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萌喜事 (看海的羽儿)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看海的羽儿
- 入库:04.10
于是,今天是高家被拉下了水,明天是陈家被拉下了水,后天又是李家,张家......
在大牢中,那些只想保命的可怜虫,受到一点点的提示,就会像疯狗一样的胡乱攀咬。
这件事情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大,到了最后,已经完全不为人所能控制的住了!
在这场毁灭性的灾难里,整个江南被摧毁,能排的上名号的家族,实在是多不胜数!
作为最初始的源头,高登善心中的滋味,真得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最尊敬的父亲,当初不应该坚持所谓的风骨,若是当初对那人卑躬屈膝了,又何至于发生后面的惨剧?
可是,他知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若是面对强权逼迫,就卑微的胆怯,与这些卑鄙小人同流合污,那这个人世间,又有何正义可言?!
这么多年了,每一天,高登善都有可能,被自己的这两种极端思想,给逼得疯掉。
崔长健和齐玄辉的出现,是他高登善盼望已久的救赎!
崔长健当初为了开导高登善,曾经劝慰他说:“对于那些被高家连累的,还有那些高家对不起的,再怎么愧疚,再怎么后悔,都是无用的。”
“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其实就是将当年的罪魁祸首,拉出来绳之于法,洗清这些人身上的冤屈,拿回原本该有的正义!”
高登善口中无声的念了两句,突的抬起头,用发红的眼睛,看向寄予他一切希望所在的那个年轻人。
眼神中迸发出来的光芒,是那么的热切,那么的充满了希望。
此刻的齐玄辉和寒宁先生,都是一副凝神倾听的模样,看似平静安然,其实他们俩的心里都是起伏不定。
齐玄辉是在默默的感叹,高登善此次真是被朋友坑了一把,要知道,高家就是毁在这桩事情上的。
高登善心里的恨意,绝不会比张守正少半分,甚至,还要多很多。
这场灾难,几乎摧毁了江南近乎三分之一的世家大族,而高家的势力,无疑是最大的。
一位本来站在云端,俯视众生的存在,却被人从根源上彻底的毁灭,这样的仇恨,想想都觉得可怕。
不过高登善在京城里措磨的久了,他的心境也由初始的浮躁,越来越变得的沉稳,越来越圆滑世故。
他的确是要报仇,这恨意从未有一丁点的淡化,反而因着岁月的积累,越发的浓烈。
所以高登善才会毅然决然的,登上了齐玄辉这艘船,走回了阔别许多的家乡。
要知道,有时候面对过去,才需要更大的勇气,齐玄辉为什么高看高登善一眼?
这份难得的勇气和信心,正是齐玄辉所欣赏的。
至于高登山在江南的这些老友故交,必需是要一一走访,这些旧事中人的协助,本就是此行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高登善的脚步,绝不会走的这么快,这么的着急,这么的冒失。
甚至一个招呼都不和主子打,就行此贸然之事,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符合高登善的为人处事之道。
张守正不知道齐玄辉的真正身份,但是高登善心里门清啊。
他现在是齐玄辉的门人,两人是一条绳子上栓的蚂蚱。
虽然高登善在主子跟前的地位,还不是很高,但也不能算是低了。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定会更加的小心谨慎,凡事都不会越过顶头上司,自己擅自拿主意的。
没有经过良王爷点头,就敢如此独断专行的行事,那绝对是不想在良王府里混下去了。
定是这位张守正,在最无望的时刻得遇好友,激动之下,自然求助。
而高登善以大事为重,不原因这突发的事情,影响大局,因此便推了齐玄辉这个主家来挡将牌。
这张守正当年能和高登善,晏十八,同称江南三大才子,岂能没有过人之处?
当即便施出怀柔手段,用两人的情意打动了高登善,只说是关心旧友,要替旧友把一把关.....
一念及此,齐玄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高登善这么谨慎老到之人,居然敢冒险将此人带到我跟前,莫非张守正此人,还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
想到张守正左一句把关,右一句掌眼的,“啧,把关......”
“掌眼......”
“难不成他精通相面之奇术?”
