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古代卖山货 (花生米13)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花生米13
- 入库:04.10
“这么大的人了,还像小孩儿一样打仗,你们就不嫌丢人?还是当爷爷当奶奶的人呢,就这样给小辈儿的做样子?啊?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得整这么一出,你们以为唱大戏呢?”村长的威严是谁都能挑战的?
赵边江和赵湖这时候才从外面回来,这两天他们天天上山去打猎,就算是打不着什么也不愿意在家时呆着。结果今天什么也没找着,赵边江的脚还扭到了,所以就下山回来了。谁知道这一进门就看到这个阵仗,两人都呆愣在一旁,不知所措。
“赵氏你先说乍回事儿?”村长是真心不想管这事儿,这两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可是现在他还不得不管。
“我想要分家,他不让,村长你说我家的事用得着他老跟着渗和吗?”赵氏看现在大家都在,再加上自己和李大白话彻底的撕破脸了,不如就干脆把事情给解决了。
“谁……”
“你闭嘴,我问你了吗?”村长把李大白话喝住,接着问赵氏道:
“我是问你为啥打起来的?”
“是他先过来找我,我才还手的。”赵氏认为自己理直气壮。
“你先动的手?为啥?”村长转过头问李大白话。
“她嘴里不干净骂的太难听了,我一时没忍住。”李大白话现在是有苦难言呀,他们两个这事儿就不能拿到台面上说。先不说他们合计要钱的事儿,就是赵氏骂自己闺女的话也没法往外说呀,真要说了,那磕碜的就是他闺女了。
“就为了这么点事儿?你们两还真行,我不管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破烂事儿,以后要是再打仗一家罚五百文。”村长一看就知道这中间还有别的事儿,他才懒得理会呢。说完就头也不回的去作坊了,那里的事儿可是比这儿重要多了。
大家看村长走了,也都回家去了。李家的人把李大白话扶走了,本来李大白话还想再说点啥的,不过看这么多人也就没有说。赵氏看大家都走了,就对院子里的家人说:
“都给我进屋,我有事儿要说。”李氏本想跟着去看看他爹,现在婆婆让进屋,就对赵湖说:
“他爹,我想去……”结果赵湖没等李氏说完就打断道:
“你没看见爹的脚扭了呀?”他知道李氏的想法,可是现在这样她根本就不能去。
“呃?啊?爹你没事吧?”李氏没有想到赵湖会拦她,再一看赵边江就马上和赵湖一起搀扶着老人进了屋。
“这是乍地了?”赵氏看被两人扶进来的赵边江问道。
“我爹的脚扭了,一会我用酒给搓搓。”赵湖答。
“这一天天的,净事儿,你说你还能干点啥?真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赵氏很是数落了一番。
“娘,你不是说有事儿吗?”李氏心里担心自己爹的情况,想要过去看看,就打断了赵氏的训夫。
“啊,对。都是你这个死老头子差点忘了正事儿,我要说的是分家。”赵氏的话就像炸雷一样,炸得赵湖夫妇呆愣不已。
“娘,这好好的乍还要分家呢?”李氏是满心不想分家,要是分了家那家务活谁干?
“就是娘,我们不分。”赵湖也马上表示,他以为自己娘是因为和李大白话打仗一时生气。
“不分?想得美你们。我说分就是分,你以为我在和你们商量呢?哼”赵氏很是不屑的看着李氏,以前吧感觉这个儿媳挺好的,现在乍瞅乍不顺眼。
“娘这是为啥呀?”赵湖收到媳妇的眼神问道。
“瞅你那没出息的样儿?”赵氏看到赵湖那个听李氏话的劲就更生气,接着说:
“我明个就和你爹搬回村里的老房子去,以后这儿就给你们了,那些地啥的我也不要,不过呢你们一个月得给我五百文的养老钱。”
“娘,我们哪有那么多的钱呀?”李氏听着开头还挺高兴的,可是一听说要钱就立刻哭起穷来。
“少和我说那些没有用的,要是没钱行呀,那就和你大哥当年一样,净身出户。房子、地的全给我留下,现在你们自己选要哪样?”赵氏那可是相当硬气的,现在给你们东西你们就偷偷着乐吧。
“娘,那也太多了,少点行不?”赵湖的腰都快被李氏掐烂了。
“乍地?孝敬自己的老子娘的还带讲价的?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呀你。”赵氏的话从来就不允许家里人反驳。
“娘,你别生气,我们听你的,你乍说我们乍做。”赵湖看赵氏的脸色阴沉的吓人立马表态,气得李氏没活儿。
“行,那就这么定了,你们俩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给我收拾村里房子去?”在赵氏的心里认为自己对这二儿子真的很好,她把大房子给他们,地也没有收回来。至于别人是不是这样想,她从来就不会关心,总是相当自信的认为她想的就是对的。
============================================================================
