什么,而且后来的几天,窦四山夫妇过来帮忙,不仅如此,就连他们大伯一家人也过来忙了两天,算是十分难得了。
窦花对窦大山一家的帮忙倒是没有拒绝,她知道他们这么做不过是想着还窦花救窦虎的人情而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对于他们,窦花没想着走近什么,最好是没有走动,不过看到几个弟妹的小脸被晒的黑红脱皮,她到底是心疼了,既然有人帮着干活,她何乐而不为呢,正好让几个小的歇一歇。
有了他们的帮忙,窦花家里的地七八天也种好了,她家的八亩四分地,种了四亩地的玉米,三亩地的谷子,剩下的一亩四分地,窦花零散的重种了一些东西,地的两头种的高粱,中间的位置,种了三样粮食,花生和豆子种的多谢,剩下的种了红薯,红薯产量高,没粮食的时候倒也能当粮食吃,不过却抵不了税,农家都会种上一些,却不多,给孩子们冬天添个零嘴,贴补一下口粮也不错。
49.第四十九章 入学堂
第四十九章入学堂
经历了忙碌的麦收和劳累的耕种,窦花差不多在地里连续奋斗了二十多天,这么多天以来,她就有两种深刻的感觉,“累啊!热啊!”
窦花脸上的皮肤被晒的黑红,有些地方还脱皮了,她这还是做了一定的防晒措施的,每天都带着草帽斗笠遮阳,仍然挡不住六月太阳的火热,炙热的阳光无处不在,几个小的也没比她好多少,一个个都晒的小脸黑红,窦花心疼极了。
不光是她家,整个村子的人都差不多这种状况,就跟统一被涂了一层黑颜料似得,没几个还能保持白嫩的皮肤的。
干完地里的活计,窦花领着几个小的在家里好好歇了几天,除了早晨下午阳光少的时候走走,出去打打草什么的,基本上就呆在家里,就是想着让被日头暴晒的皮肤好好恢复一下,虽然皮肤黑看着健康,但还是白点才好看。
窦花对于自己较黑的皮肤还是在意的,虽然不能变白,还是想要皮肤便的浅一些,小麦色肤色也不错啊,比黑皮肤色好太多,目前窦花就在向着小麦色肤色努力着。
窦花几个姐弟并不都黑,她和窦青,两个大的随了当爹的,不但个子长得高,皮肤也随了她爹,而窦翠,窦林和窦红三个小的肤色好些,随了他们的娘,没那么黑,只是黄色,养一养,还能白上一些。
窦林和窦红年纪小,在屋子里根本憋不住,趁着窦花一个不注意,他们就溜出去玩了,窦青是个闲不住的,在家里也总找一些事情干,窦翠是个耐得住性子的,就坐在屋子里的炕上,拿着花样子绣花。
窦花坐在炕上,懒懒的靠着被子,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的景物,双眼微眯,一副刚刚睡醒的模样,对于窦林两个小的溜出去,她是知道的,却没有拦他们,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窦林两个小的睡过午觉的,外面天也没那么热,去玩也没什么。
“大姐,你要不要跟我一起绣花呢,你看这花样子挺好看的。”窦翠看着窦花躺在那好似挺无聊的,拿着花样子建议道。
窦花看了一眼那绣品,看着简单,绣着难,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就那么简单的一朵花,坐上半天都绣不出来,她这大手,可拿不了那小小的绣花针,果断摇摇头,道,“翠儿的手巧,绣的出,大姐可不行,弄不来这个。”
“哪有人天生手巧,多练几次,手上扎几个针眼儿,怎么也能学会的。”窦翠道。
“过几天,村里的学堂修好,村里的孩子不分男孩女孩,都能去读书,翠儿你跟着林儿他们一起去念吧,认识些字总是好的。”窦花转移话题道。
窦翠绣花的手停顿了一下,抬头道,“大姐,我不去了,小弟去就好,这半年,大哥教我们认识了不少的字,我都记下了,名字也会写会认,这样就挺好的,学堂我就不去了。”
“翠儿,你不想去学堂吗,那里有很多小孩子,你们可以一起读书的。”窦花道。
窦翠摇摇头,“我觉得在家挺好的,我还能帮着大姐干活,没事绣绣花。”
窦翠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能吃饱饭,有新衣服穿,守着大姐绣花,好像又回到了爹娘还在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她娘守着她,教她绣花,而现在是大姐守着她,她觉得这样就好的。
