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调整了一下心情,略略清了清喉咙,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惊闻河南水患,百姓流离失所,朕心甚痛。着河南各州府开仓放粮、周济灾民。特命八府巡按文必正赴洛阳主持赈灾事宜,各官员务必鼎力相助,若有阻挠,定严惩不贷。钦此。”
此时的花厅里安静异常,只有文秀山泉般清爽的声音回荡空中。圣旨的内容是刘飞早早让她背好的,还好,打开圣旨的那点小插曲没有影响到她今天的发挥。一番朗读,镇定流畅,这多少又让刘飞踏实了一些。
圣旨宣读完毕,潞安王等人起身,双方相互抱拳行礼,简短寒暄。
“文大人这一路上,真是辛苦啦!”潞安王眉头微皱,表情夸张,假惺惺地关照着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文必正”。
文秀淡然一笑,轻抬手腕,微微一摆,不卑不亢地昂首言道:“不辛苦,下官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解难,何来辛苦之说呀。”
潞安王见文必正应对从容,虽然面带一丝笑意,但却似乎对自己的关心并不领情,自是心中不满,只微微颔首,瞬间收起脸上所有的和善,低头不语。
刘飞暗挑眼眉,见局面有些尴尬,赶紧殷勤朝着潞安王和他的师爷一拱手,微笑着言道:“哦,师爷刘飞参见王爷。”说着又一转身介绍着李皓轩,继续言道:“这是我们文大人的随从。”李皓轩不愿多言,只红着脸也拱手施礼,毕恭毕敬的样子。
潞安王头也不抬,只在鼻子里发出“嗯”的声音。
刘飞也不在意,踱步至李皓轩身边,指着他身后的包袱继续言道:“这里还有皇上御赐的官印,请王爷查验!” 李皓轩一听,这就要从身后取下包裹。
于百之见巡按的师爷刘飞如此的谦虚有礼,赶紧转头望着潞安王,递去一个询问的眼神。潞安王懒洋洋地眯起眼睛,假装一副满不在乎地样子,一边欣赏着自己手上的玛瑙戒指,一边微微颔首。于百之会意,赶紧上前阻止了李皓轩,满脸堆笑地言道:“啊,不用不用啦,刘师爷,你太客气啦!”
刘飞恭敬地一笑,拱手言道:“想必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于师爷吧?学生刘飞可是久仰您的大名啊!”
此时的刘飞小眼睛瞪得溜圆,眼中闪出几分兴奋与期待,这个谄媚的表情让旁边的文秀差点笑出声来,活脱是前世他们这样的少男少女们见到自己的偶像时才有的模样。
于百之听了这样的奉承,倒是不动声色,只笑着言道:“啊,刘师爷过奖了,你刘师爷不也是名声在外吗?”
刘飞忙摇了摇头,谦虚地言道:“哎呀,学生这点小名气如何能与于大师爷相提并论呢。想当年王爷求贤若渴,听说也是三顾茅庐,才请得于师爷这样的诸葛贤才出山相助,一时传为佳话啊。对不对,王爷?”言毕,刘飞又转头殷切地望着潞安王。
尽管只是几句阿谀奉承,只是借着自己的师爷来抬高自己的老套路,但潞安王偏偏生来就爱听这些,于是满足地仰面而笑。
两个师爷,几个回合下来,屋子里刚刚被文秀弄得僵持的气氛顿时缓解。
☆、第七十集又见唐凯
一点心雨:心雨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文章里带着伤感,可能是最近的情节总与怀念故人有关系,可能是心雨在描述这样的心情时格外下功夫,哈哈。可某人说了,我这是当局者迷。
第70问:对于如文秀这般的痛苦,大家是会忘却,还是欲忘不能呢?
********
经过刘飞的努力,花厅里僵持的气氛终于有所缓解,文秀赶紧拱手抱拳,义正词严地对潞安王言道:“王爷啊,洛阳灾民嗷嗷待哺,我看咱们还是即刻赶往粮仓放粮要紧啊。”
潞安王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随即消失,低着头又开始摆弄起自己的玛瑙戒指,鼻子里满不在乎地发出“嗯、嗯”的声音,只偷偷挑着眼皮,扫着“文必正”那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心中愤恨不已。
刘飞满脸堆笑,施礼言道:“是啊,王爷,皇上正为河南水患之事忧心不已,若是知道王爷能早早开仓放粮,定会龙心大悦啊!”
潞安王不置可否,只一味低着头不再搭理文秀和刘飞,脸色渐渐转青,如暴雨前的天空一般。
于百之见王爷的样子,便知他心中不愿,于是赔笑着言道:“呃,文大人,这开仓放粮也绝非易事,尚有许多繁琐的手续,今日天色已晚,想来等一切手续办理妥当,已是晚饭时分了,已来不及真正发放粮食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明日赶早,办妥手续一并放粮,文大人,可好啊?”
