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乙不由的脚步轻快起来,到家也不觉酸软疲乏。
随后的日子,陆寿增把家里存储的软席草全部编成篮子,又带小乙进了一趟城,三次下来卖了五十二个篮子,十六个垫子,总收入一千零二十文,除开祖父应得的五百一十文以及上次支付小童工的四十文工钱,陆小乙竟然攒了四百七十文,加上陈寡妇给的两文钱,就是四百七十二文。
陆小乙心情好极了,数着自己的四百七十二文,筹划着怎么过个肥年。
玉兰笑道:“过年的事不是该你操心的,你把这钱收好,我是不会用你一个子儿的,你祖父那份你也赶紧给他拿去,眼看着新年将近,花钱的地方不少。”
“娘,草篮子太便宜了,累死累活才赚这么点!”陆小乙不满足的抱怨道。
“城里扛粮袋子赚钱多,你明天跟你爹去!”玉兰故意道。
“娘,你看我这胳膊腿,能扛动什么呀?你也不心疼心疼我!”陆小乙朝着玉兰撒娇,玉兰横了她一眼,“小不伶仃的人,这么一个多月赚了四百多文钱,比你爹还赚的多,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陆小乙得意的笑起来,“啊哈哈!加上祖父的那份,的确不少呢!”
玉兰嗔怪道:“嘿!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还不赶紧给你祖父送钱去!”
陆小乙给陆寿增送钱,祖孙二人又是一番推脱,陆寿增死活不要,陆小乙又死活要给,祖孙二人置上气来,坐在那儿谁也不理谁。
陆婆子笑眯眯的说道:“我说老头子,你跟孙女置什么气,孩子一片孝心,你就收下吧!”
陆寿增恨了一眼陆婆子,“你闭嘴!”
陆婆子也不生气,继续笑道:“我看勇儿媳妇吐了好几次了,八成儿是有了,勇儿天天窝在家里也没赚上钱,小乙这钱正好给勇儿媳妇买点好的吃!”
陆婆子说的是实话,地里刨食能有多少收入,何况是秋冬,不卖粮卖蛋家里就没进项,说来说去还是陆勇这个混人没本事,陆寿增思虑到此,不禁皱起眉头,脸上有了怒色。
陆小乙赶紧说道:“祖父,你就收下吧,等明年夏天,可以割更多的软席草,咱们可以编凉席和蓑衣,卖的钱会更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陆寿增深深的叹了口气,点头算是同意。
陆小乙蹦蹦跳跳的回到东院,窝在屋里谋划生财之道。
如今没有草篮子卖,还得再想其它办法,趁着年前再赚一笔。
说到新年,陆小乙不禁想起前世年前的疯狂购物季,自古采办年货都是新年前的重头戏。那就从年货入手,高难度的炮竹烟花她没本事涉猎,只能从最普通的新年吃食上打主意。
说到吃食,陆小乙印象最深的就是川菜和西北菜了。前世她生在蜀,求学工作却在陇,两地美食更是深入她心,哦,不,是深入她胃。尤其是西北一系列的羊肉做法,更是牵动她的食指,瞬间暴露她吃货的本质。
前世同住的舍友李雯就是西北当地人,家住郊区,家里经营农家乐,专做当地家常饭菜,尤其是她家熬制的醋,拌凉菜特别酸爽绵醇,让人回味起来口水直流。她家还买了新疆的成品馕坑,烤出的馕坑肉和馕馍更是一绝。陆小乙几次去李雯家做客,李雯妈妈都拿出散发孜然香的馕坑烤羊肉招待她,还有馕坑烤出来的馍,外脆里软,热吃最香,冷了变干变脆,嚼起来又是另外一种风味,其中有一种加了刺玫花馅的烤饼,味道最是特别。
对了!就做这种玫瑰烤饼!前世她见李雯妈妈做过,就是把刺玫花瓣捏碎加糖做馅儿,放馕坑里小火烤出来,不仅好吃还能久放。
陆小乙猜想馕坑烤这种玫瑰饼是当地人的改良做法,与当地随处可见的刺玫花有关,跟传统精致的玫瑰饼做法相比,少了猪油和玫瑰果仁馅,更少了酥皮和甜腻。陆小乙相信,真正精细的玫瑰糕点一夫城各个点心铺子肯定有售,但她这种类似烤干的做法,在干燥地方更耐存储,而且越嚼越香,原理等同新疆的馕馍。
售卖的对象就是一夫城里来来往往的商队,她没记错的话,上次那个行商说过,出了一夫关到蒙国最近的幽风城要绕行一段极其荒凉的戈壁沙海,他们需要经久耐放的干粮!这么好的商机陆小乙怎么会错过,她静下心来细细揣摩,想到激动处,更是抚掌自喜。
☆、第42章
农家常吃的面饼在锅里烙的两面干脆内里软和,适合现做现吃,并不能存放太久。那种类似烤炉的馕坑,由于温度高,面饼受热均匀,能把内里水分尽量烤干,不仅耐存储而且能养胃,特别适合远行的商旅。
陆小乙越想越激动,恨不得马上端着烤饼朝行商兜售,赚取大把大把的银钱。她花了一整天时间,把制作烤饼的事前前后后都想了个遍,怎么做?谁做?怎么卖?谁卖?卖给谁?等等细节她都细致的揣摩一番,觉得可行,马上就动手干。
可是,馕坑怎么弄?她傻眼了!这里不是前世,更没有成品的馕坑卖。
陆小乙对着她家的大瓦缸看了好久,直到玉兰戳她额头,她才回过神来。
“你这孩子又发什么疯?一下午盯着咱家的瓦缸看,一会傻笑一会儿摇头的!”
