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带也是天然的良港,这些年经过三万坊民合力清淤,挖通了沼泽下的十二条古河道,然后再邀请宋商进入贸易后,原来的小渔村终于渐渐繁荣起来。
那时,黄七郎就已经和她结识了。
就算是在这三年,在他王世强和季青辰翻脸为仇的三年里,黄七郎的黄氏货栈仍然暗中为唐坊做着生意,帮她从大宋购买粮种、骡马、兵器。
甚至有传闻,黄七郎借着对黄河以北商路的熟悉,在前几年金国黄河水灾的时候,他还用海船偷运季青辰一直急需的汉人匠户,帮助他们逃出金国,迁到唐坊。
他王世强也向来只当是不知道。
他三次求亲的来意,都是想与她重续旧情,明知道要娶她为妾是冒犯于她,他也不愿意真的绝裂,否则他也不会次次都拉着黄七郎同来。
他也是想,看在黄七郎的面上,彼此都有个转圜的余地。
“王贤弟。”
不知何时,黄七郎已经凑了过去,在他耳边小声解释着,
“这事不太能成,这些混帐小子向来不敢在她面前大小声的,以我看,就算她弟弟不在坊
里,她也不肯卖咱们的帐……”
“七哥,我自然明白,你那些小子们心里都忌惮她。”
他微微摇头,让黄七郎不需在意,他带着这些船丁在身边自然有他的原因。
他的眼睛落在了她的身影间。
午后的斜阳照在了她绿绫子裙上,透出裙子下水蓝色的绸裤,她仍然随意和船丁们笑语着,说起他们一下船就到了她家来,一口热水都没来得及喝上,她也提裙回屋。
低矮的木板屋是旧汉唐式的结构,屋前是高出地面三尺的木板廊道。
她脱去木套屐上廊,踩着绣花鞋从屋里捧出果盘子,转身摆放在了廊板上,她也不管黄七郎吃还是不吃,只当是十年如一日地如常待客。
门开处,东板屋里被纸门隔成了一大两小的房间。
左梢间里住着帮她打理衣食的小姑娘,现在却并不在,她走在廊上,绿色绫子裙锯轻磨在黄柏木打制的廊板上。
廊面光洁如镜,倒映裙色绿蓝,仿似万里之外的临安府西湖水面,静谧幽深。
她在裙下穿的是一双四叶双果的绿枇杷绣鞋,因为平常套在木屐里,雪白鞋底纤尘不染。
然而他却知道,多年前,她的鞋底也曾沾满了没有血腥的死亡。
“……王贤弟,咱们还是好好和她商量吧?”
黄七郎看出他的回忆神色,连忙小声劝说,
“你好好地和她说,她未必就是一定和陈家结亲,她连陈文昌那小子长什么模样都未必清楚,谈这门亲事不过是为了唐坊的生意。”
“我既然已经得罪了她,现在和她商量也没有用,你也不是不知道——”
王世强叹了口气,旁观着那些船丁们向她陪笑问安。
因为黄七郎没空再去打骂他们,船丁们也就和往常一样,说着他们这一次从明州港出海,路上遭遇的情况。
包括李黑毛在内,这些船丁跟着黄七郎在唐坊海岸走了好几年的船,早已经和她熟识……
十年前的唐坊沼泽地,那座小渔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
沼泽边,偶尔有宋人船丁、水手们悄悄经过,也是在扶桑海岸不时做几笔走私生意的人。
而坊中六千户三万遗民,那时都四散分居在九州岛沿岸的几百个小渔村中,互相之间根本不通音讯。
直到她流浪到此,首倡建坊。
而在她召引三万遗民,请他们迁居到此开掘河道的前几年里,坊里当然也曾经人心浮动。
偶尔也会出几个吃里扒外的坊民,暗中和山贼、海盗勾结,袭击唐坊,抢掠杀人。
他们一旦被查出恶行,身为坊主的她,既不会把他们交给扶桑官府,也不会按海民们处置海盗的习惯来处置坊民。
她从没有下过命令,砍下他们的头,把几颗首级在海桅上悬挂风干。
她只会命人给这些坊民包扎好伤口,让他们吃饱喝足,她会允许他们带上足够的水、粮,然后拉出坊中一条最大最结实的新板船,将他们赶上船。
在他们的感激哀求中,她甚至连他们的私人财物也会酌情奉还。
直到大风乍起,板船离岸。
他们会被海上顺风推向港外的一百里,进入礁石密布的险恶海面。
她会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凭着多年渔民生涯中磨练出来的水性,还有他们对东海季风、洋流的熟悉,向东穿越礁石丛,而后再横渡千仞大海……
只要他们能平安到达海的那一面,就能获得最后的一线生机。
向东,正是大宋十万里海疆。
然而没有大宋海商庞大结实的九桅海船,没有指南水罗盘在暴雨台风中指明方向,也没有上百船丁、船夫齐心协力操纵船橹、巨帆和长桨,他们永远渡不过大海。
筑紫港外一百里,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仅凭唐坊里最结实的板船,根本还不足以应对深海里的狂风巨浪……
他们苍白浮肿的尸体无一例外,都会在第二天清早的涨潮中被潮水冲回,静静滞留在唐坊附近的沙滩上。
无声召示着唐坊女主的冷漠与残酷。
她没有下达不许收尸的禁令,但在渔民中,溺死者的尸体总是不吉利的象征,他们只能在阳光下日渐腐烂,被海鸟啄食,直至腐化成灰……
——没有她,就没有唐坊。
“我只是不相信,她不把季辰虎的生死放在心上,那可是她的亲弟弟——她不着急,我难道还会等不及?”
