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岳表哥不一定会去边关”。
“那万一去了呢”?陆明悠不置可否。做大英雄的妻子压力太大,她没打算名留青史,日子混得过去就行了。
陆老爷不说话了,要是岳飞真去边关,他还真舍不得把娇娇的女儿嫁到边关去。离家太远。
后来,陆明悠便发现岳飞表哥来找她的次数少了。
但是走了一个,又来一个,陆明悠扶额,莹表姐啊,您家宝贝儿子才十二岁吧。凑什么热闹。
陆明雅的闺蜜好友赵莹也插一脚。礼郡王表示双手双脚支持妻子的行动。
陆夫人委婉表示,两人年龄的差距。
赵莹大手一挥:没事,女大三抱金砖。
陆夫人……
陆明悠干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窝在家里当一个米虫。
庆历三年乙巳月己卯日,宣宗昏睡一日,太医查:劳累所致。
六月二号,太阳照常升起。
陆明雅去推还在熟睡的赵端奕,小凳子已经隔着帐子小声喊了许久,但是赵端奕依旧没醒。
“皇上,上早朝了”。陆明雅起身在赵端奕耳边道。赵端奕没反应。陆明雅奇怪,伸手去推赵端奕,赵端奕还是没反应。
“赵端奕,赵端奕,赵端奕”。陆明雅慌了,一声比一声急,也更加大力的摇赵端奕。
“快,快去请太医”!尖利的声音划破宁静的清晨。
“皇上龙体有恙,有事上奏折,无事退朝”!小卓子将退朝两字拖得老长。
金銮殿一片嗡嗡之声。王安石一把拉住小卓子:“公公,皇上到底怎么了”?
“奴才还不清楚,太医正诊治呢,还请王大人松手,奴才赶过去伺候”。小卓子被人这样无理拉住,本就不好的心情更加不好。若换做别人,他早就甩袖子走了。
陆书意在御书房整理折子,也是心不在焉,他时不时看向栖凤宫的方向,那是后宫,他进不去。
“卓公公,皇上好些了吗,醒了吗”?陆书意见小卓子进来,忙拿着一杯水上前去关切问道。
“是中侍大夫,”小卓子给陆书意行了礼,接过陆书意手里的水,缓解要冒烟的嗓子:“谢过中侍大夫。皇上还是没醒,太医说过于劳累所致”。
“那说了什么时候会醒吗”?陆书意追问。
“那些太医说了一堆之乎者也,奴才没听明白”。意思是太医也不清楚。
“谢谢卓公公告知,这小钱公公拿去买一点润喉片含着吧”。陆书意失落但是礼数还没忘,递给小卓子一个荷包。小卓子愁眉苦脸接过,他确实需要润喉片。皇上不醒这是国家大事啊。
皇帝昏睡,帝都似乎也睡着了一般,寂静无声,各怀鬼胎的等待着。夜幕西沉,有人勾起嘴角,有人却失魂落魄。
但是,第二天,皇帝却出现了。赵端奕又醒过来了,群臣欢呼,不高兴的也要装高兴。
赵端奕醒了,陆明雅就有点倒霉,赵端奕昏迷不醒,她完全慌了手脚,若不是小卓子,小凳子还机灵一些,一个去请太后,一个去金銮殿安抚朝臣,这皇宫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如今,陆明雅就被太后训着。
“若不是皇帝跟前的太监还得力,你就等着宫里大乱吧,一点事也不顶用,亏你还是一国之母”。
“母后,”跪在地上的陆明雅,抬起头哀哀叫了声,“当时皇上怎么也摇不醒,我,我就什么也想不起来,母后,我让您失望了”。陆明雅垂下脑袋,她才发觉,不在意赵端奕,不想他什么都是假的,她一直深爱着赵端奕,恐怕她自己都没发觉。
“你啊,哀家都不知道怎么说你才好,起来吧。”太后把陆明雅扶起来,这儿媳也是个傻的,一颗心都陷进去了。这两人哦,就相互折腾吧。
赵端奕倒是暗自窃喜,他这一昏睡醒来,雅儿对他温柔小意,他走到哪,雅儿都想跟着去,赵端奕满意极了。谁说皇后不爱皇帝?
庆历三年七月十号,皇帝再次无根无据陷入昏睡三日,太医检查无果。
而后宫慎刑司介入,却把皇帝昏睡的源头隐隐指向东宫。陆明雅的皇后之位与赵思源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陆明悠只能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赵思源你那张贱贱的嘴该收一收了。
陆明悠及笄
赵端奕醒来,朝臣委婉建议太子应该去大相国寺给皇上祈福。
庆历三年八月十九,太庙前两根柱子上的龙都掉下来了。
钦天监:幼龙长成,两败俱伤。
我擦,这不就明着说因为赵思源的存在,皇上才昏睡的吗?这悲催的娃,陆明悠觉得他能稳稳当当活到现在都是奇迹了。
赵端奕:朕……。
还没说完,他就又睡过去了。这一次整整睡了一个月。
太后懿旨:平西王,镇南王,监国,太子从旁协助。
二皇子党对没能把太子整走表示有点不满意,但是无论怎么说,太后都不太信任太子了。
好玄,赵端奕在陆明悠及笄之前醒来了,他依旧生龙活虎,没有感觉半点异常,身体倍儿棒,除了睡时间长了,饿!头脑清醒,脑子没抽,还是那个看着脾气好其实脾气不好的□□皇帝。
这一次,赵端奕终于把变法推行下去了,王安石是主要变法者。陆明悠看着官报上的内容,变法内容大致没变,和历史教科书上写的产不多,第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条例司: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
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汴京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保甲法: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还有改革赋税的方田均税;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
同时还新修水利。
军队改革
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
保马法仁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军器监法,十月颁行免行法。十一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改革科举
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庆历四年,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庆历五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陆明悠看了看,青苗法是早就被历史批评的,因为贫民完全没有钱啊,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他们根本无法偿还。
还有市易法,陆明悠觉得这样,那国家还不如开一个国家银行,因为宋辽战争,确实花了不少的银子,国库空虚是能理解的。
还有那什么三社法,一看就不行,后世教育都不敢这么做,王安石,你不要太嚣张。这不是就把学生分了上中下三等吗?虽然后世的学校也分有重点班与普重班,但是界限也不太明显啊,三等就不需要了,两等就可以了。
最得陆明悠心的就是那明法科,艾玛,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吗?
裁兵法,陆明悠也不太赞同,你把人裁了就完了,什么后续保障都没有,人家一把年纪为国为民,临老,一脚把人家踢了就完事了,过河拆桥也不带你这样的,最起码的五险一金呢。养老费总得有吧,避雨睡觉的地方总得有吧。
陆明悠觉得他这变法的内容太值得攻击了。估计有的闹。
陆夫人才不管这些,她就忙着陆明悠的及笄礼。
相似小说推荐
-
庶得容易 (怀愫) 晋江金榜VIP2015.10.30完结女人唔易作,出头靠自强,风雨飘遥坐上后位的大姐,痴恋表兄耽误婚事的二姐,重生改变凄...
-
重生之谁家千金 (悄然花开) 2015.11.03完结林姑娘的上辈子过的太凄惨,前半生在爹娘打架的夹缝中生存,后半生因为全家被流放吃尽了苦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