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只有楼大公子爱她,她也只学会了像楼大公子那样爱别人。
“其实,我是受不了哥哥那样训斥教导的。”
楼鸾佩带着少女时的狡黠,侧头看向了楼云,
“母亲在时,我一天只要识五个字,其余就是和丫头们玩耍,哥哥却让我一天识上三十个。背十首诗,我好累……”
她四五岁时只是个普通小孩子,不是楼大公子那样的天才少年。
“……”
楼云没有说话,静静在月光下凝视着她。
在他的眼里,她的模样始终没变,是他十四岁时踏进明州楼家时看到的少女。
楼鸾佩是和他的初恋夷女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那时她正含着泪,跪在椅子上在抄墨字。
她看到他的第一瞬间,眼中闪过的光芒,就是终于有玩伴了。
“鸾佩,让乳娘带小云出去玩。”
大公子恰好说了那一句。
她趁机也溜了号,带着他在书房外的花圃里摘了两朵花,惊喜地发现他一伸手就能抓到两只蝴蝶。
不过是一刻钟不到的样子,他们就被大公子身边的书童请到了隔壁小书房。
由乳娘、丫头看着,让她继续抄墨字。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教他识字。
然后大公子没空教她读书的时候,她再找机会听他说一说山里的动物和夷人,说说她眼中完全是自由自的云现山。
……
楼鸾佩抬起了手,想要轻抚楼云的脸庞。
楼云微怔,闪后了半步,她便想起了眼前的男子不再是少年时专属她一个人的男娃娃。
她十来岁时生了气,双手扯着他的脸蛋,他也只是瞪眼。
她笑了起来,毕竟轻声说了一句,道:
“对不起。”
那年他离开她,去参加了江北军。
她听到这震惊的消息后,把他痛骂了一顿。
她骂他是个教不熟的蛮夷。
就像楼大公子每次发现她不用功读书,必定要生气训斥她一顿一样:
她不努力读书,就不是楼家的子孙,母亲在天上就不要她了,哥哥和爹爹都不要她了。
她很害怕。
……
而激起她暴怒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楼云说了一句话。
“如果大公子在,必定会觉得我做得没错。”
在那一天,她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她从不在乎楼云心里是怎么想,也不在意他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他是夷人族兄的身份,他要依靠明州楼家学习在大宋生活方式,他很听她的话。
这些只是方便她把自己吃过的苦,让他也一起吃上一吃。
“鸾佩,我过去十多年都是山里狩猎过来的,我去军伍里更容易出头,我也不可能明年就按你的意思,去参加乡试。”
楼云只是这样说了一句,就背着行李离开了。
她寄托在他身上的梦,也就碎了。
他不再是她的男娃娃。
“我天天在书房里训着你。只是想让哥哥对我说,不要这样辛苦了。可以慢慢教的。你带楼云到书房外面去玩一会儿,去放一放风筝,抱一抱布娃娃好了。就像母亲在的时候一样……”
就算她很普通也不那么努力,母亲也不会不要她。
爹爹和哥哥也不会不要她。
她只想听到这一句话。
……
楼鸾佩仰头凝视着天空,月辉洒落。
他如她所愿地侧开了头,不去看她眼中快要落下的泪。
即使楼大公子已经去世多年,即使他楼云也在十年后科举出仕,她却还是徘徊在这个无法实现的儿时愿望里。
“百年他,他其实只是想要有人对他说,不要做生意了。你喜欢读书,就去读书吧……”
楼鸾佩轻声说着。
楼云深知,季青辰是不可能对王世强说这样的话的。
她在大宋的一言一行想必和在唐坊是一样的,她都是在高兴地告诉王世强:
生意做得这样好,我们成亲后一辈子做生意赚钱吧。
读书科举太无聊了。(未完待续)
☆、356 薄情寡义(上)
楼云觉得,他不能再和季青辰这样过下去了。
所以他刚到普陀寺的时候,听到陈文昌来拜见,他再是不想见还是见了。
“……我和季娘子。其实还是我太心高气傲的错。”
他是打算这样和陈文昌说的。
如果说楼鸾佩的毛病,是根本不拿人当人看。
她不关心别人心里怎么样,习惯做她觉得对的事。
就像她到现在都不在意当初她抢走了王世强,伤了季青辰的心。
而他楼云的毛病,就是他太在意自己的感觉。
谁敢不在意他心里怎么想,他就敢在和离书上戳上十七八个红泥私章,暴跳如雷地要大家拆伙,这日子都不要过了!
