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巷那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不时的喝彩哄笑。薛遥护着宋奶奶和顾柔占据了个好位置,跟着别人一起笑。
艺人们踩着高跷,穿着戏服,头上戴着花儿,有甩着长袖扮公子哥儿的,有涂着胭脂扮媒婆的,有化妆成老头老太逗人笑的,有举着扇子翩翩起舞的。人们看的眼花缭乱,这里一个鹞子翻身,那里一个二人抬轿,喝彩声不绝于耳,看完这个看那个,手都拍红了。
正看着呢,后面扭秧歌的队伍来了。个个穿着桃红色的裙子,手里拿着嫩绿色的大扇子,随着唢呐声慢慢走过来,走三步退两步,扇子都要被他们翻出花儿来了,还时不时的换个队形,一会儿举着扇子围成个圈儿,一会儿排成一排摇扇子,偶尔有那跟不上节奏的,被围观的人们好一顿笑。
正笑着呢,薛遥兴奋的跟顾柔他们说:“快看,耍杂技的来了!”
顾柔他们一看,几十个姑娘打头阵,穿着桃色的衣裳,手里两块大红色的手绢在他们手里飞快的转个不停,引起人们阵阵喝彩,一会儿,把那手绢一抛,又稳稳的接住,继续转。还不等顾柔他们鼓掌,姑娘们手一晃,那手绢绕着她们的脖子转了一个圈儿,又稳稳的回到他们手里。周围的人们大声的叫好,不少人喊再来一个。
远处又传来喝彩声,顾柔他们伸长了脖子一看,哦哟,这个好。只见一个艺人脚上踩着高跷,手里拿着几根竿子,那竿子上各顶一块手绢儿,在上头转呢。这人所到之处,喝彩的声音最响最热闹,鼓掌鼓个不停。
接下来的更厉害,转手绢儿看过了,转碟子看见过不?这不,又来一群,头顶上顶着一叠盘子,个个手里拿好几根竿子,上面顶着碟子转,这手绢儿掉下来不要紧,碟子掉下来可不心疼?人们个个把心提到嗓子眼,边鼓掌边担心呢。
还有小小一个孩子,头顶着一叠碗,单脚站在人家头上,稳稳的过去了。
几人看的眼花缭乱,连天色暗下来了都不知道。直到后面没节目了,还问人家呢:“后面还有不?”
人家说:“没了,没看天色都暗了嘛,要看,明个儿再来吧。”
几人还没看过瘾呢,随着人群慢慢散开去。宋奶奶一脸的兴奋,脸也红扑扑的:“咋样?跟你们南方的比,可好看不?”还一脸的高兴骄傲。
顾柔连连点头:“当然好看,我手都拍疼了呢,看都看不过来。”
薛遥也说:“那些艺人真够本事的,我就想不明白,那碟子是咋转的呢!”
几人兴奋的议论着刚刚看的秧歌,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去了。
时间过的飞快,孩子们还没玩够呢,元宵就快到了。这天,薛遥兴冲冲的往家拿了个兔子灯回来。
顾柔哭笑不得:“这给谁玩去呀?你拉这个上街?”
薛遥说:“这是给你玩的,你看这兔子,可爱不?我想着,明年等咱孩子出生之后,也不能在城里过节,这元宵灯就算提前给他买好的。这个你收好,明年还能拿出来用呢。”
顾柔被他说的直笑,转而问他:“元宵灯会那天,我们去玩不?”
薛遥说:“你若是想去,咱就去玩,去放灯,猜灯谜啥的。到时候你可得多猜几个灯谜,我是不行的。”
可最终他们还是没去,顾柔肚子里的孩子不安分,脚也抽筋的厉害,就在家里和宋奶奶一起吃汤圆。
到了晚上,顾柔听到外面隐隐约约传来的鼎沸人声,颇为遗憾,跟薛遥说:“今后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在城里过年了,我还挺想去的呢。”
薛遥正安慰着,就听外面响起急促的敲门声,薛遥去开门,就见冯绍闯进来,一脸的惊慌:“你们看到小寅没有?”
薛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啊,我们一直待家里呢,咋了?冯掌柜你别急,有啥事儿慢慢说。”
冯绍急的声音都变了:“怎么不急呀?小寅,小寅走丢了!”
顾柔和宋奶奶都在屋里,一听,忙赶了出来。宋奶奶棉袄都没穿,就跑院子里来了:“你说啥?你再说一遍?慢慢说。”
冯绍咽了口唾沫,说:“我今个儿,和我家阿姝带着小寅去逛灯会的,人真的特别多,摩肩接踵的。我和阿姝走的好好的,就听前面乱的很,我隐约听到有人惨叫,还有人喊死人了。不少人还往回跑。我们一看情况不对,就和阿姝两个往人少的地方走。”
“可越来越不对,走在后面的人个个往前头挤,前面的人个个都往回挤。我一看,把孩子往脖子上一架,就牵着阿姝跑。”
“好容易人少点,我就把孩子放下来歇会儿,这时候阿姝被人一绊,摔倒了。我急忙去扶,等扶好了一回头,孩子就没了。”
冯绍说完,喘着粗气:“你说说,就这么一会儿,扶个人的功夫,小寅咋就没了呢?”
