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尘看着她的背影,黝黑的双眸不知怎的,竟泛起丝丝笑意,随即,他低头拿起一碗果醋,自顾自的喝起来。
身旁的丫环好心的提醒道:“王爷,那个碗袁姑娘她……用过了”她的声音有些微颤。
“那又如何,这两个碗,她都用过了。”他自顾自的喝起袁青为他调的苹果醋来。
丫环一脸惊讶,原来王爷早就知道了,那他为什么不说出来?为什么还要继续喝?
袁青一脸怒气呀,妈的被人调戏了,她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还傻愣愣的坐在哪,这算什么?不爽,反正她现在十分不爽。也说不出哪里不爽,反正就是不甘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为什么对他的触碰不嫌弃呢?要是别人,袁青可能早就跑去洗一百遍了……
“走路不长眼睛是吗?”袁青低着头,一脸怒容,走着走着前方传来一个好听却又带着怒气的声音。
“我撞到你了吗?”袁青不屑的抬头,看着近在眼前的俏丽女子,一点也没有欣赏的意思。
“以后给我注意点。”女子正是苏月,她恶狠狠的看着袁青,天使的脸庞也抵不过她恶狠的表情。
“这句话是说给你听的吧。”袁青不屑的冷笑道。
“哼,小人,就算当初你不肯帮我去求阿尘,我现在还不是回来了?”说着苏月一脸媚笑。
“要是当初,你没那么多心眼,又如何被赶出去?”袁青语气是十分冰冷。
“给我住口,要是你再敢提以前的事,小心我把你舌头趴下来。”她恶狠的表情中露出一丝惊异。
“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说着,袁青抬脚而去,头也不回。
哼,嚣张?我看你能嚣张到几时?苏月看着袁青的背影,眼神是十分的毒怨,以前她苦苦哀求她,她的竟然没半点同情心,表情还那么决绝……不过,苏月怎么就不想,当时是谁想害死袁青的。
正所谓,你不是真心,何来要人家的真心?
苏月为重回秋州那是下了大血本呀,她秘密命人去把夏荷的家人抓来,夏荷被关在秋州王府的地牢中,不见天日,苏月要怎么让她知道她的家人在她手上呢?为此,苏月不惜重金买通在地牢工作的一个侍卫,这个侍卫是刚正不阿,却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他妻子病重,让苏月转了空子。然后又叫人去夏荷的老家柳州清泉,买通她周围的邻居,让他们一致赞同夏荷曾经与那两个囚犯是邻居,而且那两名囚犯还对夏荷图谋不轨,将她卖去青楼……
这一切被推理的合情合理,经过调查也确有此事,夏荷也认罪了,可以说一切都瞒天过海了。接下来苏月再喊齐太妃和五王爷来为自己说说情,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她现在即洗脱罪名,又能名正言顺的呆在王府。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现在的苏月明显要比之前沉得住气。
看来袁青是有危险了……
月湖酒楼,袁青有了五六天没来。酒楼还是日常经营,有了傅谦与诗秋助阵,酒楼的客人还是源源不断的。
当然,陈蓝的厨艺也是极好,人们来酒楼就是来吃东西的嘛。酒楼的服务也是不错的,小二对待客人的态度亦是毕恭毕敬,不仅这样还需要会察言观色,否则光热情,合不了顾客的心意又有什么用?所以袁青经常教导酒楼的小二,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服务者。
对了,橘子周报又有好几天没有更新了,袁青真是够忙的。
今天下午,淇汣来到酒楼,她拿来了积攒了很久都没有取出的信件,就是橘子周报意见箱里的纸条,纸片。人们又投来的很多消息。
袁青与淇汣慢慢看着,老规矩,好的留下,不行的就算了,毕竟报纸的面积就那么大,也写不了多少。
第十六章 平台
看看最近流行的话题,秋州女神。就是人们评选秋州的美人。
有很多人都写了自己心中的美女投入意见箱中,橘子周报不在线这几天,秋州日报就已经发表了秋州女神的排行榜。
看来,我们也不能落后了。袁青心中想着,开始统计人们投来的美女的名字。这些名字看着就很美的,可能本人比名字还要美上几分吧。袁青看着这些挺有诗意的名字,心中想到。
袁青在统计过程中,既然惊奇的发现,竟然还会有人投票给她……她不知怎的,心中竟比吃了蜜还甜,虽然她的得票只要四票,还是个完全排不上榜的。
好吧,这也说明,还是有四个人是欣赏她的。这样也足够了。
得票最高是韩倾缱,她得票为一百八十票,第二名是诗秋,就是在月湖酒楼跳舞的女子,她得票为一百四十三票,第三名是林纤芋这个有着林妹妹病态之美的姑娘,她得票为一百一十五票,第四名是上官忆樰,她得票为一百零八票,第五名是纳兰瑾,她得票为九十七票。
前五名就是她们了,袁青看了看她认识的只有两个,诗秋与林纤芋。
随后就是七十票,五十票的。林菀汐得了五十多票,排名第七,其他的也就没有几人投票了。不过秋州的美人还是很多的,但是能排的上号的也就只能不超过十个。
竞争是十分激烈呀。
诗秋能排到第二,与她空灵的舞姿是分不开的,她身段柔美,舞姿轻盈,宛如翩翩天仙,盈盈而舞。人们对她的印象自然是挥之不去。
至于林纤芋为什么得第三,可能是因为她的气质,虽带有病态,但却叫人怜爱不已,试问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子站在你身旁,她没有任何矫情而是自然流露的那种较弱,就算同为女子,也会对她怜惜几分。
每个排的上号的女子都是各有千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她们都是美中极品呐。
忙到深夜,报纸算是写好。
翌日一大早,那一帮写手就来到月湖酒楼,抄写报纸了,他们抄十张得五文钱,一张报纸卖三文钱……
当商人不坑点,怎么赚呢?
