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去的方向却不是后院自己的云烟院,而是前院的位置。
年秋月发了一通火后影响还是很大的,梧彤院的小丫鬟们悄悄和孟嬷嬷禀报,说是自己如今出去,整个王府的奴才都不敢给他们脸色,那厨房的更是殷勤,有时候还悄悄给她们院子下人的饭菜碗底下埋两块儿肉,可见是怕她们给主子面前说哪儿不好。
年秋月这些都不知道,也不会在意,四爷从苏培盛嘴里听到了年秋月的话时候皱了下眉,苏培盛本以为年侧福晋这是太嚣张了,让四爷不满了,岂料四爷开口却是,“耿氏当初爷就不让捧起来,你年主子却说什么让耿氏站住这个位置比以后皇上再赐婚一个侧福晋要好,爷掂量她是吃醋了就没有说什么,现在看来那会儿还是应该阻止她这想法,耿氏的心是有了孩子后养大了,这样的女人......哼!”
“年主子顾念她刚进府时候耿侧福晋那点儿情分,一直以来耿侧福晋也是一直跟在年主子身边的,才多照拂一些,年主子只是忘了人心都是会变的,这不还有主子您给她顾看着些的嘛!”苏培盛嘻嘻笑着。
“爷看她根本就不用爷顾看着,你听听,她的话何等嚣张霸气,这是吃定了爷向着她呢。”
“年主子也没有做错,耿侧福晋毕竟指使了人贪墨了银子,依奴才看,年主子是确定主子您知道了真相不会怪她。”
四爷点头。(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一十四章 弘历告状
四爷是个严父,对孩子们的功课是定期抽查的,对女儿没有那么严苛,但是对儿子就很严厉了,学问上是不能有一点儿应付的,他如今有四个儿子,三阿哥弘时已经开始办差了,也就不说什么学问了,四阿哥、五阿哥正是被他严格要求的时候,至于小小的六阿哥,年纪太小,也先不做考虑。
四爷毕竟忙,不能时常检查孩子功课,因此也就每逢休沐时候问询两句,这日又是休沐,四爷趁着拜帖上时间还早,一早就到了孩子上课的地方,教书的两位先生见他进来,行了个书生的礼仪,就自发退到了一边儿。
“儿子给阿玛请安,恭请阿玛康安。”弘历是个嘴甜的,也是如今上家学的三人之中最年长的,是以他先开口。跟着两个双胞胎兄妹请安,“儿子见过阿玛”、“棉袄见过阿玛。”
话音刚落,四爷还未开口,弘历那眉头就皱起来了,“弟弟妹妹怎么能如此随便行礼,对着阿玛也该是恭敬地行跪安礼才是,怎么能这般随意地就行礼呢。”
汤圆眯了眯眼睛,低头不语,但棉袄一向得宠,又因为是个姑娘家,很是娇贵,自然不乐意四哥训斥她,当即撇嘴,“四哥,嬷嬷告诉我的,在外面,也就是就寝处外的所有地方,遇到地位辈分高者,要行见过礼,我没有做错,四哥你近两日为何总是看不惯我和五哥?”