所以他才会逃出西南夷寨子。
他这样的人,遇上楼鸾佩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和她有男女之情?!
要不是楼鸾佩那一年多对他实在是费尽心血,无微不至,他早把她吊起来做血食猎头了好不好。
……
陈文昌冒着风雪到了楚州城,进了季青辰的精舍暖阁的,他叹笑着道:
“我去普陀寺,本来是去知会楼相公一声。太子突然生了一场病,看着竟是和大皇子当初小儿病的症状一样,官家龙颜大怒。我想让他赶紧想个法子避开这件事。结果他就托我来送信转告你,他的毛病他可以改的。他不想和你和离的。”
“……”
季青辰听得楼云在普陀寺里避祸,她马上想到:
楼云辞了兵权官职,他不是为了让赵端宁默认他和楼鸾佩的婚事?
她心里隐约有了一丝欢喜酸涩,然而更多的还是严阵以待。
她可是亲眼看着楼云不理她,亲耳听过他出了程家。甩下她直接坐了船回明州的。
陈文昌打量着她的神色。
“这些日子,你……”
他多多少也察觉了楼云和楼鸾佩的旧事。
他一面觉得楼云辞官先保住了身家性命,也暂时保住了楼家,他也算是报了恩。
另一面,陈文昌又觉得楼云对季青辰果然算是用心了。
所以,他才愿意替他跑了这一趟。
“楼相公让我和你说,他打算改姓了。”
“……什么?”
乍听得这消息。她半张着嘴。呆滞着看向陈文昌,“山长的意思是……?”
她完全没听懂。
“楼相公说他幼时并不姓楼。他是遗腹子,母家也是汉人。亲戚里却是侬峒的夷人居多,所以他小时候本来就是叫侬云。”
季青辰听在耳朵里,没有马上就跳起来大骂楼云:
楼云改姓,他是不是想和楼鸾佩成双成对?故意掩人耳目?
因为现在说话的人是陈文昌。也因为楼云托了他来捎话总有原因,她就迟疑地问着。道:
“他是要改回母家的侬姓?”
“并不是。他说他当初改姓,一则是父母双亡,又和楼姓的兄弟们关系更好。二则,是因侬峒迁居去了安南之地。他不想离开就被送给了韦峒的寨子里做夷奴。他就改成了汉姓。”
陈文昌果然是个条理分清的说客,笑道,
“这回西南峒寨里出丁最多的除了关峒就是韦峒。楼相公的意思,他想改为韦姓。”
这一回。季青辰听懂了,也放心了。
她在楚州并不是不知道京城里的变局。
赵端宁从西夏收回了黄河河套地区,又趁着金国内乱做了金国国主的叔叔后,他就觉得他装孙子装够了。
他开始动手,清除他以前就看不顺眼的陈王府一系了。
“听说明州楼家族人已经有近千户,遍布在了两浙五府之中,官家让他们拆分出十一个房六百户的族人离开明州城?”
她说着京城里传来的消息,
“迁走的这些楼氏族人,听说是一部分要去成都府,一部迁到江西?”
赵端宁这算是手下留情了。
陈文昌是举人出身,自然为楼家惋惜。
她反倒安慰道:
“迁去这两个地方,已经是运气好了。成都府那边,楼家本来就有十几户人家卖了祖田,跟着王世强在那边扎了根,他们去了就有族人扶助的。江西一带又是沿长江的湖广米粮之地。坐了船沿江过去,路上的辛苦少得多。”
陈文昌也点头了。
总比和京城里那十二户旧家大族一样,被抄家获罪好。
谋反可是抓了九族。
“楼相公改姓就是为了这件事?”
她怀疑着,“其实不关他的事……”
陈文昌见她一点就透,自然笑了起来了,点头道:
“奉旨要迁到江西那几房族人,这阵子往普陀寺去向楼相公讨主意,已经决定和他一起改成韦姓了。”
大族迁居,经常都会为了避祸而改姓。
比如肖抚宁之所以被算成兰陵萧氏的后人,就因为几百年前萧氏本房子弟被隋帝下旨迁到了北方洛阳。
留下来旁支子弟为了不被牵连表示顺从,索性把萧姓改成了肖姓。
“楼相公的意思,改成了韦姓,楼家的族谱上怕是要把这几房都抹了去。他日后也不算是楼氏的子弟。他用东京路镇抚总管的官位换了明州楼家这个处置,他对明州楼家的情份就到此为止了。”
这也是为了让赵端宁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