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众大臣最后商量的策略是先把叛乱平定,然后再想法收回被西夏占去的城池,不行再和谈。
既然现在西夏大军已经不进攻了,齐浩然做什么要去惹他们?这不是给大周招祸吗?
景炎帝气得牙痒痒,就问传讯兵,“齐浩然为何抗旨不遵?朕是让他去剿匪的,不是去打西夏打军,他连匪和胡人都分不清楚吗?”
传讯兵只负责传讯,几乎都在路上奔波了,所以他还真不知道齐参将为什么会抗旨不遵,只能低着头装鹌鹑。
户部左侍郎却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趴在地上哭道:“皇上,皇上,西夏大军屠了嘉远县,全县及底下的乡村无一幸免,十万人,就这么没了,连老弱妇孺都没放过,圣上”
景炎帝面色骤白,跌坐在龙椅上,干涩着嗓子问道:“此事散开了吗?”
“还未,但瞒不住的,嘉远县是西夏占的最外围的一个县城……”
“皇上,如此就能解释得通齐参将为何会在此时与西夏大军交战了。”
“齐参将于此事上倒并没做错,皇上,若是我们对此事毫无反应,只怕百姓们心寒,于平叛无一丝益处,还请皇上宽恕齐参将。”
皇帝干涩的问道:“那西夏再次进攻怎么办?”
殿下一静,严渡就站出来,问道:“皇上,是否我们退让了西夏就不会再屠城,百姓就能谅解朝廷?”
景炎帝静默不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要是不反击,西夏大军只会变本加厉,他们治下的汉人只怕会被随意屠杀,而大周的子民见状只会对朝廷更加失望,加入叛军的人只会更多,这简直是一个死循环。
可他们出兵了,又会把本已经停止战争的西夏拉进来,大周依然是腹背受敌,景炎帝露出苦涩的笑,似乎不管怎么走都是死局。
这些该死的西夏蛮子,明明情势都已经在好转,为什么要屠城?
“秦相一直在西夏周旋,为何至今不闻音响?屠城这样大的事,秦相难道一点未察觉?”
提到秦相,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愤怒起来,实在是秦相太会躲了,自从去西夏谈判以后,一开始还能传回来一些有进展的消息,但大半年过去,人还呆在西夏,消息也照传,但根本就全都是废话,朝中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
皇帝也微微蹙眉,同样对秦相不满,他本来想秦相能够和西夏谈妥,然后议和,没料到他那边一点进展都没有,最后还是靠齐修远的计谋才让西夏稍退一步。
皇帝垂下眼眸,就果断的下令申饬秦相。
在屠城之后申饬秦相,无疑是将责任推到了他身上,心思灵活的臣子心下微寒,而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的则是单纯的愤愤然。
严渡随着众臣退下,他站在台阶上看着匆匆来去的臣子,又转头去看他们办公的地方,叹息一声。
回去的时候就和严复说,“为父想要辞官。”
严复静默了片刻,道:“只怕皇帝不允。”
严渡点头,“所以为父打算生病,你祖父是他的老师,又一手将他推上那个位置,结果落得那样一个下场,今天崇政殿上的事你应当也听说了,秦相辅佐他近二十年,推出去的时候都没有多思虑一番。”
所以父亲这是对皇帝寒心了?
严复并不相劝,大周能不能保住都还不一定呢,反正他对这个国家,这个君王早就绝望了。
西夏屠城的事一传播开来,百姓的激烈反应还在景炎帝和朝臣的意料之外,借由此事,各地叛匪纷纷称王,直接传号各地,大周不仁,天要亡它!
而饱受战乱之苦的穷苦百姓大多直接带着家人就近找了个政权就入军了,反正做大周人也是死,不做大周人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天。
叛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剩下的百姓则在景炎帝对秦相申饬的圣旨出来后想起了这号人物,于是轰轰烈烈的清君侧运动出现了,叫喊着处死秦相这个卖国贼的百姓差点被通往皇宫的那条大道给堵了。
一向安静平稳的临安城也有些混乱起来了,这时候就显出府外有禁军把守的好处来了,至少听着外头闹哄哄的声音时,穆扬灵一点也不害怕有不长眼的冲撞到齐府。
第534章 钦佩
穆扬灵虽不出门,但还是从下人那里知道了外头闹腾的有多厉害,不说临安城的百姓结伴在衙门口或大道边要求铲除奸臣,甚至附近几个城县的百姓都结伴而来请愿。据说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多向当地衙门表示清君侧的意思,有的还跑到寺庙里去烧香拜佛。
事情越闹越大,穆扬灵和李菁华都直觉不对,这后面似乎有一只手在推动似的。
“一开始只说清君侧,说秦相在西夏不作为,后来就翻出了秦相旧账,到现在,西夏屠城都变成他指使的了,”李菁华蹙眉担忧道:“临安城声势不小,不知会不会被人挑拨混乱起来。”
以前不管外面怎么闹,临安城总是安全的,可现在只是因为一个秦相就闹得有点大了。
穆扬灵也有些担心,闻言道:“我已叫人做了准备,嫂子也把要紧的东西放起来,预防万一。”
李菁华点头表示明白,压低了声音道:“秦相只怕是活不成了吧?”