“那好吧,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吧,大姐都支持你。”窦花道。
“我看大姐做饭挺好吃的,我想跟着学学。”窦翠想了一下道。
“好啊,你想学就学吧,我做菜也是乱做的,没什么章法,这做菜啊,什么菜多做几次,盐啊,调料什么的放的适量了,就好吃了。”窦花道,这不是第一个人说她做菜好吃,窦花觉得自己做菜也就一般吧,不过她炒菜还是会放些油的,不像有些家里连油都不放,干炒,放点盐就得了,那样子做的菜怎么也不会好吃的。
为了去学堂读书的事情,窦花特地把几个小的叫到一起说了一下,她本意是想着让这几个小的都去读书的,之前窦青和窦翠都表示过不去读,小窦红也对读书不感兴趣,她年纪太小,学堂是不收的,她本身也是爱玩不受约束的年纪,嘟着小嘴,表示不想去学堂。
而窦林对读书兴致很高,他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之前窦花拿回来的那几本启蒙书,不到半年时间,窦林不仅全会背了,连上面的字都会写了,这可是同龄孩子力少见的。
窦林在读书上展现了很大的天赋,而且对读书兴致很高,一直有增无减,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读书考秀才后,朝廷就能免这一家人的税收。
前几天,他们家收的麦子有近一半都交了税,窦花连带几个小的都心疼坏了,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竟然要有一半交税,这时窦花也才真正意识到古代的税收真是太繁重了,难怪老百姓很多时候会填不饱肚子。
他们大周朝的交税制度,是一年两税收,麦收一次,秋收一次,每次差不多都要将地里收获的近一半产量上缴,可谓是赋税繁重,不过这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事情,大周朝周边番邦小国挺多的,没事就爱挑衅一下,抢劫一下大周边境的村庄,有时还会大规模举兵来犯,大周朝每年要花数万的银子在边关抗敌之上,因此百姓的赋税一直很多。
那天交完税后,窦花姐弟妹几个看着被搬空的屋子,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就是这时,窦林稚嫩声音响起,“大姐,我要去读书,我一定要考中秀才,那时咱家就不用交税了。”那声音是稚气的,志向却是远大的。
从那一天起,小窦林便把考取秀才,当做自己读书的目标,端正读书的态度,发奋努力读书。
商量到最后,窦花家只有窦林一人进学堂念书。
离窦林进学堂念书日子,没几天了,窦花提前做了许多准备,读书必备的笔墨纸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书本家里有几本,窦林都读过了,还要添一些新的书。
这一天,窦花带着一家人进了一趟县城,买了不少读书用的东西,笔墨纸砚都买了一些,买了几本书,还买了一个轻巧的小书箱,是两层的,笔墨纸砚可以分开放,书箱是竹篾编制的,挺结实,拎在手里没那么沉。
再布店扯了一块青色的布料,窦花打算给窦青做身新衣服,既然是读书,穿衣还是要干净体面一下。
路过保和堂药铺的时候,正撞见在门口洒水的小武。
小武一见到窦花,就高兴的招呼道,“窦姑娘,好长时间不见你了,今天可是来卖药草?”
窦花摇摇头,道,“小武哥,今天我们是来买读书的东西的,我家弟弟过几天去学堂念书,药草是没有的,这些天都在农忙,麦收耕种的,没得空进山挖药草。”
小武有些失望,道,“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们来卖药草呢,我师父他最喜欢你挖的药草,每每都说这些药草的品相好,年份足,师父的药草用的差不多了,这几天一直念叨,等着你卖药草呢,让我时常留意着你。”
“多谢掌柜老人家照顾,过几天我挖了药草,便来这里卖如何?”窦花笑道,对于这家药铺,她印象不错,掌柜给的价钱也公道,她挖来的药草总能卖个好价钱。
“那敢情好,窦姑娘你可一定来啊,对啦,我们掌柜前两天还说差几样药草,我这有药草图谱,你看一下,记下来,如果遇到便挖来,肯定给你一个好价钱。”小武热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