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摸的那个差不多大的小伙,也是个促狭的,非但摸了胸,摸了袖子,还假装的问要不要摸下面。
“那可不行,媳妇说,下面不能让别人摸。”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小子不是个机灵的了。
“哈哈,锁头,你真听你婆娘的话,你媳妇有没有说这只让她摸?”
锁头紧紧的皱着眉头,“婆娘说了,如果这样说的人,肯定不是好人,让我不要和他玩。没想到,你看起来像是个人,却不是好人。”
“你说谁不是人啊?”
“别闹了,黄成,你又不是不知道许锁头脑子不大好使,你还偏爱逗他,这不是自找的嘛。”旁边有的人看不下去了,说了黄成两句。
黄成悻悻的扭头走远点。
……
“香梅,你知道甚么事吗?”许王大荷凑过来问,她手里居然还拿着一只小篮子和一张小马扎,篮子里装满了木棉。
霍香梅帮着她一起撕木棉,一说漫不经心的说,“不知道呢。听到锣声就过来了。”
“我也是,这会王家的没见到她过来,估计是跟她家的出摊子了。”
“她家是卖彘肉的,能有多少天歇息的。”听着许王大荷酸溜溜的语气,霍香梅不以为然,“你家的听说要在蔺县开个布肆子?”
这是霍香梅从小三那小话唠嘴里听来的,他最近添加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喜欢把外面小伙伴说的,回家好的坏的甚么的都像霍香梅颠三倒四的说一遍。这消息据说是许王大荷家儿子小明说的。
许王大荷脸色变了变,很快又笑了起来,“还没有影子的事,这开布肆得多少钱。不过,我娘家以前是做这个掮客的,娘家大兄有提过一起开来着。这不是,还没有想好吗?如果要开了,一定第一个告诉你,还想着靠你多开几回市呢。”
“唯唯。”不承认就不承认呗,反正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霍香梅也不是一定要求证,就是自己和王李氏处得不错,刚刚听王大荷的语气,故意反击一下而已。
以前觉得王大荷挺好相处的,是个爽直的人,现在看来就只有自己是个傻的。不过她的针线活真的很好。
“阿嫂,我家的木棉都撕好了,就是这孩子多,这冬衣我怕做不及,你能帮忙做吗?东西我都准备好了,一个孩子的一套,我给这个数。”霍香梅伸出手,翻了三番。
“这小事一桩,你打算一个娃做一套吗?”一听到有钱赚,还是个不错的价钱,许王大荷也没心思说闲话了。
“不是,是每个娃做两套棉衣,我家阿爹也得两套,三郎也得两套。老爹和三郎的我做,那七个娃的就麻烦阿嫂了。”
霍香梅打算再用丝布给一人家人做一套睡衣,这穿着那么厚的棉衣睡觉真不是一个好主意。最不划算的就是把棉衣都压得不暖和了。
“唯唯,阿嫂保证在年前做好。”许王大荷掰了掰手指,这工钱真不少,高兴的说。
第53章 庶民读书里正感慨
“安静……安静……”里正敲响手中的锣,“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跟大家说说。”
众人嗡嗡嗡的声音终于停了下来,都伸长脖子看着里正。
“前两天我得到一个消息,蒙大王圣恩,粱邑和蔺县都会建书院。每个下面的村子都会鼓励自办私塾。明年下半年九月,蔺县县长将会安排各个村的娃进蔺县考试,通过考核的人,有机会留在蔺县的书院读书。而在蔺县书院读完的人将去粱邑书院考试,粱邑书院读完通过的人直接去洛阳考试,最后通过的会被授官。”
前两天听了许三郎的话,里正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全相信了,但是他有他的门路,所以昨天他上蔺县找人了,知道的确是真的,圣旨已经下达到粱邑,蔺县也快收到邑长的下令了。
“哇,真的假的?读好书就好了吗?”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举孝廉呢?举孝廉还有用吗?”
