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丐女小地主 (红粟)


  她的话音落下,拴住跟水生立刻答应着,就猫腰钻进草棵子里,往村口那边潜过去。
  小臭儿有些不想走,被吴小桐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还不快去!”
  小臭儿不甘不愿地撅着嘴,一溜烟儿飞奔进镇子里去了。
  “你在树下等着,我上树看着,等拴住他们打了招呼过来,就告诉你,你跑回去报信。”吴小桐一边选中一棵槐树准备爬上去,一边跟身后的小满说。
  小满有些憨憨的,平时话也不多,听着吴小桐这般说,一把拉住她,瓮声道:“我上树!”
  “你跑得快!”说完,不等小满回话,吴小桐就甩开他的手,身子一纵,手脚并用,飞快地爬到树上去了。
  这一番警戒,一番安排,最后结果完全出乎了几个孩子的意料。来的人既不是兵不是匪,也不是流民……呃,或者他们在外头也算流民,但到了双溪镇就不能算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镇子上的人,之前出去逃难,如今又回来了。
  镇子上的人回来,自然有一番热闹。
  留在镇子上的人,都过来相迎,又帮着这些人打扫清理家园,收拾安置。
  吴小桐回家后,也让霍氏和徐寡妇多做了米饭,放上猪油炒了一盆子腌芥菜、一盆子雪里红。让拴住和小臭儿带着小满和水生给刚回来的人家送过去。
  这一次回来的有三户人家。
  这三户人家原本在镇子上家境都算不错的,至少衣食都是无忧的。可经历了一回大难,三户人家有两户的房舍家当被烧了,另一户没有被屋舍的,经过这一场逃难,再回来,房子闲置了一夏天也破败的厉害,屋檐墙头上长了一蓬蓬衰草,窗户上的窗纸都破了,屋子里一层厚厚的灰土……
  这一户房子破败、脏污,总归还有个落脚之所,另外两家却连个避身之处也没有了。
  眼看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半大孩子在寒风里瑟缩着,吴小桐看着不忍,少不得暂时将他们带回酒肆里先安置着,避避风寒。老苍头则带着程充、徐褚和吴大壮几个,帮着那两户人家搭屋子……天气太冷,正经盖屋子是不成的,也就在原来的房屋基础上,将烧毁的废墟清理一番,借着原来的地基石头勉强搭起两间棚屋来,暂时有个遮风避寒的地方。
  这样的棚舍好搭,大家一起动手,到了天黑时分已经搭建完毕。吴小桐把自家的竹席子草苫子都搬过去,屋顶用了竹席和稻草苫子,又用了竹竿麻绳固定,一般的风雪是没问题了。门窗暂时没有,就挂了稻草苫子遮风。没有床,同样铺了厚厚的稻草,上面又铺了一床竹席子,倒也算防寒隔潮。
  眼看着三户人家破衣烂衫的,被褥一点儿没有,这么冷的天,怕是难熬。吴小桐又跟霍氏斟酌着,挤出三床铺盖来,一家送了一铺过去。有了这棉褥子棉被,至少老弱们夜里有个遮蔽处。再多的,吴小桐也拿不出来了。拿出三床来,她要跟霍氏、碧桃挤到一处,小臭儿和拴住也要挤一个被窝,还有被她抽调到跟前调理的梨雪和玉冰两个小丫头,也匀出了一床被褥。
  竹席子、草苫子,再加上三床被褥,都算救急了。
  但三户人家都没有余粮,差不多都是两手空空回来的。
  眼看着吴小桐还有心送些米过去,霍氏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姑娘心善,怜贫惜弱,可有些事,小恩小惠也就罢了,太多了怕是适得其反……”
  吴小桐怔怔地看着霍氏,看的霍氏声音渐渐低下去,有些迟疑着说不下去了,吴小桐却突然道:“嬷嬷说的,我懂。我也是看着不忍,一时没想到那许多……是我疏忽了。”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吴小桐还是知道的。还有句俗话,救急不救贫,意思也差不多。
  这三户人家,她跟镇子上的人帮着搭房子,送些应急的用品过去,已经是尽了邻里之谊了。收起来,她送过去的三床被褥已经很厚了,三床被褥,还都是新絮的上好棉布、棉花,一床怎么也得一两多银子了,就是好年景,在庄户人家也是大物件儿了,她一出手就是三床,差不多五两银子了,也算仁至义尽了。
  至于口粮,那三家都有青壮劳力,吴小桐琢磨了一回,跟霍氏商量:“嬷嬷,怎么着也不能看着那些人挨饿,这样,咱们拿出些粮米,却不是白给,让他们签下契书,以工抵债,依据借粮多少,确定做工的年限……你觉得如何?”
