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古代卖山货 (花生米13)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花生米13
- 入库:04.10
几个人在未时正(14:00)的时候到了王二拐家里,当她们见到那所谓的家时,泪水一下子就滑落下来,止也止不住。只见,那是用木头搭的茅草房,很是破旧。旁边是一个只有茅草顶的一个“凉厅”式的厨房,此时正在熬药,很远就能闻到药味。院子也没有正经的篱笆,就那么敞着,收拾的倒也还干净。此时有一个妇人低着头在搓麻绳,时不时的还抬头看向那熬药的火炉。走近些能清晰的听到屋里的咳嗽声和人语声,只是听不清说的是什么,估计是一些安慰的话吧。不说俩姐妹,就是张婶的心里也很是沉重,以前就知道王氏的家里不太好过,没想到居然是到了这样的地步,那茅草屋子,到了冬天可乍过?还不得冻死呀?
“堂婶,你家来人了。”王大力看钱氏只顾着搓麻绳,没有发现有人来,就出声提醒了一下。
“大力,这是?”钱氏看向张氏等人,很是眼生,不知道是谁只好问向王大力。
“舅母,我是敏儿,这是我妹灵儿,这个是我家的邻居张婶。”敏儿上前介绍道,这还是她们第一次来姥娘家呢,以前和奶奶一起过没有来。后来分家了,可娘的身体也总不好,总是说来却一直也没有来成,谁成想现在她是来了,可是娘却是永远也回不来了。想到这儿不免双眼含泪低泣起来,钱氏一听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小姑子家的孩子,忙上前招呼。
“呀,都长这么大了,这一晃都十多年过去了。快坐快坐,娘,你快来看看谁来咱家了。”钱氏忙把房根底下的几个小木凳放到院子的树荫下,边招呼几人坐下,边向屋内大喊。灵儿看她双眼含泪,很是激动的样子,心里那最柔软的地方也开始冒着酸水。
“谁来了,值得你这大呼小叫的。”随着说话声传来,一个头发全白,满脸皱纹背有些弯的吴氏从房门里出来,当她抬头时,俩姐妹忙跑过去叫道:
“姥娘,我们来看你来了。”吴氏激动得差点坐到地上,多亏了早早起身的张婶一把扶住。
敏儿和灵儿又随着老人进屋内去见姥爷王海,只见老人的身体极其瘦弱,完全是皮包骨的样子。咋看之下有些吓人,绕是灵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心里也是咯噔一颤。
半晌,几人出得门来,才在院子里坐下聊天。
“哎,这家里也没个待客的地儿,只能让你们在院子里坐坐了。”吴氏很是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的姥娘,我们又不是啥外人。”灵儿看着这个面相与自家娘亲相似的吴氏,心中倍感心痛,她和赵氏的年纪差不多却比赵氏老了十多岁甚至更多。
“哎,这日子过得……连你娘的……”老人说不下去了,只能伏在钱氏的肩头低泣。钱氏见此轻叹口气,接着说:
“当初你娘出嫁的时候,就把你奶给的所有的钱和东西都留下了。就一个人上了轿子,因为这事儿你奶心里一直不痛快,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呀,要不也不能要你娘的东西。后来她怕你娘帮扶我们就断了你娘和我们的联系,就是过年过节的也不让回来。后来你娘的身体弱,我们这边也没法去,这一来二去的十多年了也没说见上一面。直到前两天来了信儿,说你娘……我们不是心狠,而是没脸去呀,就你奶那样的人,我们去了也只是给你娘丢人。没办法,我昨个和你舅在你娘的坟头烧了纸,向她告了罪。”钱氏的话,让灵儿心中更回坚定了信念,只要自己有吃的,不决不让他们饿着。
“舅母,我们现在和我奶断了关系了,现在住在屯西第三家。你们有啥事儿就让人给我们姐俩捎信,我娘虽然没了,可咱们还是亲人,可得走动起来呀。”敏儿一听他们心中并没有忘记娘,原来那点不痛快一点也没有了。再看吴氏和钱氏没一块好布全是补丁的衣服,也有了帮扶之心,就当是替娘尽孝了,相信娘在天上也会高兴的。想着,敏儿还抬头看了眼天空。
灵儿倒是不知道敏儿的想法,她现在头痛的是王海的病,看他的样子估计也挺不了多久了,可惜她也不会什么医术啥的。再就是这个家完全不可能过冬的,就那个到处露风的茅草房子,就是超人也活不了呀。
“舅母,这房子?”灵儿轻声问着,一边还用手给吴氏顺背。
“年初的时候搬过来的,原来的房子抵给人家了。咱们欠人家的钱,一直也还不上,所以就拿房子抵了。”说起房子来,钱氏也是犯愁,这冬天可乍过呀。自己娘家过得也不是很好,这三个孩子也不能总住在那儿,就是爹娘不计较,这兄嫂弟妹的也不干呀。
“那现在咱家还欠谁的钱不?”敏儿现在对钱有着超强的敏感,几乎一下子就能联系到钱上面来。
“还欠几户人家的,加一起差不多得三两银子呢。这不你舅上山去了,看看能不能打到啥大家伙,这总是欠着人家的也不是个事儿呀。”钱氏心中苦涩,她知道这个家要不是给公公治病也不至于这样,可是让她眼看着不救,她还真是做不到。眼看着治了十几年,结果人治成这样,房子、地也没了,现在她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十八章 敏儿的砍价神功初练成
