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也印证了玉龄穿越之初的猜想,在日记本上写字,应该是会消耗些什么的。可具体消耗了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从那之后,她对日记的使用,就更加慎重了。
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意动用。
不过如今的情势不算好,写完之后,虽然精疲力竭,但是玉龄却觉得心里仿佛一下子安稳了下来。
只要落在纸上,白纸黑字,就是铁一般的现实,最多有些起伏,结果大概是不差的。至于其他的,人力不可操控,只能看命运的安排了,她也无能为力。
瓜尔佳氏的病情一日重过一日,康熙甚至为她辍朝两日,之后上朝也没有那么积极了,多半时候都是留在宸妃宫里。能够进出的,只有宸妃身边的嬷嬷和一位御医,宸妃的病情究竟如何,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只是从她宫里那些人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以及康熙越来越暴躁的脾气推断得出。
不过,康熙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瓜尔佳氏那里,其他人又岂会没有准备?
已经有不少人暗地里开始行动了。毕竟,这时候不开始行动,肯定就要比别人晚一步了。
好在最后的噩耗一直没有传出来。不过所有人都觉得,康熙现在这个状态,宸妃如果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恐怕局势会变得非常不乐观。谁知道康熙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于是所有人自然都先替自己打算。
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都被别人掌握在了手里。
康熙虽然不关注朝事,可是对于政治斗争这种弄东西,却绝不会没有防备。儿子们和自己的大臣们究竟在做什么,他心里也十分清楚。
于是在所有人开始行动之后,本来守着瓜尔佳氏似乎万事不管的康熙,却突然分心将这件事情处理了一番。
这一次才是真正雷霆手段。但凡动手的,几乎都被圈起来了。一时间,明明有十七个个儿子的康熙,剩下来完好无损的皇子却只有那么孤零零的几个了。而且这么几个,还是因为年纪小,没来得及参与这样那样的斗争,才得以幸免。
大概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胤禛的。
身为唯一不在局中的人,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治河上,跟京城的联系很少,自然没有机会下水。结果反而得以保全。
再这样的情况下,余下的大臣们不得不为储位之事,向康熙求情,让他好歹把几个罪状比较轻,还有改过希望的皇子放出来。否则的话,这大清朝的江山将来交给谁?免不了又是一场动荡。
康熙沉着脸在朝上听了这么一番话之后,转头就下了旨,召胤禛入京。
虽然治河非常要紧,但京城里的事情也绝对不能疏忽,胤禛其实早就做好了回京的准备,所以一收到圣旨,就立刻启程赶回来了。
不过,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又过了几天,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尘埃落定,没有他什么事了。
接着,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康熙下旨,将胤禛立为太子。这一次他没有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更没有搞什么朝臣推选,直接乾坤独断,下了这个旨意。
按理说大臣们应该要反驳,让他三思的。不过之前的事情已经让众人人心惶惶,这时候胤禛上位,大家不管有没有好处,但是至少一刻提着的心是可以落下来了。何况皇上已经下了旨,这时候出来反对,岂不是得罪了两代君王?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戏剧性的,并且十分平静的过去了。
玉龄都没有想到,胤禛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家,自己就被升级成了太子妃了。
说起来大清朝的太子妃这个身份还真是挺独特的。按照历史上来说,大清朝有且仅有一位太子妃,就是之前嫁给胤礽的石氏,到现在还跟胤礽一起被圈禁着呢。
其后大概是因为九龙夺嫡太伤元气,雍正想出了一个秘密立储的办法。就是他将自己立储的圣旨写好,在几位重臣的见证下,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等他驾崩之后,再取出来宣布。
后世的电视剧里京城出现的篡改圣旨的桥段,就是针对这种做法的。只要皇子对皇宫的掌控足够,而已不是不可能做到。
从此以后,大清朝再也没有立过太子。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哪一位皇子更有希望被立为储君,几乎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只不过是没有明着说出来罢了。
没有太子,自然也没有太子妃。
玉龄觉得,世事果然十分奇妙。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得到这个称号。这时候想起石氏,不免又是一场唏嘘。
