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问道:“爷,要印的书目有哪些?”
齐浩然道:“《论语》《律典》这些是重点,教化之书多印一点,到时候苗民们要看书也不至于要抢着一本看。”
穆扬灵在旁边听到,忙道:“还有农书,医书,匠书,凡是关于水利方面的书籍也多印一些,既然印了水利的书籍,他们光看这个也看不懂,把有关于算术的书籍全都算上。”
“你说的这些虽实用,但都冷门,造价只怕高,”齐浩然问道:“我们家还有银子吗?”
“放心吧,这点钱还是付得起的,”穆扬灵道:“而且多印一点也没什么,到时候我们也可以给汉人的书院发一些,这些书都很实用,你们光读史书和四书五经有什么用?这些旁的书也要多看看。”
齐浩然『摸』『摸』鼻子,他连四书五经都不怎么看了好不好,又怎么会去看农书这类东西?
“那就每本都印二十册,十册给送到苗寨,另外十册各个书院送一些,你去和书局商议出一个书目来,给王妃过目就好。”齐浩然吩咐道。
飞白应下。
齐浩然送书旨在教化苗民,希望他们从内到外都归附大齐,只有学圣人语才能对汉人统治的大齐有归属感,所以他送的都是《论语》之类的教化书籍。
而穆扬灵则是想趁此机会提高苗民各方面的能力,所以附送了各种技术类的书籍。
别的不说,山里面这么多『药』材,苗民并不是都认识,他们一般只采自己熟识的几种,穆扬灵给他们送一本草『药』书,他们就能照着上面的图画找到『药』材,不至于让它们在深山里白白浪费。
陈家才一收到王府送过来的书就打开了,从箱子上往下拿,见一连二十本都是教化类的书籍,顿时有些烦躁,这王爷司马昭之心有必要那么明显吗?
再打开其他的箱子,却发现大多是农书,医书一类的书籍,顿时有些羞愧,他好像误会王爷了,王爷似乎是在劝课农桑。
陈家才微微有些羞愧,就叫人将书籍拿出来摆好,对酋长道:“岳父,王爷送来的书虽没有妹夫的多,却胜在实用,可见其苦心。”
酋长瞅了半响,还是只认得几个字,就问道:“都是什么书?”
“农书,医书等各类书籍,别的不说,只说这两种就是我们寨子里急需的。”
吉安叹气道:“我们遇到了一个好王爷啊。”
陈家才却笑道:“岳父该说我们遇到了一个好君主。”
吉安微微蹙眉,陈家才就道:“上次我去见王爷,与他恳谈了一番,谈及苗寨今后的出路,听他话中的意思,他这番行事都是皇帝授意的,”陈家才压低了声音道:“听说皇帝正打算立法,让我们苗民与汉人一般纳税,以后不得单独增赋加税。”
吉安心一跳,忍不住蹦起来,“当真?”
“岳父轻声些,”陈家才道:“还未定,但我看王爷的态度,皇帝是主张的,只是朝中阻力有些大,所以暂时拖着,现在赋税依然照着大周的来,但少则两年,多则三年,这赋税总要定下来的。”
毕竟免税也只免了三年,现在国家已经改了大齐,总不能还总是要大周的赋税法。
吉安目光炯炯,道:“我小时候听我祖父说起过世宗年间的赋税,那时候我们就和汉人纳一样的税,日子虽然也苦,但填饱肚子并不成问题,要是,要是皇帝也能像世宗皇帝一样待我们苗民,我一定誓死效忠大齐。”
陈家才眼眶微红,低声道:“岳父放心,当今皇帝武将出身,行事很果断,他既然有此心思,总能成的,就算等得久一点我们也有耐心。”
吉安很高兴,“只要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就好。”
一个王爷和一个皇帝的支持,影响是不一样的。
齐浩然支持他们,他们最多只能在他的任期内好过一些,可若是一个皇帝支持他们,那就意味着他们苗民能在他当政期间都能过得好。
任期只有三年或六年,以齐浩然的受宠程度,他不会在这里超过两任,但齐修远正青春鼎盛,少说还有二三十年能活。
二三十年啊,苗民已经可以成长起两代了,只要想想他们只需要和汉人交一样的赋税,没有多余的捐税,没有多出来两倍的劳役,吉安觉得自己就是死了他也能笑醒过来,他太祖宗遇到的好日子说不定他也能遇到。
说不定他运气更好,要是遇到大齐后来的皇帝孝顺,不改父志,那他们苗民就又有十几二十年的好日子过……
想想吉安都觉得心头火热火热的。
吉安兴致勃勃的问道:“家才,快要过年了,你说我们要不要给皇帝献礼,也好打一下关系。”
陈家才转了转眼珠子,道:“问一下齐王爷的意见吧。”
第646章 礼单
刘大黑赶在年前将金花娶进门,苗寨敬献的年礼也在年三十前赶到了京城。
齐修远收到礼单时总算明白礼部的官员为何一脸便秘样了,因为苗寨所送全是黔南土特产。
敬献给皇帝的土特产就不是一般的土特产,比如说邕州每年敬献的荔浦芋头,都是芋头,那能和农户家吃的芋头一样吗?