“舅母,咱这村里有没有空着的能过冬的房子卖的或是租的呀?”灵儿手上还有十两银子,她想着要是还了银子后,能卖就最好,实在不行就先租。等她的蛙油卖了就又有钱了,到时候再做打算也不迟。
“咱这儿哪有谁家有空房呀,都是住着人的。”钱氏虽不知灵儿为啥问,但也照直说了。
“村头的老张家这两天就要搬到镇上去了,就是不知道他家卖不卖房?”一直在边上没说话的王大力开口道,他天天去镇上消息要比整日在家的钱氏灵通一些的。
“离这儿多远?”灵儿一下子来了精神,只要是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后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也不是太远,就是咱们一进村看到的第一家,你还说他家有啥味儿来着?”王大力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哦,那个充满田园气息的房子呀?”灵儿一下子跳了起来,那可是很不错的房子呢,房子建得很是大气周正,重要的是院子里还有许多的果树和花草,就连篱笆也不是这里常用的荆棘,而是一大片的牵牛花。特别像她在现代去过的特色农家院儿,当时就顺口说了出来。要是能把那个房子买下来就太好了,只是不知道自己手上的钱够不够,早知道在王大夫那里预支些银子就好了。
“对,对,就是那个,他家有两个儿子,十多年前跟着亲戚出去跑买卖听说是赚着钱了。前年的时候,他家新盖的房子说是将来给儿子们住啥的。结果他家大儿子今年开春回来不久,就在镇上开了个布庄,就是咱们去的那家。前一阵子又在镇上买了个两进的大宅子,听说还有丫头婆子啥的呢,这两天就要搬走了,村里的人都知道。”王大力也是听自家婶子说得多些,再加上从一起拉活的人们那里听来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舅母,咱们一起去问问。”灵儿说着,就拉钱氏的手,入手的触感让她的心又是一紧,那哪里是手呀,简单就是像是拉着个干枯的老树根一样。再拾头看她的脸,更是惨不忍睹。刚才没有注意,现在细看才发现,她的两个脸颊上都有一大块的黑紫的斑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冻伤,脸色蜡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眼角的皱纹也有千沟万壑一般,写满了沧桑。那干枯的头发更是焦黄一片,还没有路边的枯草耐看。由此可见,钱氏为了姥娘家可没少吃苦呀,以后定要对她好些。
“啥?看啥房?”钱氏完全根不上灵儿的思路了,本以为就是闲聊的,没想到这个孩子居然要去看房。
“走吧,去看看也没啥,又不要钱。”敏儿知道灵儿的打算,和妹妹对视一眼,看妹妹胸有成竹的样子,就知道她又有法子了。
“姥娘,你在家里等着,有啥话呀,等我们回来再说。”灵儿看吴氏一脸的着急,忙安抚道。
“哎,香她娘,你就带孩子们去吧,看看花草啥的也好啊。”吴氏以为灵儿喜欢那个院子的花花草草的,其实那里是村里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了,要是遇到张家奶奶心情好还会给几朵戴呢。就是自家的小孙女也有事儿没事儿的往那儿跑,只是大多的时候也不见得能得到。
除了王大力在王家陪着灵儿姥娘顺便看着车上的东西,剩下的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张家的门前,他家的大门此刻正开着有人从里面往马车上装东西,看到钱氏过来很是不屑:
“你们这是?”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的男子,看样子生活得不错,身上穿着细棉的衣裳。
这个时代的布料有着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皇亲国戚才能着精绸;有官身的可以着中绸;一些如皇商或是祖上有官职现在是一方乡绅的,再就是有功名但没有入仕的,也或者是富甲一方的巨富可以着次绸,当然了也有那不是巨富的也会做上那么一件两件的充门面,也没有人去深究。这里的精、中、次指的是绸缎的质地,精绸薄而紧致,具有光泽,并有垂感。属于皇室专用,市面上是难得一见。中绸相比精绸略有差异,只是光泽与垂感稍差,单凭肉眼不易分辩。只有将两种绸缎放在一起才可看出端倪,当然了行家自是一眼便知。次绸就相对于以上两种就要平民化许多,在市面上很是常见,相比于前两种要厚得多,只比棉布薄些。光泽度也要差,如果说精绸的光泽度是五,那么中绸是三,次绸只能勉强算是一了,也就是比没有光泽度的棉布亮堂一些而已。至于垂度还好和中绸差不多,只是质地没有那么细致,但也很是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