有一个词说“童言无忌”。棉袄带着委屈的话让汤圆心里乐开了花,他早听身边的小厮说了。耿侧福晋不愿意攀附着自己额娘了,和额娘之间起了几次摩擦,他也问过自己额娘了,也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头一次四哥开始找茬时候,他心里就明白了。这是后宅女人之间的争斗波及到了他们兄弟之间。他开始是有些痛心的,他从前辈子到这辈子都是以继承者身份接受的教育,想的自然是比较多的,没有那么小肚鸡肠,也没有那么鼠目寸光,但是他没有想到大家一起接受的夫子的教育,怎么这个四哥就长歪了呢?没错,就是长歪了,兄友弟恭、感恩孝悌。他一句都没有记心里,反而处处喜欢拔尖,跟个小娘们儿似的。瞧瞧,这不。把那后宅女人间的手段都使到了兄弟之间,实在是让人失望,让他看不起。
“四哥可不是看不惯你们两个,你们是我的弟弟和妹妹,四哥是为了你们好,怕你们做的不对,将来被人笑话了。四哥忘了你是女孩子,和我们男孩子的礼仪是不一样的,棉袄做的很对,是四哥错怪你了,四哥给你赔不是。”四阿哥弘历心里一咯噔,余光瞧见自己阿玛眼神看过来,隐约透着不悦,忙退后一步,要给自己妹子赔不是,棉袄却避开了,“你是哥哥,我不能受你的礼,为弟为妹者要尊敬兄长,不可逾越了规矩。”
汤圆这会儿看足了戏码,这才开口了,“是啊,妹妹说的不错,四哥,都是弟弟的错,我一向和阿玛随意惯了,阿玛常说自己家里就不用那么拘泥礼数,就没有想那么多,倒是不如哥哥守规矩,弟弟受教了。”他躬身拜了一拜,动作快得让四阿哥来不及闪躲,只好作罢。看在四爷眼底倒是弘历这小子理所当然受了这礼,还不知道回礼,顿时就有几分不悦。
“好了,你们都坐好,咱们父子自己在家中不用行大礼,弘历,你就是规矩太死了,以后在官场上,要看人下菜,和关系好的性子洒脱的切不可拘泥于礼数,你看阿玛和你十三叔,什么时候这样死规矩过。”
“儿子受教”,弘历应声,心里却很不高兴,阿玛就是偏心,额娘说的没错,阿玛心里中只有年侧福晋那只狐狸精和她生的两个小狐狸,哪里有我的存在,这两只马屁精,惯会讨阿玛欢心。
汤圆看到了他来不及及时收起的神色,眼睛眨了下。
“阿玛听说你们最近在学《论语》,是也不是?”
“回阿玛,正是。”弘历抢先回答,棉袄张张嘴,却发现答案已经被四哥说了,只好闭嘴,有些不大高兴,汤圆对着他摇了摇头,她点头,熄了和四哥继续争抢的心思。
“阿玛来考考你们”,四爷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正是《论语》,随手翻开一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弘历,阿玛问你,何为时习?”
“回阿玛,周秦时代,‘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在适当的时候’。但朱子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儿子比较赞同朱子的说法。‘习’,是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在时常温习的意思。”
“恩,这句话的意思呢?作何解?”
“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是孔老夫子告诫世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弘历说到最后,语调虽然没有变化,那表情却有一种“阿玛我说对不对,快来夸赞儿子”的感觉,四爷却自动无视了。
“说的还可以,弘昕,《论语》为政篇第二?则,是什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弘昕不假思索的回答。
“何解?”
“意思是说,孔子说:‘周朝的国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段话是说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具体说是,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孔老夫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用德治国。而不是严刑峻法。”
“那你怎么认为?”四爷继续发问。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儿子认为这大概就是儒家治国理念与法家治国理念的区别吧。儒家主张德治。用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规矩和制度,儒、法并行才行。秦王以法为政。导致刑法过于严苛甚至残暴,以致失民心,失去天下。而其他帝王尊儒,国运昌盛,从实际出发,并行儒家和法家极其诸子百家的理论才是最妥当的,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不错。有些见地,没有死读书。”四爷点头,看向自己女儿时候表情和缓了许多,“棉袄,阿玛问你,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棉袄歪着脑袋,很是可爱。
“恩,夫子有没有告诉你什么叫做花言巧语?”四爷眯眯眼睛,说出了一句让棉袄很是茫然的话。
许久,棉袄苦着张小脸,“夫子说的一串,我听不懂。”
四爷朝着两位做鹌鹑状的夫子投以不满的神色,转头,对着女儿道,“没事儿,以后再有听不懂的话,你回去问你额娘去,你守着你额娘呢,阿玛偷偷告诉你,你额娘可是满清的第一才女,她不会给你说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话。过会儿你去陪你额娘用膳的时候你就用这个问题考考她。”
相似小说推荐
-
妃偷不可 (夏云菲) 起点VIP2016-01-31完21世纪专门收集情报的女特工,一朝穿越到了陌生的古代王朝,成了一名被人遗弃的婴儿。被一...
-
论颜狗的自我修养 (舞予) 2016-02-01完结雷文风格,不喜误区顾骄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女,她娘为了叫她见光,所以把她包装成了个少年。这&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