“娘,这瓦缸是哪里买的?”
“城里呗,专门有人烧。”玉兰一边说话,一边从瓦缸里往外挖粗麦面。
陆小乙不知道这样的瓦缸是否耐高温,问玉兰:“娘,这种瓦缸能不能当锅使?”
“要能刚锅使咱还买铁锅干啥?这种陶土烧的不经烧,一冷一热最容易裂。”玉兰挖够了粗麦面,把瓦缸遮盖严实,“别瞎想了,跟我做饭去!”
陆小乙无精打采的坐在灶膛前烧火,窝一团稻草往灶膛一塞,浓浓的白眼顺着烟囱飘走,火苗哄的炸开,要不是她躲得快,额头前的刘海儿就燎没了。她用烧火棍捅一捅灶膛里的积灰,看着被火光映红的灶膛内壁,笑开了花。
“娘,灶膛里糊的泥是哪来的?”天天烧火做饭,灶膛里的泥早就被烧制成坚硬的结块,陆小乙觉得可以尝试用这种泥糊灶膛模拟馕坑。
“咱家育秧田里挖的,那田里的黑泥黏糊的很,每年开春育秧苗费大劲了。”
黏性好的泥土,陆小乙仿佛看到了曙光,决心试一试。第二天一早,她就找来小铁锹在灶房后一块空地上挖坑。
玉兰气的夺过铁锹,“一大早的挖坑干啥?趁着上午有空,把我教你的那几个花样子练一练。”
陆小乙一提到绣花就头疼,拽着铁锹撒娇道:“娘,小丁比我有天分,你教她去吧!我就是干活的大老粗,你就别让我绣花了。”
玉兰横她一眼,“小丁比你自觉,一早就绣开了。”
“那我挖完坑再绣好不好?”陆小乙见玉兰坚持,又是讲条件,又是撒娇卖乖,好不容易让玉兰松手,拿回铁锹,可真枪实弹的挖起坑来,她立即傻眼了,哎!人小力微伤不起,一铁锹下去就起来那么一小撮土,何年何月才能挖出一个大坑来啊?
陆小乙不得不放弃,垂头丧气的进屋,见玉兰和小丁都安静的坐在炕上绣花,小庚在一旁玩草编的蚱蜢。
玉兰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笑道:“咋不挖了?不是口气挺大,要挖个大坑吗?”
“娘,你帮我挖好不好?”
“你先说挖坑干啥用?”玉兰慢悠悠的说道。
陆小乙想说挖个灶膛一样的坑烤饼用,又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烤饼的方法来历,想说书上看来的,可翻遍她家犄角旮旯也没半本书的影子;想说从别人那儿偷师来的,可这个别人又胡诌谁呢?下溪村谁家不是知根知底。
而且,她还只是试做阶段,并不能保证成功。
陆小乙呵呵傻笑,胡乱扯道:“想挖个坑学小舅养鱼。”
玉兰把手里一个碎布头扔过来,“在这上面练,用我以前教你们的三种针法各练一遍。”
陆小乙苦笑,还三种针法,她穿来到现在一次绣花针都没摸过,这不是为难她吗?
“小庚,跟大姐捞螺丝去!”准备溜号。
小庚立刻滑下炕,汲鞋跟上。
玉兰按住一旁的蠢蠢欲动的小丁,无奈道:“你姐也就这样了,你好好跟娘学。”小丁只好坐回原位。
陆小乙笑道:“小丁好好学,将来帮大姐做新衣裳。”
小丁点头,眼里迸射出自信的光,“我还要帮爹娘和小弟做新衣裳。”
不爱绣花的陆小乙带着小庚在溪边捞螺丝,遇到放鱼篓子的余粮,激动的上前打招呼,小庚最关心的是黑虎,嚷嚷着要去余粮家,余粮更是热情的邀请他们去玩。
陆小乙正愁没地方试做馕坑,看见余粮眼前一亮,约好中饭后去。
余粮笑的开心,帮着小乙捞螺丝蚌壳。
中饭后,陆小乙还在剁鸡食,小庚就催开了,亦步亦趋的跟在陆小乙屁股后面,仿佛一只发了孵疯的母鸡,叨叨不停。
陆小乙也不理他,等手里的活儿干完,才牵着他往余粮家走。
三天两头往余家跑,陆小乙也不怕人说,并不是她如何标新立异、摒弃世俗、反抗封建礼制,反而作为穿越人士,她更惜命,更懂得入乡随俗潜伏隐藏的重要性。据她观察,下溪村不仅有张家媳妇这样和离后二嫁的,还有寡妇再嫁的,说明当前的鲁国民风还算开化,她这样十来岁的乡村小土妞更没那么多忌讳,喜鹊春花比她还大一岁呢,照样天天耍的疯,那些家里缺少劳力的,十五六岁的大姑娘照样下地干活。
相似小说推荐
-
云云古代悠闲生活 (树静风芷) 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VIP2016-02-05完结现代豪门女因为空难穿越到了被继母虐待致死的古代八岁小女孩身上。 ...
-
宅萌喜事 (看海的羽儿) 起点大封推VIP2016-02-03完结本来打算赤膊上阵,跟仇人斗个你死我活的崔婉清,却突然发现另外有强大的存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