王世强微微一笑。
黄七郎见他也是横了心要和她杠上,便只能在心里叹气。
004 纳妾彩礼(下)
更新时间2015-1-10 11:29:44 字数:4061
转眼看去,院子里因为李黑毛引起的喧闹,终于静了下来。
“来人。”
在他的示意之下,一直站在他身后未动的青衣小厮应声而出。
小厮左平,短衣芒鞋,十六七岁,面目斯文,一看就知道是王世强身边的亲信家人。
他久在四明王氏宅院,和李黑毛那些粗鲁的船头、船丁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低头上前,抬手揭去了院中第一扛抬盒上的披红。
抬盒里面,不外是十几匹水滑光亮的红、绿两色彩锦,皆是泊来的上品宋货。
在唐坊里,它们也是专卖给扶桑贵族的昂贵奢侈品。
她不动声色,在廊上停步。
黄七郎随之咳了一声,爬到了一边的李黑毛也连忙蹿了出来,他揭开了第二扛抬盒上的披红,露出里面两排垫红绸的黑漆托盘。
每盘中的首饰是八钗四环。
精工巧制的八支白珠钗配四只黄金镯,样样是十足赤金,一共八盘。
再加上后面七抬里的川锦、雁币、玉器以及两支通犀柄于阗刀,这九抬聘礼一眼就能看出是在海上商品里挑选出来上等货,颇有几分海商财大气粗的架势。
但她一眼扫过,就能知道这些彩礼显然是匆忙备办,算不上十分妥贴合礼。
要知道,在大宋,平常的富商大户纳个良妾,娶个平妻的彩礼,按规制也就是如此了。
远远比不上王世强上两次来求亲时的聘礼。
他果然是临时起意,匆忙而来。
在唐坊里经商的宋商们,大都是明州港来的江浙海商。
因着季风一来一去常要在坊里呆上半年,海商们三四年不回家也是常事,为了聊解寂寞,他们偶尔会拜托扶桑海商居中牵线,在坊外租买几个新鲜扶桑小妾。
按口头契约,这些十三四岁的扶桑小妾也不过是租一年,便给小妾父母十几袋米、四五匹倭布的价格。
王世强这第三次上门,虽然是匆忙而来,出的价钱倒也还是比买扶桑小妾强。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要不是陈家求亲,他本应该是不敢再上门的。
她微微而笑。
聘礼是走过场,王世强敢上门当然是有足够的威胁条件。
“青娘,南坊坊丁上千,个个都是年轻莽撞的街坊后生,向来只服你家老三季辰虎——”
九杠彩礼摆开,她也收敛了飞散的思绪,正听到王世强走近一步,恳切劝说,
“我也知道,除他出海带走的人之外,留在南坊的还有五六百人。这些后生平常在坊学、码头、酒馆里都要无事生非,醉酒打架。当初他们连你订立的坊规都敢违抗,更别提遇上了三郎久久不归这样的大事。若是我不在坊里便罢了,今日既然我在,你自然不用担心……”
她淡笑不语,提裙走下,静立院中。
他见她完全是一副“宁可要死的弟弟,也不要他活的王世强”的模样,强忍着气,眼中忧虑却更深,仿似是一心为她打算,
“青娘,我知道因为太宰府不许外国人建海船的禁令,唐坊一直没有自己的海船,但我这次升为海商纲首后,也和黄七哥一起收购了明州一家船厂,可以在大宋为唐坊造船——”
只要她一点头,答应眼前的亲事,他马上会让手上刚到手的四十八条海船,以及同来的余下江浙海船一起出海,用心寻找她的弟弟,