薛遥立刻跟冯绍说:“你先别急,我跟你一起出去找。也许是孩子贪玩,不知跑去哪儿了,现在城里这么乱,孩子早一点找到就少一点危险,我立马就动身,跟你一起找。”
冯绍点点头,也顾不得谢谢了,只跟宋奶奶招呼一声,两个男人就立马出门了。
留下两个女人惊魂未定,顾柔抚着宋奶奶慢慢回到屋里。
宋奶奶呆呆的坐在炕上,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你说这可咋办呀……”
第36章
顾柔忙安慰道:“奶奶您先别急……”可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自己贪玩,跑远了。可万一被人贩子抱走,顾柔不敢想。
宋奶奶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这大过年的,人贩子本来就多,这万一……”宋奶奶呜咽起来。
顾柔也心急,忙安慰道:“也许是孩子自个儿贪玩,跑远了呢?小寅这么聪明,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的。奶奶您别急啊。”她安慰着宋奶奶也安慰着自己,这孩子一定是个有福气的,不会就这么丢的。
顾柔不时的往门外张望,她在这儿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隐约惨叫声,顾柔心里想,怕是发生踩踏事件了。
如今距离打仗已经过去几年了,一开始,大家心里都还崩着一根弦,如今太平了好几年,北方的蛮子也没力气蹦跶了,所以都想着出来松快松快,今个儿晚上万人空巷,怕是城东的灯会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呀。
夜已经很深了,顾柔和宋奶奶两人谁都没心思睡。顾柔几次劝宋奶奶去睡,自己等着。宋奶奶硬是不肯,顾柔没法子,拿了棉袄在批宋奶奶身上。
顾柔也不点油灯,仔细回想了遍冯绍说的话,越想越觉得瘆的慌,孩子怎么会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却说薛遥跟着冯绍两人去了城东灯会附近的枣园巷,不远处的灯会仍然是灯火辉煌不夜天的模样,可不再是欢声笑语了,传来的声音只有叫声和哭声,人们惊慌的跑来跑去,有扶着人出来的,有抱着孩子跑的,甚至还有人是被抬出来的。官府的人也来了,头也不回的直往灯会闯。
薛遥根本来不及问,冯绍跟薛遥说:“就在这路口,我扶了阿姝之后,小寅就不见了。”
金姝等在路口,她早没了初见时那个热情利落的模样,她直接瘫坐在街角,满脸的泪痕,两眼不知望向何处,嘴里不停喃喃着冯寅的名字。
冯绍忙去扶人:“坐这儿干嘛?来,起来,咱再去找,我把阿遥兄弟也叫来了,咱分头找,肯定能找着啊!”
三人什么也顾不得了,指了个方向,分头找起来。
薛遥随身带了火折子,点上往巷子里走,边走边大声喊冯寅的名字,边边角角都不放过,都要找过一遍。
路上遇着匆匆忙忙跑来跑去的人,也抓住了袖子问一遍,人家都甩甩袖子不肯理:“哎,我跟你说过了,真没见过!前边死了不少人,你别拉着我了,我得去报信呢!”
薛遥皱着眉头跑了好几个巷子,把偏僻的小巷子也探查了个遍,嗓子都喊哑了,也没见着人。
找了半天,薛遥和冯绍金姝会和之后,当机立断跟他们说:“要我说,直接报官!孩子丢了,这么大事儿,官府的人不管?”
冯绍忙道:“好!如今也是没法子了,咱这就去!走,阿姝,还跑得动不?”
三人急赶慢赶的来到衙门口,一看,傻眼了,这门口全是人啊!有躺着的,有坐着的,女人在一边叫,孩子在一边哭,见穿着官服的来了,个个赶过去磕头:“青天大老爷啊!救救我家孩子吧!你看他被踩成啥样了!”
薛遥傻眼了:“这……这怎么伤了这么多人!这些人在这儿干啥呀?咋不去医馆呢?”
冯绍说:“别问这么多了,咱赶紧去找官老爷。”
几人看到不远处有几个穿官服的,连忙跑过去,薛遥一看:“平安,怎么是你?”
赵平安见了他也一愣:“你咋来了?今个儿这么乱,城东那边都出事了,没事的话快家去。”
薛遥连忙说:“就是有事才找这儿来呢。这是我兄弟,冯绍,是林青街上一家布店的掌柜。今个儿他们一家看灯会的时候,孩子走丢了。这不,找了半天没找着,来这儿报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