第93章 太子妃
要说胤禛被立为太子对玉龄最大的影响,不是身份上的变化,而是她要搬回皇宫去住了。
之前住在宫里的时候,玉龄就一直觉得很拘束。搬出来的时候,她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的。住在宫外可要比宫里自在许多,这是身份变化也没办法改变的。
不过,这个结果其实也是迟早的事,玉龄之前也不算是全然没有心理准备。而且,若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念头,恐怕会说一句“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胤禛从宫里回来时,玉龄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搬进宫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好处还是更多的。至少胤禛的地位能够完全确定下来,也算是让人安心。
不过搬家也不是说搬就搬,之前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胤禛是个新开府的光头阿哥,许多东西都是新置办的,要带出来的不多,还陆陆续续的搬了半个月,现在就更不必提了。
好在还有内务府的人帮手,而且因为胤禛现在是皇太子,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制的,倒也不需要特别置办,而且现在的府邸并不需要立刻腾空,许多东西都可以放着,以后慢慢搬。所以还算是省事。犹是如此,也搬了大半个月,才终于全部安置妥当。
而后就是适应各自的新身份,以及以新身份见见其他人,让大家适应了。
之后才轮到夫妻两个坐下来说话。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所以胤禛还没有就这件事情跟玉龄谈过,彼此都有许多的想法和念头,自然要找机会说出来。
这天晚上安置好了孩子,梳洗完毕,躺在床上,胤禛开口,“这段日子辛苦福晋了。”
“爷比我更辛苦吧?在外头本来就不比京里,回来之后更是没个空闲时候。瞧着爷仿佛瘦了,回头让人多做点东西补一下。”玉龄道。
胤禛叹了一口气,“好在一切都结束了,往后再不必如此奔波劳碌。”
的确,以后胤禛大概都要驻守在京城里了,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一出去就是一年半载的。不过,未必就比那时候清闲。
玉龄想了想,道,“这件事情,爷之前究竟知不知情?瞧着像是什么征兆都没有,接到圣旨的时候,我还吓了一跳呢。”
不过玉龄不太相信胤禛也什么都不知道。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外人或许可以不知道,但康熙总归要找人商量一番,透露出几分消息,也不是不可能。而且看胤禛的样子,分明也是早有准备。
到了这时候,胤禛其实也没什么不承认的,“宸妃娘娘曾透露过一些。”
“宸妃?”玉龄有些意外,这件事竟然也在瓜尔佳氏的安排之中,“我进宫的时候,说是她病了,皇上不让任何人去探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胤禛的神色有些复杂,“看来皇阿玛对宸妃,果然用情极深。”其实瓜尔佳氏一开始说的时候,他是不怎么相信的,却没有想到,她竟然真的能做成。
“宸妃说,她不怎么喜欢紫禁城,所以愿意帮助我入主此间。”胤禛道。
玉龄问,“那她要什么?”
胤禛脸上也带着几分疑惑,“她没说,只是说她想要的,自会去取,不会有损于人,让我不必多虑。”
“她行事一向让人看不出头绪。”玉龄道,“不过这样说来,她的病情应该是不需要担心了。”
既然说了“不喜欢紫禁城”这种话,那么对将来的事肯定也有打算,不可能无端端的就病重了,多半也是她计划中的一环。如果是要用这个来牵扯康熙的精力,让他将大部分事情交到胤禛手中的话,倒也说得通。
玉龄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之前也觉得瓜尔佳氏不可能那么容易就病了,毕竟不知道内情,还真没办法不担心。现在好了,既然是她自己安排的,肯定不会有事。
玉龄又想起一件事,“那你出京去治河,也是你们计划里的一环?”连同之后京城里的那些暗流涌动,最后康熙的雷霆镇压,恐怕都脱不了关系。
原来这件事情从那么早的时候就开始谋划了。亏她之前还觉得来得有些突兀呢。
胤禛点头,“之前没告诉福晋,也是不愿意让你担心的意思。毕竟你有了身子,又身在京城,知道得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玉龄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个,反正就算知道了,她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别人都知道的事情自己最后之才知道,毕竟还是挺让人不爽的。她哼了一声,“那我要不要再去看看宸妃?”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清 完结+番外 (佛前青莲) 起点VIP2015-01-06完结穿越成四爷后院的一枚,某吃货表示, 咱不管受不受宠,(只要月银照发), 咱不管生不生子,(古代生...
-
农妇山泉有点儿甜 (吃鱼么狐狸) 晋江2016-01-19正文完结她上有娇怜姐姐,下有幼小弟弟。婶子尖酸刻薄,二叔惧内怕事。祖母厚此薄彼,堂弟飞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