蒸熟后只轻轻沾一点白糖,堪称世间美味,每年邕州都要送一批荔浦芋头进京,京中如此多的权贵,也就秦相能在那时节和皇帝一样收到这种芋头,其他官吏要吃,得靠景炎帝的赏赐。
拥有这种“土特产”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是大福,因为只要任期不出大问题,每年的“土特产”有数目的进京,那么他们升官发财就不是问题。
但对当地的百姓来说却是噩梦。
这东西要是好种还罢,要是不好种,为了保证质量和产量,官员会强制性的要求百姓种植,偏他们种出来的东西会被低价收走,作为官吏升官发财的工具。
而百姓没有种植粮食,种植“贡品”的收入又远远不能养活家人,所以进献“土特产”就意味着朝政开始腐坏。
前两天一收到黔南送上来的快折,说黔南苗寨敬献了一批当地的“土特产”,朝臣借惊,然后纷纷叹息,觉得齐浩然到黔南后动作也够快,竟然能跟苗寨打成一团,都能使他们敬献东西了。
但同时不少人也忧虑起来。
大齐刚立,按说还不到收这些贡品的时候,谁知道会不会由此破坏黔南民生?但黔南是齐浩然辖区,大家都不敢在朝中当庭提出反对意见,有识之士只能感叹一句“时不待我”,然后就忧虑起来,希望别的地方不要效法。
而有些人却磨拳搽掌的想要大干一场,想着什么地方也有能让皇帝开心的“土特产”。
齐修远却知道弟弟不是把心思用在这方面的人,怀疑是范子衿主持,但又觉得子衿聪明,按说不会出此差错,因为不知详情,他只能面无异色的静观其变。
今天收到黔南的礼单还有弟弟的信,齐修远才知道,原来这是弟妹搞的鬼。
送来的“土特产”是真的土特产,在黔南街上几文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不要太多哦。
齐修远却发出愉悦的笑声,朗声道:“这特产甚和朕意。”
底下的礼部官员撇撇嘴,东西是荣郡王送来的,就是一坨屎您只怕也会说合意。
齐修远挥手将礼部官员打发走,让人将荣轩和严渡叫来。
齐修远登基后没多久,就给前朝严太傅平反,将挂在他身上的骂名去除,说他危难之际,敢于为国,反陷自己于不义,可敬可佩,谥号“文正”。
古人与时人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从唐始,“文正”就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轻易不与人。
大周立国两百三十八年,出过无数的文臣武将,也只有五人能得“文正”谥号,其中三人还是世宗时封的,算是开国之臣,而后俩人也是治世能臣。
而严太傅,大周之臣,却是在大齐受封,还是大齐第一“文正”之臣,历代谥号“文正”的臣子莫不受人敬仰,流传于后世,成为一代名臣。
而皇帝给严太傅谥号,也算结束了文人和百姓们对他的争议,算是认可了他前朝提出的和谈之策。
严渡在收到圣旨后,第一次从严府出来,跪在门口痛哭失声,之后就带着儿子严复跪在宫门恳求起复。
这也是后世有名的“父子宫门报君恩”的戏折子。
齐修远当时正是用人之际,严渡和严复的才华人品不用说,因为他加封严太傅,更是对他忠心耿耿,荣轩虽也能干,但威望不够,行动总是受制,齐修远干脆就让严渡为右相,和荣轩一起合作。
荣轩本就钦佩严家风格,严渡也正对齐修远万死不辞,所以俩人只磨合了半个多月就合作甚欢了。
俩人相携而来,都不明白皇帝怎么这时候找他们。
齐修远笑盈盈的将黔南的礼单交给俩人,笑道:“两位爱卿觉得这份礼单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攻略 (桃李默言) 2016.01.12完结沦为炮灰有仇没报,遭人欺骗,凄惨的死去,怎么破?没事,有重生!沦为路人过得平淡,不如同龄姐妹,内心郁闷...
-
重生五世 完结+番外 (七杯酒) 晋江金牌VIP2016-01-01完结杜薇的命格奇特 从罪府丫鬟到皇宫宫女,她活了五世,而前三世要么自杀,要么被陷害,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