“不知读书要多少银钱?这听起来要读很久啊。”也有人很清醒的问到这问题,毕竟真到授官,一路下来,时间都会在里面了。家里的农活怎么办?半大小子就能干很多活了。
“安静……安静!”里正不得又敲响锣。
等众人安静下来里正才开口说话,“以前,我们村也没有办过授课识字的私塾。只是在村头那间塾,每到冬天都有父老去给娃讲古。现在不过是变个形式而已,把讲古变成讲课。”
众人小声的说,这倒是。
“我昨晚前去拜访父老张书诚,还有识字之士杨有为。他们都表示愿意前来教导村中稚子。”
里正向乡亲们介绍他拜访的这两人。
“原来的本村的村民,应该都认识张父老。张父老曾经举孝廉,做过主簿,后来战乱,不再出任。以后将由他教导稚子算术及其他。具体由他和小杨先生安排。”
“小杨先生是新面孔,今年才十五岁。但识字不少,由他为孩童启蒙,那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小杨先生不是一直教下去的,明年他也会一起到蔺县参加考试,以后也是要当官的。”
做过主簿,众人倒是很尊敬的,能学算术那是非常好的事情,以前一般农家娃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是这个小杨先生看起来好年轻,不过既然能得到里正的肯定,说明还是有能力的。
众人纷纷向两位先生问好,毕竟以后自家娃就在他们手下生存了。
“张先生,我家狗子不听话,你尽管打,打不死就好。”
“小杨先生,我家大娃叫王山子,二娃叫河子,以后你家的彘肉我包了。”这一听就是王大兄说的,也不知道他甚么时候收到消息,摊都不出就跑回来了。
“小杨先生,你家需要干甚么活,叫我家大娃回家说就行了。随时随到。对了我家大娃大名是李有才。你叫杨有为,这一听就知道是非常好的关系的。”辛苦你了这位汉子,这样的理由要早出来,也不容易啊。
“张先生,你上课可以多提问我家小二,大娃也可以,他俩的算术非常好,能给他们姥爹和阿娘管账呢。”许三郎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向两位先生推荐自家的娃,赶紧也跟上。
霍香梅都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裤裆里,这许三郎不是进县买糯米了吗?刚刚她都没有看见他。有这么夸自家娃的吗?还在那么多人面前。不过,请相信自家大娃小二真的很好呢。
这就是做家长的虚伪,像霍香梅这样的,隔壁家的小孩多好多好。
……
两位先生,就张书诚是见过世面的,人也比较圆滑,听到家长们各自推销自家孩子,还乐呵呵的表示一定好好栽培,家里有事也会找他们帮忙。杨有为就差点了,才十五岁的小年轻,被乡亲们说得脸红耳热,满头大汗,不停的拱手,话都说不出几句了。
那些年长的妇子一看到他这个清秀可爱的小模样,说的话越发的不顾忌了,就连要为他说媒的事都说出来了,还追问他喜欢甚么娘子。
里正乐呵呵的看了一会,再让众人停下来,“书是很贵的,之前一本最基本的启蒙书都得一两银子以上……”
“那么贵,这怎么读得起?肯定不可能只读一本书啊。”
这下子就像油锅里烧滚的油碰到水,一下子就炸了起来。
“安静!安静!我说的是以前。”里正不得不再次敲响锣。
好不容易众人声音才小了下来。
“大王发明了新的印刷方法,印得很快,还有那纸也做出了,不再只是黄麻纸,而是像雪一样白的纸。以后的书都不会卖得那么贵了。”
里正停了停,“不过要年后才能发行,有消息说,一本《急救篇》可能就两百钱。”
两百钱对于村民来说,都是感觉贵的了,可是刚刚才听说以前要一两银子以上吗,这两百钱反倒有种捡到的便宜的感觉。
就连已经买了书的霍香梅和许三郎都觉得,这实在是太便宜了,想想自家买的还是旧书都得五百钱。
里正也知道是太便宜了,本来年前就能发行的书籍,都一直要拖到年后,这还是大王对世家豪族反抗的结果。
以前下面的老百姓有几个能识字的?有几个能买得起书本的?大王这一惠民政策一出来,得多少世家豪族的利益受损。
虽然说,朝廷一直主张举孝廉,有品德,有才华的人,能通过里正、父老还有其他官员的推荐,从而做官,可是里正和其他推荐人,必须对被推荐人担保。
如果被推荐人出事了,担保人也是逃不掉的。所以历年历朝,真正掌握权力的都是世家豪族,他们手里有钱有权,还有家族的知识传承。
而寒门子弟想出人头地,几十几百年不是没有,只是真的太少了。
就算是寒门子弟,也是耕读传家的多,家中多多少少有几本书的。可是像新村这样战难后重组的村子,能有多少本书,真的不好说。
以前多是父老讲古,讲做人之道,把他们继承于上辈的经验和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后辈。简单的生活是可以了,可是想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快穿]系统调试者 (悠悠鹿鸣) 2016.1.16完结因父母意外逝世而终日浑浑噩噩的秦筱悠振作起来后,才发现高考已近。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为了高...
-
重生侧福晋之逆命 (0圆圆0) 2016-04-19完结穿越成为雍亲王府的侧福晋,上一世的耿宁儿安守本分,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却仍然惨遭陷害,流产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