自古以来,这种传说中的奇人异士,都是掌权者争先恐后,想要招揽到身边的人才。
可是往往花费巨金,费尽精神,天南海北的寻觅,最后招揽回来的,却多是装神弄鬼之辈。
齐玄辉前世里,抱着别样的心思,他也没少让手下去名山大川,请高人出世相助。
可是,这真正的高人,淡泊名利,早就远而避之,装样的高人,倒还真是弄回来了不少......(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选择
这些要钱不要命的冒牌货,在齐玄辉跟前做戏,那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啊。
人家不过稍稍的动一动脑子,想出些精彩的法子,略一试探,这些怂包就自己兜不住的露了底细。
到最后,筛选出来能耐最大的,也不过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哐当罢了。
想到这些,齐玄辉淡定的的心里,终是翻起了一点波澜。
前世中苦苦寻求,求不得,今世里无心造访,自己来。
人生这诡秘多变的机遇,还真是玄之又玄,让人看不清也摸不透啊。
齐玄辉不可谓不感叹莫名,连带着看向张守正的眼神,也不再是平静无波,多了几分身世的探究眼神。
而寒宁先生听到这里,却是满心的震惊,他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经现今的慈元皇太后亲父托付,投靠在十多岁的齐玄禛身边,做幕僚了。
对当年江南爆发的这桩大案,主仆俩还曾经秉烛夜谈过,两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已经闹得太过。
可以说是这些涉案的人员,都状似疯癫,像这样漫无止境的互相攀咬,搞不好还要引发更大的变故。
其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事情的本身。
这起科举舞弊案的起因,怕是没有那么的简单,估计是有人在暗地里操控,故意挑起事端。
现如今的事态,被弄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江南闹到了圣上的御驾前,就连朝堂都之为之震动。
不知道这样严重的结果,是否还是那些人起始者,想要看到的?
如果说。隐在暗中之人,乐于看到事态扩大,并一心要从中为自己牟利的话,那此人其心可诛,如此恐怖的恶行,更是令人发指!
但是当时的齐玄禛才多大点?不过是半大的孩子罢了,在朝堂上还连丁点位置都没有呢。
他们主仆俩真是人微言轻。空有想法。却不可能将其实现,也只能是尽自己所能,为此事做些什么。
因着当时群臣都是激愤莫名。大小朝会,都是吵得天翻地覆,为了不给自己个身上惹麻烦,所有的一切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齐玄禛甚至不敢让人知道。他在和绝大多数人作对,在圣上跟前发表这样截然相反的言论。
于是便在给自家父皇上请安折子的时候。夹带了一封多出来的信函,里面很是委婉的,阐述了他们俩人对此事的一些观点。
当时景元帝的跟前,铺天盖地。都是叫嚣着要严惩的折子,突地看到这么一封,要宽大处置。以免激起民变的信函。
这位正值巅峰时期的皇帝,倒是觉着眼前一亮。这件事甫一开始,景元帝是怒不可遏,也是打定主意,定要严办。
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一件舞弊案,却闹的整个江南大半沦陷的境地,精明的皇帝,终是嗅到了这件事清中,蕴含着阴谋的味道。
所以他对这个排行第六的儿子,小小年纪,却能有如此冷静的见解,而且还知道低调行事,不招惹人注意。
还是挺自得的,觉着真不愧是他的亲儿子,身上留着他的血啊!
出于对儿子的保护,景元帝当场就将这封信焚毁了,可是却把这个,让他眼前一亮的儿子,记在了心里。
这件事情,对江南来说,是一场大浩劫,可是对齐玄禛来说,算是给他迈向朝堂的步伐,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后来景元帝对此事的处理,还是尽量在控制着,本着不要牵连太多去解决的。
如果不是这位大靖朝掌舵人的脑子,还算清楚,提出以钱赎人,用钱赎罪的法子,那么当时被处死的官员,被摧毁的世家,还要多一倍不止。
最主要是,经过这么婉转的一处理,那些世家大族没有被逼到绝路上,虽说是倾尽了家财,但起码是保住了性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这样一来,原本要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就散了,无形中就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可怕民乱。
真是没有想到,一眨眼都二十年过去了,此案的影响,居然还没有消除!
寒宁先生心中少有的阵阵发紧,隐隐觉着,这件事情就是他们江南一行,一切将要发生之事的起点!
这两位关键人物,脑子虽然是在飞速转动,可是耳朵和眼睛,都是该做什么做什么,没有片刻的耽搁。
齐玄辉瞥到高登善,面色大变,梳的光滑的鬓角,已经有汗水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