“反正他也快回来到了,到时候就知道了。”穆扬灵虽如此说,但也已经确定秦相多半是活不成了。
以皇帝那样的性格,他本来就忌惮秦相,怎么可能不趁此机会除去?
作为齐浩然最讨厌的一个人,穆扬灵对秦相的了解并不低。
齐浩然还是半大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嚷嚷着秦相是奸臣,袁将军是英雄,可见秦相的名声有多坏,何况,他的知名度和袁将军可同比。
但穆扬灵一直觉得一个坏人能做得这么成功还是很厉害的,所以在齐浩然偶尔的一次骂秦相时就问了两个问题,“秦相既然这么坏,那皇帝为什么还这么喜欢他?丞相只需要讨好金国和西夏就能当好了吗?”
如果是别人听到这话,多半以为穆扬灵是在反讽,但齐浩然知道穆扬灵是真的在提问。
齐浩然一向在穆扬灵面前表现强大,所以他把问题放在心底,跑回去问他大哥,之所以不问范子衿是因为他笃定他肯定也不知道,就是单纯的和他一样骂奸臣。
齐修远对弟弟的问题也有些诧异,但还是思索良久后给他答案。
皇帝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秦相不是一个好人,但秦相不用是好人,他只要对皇帝有用,对皇帝忠心就可以。
当时齐修远还没有造反的念头,因此对在弟弟面前如此剖析皇帝还是很挑战他内心的忠君思想的,但皇帝和自家弟弟比起来自然是弟弟重要。
弟弟也该接触这些政事了,官场险恶,偏他十多岁了还跟个孩子似的,齐修远也就不等他自行领悟了,开始细细的教他,顺便把范子衿也拉了来。
齐修远和荣轩给两人分析了秦相的生平,着重于当年被俘逃回后力劝皇帝议和的秦相。
可以说,秦相这个人的目的简直明确到粗暴,一开始或许是为了活着,后面则是为了权利。
但这人却又很有才华,不可否认,能把喜怒不定,脑回路很少在一个点上的皇帝哄得团团转是一个很大的本事,何况秦相政务上的能力也不弱。
他是丞相,又是户部尚书,最得宠的时候甚至还兼任刑部尚书,那么多的政务堆在他身上,他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还能把皇帝偷懒不批的奏折拿过来批阅,由此可见他的才华。
用齐修远的话来说就是,秦相的才华不亚于他的恩师严太傅,就是心思没用正,严太傅虽也算不上好人,但底线摆在那里,秦相却是为了升官和手中的权利毫无底线的人。
所以齐修远教表兄弟俩的第一堂官场和做人的课程就是,要有底线!
齐浩然他是不担心了,齐修远了解自家弟弟,脸上看着凶恶,但心地善良,手段也不缺,虽然笨了点,但没有大出息,也就没有大风险。
范子衿则不一样,这孩子很聪明,偏偏又没生对人家,估计是小时候被刺激狠了,所以就长歪了,等来到兴州府他发现后性子已经定格,很难再掰过来。
齐修远只能慢慢的感化他,暂且先说是感化吧。
言归正传,齐浩然被齐修远教导过后,跑去和穆扬灵显摆,穆扬灵自然也知道了秦相的许多事,齐修远官场年龄虽浅,但认识一向犀利,不仅齐浩然相信他,穆扬灵也很相信他。
所以只以齐修远话中秦相的性格和形象,他必定不能坐以待毙。
这样以自身生命和权力为最高目标的人怎么可能会甘愿回来赴死?
他们这些小人物都知道皇帝可能要舍弃他了,秦相那么了解皇帝的心思怎么可能不知道?
所以穆扬灵很不理解,秦相回来干什么,按说,他不是应该早逃早安心吗?
回到了临安城,再往外逃可要困难许多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攻略 (桃李默言) 2016.01.12完结沦为炮灰有仇没报,遭人欺骗,凄惨的死去,怎么破?没事,有重生!沦为路人过得平淡,不如同龄姐妹,内心郁闷...
-
重生五世 完结+番外 (七杯酒) 晋江金牌VIP2016-01-01完结杜薇的命格奇特 从罪府丫鬟到皇宫宫女,她活了五世,而前三世要么自杀,要么被陷害,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