中午,报纸写完,月湖酒楼的几个伙计帮忙,在大街上卖报纸,下午报纸也卖完了。在小二卖报纸的这段时间内,只留下一个伙计,那也是在客人少的时候,否则怎么忙得过来?
秋州城,一处较为吵杂的地方,这里各色居民聚居,房屋不是很好,大多数人共住一个院子,难免会有些摩擦,争争吵吵也是常有的事。
一个小院,小小几间房屋,屋前空地也是袖珍,围墙围的也不宽,寸土寸金,自然不宽。
小院里,可谓是各种果香浓郁萦绕于鼻。推门而入,无风,却浓香扑鼻。这处小院就是袁青租住的小屋。
那么多果子汇在一起,自然香不可言。还好,水果这种不能放太久的东西,被他们稍微改造,放的久了,也比直接吃水果好吃的多了,这是个福音,至少对种水果的人来说是个好事。当然也能造福吃货。
各种水果按原定计划,各有改造,有些用时较长,比如苹果醋,干柿饼,有些用时短,比如橘子罐头,梨子罐头,或是水果酱料。
既然产品都有了,接下来就是需要一个平台,将产品卖出。
这个平台,需要找。毕竟那么多水果制品等着出售,也不能太过随便。一双鞋,在地摊上买,十把块钱一双,在一个像样的店子里出售,一百多,在专卖店卖,那就是成百上千了。
平台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袁青与淇汣并肩而行。
秋州城的地形,主仆二人算是摸清楚了,哪里人多,哪里人少,哪里热闹,哪里安静,哪里适合摆摊,哪里适合开茶楼,差不多都能估量一二。
秋州最热闹的街道,是城中的中心地段新华街。其他街道位于主干道的支道上,行人多多少少,也不至于冷清。每个街道的货品,店面分配都是根据需要来的,人多的地方,自然货品齐全,人少的地方,货品相对减少。
水果食品是吃的东西,不是主食,似乎可有可无。地位就和现代的零食差不多。秋州盛产水果,却无人把水果做成食品拿来贩卖,可能是他们不知道水果能做成食品,否则,谁愿意任卖不出去的水果烂掉,也不愿把水果加工成可长放的食品进行贩卖?没有,毕竟谁种水果,不是为了赚钱?放着钱不赚,傻吗?
若是市场上推出由水果做成的食品进行贩卖,这个秘密是纸包不住火的,可能聪明的人,半个月后同样能开一家水果制品店。
竞争……就如袁青办了橘子周报,没过几天林菀汐就办了秋州日报一样。
要知道,在秋州,种有水果的人不再少数。
恩,所以,袁青这个带头鸟必需要的占尽优势,否则如何与别人竞争?
优势,这是个问题,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优势,在古代的市场上,占了一个好的地方买东西是很重要的。比如你把店面开到一人少的地方,生意冷清,你能怨谁?要知道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会走多远的路来买东西?
除了固定的地方之外。(人们会不远百里的去一个地方赶集,主要是这个地方是固定的集场。)
袁青在秋州城兜兜转转,看来好几个地方,都适合卖水果制品的,卖吃的东西必须要在人多的地方,买衣服可以在较为繁华的地方。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人多的地方是住宅区,繁华就是人们愿意去走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商业中心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