  霍氏眼中的忧心散去,转成欣慰:“姑娘此法甚好。只是,这借米不能咱们上赶着去……嗯,此事交给徐褚吧,散布消息什么的,他最拿手了。”
  吴小桐笑着点头:“此事就有嬷嬷受累铺排吧。用谁,怎么处置,嬷嬷尽管放手做去。”
  这件事交给霍氏,吴小桐也就不理会了。
  第二天,小臭儿和拴住跑去找其中一家的孩子玩耍……之前,他们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爬树下河的,都是从小玩大的伙伴。小臭儿和拴住还拿了两个烧饼过去,那个叫石头的小子一口气吃完一个半,才想起家里没饭吃的爹娘和姐姐来……然后小臭儿和拴住趁机给石头出主意,说胡家收了不少稻谷,胡家大少性子很平和,不如让他们爹娘去求求胡家大少,借些粮米度日。
  那小子犹犹豫豫地揣着半只火烧回去了,到了下半晌,天色都有些暗了,石头的爹爹才来到福顺酒肆里,求见胡家大少。
  也没用胡元辰出面,徐褚出面跟他说了几句话,就让他甘心地签了契书,他给胡家做两年长工,借了三百斤糙米回去。
  吴小桐知道的时候,石头爹已经签字画押按了手印,连米都借了这里的一辆平板车拉回去了。
  “这,是不是有点儿少?”
  石头家大小四口人,冬季里活儿不多,吃的相对少一些,每人每天一斤米的量差不多就够了。四口人就是四斤米,三百斤米只够他们一家吃两个半月的。这会儿刚进十一月,两个半月也就刚刚过年,连正月也没出,石头家就会断粮了。
  吴小桐这话音未落,霍氏跟来送契书的徐褚对视了一下,都笑起来。
  霍氏上前安抚着略显尴尬的吴小桐,笑着道:“姑娘不用忧心。那胡清泉既然给咱们家做长工,自然是要管饭的,就省了他们家一口人的口粮。”
  吴小桐眼睛一亮,心下已经明白了。
  既然胡清泉,也就是石头爹来做工,在这边吃饭省口粮,过年过节,给长工们发些粮米用物,也就正常了,如此,也就不用担心石头家真的断了粮挨饿了,至少,明天春天不会断了粮。等开了春,山上的野菜什么的长起来,又有河里的鱼虾,最难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而之所以没有给太多粮食,一来,长工的身价就在那里,二来,也算是施恩适度,救命不救穷的意思。人要活下去,总得自己努力才成。
  有了石头家的例子,另外两家也在第二天上了门。
  同样以两年三百斤米的价钱签了身契。因为其中一家人口更多些,有两个青壮,身契也就签了两份,如此,胡家支出去一千二百斤糙米,添了四名长工。
  冬天,地里没什么活计,四个长工过来,就跟吴大壮三个一起,挖沟开渠,维修水利。
  胡家原来的四百亩田,靠近河边的浇水比较便利,远一些的,水浇条件就差些了,因此,产量也每每都有些差异。而且,没有水利工程,万一下大雨,田里还容易积水。
  吴小桐跟胡元辰商议之后,借着冬闲,让一群壮工去挖沟开渠,将河水引到田里去。
  又让人在镇子东头的河边挖了一串小鱼塘,都用青石砌底,然后把山溪水引入,让其中的水始终保持着流动状态。活水养鱼,而且山泉活水养鱼,出产的鱼虾蟹子都跟自然生长没有两样,想吃的时候捉起来却方便,拿网子一捞就成了……
  挖沟开渠的活儿累,冬天做也苦,吴小桐就叮嘱徐寡妇和霍氏,每日用荤油打底做些咸汤,做的菜也多用荤油炝锅,给那些青壮劳力们提供更多的热量。
  家里添了许多人手之后,霍氏就不让吴小桐再上山了。
  只允她照料照料家里的菜园子,或者去地里拔拔菠菜什么的。上山砍柴、放牛这些活儿,就都交给拴住、小臭儿、小满、水生几个小子。
  最初几天,吴小桐倍受约束,但她毕竟是成年人,远没有真正的孩子那般好动贪玩,很快就适应了,就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练字,跟着老苍头研习药材炮制、制剂等等诸般,偶尔,也跑去厨房跟霍氏、徐寡妇一起了,做些好吃的解馋,竟也日日忙碌而充实。
  不再上山的好处也很快显现出来,皮肤一天天细腻白皙起来不说,一手字渐渐有了样子了,之前的字帖描完了,已经开始描随中秋节礼送来的那些了。照这样的进度,吴小桐揣度着,用不了一年,她就能临帖了。
  这么着,冬月一眨眼过去了,喝过腊八粥,年节就一天天近了。
  这一次,吴小桐没等着裴家来人,就将给裴家的节礼备好了。
  进了腊月之后,程充和徐褚终于带着几个孩子上山狩了几回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