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见状直皱眉,从她手中接过碗,自己尝了一口,然后到嘴边的劝说的话就说不出来了。这汤还真是寡淡得让人喝不下去。如果单是寡淡也就罢了,白水一样可以喝。但偏偏又有了食物和药材的味道,没经过任何调味,闻起来似乎挺香,实际上却古怪得让人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
胤禛只得讪讪的将碗放在一旁,“福晋不想喝就算了,回头让厨房的人用些心思,把味道弄得好些。”
玉龄看到他的表情,心中偷笑不已。不让他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辛苦?
第56章 未雨绸缪
过了几日,康熙圣驾回宫,玉龄这里才热闹起来。
现在宫里第三代的男孩就只有弘皙一个,弘晖出生,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瞩目。尤其是已经成婚的太子,大阿哥和三阿哥。但不管心里怎么想,他们都必须欢欢喜喜的送礼过来。
大福晋和三福晋相携着过来看望玉龄。因为玉龄生出来的是孩子,大福晋和三福晋的态度都有了十分微妙的变化。毕竟有时候孩子也是很重要的,皇上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也会将之列入参考。要不然,大阿哥也不至于会那么卯足了劲儿非要生个儿子了。
再说,对于这时候的女人来说,生个孩子为夫家传宗接代,还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毕竟七出之中就有无子一条,虽然皇家不会休掉儿媳妇,但是把她架空了扔在后院养着还是没问题的。
哪怕是之前因为玉龄的提示而态度缓和的大福晋,说话也带上了不少酸气。
这样一来,玉龄也就没什么兴致跟她们说话了,有那个时间,她还不如多看看自己的孩子。这时候皇室讲究规矩,孩子出生之后,是不会养在生母身边的,通常都是配几个嬷嬷,几个奶娘,几个宫女太监,自己住一个院子。
玉龄还是跟胤禛争取了好久,才让他答应把孩子留在这边,但就算这样,晚上也不能睡在她的屋里。这样一来,相处的时间少了,玉龄也就格外珍惜。
之后太子妃也来过,不过她跟玉龄并不熟悉,只是留下了礼物,又泛泛的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不过态度落落大方,比之大福晋和三福晋,那是超过太多了。
玉龄又忍不住替她叹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原本也应该有光辉璀璨的未来,却偏偏所托非人,最后落得个那样的下场。
玉龄心里忍不住冒出来一个念头。
要不要……将历史改动得更大一点呢?
如果最后登上那个位置的是太子,历史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胤禛不当皇帝,他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念头玉龄其实已经有了很久了,只是一直不成系统,也没有什么实施的契机,这才一直拖着,不过现在见到太子妃,玉龄倒是觉得,如果从她这里下手,未必不能成。
现在胤禛还算是□□,玉龄有机会跟太子妃接触,而且现在有了太子妃,她可以去毓庆宫走动,接触到太子的几乎也不是没有。更何况如今的太子也没有长歪,只要不让他长歪了,以康熙对他的偏心宠爱,谁也动摇不了他的位置。
而她自己这边,胤禛如果不当皇帝的话,自然没有人关心他的私生活,玉龄想要让胤禛不纳妾,就容易了许多。而且,她自己也不喜欢那些勾心斗角,若是能轻松些活着,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只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就替胤禛做决定,未免太过草率,何况就算只是□□,也不是完全没有纷争,而胤禛究竟是怎么想的,玉龄也不知道。
她不能提胤禛做决定,尤其是打着这种“我是为你好”的旗号。
毕竟胤禛在历史上是登基了的,而且做得算是很好,兢兢业业。他有这样的野心,也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因为自己自私的想法就改变他的命运,玉龄也有些下不去手。
所以这个念头,也就只能想想。玉龄很快就将之抛在了脑后。
这时候她又忍不住叹气,胤禛为何不是个渣男呢?如果她太渣的话,玉龄倒是不介意下手,让他永远也接触不到那个位置。让他知道,渣男不是那么好当的。可是现在的胤禛很争气,对自己也算是不错,目前来说玉龄还是满意的。
唔,不如就这样决定好了,如果胤禛一直这样的话就帮着他,如果哪天他变了,到时候也就不用客气了。玉龄在心里愉快的决定。
毕竟,她现在连儿子都生了,再想跑路的话,难度提高了不是一个档次。——如果要走,玉龄肯定是连自己的儿子也一起带走的,但是带走一个皇孙,谈何容易?
