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一边学着,一边跟着春儿和小燕挖,拿不准的就问问,杏儿很懂事的跟在若兰旁边,时不时提醒姐姐,什么样的可以吃,什么样的不能吃。
经过小燕、春儿和杏儿的培训,若兰觉得自己简直可以是一个野菜专家了,最起码也要胜过现代那些农科院的学生,像是蕨菜喜欢长在沟坡处,刚长出来的时候是一根茎直挺,上面叶儿抱成一团,像个小孩拳头似的,这时候采才是最好吃的,一定要在叶子没放开之前,如果叶子长到拳头像扇面似的散开时,就已经老了,就不能吃了;还有马兰头,这种野菜很讲究采的时间,一般只有二十天左右,这时候把嫩叶摘下来,又脆嫩又清香,一旦错过便不好吃了,还有野蒜,要整根的挖出来,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和别的菜一起拌着吃,当做作料来用,等等。
现在若兰同学是十二万分的赞同“学问是从劳动中来”这句话,小杏儿还这么小,就已经认识这么多了,自己可要认真再认真啊。
刚回到家,杏儿就把若兰出糗的事告诉了柱子娘,惹的柱子娘是哈哈大笑,弄的若兰是满脸通红,笑完之后,柱子娘一边做饭,一边又把若兰她们采的野菜分一些给大牛家送去,大牛家人多,又只桃花一个跟着采野菜,还有别的人家也送一些去,大家分着吃,野菜只是吃个新鲜,现在天气也热起来,是不能存放的。
杏儿送完野菜回来,满脸的不高兴,对柱子娘说道,“这个小桃花,嘴巴真快,我一到大牛哥哥家,大娘就问我姐姐挖错野菜的事,肯定小桃花一到家就告诉大娘了!”
杏儿不高兴的嘟着小嘴巴,若兰一听更是尴尬了,这下子可糗大了,有桃花,又有小燕那个快嘴的丫头,明天还不全村的人知道这件糗事啊。
柱子娘听了也只是哈哈笑,因为早已经接受了石榴失忆的事,并没觉得奇怪,只是让石榴慢慢来,“我们石榴这么聪明,就是从头来,也比别人学的快些,看你的针线活,病刚好的时候拿针都不会,现在不是…….嗯,现在虽然还是不太好,不过也可以见人了嘛!”
柱子娘安慰着,却实在没有办法违心的说自家石榴的针线活很好,边说还边忍不住的笑,小杏儿也跟着笑。若兰更郁闷了,娘还不如不安慰自己呢,这样一安慰,自己更郁闷了。
小杏儿虽然不高兴小桃花嘴巴快,可是等柱子爹和柱子刚从自家的田里回来,立刻就跑过去把若兰的糗事又诉说了一遍,柱子爹和柱子哈哈大笑,若兰躲在屋里不肯出来。
柱子娘强忍着笑呵斥家里人,“都不许再笑石榴了,不许再提起这件事,连想也不许想。”
柱子娘好不容易才把石榴哄出来,可是饭桌上摆的就是今天若兰和杏儿挖的野菜,一家人看着饭桌努力忍着不笑,到最后却忍不住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第二天若兰出门的时候,总觉得遇到的每个人都笑嘻嘻的看着自己,有的婶子大娘还笑着说一句“石榴,好好看清楚了,可不能再挖野草回来了!”
看来已经有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昨天的事,而且被小燕那个丫头绘声绘色的一说,村里人不知道要笑多久呢,唉,没想到自己竟然因为这么一件小事,一下子在村里成了名人,当名人的感觉可真不舒服啊,众人的眼光让若兰浑身痒痒,若兰包好头巾,狼狈的快步向后山山坡跑去。
这个春天,若兰吃过了多少种野菜,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挖回来的野菜经过柱子娘的巧手,有的直接炒,有的用开水焯一下凉拌,有的做汤,有的吃起来脆脆嫩嫩,有的吃起来稍微带些苦味,都那么的好吃。
还有一些树叶之类的,若兰从来不认为能入菜的,竟然也可以吃。比如柳树的嫩叶,嫩芽刚抽出来两三片嫩叶的时候,从枝条上捋下来,这个当然也是需要技术的,柳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就没办法吃了;摘老了就会又苦又涩,也不能吃了。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用竹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加些调料,再和野蒜伴着吃,真是美味,还有榆树叶子也可以这样吃。
还有榆钱疙瘩,吃过一次之后,只要想起来就让若兰流口水。其实各家的房前屋后也有榆树,但是村头的那几棵最粗壮,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满村都飘着榆钱的清香味道,看的人眼花,馋得孩子们淌口水。
到了吃榆钱饭的时候了,这时候就需要男孩子们出马了,一个个脖子上挂着筐子,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自己腰还粗的大槐树,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上,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女孩子们站在榆树下,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也放着一只只大筐子。二壮的大嗓门最亮,“春儿姐、石榴姐、小燕姐,接着!”边说边折了几枝扔下来,树下的女孩子们接住枝子,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别的男孩子也一边大声说笑,一边折了榆钱扔下来,之后坐在树杈上一边晃悠着腿,一边也大把大把地摘下榆钱揉进嘴里。