一听于百之如此推脱,文秀心中更是愤然,救人如救火。早一天放粮,不知道能挽救下多少人的性命呢!何苦要耽误一个晚上?更何况现在才是下午,自己又是皇上的钦差,哪有什么手续要办理如此之久?这帮人,真是丝毫不懂民间疾苦啊!
文秀双颊渐红,眉心纵起,美眸中的眼神冷若冰霜,一股怒气直冲额头,朱唇微颤,刚要痛骂上几句。却被刘飞抢在了前面。
刘飞早看见文秀那个生气的样子了,生怕她一怒之下露了马脚,赶紧踱步至文秀身前。谄媚地急速言道:“哦,于师爷所言甚是,还是您思虑周全,学生自愧不如。”
尽管此时刘飞顾不上向文秀递个眼神,但文秀心里已经了然了刘飞的用意。也只好忍耐一时,将那点怒火生生压了回去。刘飞曾经说过,那南郊粮仓毕竟是潞安王所有,他不主动拿出令牌,谁也别想打开粮仓大门呢。
潞安王见“文必正”不再逼着自己现在就去放粮,心里总算是舒坦了些。抬起头,勉强扯动嘴角,算是挂上了个难看的笑容。语调怪异地言道:“文大人,今晚本王在花厅摆酒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啊!”
文秀一听“摆酒”这两字,立即想起了数日前在李鹤那里勉强喝下的那杯酒,嗓子里不知不觉中又变得干辣刺激。她不由自主地扒了扒团领,神色渐变。
就在文秀和刘飞正在斟酌如何推辞之时。门外突然大步走进一人,身材高大,一身锦缎白色长衫,袖口和领口精致地绣着青翠层层的竹叶,腰束碧色缎带,左右两侧皆悬着玉佩装饰。
此人径直来到潞安王面前,神色自若地抱拳拱手,躬身言道:“小婿参见岳父!”
潞安王见这人进来,并不奇怪,随手一摆,言道:“贤婿不必多礼。”
那人春风满面,起身立于潞安王身旁,这才看见了文秀等三人,顿时脸色骤变,低头重新施礼,尴尬地言道:“哦,小婿不知岳父大人正在会客,多有得罪,那小婿暂且告退。”说完,便欲转身离开。
潞安王忙紧拦住言道:“慢着,先等一等。你也来拜见一下八府巡按文必正文大人。”老王爷之前对文必正的种种阻挠陷害,他的这位女婿都曾参与过,所以潞安王今日要特别为自己女婿引荐引荐。
那人点头,转身来到文秀面前,躬身施礼,口中礼貌有加:“唐凯拜见文大人。”
而此时的文秀早已经是魂不附体了,她现在目光显得格外呆滞,惊讶地盯着眼前这位姓名、样貌、嗓音、神态都酷似自己的前男友的人,心中惊叹着:难道这真的唐凯吗?不会的,不会的,世界上怎么会这样的事情,自己明明已经穿越到了古代,不可能再遇见那个人了。那么就是说,眼前这个人和唐凯一模一样,连名字都一样?这也未必太过巧合了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秀的脑子里的思路完全混乱了,她望着眼前的唐凯,不禁再次心如刀绞,而这种痛是她始料未及的。她以为这点痛早已随时间逝去,却没想到沉淀下来的这点痕迹,尽管恍若隔世一般陌生,但却依然有种痛感。只是此时的痛已经与当年大不相同,已变得如暴风雨一般,来得快,去得更快。
而当眼前这位潞安王女婿近距离地望见文秀时,竟然也是一样地惊讶不已,眼中流露出无限的伤感与疑惑。两个人就这样眼神交汇着,那似乎又是一种十分熟悉的交汇方式,这让文秀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前世。
这两个人异样的反应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刘飞见事态不妙,忆起文秀曾说过有一位同名的旧相识,揣测文秀可能是为同名引发的伤心往事所困,赶紧上前扶起唐凯,热情地言道:“哎呀,唐将军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啊!”
于百之自然也看出了些端倪,来到唐凯身边,轻声问道:“哦,怎么?难道唐将军和文大人是旧识不成?如何没听唐将军提起过呢?”
唐凯一听,立即收起了所有惊讶,瞬间恢复了常态,淡然一笑,言道:“于师爷,这是哪里话,晚辈怎敢有瞒于您呢。晚辈与这位文大人素不相识。”
文秀听到唐凯口中“素不相识”四个字,心中一片凄然,猛然转身,眉心一蹙,背手仰头言道:“既然王爷公务缠身,那下官先行告退了。”
潞安王见“文必正”告辞,居然只留给自己一个后背,心中大为不快,气得右嘴角一颤一颤的,竟说不出一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