把这一番念头理清楚之后,玉龄就将这个想法抛在了脑后,希望永远都不要有机会再去想起来才好。
胤禛还不知道自家福晋心里正转着如果他变心了就把他的羽翼全部折掉,让她只能当个没实权的王爷,老老实实留在自己身边受折磨的可怕念头,正在朝中忙着出征前的准备。
大概是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整个冬天宫里都显得十分的肃穆,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也显得没有那么热闹来了。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才过完年没多久,圣驾便正式出征西北。
临走的前一天,胤禛的表现也跟平时没什么不同,下了朝之后,便回来逗儿子玩。弘晖现在已经快五个月了,靠着垫子的话,已经可以坐起来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放进嘴里尝一尝,以至于玉龄和身边伺候的人,都不敢戴复杂的钗环,就怕被他抓住。
胤禛将腰间系着的玉佩解下来放在儿子的眼前晃来晃去,引得弘晖一直伸手想要抓住玉佩下面的流苏,可惜总也够不到,于是他就垫着身子往上够,一个不小心重心没把握好,就直接一头栽倒在了软榻上,一直滚到胤禛腿边,惹得胤禛哈哈大笑。
玉龄在一旁看得一脸黑线,想笑又想给自己的儿子留几分面子,最后只能转移话题,“爷……东西我都收拾好了,让苏培盛去看看,有没有落下的。”
胤禛点了点头,转过来看着她,“福晋辛苦了。爷离京之后,京里的事情,还有儿子就都交给你了。放心,等爷回来,大概就能出宫开府了。”
“我知道。”玉龄说,“我在京城里,没什么不好的,就算遇到了事情,也能找人商量。倒是爷在外面,要多加小心。”
虽然知道康熙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太危险的事情,至少不会直接上前线杀敌,但是毕竟是去陌生的地方,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万一有什么变故呢?玉龄自然也会担心。
“这些爷都知道,再说爷身边那么多人,不可能出事。”胤禛不甚在意的道。
玉龄抽了抽嘴角,四爷你知道自己刚刚已经立了个flag吗?这种时候说不会有事,往往就一定会出事啊喂!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后玉龄决定,还是应该要做点准备,未雨绸缪。
所以等胤禛睡过去之后,玉龄翻开自己的日记,斟酌了小半个晚上,才终于落了笔。战场上的情形她根本不清楚,也做不出什么绝对性的预测,最多只能顺应历史写“此战清军大获全胜”这样的内容。但是对胤禛来说,这是不够的。
第二天胤禛起床时,玉龄郑重其事的交给他一个锦囊,让他一定要戴在身上。
胤禛出了门就直接打开,里面放着的是一张画,胤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画的是什么。落款的地方四平八稳的写着两个字:东南。
第57章 锦囊妙计
康熙二十八年,大清朝跟沙皇俄国在中俄边境签订《尼布楚条约》,沙俄被迫退兵。但是其攻略中国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消退。不能正面跟清军交战的沙俄选择了迂回策略,暗中勾结漠西蒙古的准格尔部,支持其叛乱。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征,大败噶尔丹,使其狼狈奔逃。
这几年来,康熙一直都在防备噶尔丹再次叛乱,因此年年巡视招抚蒙古诸部,甚至将自己第一个长成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嫁到了蒙古。
前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巡幸塞外时,曾下旨诏噶尔丹前来会盟,噶尔丹非但没有前来,反而出兵进入喀尔喀,康熙便决定诱噶尔丹南下围歼。为此去年他在塞外跟蒙古诸部联盟,并调遣兵马,更是于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亲征。
这一次亲征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事前做了足够的准备,正式出征时共有九万军队,分成三路对噶尔丹进行包围夹击。
胤禛并没有跟着康熙的中路军走,而是跟着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所率领的西路军,从归化、宁夏一带出塞,深入沙漠,切断噶尔丹的后路。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事前做了那么多准备,可是进入沙漠之后,他们还是遭遇了一个根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高原反应。
这个问题来势汹汹,从没有在这边生活过的士兵几乎全部都中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这样的士兵还能够保持多少战斗力?费扬古因为这个问题忧心忡忡,弄得军中的气氛也是一片低迷。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清 完结+番外 (佛前青莲) 起点VIP2015-01-06完结穿越成四爷后院的一枚,某吃货表示, 咱不管受不受宠,(只要月银照发), 咱不管生不生子,(古代生...
-
农妇山泉有点儿甜 (吃鱼么狐狸) 晋江2016-01-19正文完结她上有娇怜姐姐,下有幼小弟弟。婶子尖酸刻薄,二叔惧内怕事。祖母厚此薄彼,堂弟飞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