若兰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矜持,因为还没这样吃过,看别人都吃的香甜,也摘下榆钱试探着放进嘴里,接着就忍不住越吃越快起来,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
☆、第十九章 榆钱饭
待树上树下的都吃够了,才开始捋榆钱,树上的男孩子们直接捋在筐子里,又折不少枝子扔下来,树下的女孩子们从折下的枝子上摘榆钱,等树上树下的筐子都满了之后,才各自背回家去,回家的路上,筐子里的榆钱越来越少,是分给了路上的各家各户,不过最后还是剩下一筐背回家。
榆钱摘回来之后,柱子娘把榆钱洗干净之后,加一些盐搅和上一些豆面拌匀上屉放进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了,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小野葱,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味道鲜美的若兰差点把自己的舌头吞下去。
这几天,各家各户也都传出榆钱饭的清香味,若兰恨不得天天吃这个,可惜榆钱只能吃几天,过不了多长时间榆钱就干了,飘落在地上,随风吹到四面八方,孩子们还会捡起干掉的榆钱,放在手里一搓,榆钱薄薄的翅就掉了,轻轻一吹,手里只剩下榆钱的种子了,再放进嘴巴里嚼,也很香甜。
除了榆钱疙瘩,还有槐花疙瘩、香椿炒鸡蛋、细盐拌香椿等等等等都让若兰吃的不亦乐乎,想起就流口水。
除了挖野菜,山野里还有那么多可以直接入口的东西,当然鲜嫩的野菜采下来,有好多是可以直接擦擦就放进嘴巴里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能当菜,但是花或者果很是可口,应该算是大自然的恩赐,是老天送给孩子们的零食吧。
比如那个猪妈妈,若兰不清楚这个名字的由来,不过把它紫色的花采下来,从花的根部吸它的花汁,甜甜的;还有那个锥锥,样子有点像芦苇,选鲜嫩却又中间稍微鼓起的,慢慢抽出来,在把皮,其实是一层层还没展开的叶子,慢慢撕开,露出里面白嫩的未抽出的花序,就可以吃了,也是甜甜的,不过这个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太嫩的剥完皮就没有了,太老了吃到嘴里不只没有甜味,还很难嚼烂,这个是若兰实验多次的经验之谈;还有甜甜星,开白色的小花,结一串串绿色的果实,这个要等长成紫色了才可以吃,酸酸甜甜,和葡萄类似,不过比葡萄小了太多,至于绿色的果实,若兰尝过,又酸又涩,若兰尝过一次再也不想尝试了;还有纺锤果,可能是因为它绿色的果实中间粗,两头尖尖,好像纺线用的纺锤,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字,还有很多很多。
若兰每天跟着春儿、小燕她们去挖野菜,边挖边找各种的小野果子吃,等回家的时候,肚子差不多都快填饱了,每天乐的不得了,连劳累也不觉得了。
若兰觉得自己的小肚子明显的凸了起来,脸蛋也圆润起来,就连柱子娘也说“我们石榴胖了些,也要开始长个子了。”
若兰真是希望春天永远不要过去,这样就每天有新鲜的野菜吃,可惜时光听不到若兰的话,就算听到了,也不会为她的祈求停下脚步,天气一天天热起来,能吃的野菜的在变少,孩子们只能走的更远些才能挖到足够的野菜了。
这天,若兰又和几个孩子出去挖野菜,边挖边说笑,慢慢走过了山坡,进到了一片山沟里。
之前野菜丰富的时候,孩子们一般是不走这么远的,山沟底有一条窄窄的小溪,水流清浅,在石块比较大比较多的一段,小溪隐没在石块间,只听到潺潺的水声,却看不到水流,到了比较平坦的地方,才看到水流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又从沙石上缓缓流过,这才知道原来流到了这里,水里偶尔还有细小的鱼儿轻摆着尾巴游过,悠闲又惬意,一点也不在乎会被抓走。
若兰和孩子们欢呼着跑过去,掬起清凉的溪水扑在脸上,顿时觉得热气一下子消散了,真是舒服啊。而且离水边近的地方,是甜甜根最喜欢生长的地方。
甜甜根虽然不是野菜,却是孩子们最爱的,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根是甜的,用一只手提着叶子,一手拿着铲子顺着茎挖开,甜甜根和竹子一样,是靠地下的根茎繁殖的,所以有时候地上的叶子并不多,但是小心挖开,根茎会延伸的很远,就好像圆面条,长长的,白白的,好像竹子一样一圪节一圪节的,挖出来之后,在水里涮涮,或者直接用手捋干净,就可以放进嘴巴嚼了,若兰觉得就好像吃甘蔗一样,当然并没有甘蔗那么多的汁水,也没那么甘甜,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已经是顶好的了,毕竟这里的孩子没见过甘蔗,糖果更是很少机会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