感谢书友140618135223371的打赏,真心感谢一路支持的书友们,花生米一定尽力写文,如有不足请各位书友指出。为了特别感谢书友140618135223371的打赏,今天加更一章。
☆、第四十六章 新方向
在不知不觉之中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三年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总体来说不是好事多。
首先是赵河现在终于能够简单的表达了,会说像饿、冷、困等一些单字,虽说没有完全变好,但对于敏儿和灵儿来说就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其次是铺子,她们在东街上只用了三十两就卖下了一个和那个棺材铺子一样大小的门面,后面还有可以居住的小院子。说起这个来,还真是十分的有趣,当初她们打算租铺子的,可是一直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后来灵儿看中了这个门面的位置,它是从那个中心小广场一进东街的第三家,站在小广场上就能看得到。而这么好的地点按说值两三百两,那一百两总是值的吧,可是呢这个门面却是没有人来租更别说是卖了。原因就是这个房子是凶宅,这以前是一家布庄,老两口夜里睡着觉就死了,第二天邻居看他们没开门这才发现的。他们的儿子把两人下葬后就想把店卖了,继续回县里读书将来考功名,结果却是没有人卖,就是租都租不出去。这一空就是两年,正好被灵儿看上了,大伙纷纷劝诫她们要三思。可是灵儿却是不信那些,她觉得老人一定是煤烟中毒,虽说这个时代有煤,可是烧木柴也是有可能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氧化碳的。
最后敏儿立排众议用了三十两将铺子盘了下来,又花了十两银子按照灵儿的想法重新粉刷装修了一番。说到铺子就不得不说一下王大力,敏儿觉得王大力为人本份,身世可怜就想雇他当伙计,可是谁知他的叔婶那般无良将两人以三十两的高价跟敏儿签了死契。现在这两人都在铺子里头当伙计,钱氏是掌柜,王继宗是帐房还负责收购山货。
她们的铺子取名:山里人家。灵儿将整个门面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卖场,左边是皮草制品,包括一些大衣、帽子、暖手袖、护膝、耳包等,都是一些普通的皮毛居多,只有几件貂皮制品。中间是专营山货的,包括松子、榛子、山核桃、嘟柿、山荆子、木耳、蘑菇等。右边是乌拉草制品,其中最主要的是乌拉草纸和保暖性十分好的乌拉皮靴,其他的草编制品就是充盈货品样式平时卖的并不十分的好。
当初她们刚刚开店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生意,这让敏儿很是着急。后来灵儿找了个会打快板的人,灵儿自己编词儿,让他在南街、北街、西街边走边说。记得当时在白桦镇的街上总是听到一个高亢的男声:
“乌拉草,不得了,它是山中一个宝。冬天穿它赛棉花,吓得冻疮不来了。夏天穿它不伤脚,臭臭的脚丫没味了。你要不信试一试,山里人家把它找。山里人家在哪里?东街里头挂牌了。”
小孩子们觉得挺好玩,就跟着学当儿歌一样唱。慢慢的整个镇子的人差不多都会说了,这叫做山里人家的铺子也就被大家知道并有意无意的去看看,至此开业快三个月了才慢慢的打开销路。
赵氏和李大白话一战之后终于反目,现在敏儿每个月给赵氏一两银子的养老钱,老两口天天没事儿就是到处闲逛。尤其是赵氏见天儿的显摆她的日子多么好过,那李氏天天的如何的溜须她。自从她们分家以后,李氏就没有给过赵氏一文钱,赵氏是见天儿的跑去找李氏的茬儿,敏儿见状将养老钱提高到一两并暗示说。两个儿子要一样的孝敬才行,要是二叔家一文不出的,那她也就不出了。赵氏因为这个从不到敏儿面前来,每个月都是灵儿把钱送去,而李氏那里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赵氏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要钱,这回李氏是尝到当年王氏的滋味了。
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灵儿,别看她只有七岁那个头却是不矮,比敏儿才矮了一头不到。这让敏儿十分怀疑这妹妹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后来还是王大夫给做的证明,她是正常的才算作罢。现在村上的人都知道这个作坊是她们姐俩的,也知道她是因为蛙油起的家。但是现在蛙油价格不高不说,医馆收的量还不多,所以并没有出现灵儿开始担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